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传统文化诠释与批评》有感
1
作者 张正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60-160,共1页
<传统文化诠释与批评>是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毛德富先生所著.作者以丰厚的国学知识,丰富的文化史料,从全新的、独特的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祖国文化精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及诠释.这无疑给我们这个充满物欲、充满浮躁... <传统文化诠释与批评>是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毛德富先生所著.作者以丰厚的国学知识,丰富的文化史料,从全新的、独特的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祖国文化精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及诠释.这无疑给我们这个充满物欲、充满浮躁的社会里仍然存在着的为数不算太多的虔诚的读者以莫大的告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毛德富 传统文化 女性 社会 《传统文化诠释与批评》
下载PDF
穿越文本的文化洞观与符号诠释——文化传统与符号批评视野中的《聊斋志异·黄英》诠解
2
作者 贾建钢 李红霞 《蒲松龄研究》 2011年第1期52-57,140,共7页
《聊斋志异》一向被认为是花妖神怪之小说,多是神人婚恋之题。本文即从文化传统与接受反应的视角重新审视,以《黄英》一篇细析,打破婚恋之旧解边界,对之进行文化洞观和符号诠释。小说文本在此意义上,超越婚恋单纯的话语体系和外在形式,... 《聊斋志异》一向被认为是花妖神怪之小说,多是神人婚恋之题。本文即从文化传统与接受反应的视角重新审视,以《黄英》一篇细析,打破婚恋之旧解边界,对之进行文化洞观和符号诠释。小说文本在此意义上,超越婚恋单纯的话语体系和外在形式,从而伸入到更加具体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英 婚恋 文化传统 接受反应 符号诠释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诠释与实践方向研究
3
作者 谭玉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40-142,共3页
高校思政课程的开设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并且在新时代大学生的塑造中也有着重要的政治使命。在落实上,既要实现对现有教材进行有效使用,也要对思想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的发展受... 高校思政课程的开设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并且在新时代大学生的塑造中也有着重要的政治使命。在落实上,既要实现对现有教材进行有效使用,也要对思想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思政课既要实现应对多元化思潮的挑战,也要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应用方式转变。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入,需要在理论诠释中找到二者融合的方向,这样在实践中才能起到育人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诠释 实践
下载PDF
再现与创新——余华作品中的传统文化诠释
4
作者 褚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学中的再现与创新,余华有着更加深沉的铺设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较之余华作品偏重于勾勒的苦难和生死维度,其平淡散播在作品细节中的传统文化精华是极易被忽视的另一个维度,两者一明一暗、一浓一淡,为其作品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学中的再现与创新,余华有着更加深沉的铺设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较之余华作品偏重于勾勒的苦难和生死维度,其平淡散播在作品细节中的传统文化精华是极易被忽视的另一个维度,两者一明一暗、一浓一淡,为其作品拉开了“活着”的空间。余华“冷静”地将传统文化置于角色现实生活的点滴进程或冲突事件中,不特别刻画或者烘托,令读者在现实和平淡的文脉中体悟传统文化的根基,不失为当代文学融合传统文化的一种务实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作品 传统文化 再现 创新 诠释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艺术诠释
5
作者 陈珷羚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精神母体,唯有合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进一步丰富中国钢琴作品的精神内涵。文章旨在挖掘中国钢琴作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中国钢琴作品的可行路径与有效... 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精神母体,唯有合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进一步丰富中国钢琴作品的精神内涵。文章旨在挖掘中国钢琴作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中国钢琴作品的可行路径与有效方法,助力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文章基于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分析和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具体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艺术诠释。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艺术诠释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音乐题材的选择、音乐形式的运用、音乐情感的表达以及音乐细节的处理等。传统民歌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艺术诠释,赋予钢琴作品更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让钢琴作品的演奏形式更加丰富,有效促进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渗透,进一步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能让全世界各族人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钢琴作品 艺术诠释
下载PDF
传统商业街区风貌变迁的文化诠释——以中山市孙文西路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丁绍莲 保继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传统商业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与建设,国内大量传统街区的风貌已发生了变迁,"千街一面"的趋势日益明显,阻碍了历史与文化传承。以中山市的孙文西路为例,以历史地理学视角为指导,通过参与式观... 传统商业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与建设,国内大量传统街区的风貌已发生了变迁,"千街一面"的趋势日益明显,阻碍了历史与文化传承。以中山市的孙文西路为例,以历史地理学视角为指导,通过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访谈等多种调查手段获得大量一手资料,从而梳理出孙文西路的传统风貌变迁过程,对这一变迁过程背后的文化推动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孙文西路传统风貌的变迁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变迁的一种映射,变迁的趋势并不是主观的物质环境规划与设计所能决定的,而是相应的文化机制驱动的结果,培育良性的文化发育机制是历史城镇传统风貌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诠释 传统商业街区 文化发育机制 中山市孙文西路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性保存的诠释学忧思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0-665,共6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民俗制度的变化、白话文和汉字改革运动造成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差异,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之间的距离,使得民众对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异常地艰难。借鉴古代经典文本...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民俗制度的变化、白话文和汉字改革运动造成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差异,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之间的距离,使得民众对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异常地艰难。借鉴古代经典文本诠释中的"经——传——注"等多层级结构模式,强化文本理解与解释的社会化诠释学循环,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从"文本性"走向"精神性"、从"学术化"走向"社会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和创新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性保存 文本 诠释
