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至《伍子胥》的诗化叙事特色
1
作者 刘川鄂 颜慧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176,共11页
冯至兼有诗才、史才和文才,这使得《伍子胥》既是小说,也是诗,更是哲学。《伍子胥》是冯至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诗化叙事是其典型的艺术特色。小说的人物话语与视角设定、空间设置与意境营造等叙述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既体现了《伍子胥》诗... 冯至兼有诗才、史才和文才,这使得《伍子胥》既是小说,也是诗,更是哲学。《伍子胥》是冯至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诗化叙事是其典型的艺术特色。小说的人物话语与视角设定、空间设置与意境营造等叙述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既体现了《伍子胥》诗化叙事的显在特征,也是解析其诗化叙事艺术效果生成机制的重要途径。《伍子胥》在冯至创作的叙事性作品中独具一格,既不同于其早期的叙事诗,也不同于同期创作的《杜甫传》,这既表现在形式体制、创作目的等方面,更表现在话语形态和生命体验等层面。在中国现代小说史诗化叙事潮流中,《伍子胥》在抒情笔调、历史书写、人文内涵等方面保持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伍子胥》 诗化叙事 艺术机制
下载PDF
冯至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空间诗性
2
作者 颜慧贤 刘川鄂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0,共7页
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诗化叙事、哲理小说和“复仇”或“抉择”主题等三个方面展开,但其空间诗性亦即以空间进行艺术架构的特征及其功能却很少被研究者们关注。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伍子胥》的空间诗性进行... 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诗化叙事、哲理小说和“复仇”或“抉择”主题等三个方面展开,但其空间诗性亦即以空间进行艺术架构的特征及其功能却很少被研究者们关注。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伍子胥》的空间诗性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小说在叙事动力、空间赋义与主题表达等方面的艺术机制。空间在叙事结构上推动了叙事前进,成为《伍子胥》故事情节的发生器;溧水、江上、坟墓、集市等空间意象,使小说具有乌托邦、反乌托邦、异托邦等多重空间意蕴;相比于研究者们通常所认为的“复仇”或“抉择”主题,《伍子胥》的空间叙事中显现的主题则是生命漂泊中的孤独,而这也与冯至在抗战中颠沛流离的个人生命体验形成镜像关系。空间诗性,是《伍子胥》区别于中国文学史上其他历史小说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之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伍子胥》 空间诗性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诗意”的去留:冯至《伍子胥》版本流变与作家心路辙轨
3
作者 宫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的40多年时间里,冯至小说《伍子胥》多次发表和出版,从而形成了诸种不同的版本。其中,1946年文生本、1955年“诗文选”本和1985年选集本之间的文本异动最为复杂。文生本体现出一种诗意和现实性相互杂糅的状态,其是2... 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的40多年时间里,冯至小说《伍子胥》多次发表和出版,从而形成了诸种不同的版本。其中,1946年文生本、1955年“诗文选”本和1985年选集本之间的文本异动最为复杂。文生本体现出一种诗意和现实性相互杂糅的状态,其是20世纪40年代历史语境下冯至逐渐抛弃玄思而转向现实的结果;“诗文选”本大量删改了《伍子胥》中涉及感觉和沉思的内容,客观上淡化了小说的诗意,其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冯至按照政治要求改造自我的决心;选集本剔除了渗透在“诗文选”本中的政治话语,重新恢复了一部分文生本中被删改的内容,在客观上保留了小说的诗意,其体现了新时期话语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言说的排斥,是冯至再次否定“旧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伍子胥》 版本 作家心态 历史语境
下载PDF
冯至小说《伍子胥》的“史传”传统表达
4
作者 施雨诺 《最小说》 2024年第9期12-14,共3页
冯至在诗歌、小说及传记领域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留学德国的经历以及对德国文学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更多关注其作品与德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然而,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却深度融入了中国“史传”文学的传... 冯至在诗歌、小说及传记领域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留学德国的经历以及对德国文学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更多关注其作品与德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然而,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却深度融入了中国“史传”文学的传统精神。这种传统精神的体现,是冯至对杜甫生平进行研究并在精神层面寻求共鸣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伍子胥》 史传传统 杜甫精神
下载PDF
错位与重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伍子胥》的接受与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婵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发表之后,在四十年代引起了众多关注,田堃、马逢华、盛澄华、唐湜和吕丁等人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和文体特征等做了阐释和评价。本文通过对评论文本和时代语境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读者评论与作者创作初衷之间的错位,表... 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发表之后,在四十年代引起了众多关注,田堃、马逢华、盛澄华、唐湜和吕丁等人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和文体特征等做了阐释和评价。本文通过对评论文本和时代语境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读者评论与作者创作初衷之间的错位,表现了时代语境和意识形态对小说再解读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时代语境 错位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时期冯至的小说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以《伍子胥》为例