下载PDF
传统文化经典的诠释学解读及教育渗透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德民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3,共5页
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经典的人文价值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面临课程知识复古、教育方法疏离、育人思想保守等现实困境。为应对上述困境,借鉴诠释学立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不仅要"回溯",更要"延展&q... 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经典的人文价值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面临课程知识复古、教育方法疏离、育人思想保守等现实困境。为应对上述困境,借鉴诠释学立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不仅要"回溯",更要"延展";要采取对话方法;要彰显实践智慧。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渗透可采取以下策略:融入生活以提升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亲和力;澄明德性以增强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凝聚力;体悟与践行以强化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经典 诠释学解读 教育渗透
下载PDF
西方诠释学对解读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启示——以儒学传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春花 张一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7,共5页
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成就并使后代适应社会的既定存在形态。采用何种方法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以西方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为方法论平台,以儒家文化为经典关照,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既要尊重文本从而接近原典精神,又... 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成就并使后代适应社会的既定存在形态。采用何种方法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以西方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为方法论平台,以儒家文化为经典关照,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既要尊重文本从而接近原典精神,又要结合时代需求进行意义生成。这是西方诠释学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诠释 传统文化 解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成岗 《现代哲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后现代诠释 忧患意识 儒家
下载PDF
反思电视的消极社会文化后果:一种柏拉图式的媒介批评传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立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0,共3页
对电视所导致的消极社会文化后果进行批判性反思是媒介批评中的重要传统,在文化批判研究和媒介文化研究范式里,这类批评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它们的积极意义是借助批判保证了文化的活力,但这种柏拉图式的批判传统往往表现出文化悲观... 对电视所导致的消极社会文化后果进行批判性反思是媒介批评中的重要传统,在文化批判研究和媒介文化研究范式里,这类批评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它们的积极意义是借助批判保证了文化的活力,但这种柏拉图式的批判传统往往表现出文化悲观论的局限,具有夸大和过度悲观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批评 社会文化后果 柏拉图式的传统 文化悲观论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旨趣——对“天人合一”的哲学诠释和深层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义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67,共6页
与热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1840年以前)则习惯于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不仅使天和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干范畴,而且也使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亘贯终始、恒提恒新的主题.在天人关系上,与西方哲... 与热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1840年以前)则习惯于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不仅使天和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干范畴,而且也使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亘贯终始、恒提恒新的主题.在天人关系上,与西方哲学侧重主客体的对峙和分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主客体的和谐混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合 天人关系 文化底蕴 哲学诠释 天人相分 西方哲学 董仲舒 审美境界 自然界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文化传承工作——解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凌靓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0-94,共5页