6
作者 杨绍军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4,共6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身处昆明的冯至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历史小说《伍子胥》。冯至在小说中赋予主人公伍子胥以各种体验和感受,同时调动哲理与诗歌的叙事技巧,让历史小说充分发挥了古为今用的效果。从中不难看出,《伍子胥》的创作明...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身处昆明的冯至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历史小说《伍子胥》。冯至在小说中赋予主人公伍子胥以各种体验和感受,同时调动哲理与诗歌的叙事技巧,让历史小说充分发挥了古为今用的效果。从中不难看出,《伍子胥》的创作明显受到歌德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蜕变论"思想、小说结构的借鉴和"女性形象"的塑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创作 外来影响
下载PDF
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流亡之旅”——试论冯至《伍子胥》中的流亡意识与生存意识
7
作者 张露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94-797,共4页
冯至关于伍子胥逃亡的故事创作,经过了十几年的酝酿,每一次酝酿都与冯至自身颠簸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直至最后成书。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酝酿与创作,冯至在无形中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使得《伍子胥》的成书过程或多或少直接承担了十... 冯至关于伍子胥逃亡的故事创作,经过了十几年的酝酿,每一次酝酿都与冯至自身颠簸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直至最后成书。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酝酿与创作,冯至在无形中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使得《伍子胥》的成书过程或多或少直接承担了十几年间冯至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上的某些变迁。冯至赋予"流亡"以现代的意义,同时他也在对"伍子胥流亡"的审视中,寻找着自己的"流亡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冯至 流亡意识 生存意识
下载PDF
历史理性中的人文关怀--尔容的历史小说《伍子胥》分析
8
作者 庄桂成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4期84-88,共5页
湖北文坛素有历史小说创作的优良传统,姚雪垠的《李自成》、熊召政的《张居正》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2018年,湖北作家尔容的长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又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生动的文笔,描写了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波澜壮阔... 湖北文坛素有历史小说创作的优良传统,姚雪垠的《李自成》、熊召政的《张居正》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2018年,湖北作家尔容的长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又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生动的文笔,描写了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塑造了著名的军事家伍子胥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小说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更为关键的是,它以审美的方式帮助我们反思历史,为我们的当代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某种启示,而尔容的《伍子胥》正是这样的一部优秀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李自成》 茅盾文学奖 《伍子胥》 长江文艺出版社 姚雪垠 熊召政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全唐五代小说》所收敦煌变文《伍子胥》补校
9
作者 富世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全唐五代小说》是研究唐五代小说的重要文献,其中收录的部分敦煌变文类作品,由于是以较早出版的《敦煌变文集》为底本,因此录文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文章对其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伍子胥》作了补校,借以引起学界的注意。
关键词 《全唐五代小说》 变文 《伍子胥》 补校
下载PDF
《伍子胥》的西方资源与创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慧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21,共30页
关键词 《伍子胥》 中篇小说 中国 文学研究 西方资源 文学形式
下载PDF
诗与小说:读冯至创作《伍子胥》 被引量:6
11
作者 卞之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4-72,共9页
二千年前,春秋末期,伍子胥的出亡故事,从城父到吴市的一段。在少年冯至的天真眼光里已似“天空中的一道虹彩”(《伍子胥》后记,《冯至选集》卷Ⅰ,页369);冯在小说正文里也就用过“彩虹”的比喻,说“渔夫的白发、少女的红颜,只不过使子... 二千年前,春秋末期,伍子胥的出亡故事,从城父到吴市的一段。在少年冯至的天真眼光里已似“天空中的一道虹彩”(《伍子胥》后记,《冯至选集》卷Ⅰ,页369);冯在小说正文里也就用过“彩虹”的比喻,说“渔夫的白发、少女的红颜,只不过使子胥的精神得到暂时的休息,是他视界里的一道彩虹”(《伍子胥》第八章,《选集》卷Ⅰ,页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小说主人公 冯至 《吴越春秋》 叙事诗 十四行集 选集 历史小说 散文 里尔克
下载PDF
诗意的流亡——论冯至小说《伍子胥》的语言特征
12
作者 冯娇 朱伟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9-20,68,共3页
《伍子胥》是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它具有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语言上。小说通过别具匠心的人物描写方式及遣词造句形成了舒缓的叙事节奏,运用内心独白、联想以及古典诗歌的直接引用表现出诗化的叙述方式,并提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伍子胥》是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它具有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语言上。小说通过别具匠心的人物描写方式及遣词造句形成了舒缓的叙事节奏,运用内心独白、联想以及古典诗歌的直接引用表现出诗化的叙述方式,并提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传达浓浓的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伍子胥》 叙事节奏 叙述方式 意象
下载PDF
试论冯至《伍子胥》中的和谐社会理想
13
作者 欧阳林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平衡,是冯至用诗人的眼光进行小说创作的重要关注点。作者以中西融通的视野,在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用形象的小说文笔对心中久巳向往的理想和谐社会进行了畅想。其内涵表现为教化兴邦、高尚的人格、纯净... 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平衡,是冯至用诗人的眼光进行小说创作的重要关注点。作者以中西融通的视野,在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用形象的小说文笔对心中久巳向往的理想和谐社会进行了畅想。其内涵表现为教化兴邦、高尚的人格、纯净的人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伍子胥》 和谐理想 自然 社会
下载PDF
论冯至《伍子胥》的诗化特征
14
作者 田光荣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4-35,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存在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诗化小说。冯至的《伍子胥》具有这种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诗化的语言、结构的散文化及浓郁的抒情氛围、象征性的意境。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契合,给诗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象征性 意境 《伍子胥》
下载PDF
穿越历史的现实书写--评尔容长篇历史小说《伍子胥》
15
作者 朱凌 郑润良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之中,我们总在立足现实的同时产生对历史追思和回顾。尔容的长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借历史人物之口表达出对当代问题和人生信仰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和追问,文本不仅富有现实的意...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之中,我们总在立足现实的同时产生对历史追思和回顾。尔容的长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借历史人物之口表达出对当代问题和人生信仰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和追问,文本不仅富有现实的意义和智性的光辉,同时在艺术创作手法上以其诗性的叙述语言追索和逼视现代社会,拷问彷徨的灵魂能够取得自由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容 《伍子胥》 历史小说 历史与现实
下载PDF
由《伍子胥》想起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元化 《财经》 2006年第5期132-132,共1页
上次和蓝云谈京剧中的《伍子胥》。觉得意犹未尽。我还想谈谈从历史上的伍子胥所想到的其它一些问题。
关键词 《伍子胥》 京剧艺术 中国 启蒙思想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伍子胥》的民族性特色
17
作者 王学勤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6年第2期149-150,154,共3页
《伍子胥》是冯至创作的历史故事小说,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借鉴,并且吸纳了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因素。本文回顾了作品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来论述《伍子胥》的民族性特色。
关键词 《伍子胥》 冯至 民族性
下载PDF
穿透正史的浪漫书写——读尔容长篇历史小说《伍子胥》
18
作者 吴平安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6期120-124,共5页
作为文学大省的湖北,历史小说在其文学成绩单上无疑是高分科目,顺着姚雪垠的《李自成》、杨书案的《九月菊》、熊召政的《张居正》、张映泉的《楚王》下来,可以排列一长串作家作品的名录。刘川鄂在言及这一现象时,有过一段精辟的总结:&q... 作为文学大省的湖北,历史小说在其文学成绩单上无疑是高分科目,顺着姚雪垠的《李自成》、杨书案的《九月菊》、熊召政的《张居正》、张映泉的《楚王》下来,可以排列一长串作家作品的名录。刘川鄂在言及这一现象时,有过一段精辟的总结:"厚重的文化底蕴氤氲了湖北作家的正史情。无论是人文正史还是革命史,湖北作家的历史书写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以确凿的历史事件为素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李自成》 姚雪垠 熊召政 历史书写 《张居正》 《伍子胥》 九月菊
下载PDF
观京剧《伍子胥》有感
19
作者 杨晓娜 《大舞台》 2009年第5期60-60,共1页
俗话说生书熟戏,好戏是让人百看不厌的。2009年8月22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cctv空中剧院黑龙江行”播放了由国家京剧院一团一级演员于魁智领衔主演的传统京剧《伍子胥》。
关键词 《伍子胥》 京剧院 中央电视台 CCTV 戏曲频道 黑龙江
下载PDF
谈京剧《伍子胥》
20
作者 王元化 《财经》 2006年第3期138-138,共1页
京剧老生戏中,我最爱看的是《伍子胥》。《伍子胥》这出戏,主要包括了《战樊城》、《文昭关》、《鱼藏剑》。我看的是杨宝森演出的,他把这几个折子戏串在一起,成为《全本部伍子胥》。
关键词 《伍子胥》 京剧 《文昭关》 老生戏 杨宝森 折子戏 演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