基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对谈"哲学的视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味着"理解者"跨越自身与"传统"之间的"时间距离",通过连续的"对谈",从而不断地实现... 基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对谈"哲学的视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味着"理解者"跨越自身与"传统"之间的"时间距离",通过连续的"对谈",从而不断地实现"视域交融"。《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一中央文件借助"权威",在社会实践的现实需求中对于"视域"进行再框定,同时提出当文化传承被作为一种社会整体性行为的"诠释"时,社会群体内部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的具体措施。经过意识形态化的指导,由上层建筑设计出的传承意见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自信的风采,在面对"西方文化"席卷式的冲击中,才得以在今日中国产生与其"对谈"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视域交融 诠释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为汉语文学批评寻根——评《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世波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纪朱和新千年的逼近,知识界对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盘点和反思。以期找出一些问题.总结一些可靠的经验。处在这一蔚为壮观的潮流中.文学理论也对自身的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这其中最为耀...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纪朱和新千年的逼近,知识界对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盘点和反思。以期找出一些问题.总结一些可靠的经验。处在这一蔚为壮观的潮流中.文学理论也对自身的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曹顺庆先生及其弟子提出来的“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汉语文学批评 《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传统 书评 阎嘉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下载PDF
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接受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接受的复杂性而言,必须要对其中多元聚合因素加以细致考察。从历史层面看,"接受"乃是随着现实政治社会条件变化,随着知识主体不断调整其角色与位置,面向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受众而最终作出的选择;从...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接受的复杂性而言,必须要对其中多元聚合因素加以细致考察。从历史层面看,"接受"乃是随着现实政治社会条件变化,随着知识主体不断调整其角色与位置,面向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受众而最终作出的选择;从学理层面看,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现实、中国文化传统相互融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建构,既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生成其问题指向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外文化资源不断交汇生成其理论形态的过程,在多元聚合因素下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深入考察,既是总结历史经验的有效方式,也是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保持活力的必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文化传统 知识主体 思想形态 中国接受
下载PDF
动画电影《生肖传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诠释
16
作者 陈跃 李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95-97,共3页
动画电影《生肖传奇》是一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二生肖诞生的故事,影片以生动、有趣、幽默的动画形式,展现了12种动物各自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历史文... 动画电影《生肖传奇》是一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二生肖诞生的故事,影片以生动、有趣、幽默的动画形式,展现了12种动物各自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历史文化,是一部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兼融合了西方声乐歌剧表现形式的作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十二生肖 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 传奇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诠释
下载PDF
文化批评的中国境遇与传统意蕴
17
作者 王天保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文化视角介入文学批评早已有之,但这里所说的"文化批评"是指由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催生的各种反对形式批评的文化批评理论,这些理论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输入中国,一时出现了众多理论话语齐声喧哗的局面。不过,与此同时也... 文化视角介入文学批评早已有之,但这里所说的"文化批评"是指由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催生的各种反对形式批评的文化批评理论,这些理论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输入中国,一时出现了众多理论话语齐声喧哗的局面。不过,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这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理论 中国 后现代主义思潮 传统 境遇 文学批评 文化视角 形式批评
下载PDF
辉煌·堕落·反思——对传统文学的文化批评
18
作者 石麟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中国传统文学可分为庙堂文学、山林文学、市井文学三大部分 ,而这三大部分又各自经历了辉煌、堕落、反思这三种状态。本文通过分析三大部分与三大状态之间起伏消长的关系 ,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宏观的文化批评。
关键词 传统文学 文化透视 宏观批评
下载PDF
一部诠释民族生态文化的力作——评《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
19
作者 布小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6月,黄绍文、廖国强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关磊等合著的《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是第一部系统诠释哈尼族生态文化的专著。
关键词 民族生态文化 云南师范大学 文化研究 哈尼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传统 诠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经典与诠释:文化传统的诠释与重构”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20
作者 魏冬 陈志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对口支援西藏教育计划,进一步推进校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2009年6月26日至2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经典与诠释:文化传统的诠释与重构”学...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对口支援西藏教育计划,进一步推进校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2009年6月26日至2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经典与诠释:文化传统的诠释与重构”学术研讨会在位于渭水之滨、古都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隆重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文化传统 诠释 西藏民族学院 综述 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 西藏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