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0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承上启下
1
作者 陈明 尹笑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6期11-15,共5页
中医学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且璀璨的历史道路。许多中医学界的古圣先贤,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著作。就像因写出极具影响力的古典诗歌的杜甫被赞誉为“诗圣”一样,中医学界也有属于自己的,作出了巨大贡献的... 中医学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且璀璨的历史道路。许多中医学界的古圣先贤,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著作。就像因写出极具影响力的古典诗歌的杜甫被赞誉为“诗圣”一样,中医学界也有属于自己的,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医圣”——张仲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伤寒病论》 古圣先贤 承上启下 张仲景 中医学界 杜甫 浓墨重彩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治疗心衰病的方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朝辉 胡正军 +4 位作者 钟逸航 史天云 杨佳慧 柳智瑞 刘永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整理《伤寒杂病论》与心衰病相关的经方,探析经方治疗心衰病的方药规律。方法筛选归纳整理《伤寒杂病论》条文中符合心衰病主证“悸”“喘”“肿”的经方,以及文献检索关于《伤寒杂病论》经方治疗心衰病的文献,建立“治疗心衰病的... 目的整理《伤寒杂病论》与心衰病相关的经方,探析经方治疗心衰病的方药规律。方法筛选归纳整理《伤寒杂病论》条文中符合心衰病主证“悸”“喘”“肿”的经方,以及文献检索关于《伤寒杂病论》经方治疗心衰病的文献,建立“治疗心衰病的经方数据库”,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心衰病主证共筛选出25首经方,文献检索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34篇,涉及24首经方。合并建立数据库,共纳入31首经方,通过平台分析发现涉及中药43味,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包括桂枝、甘草、茯苓、大枣、生姜。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胃、肾、膀胱、肝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使用频次前4位的药对为甘草-桂枝、桂枝-茯苓、生姜-大枣、生姜-桂枝,基于熵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5首,包括附子-桂枝-生地黄-干姜、干姜-白术-麻黄-人参、茯苓-白术-大枣-附子、黄芪-白芍-防己-牡蛎、茯苓-白术-麻黄-石膏。结论《伤寒杂病论》治疗心衰病的方药规律符合心衰病的病机特点,体现了“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标本兼顾”及“整体观”,可作为中医药治疗心衰病的重要指导思想;提炼具有代表性的5首新处方,可为心衰病防治的临床实践及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经方 心衰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方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总结张机在中医外科中的辨证论治
3
作者 周鹏飞 陆金根 +2 位作者 王佳雯 张胜威 陈淑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46-2351,共6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证如痈肿肠痈、浸淫疮、阴阳毒、百合病等,其辨证治法至今仍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经查阅文献发现,张机在外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以六经辨证为本,重视疾病传变,重视脉诊,以经方为主,采用合方,内外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机 《伤寒病论》 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 六经 脉诊 经方外治
下载PDF
探析《伤寒杂病论》重视脾胃辨治心悸的思想
4
作者 刘萍 王雅玉 +1 位作者 杜启雪 张若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2-374,共3页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张仲景于《伤寒论杂病论》中论述了心悸的病机证治。张仲景重视脾胃在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多见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本文总结《伤寒杂病论》中心悸相关条文,明确了心悸的病因病机和中焦脾胃功能的...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张仲景于《伤寒论杂病论》中论述了心悸的病机证治。张仲景重视脾胃在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多见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本文总结《伤寒杂病论》中心悸相关条文,明确了心悸的病因病机和中焦脾胃功能的密切关系。脾胃功能的健旺与否是心脏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亦是心悸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心悸之本在于中焦脾胃功能失常,治疗当以调理中焦脾胃为中心,兼顾心、肝、肾等脏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张仲景 心悸 脾胃
下载PDF
刍议《伤寒杂病论》“气上冲”
5
作者 陈朝远 张喜莲 陈汉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04-608,共5页
气上冲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组症状群,其内在病机证治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着眼于“气上冲”,通过训诂释义,考证气上冲源流,辨析原文语境含义,总结症状要点,说明气上冲本质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升降层面的气机紊乱,并从脏腑、经络、六... 气上冲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组症状群,其内在病机证治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着眼于“气上冲”,通过训诂释义,考证气上冲源流,辨析原文语境含义,总结症状要点,说明气上冲本质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升降层面的气机紊乱,并从脏腑、经络、六经气化三个层面阐述病机:病根于肾,以冲脉为路径运行,因少阴枢机不利而发;分析上冲之气在不同病机下寒热两种中见属性的从化方向及与卫气、相火相关的病理本质;梳理张仲景针对气上冲的治疗大法,挖掘咳嗽、水气、痰阻等兼症的诊疗要点,扩大“气上冲”的概念及临床诊疗范围,为经方运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气上冲 气机紊乱 冲脉 少阴枢机 寒热从化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究张仲景应用乌头治疗痹证的减毒增效方法
6
作者 杨征征 王海隆 +2 位作者 高扬 李书娇 王西西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结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乌头的规律及现代研究,得出张仲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乌头减毒增效:1)加蜂蜜先煎以去其毒:之后乌头再与蜂蜜按照1∶2~3(g∶mL)的比例混合后煎,煎煮时间是乌头用量总和的2~3倍;2)注重比例,佐制以减其毒:乌... 结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乌头的规律及现代研究,得出张仲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乌头减毒增效:1)加蜂蜜先煎以去其毒:之后乌头再与蜂蜜按照1∶2~3(g∶mL)的比例混合后煎,煎煮时间是乌头用量总和的2~3倍;2)注重比例,佐制以减其毒:乌头与白芍按照2∶3比例配伍使用,毒性最小,疗效最佳,同时应根据体质差异适当增加或减少白芍用量;3)临床应用乌头应法遵仲景,有方有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乌头 减毒增效 《伤寒病论》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经方治疗便秘思路探析
7
作者 窦丹 邓鑫 +5 位作者 马芸 吉星宇 王澍青 丁洋 张声生 赵鲁卿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482-486,共5页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所著,是其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所载方剂被称为经方。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涉及便秘的治疗条文有70余条,张仲景对其病因病机深入剖析,创立了多首配伍严谨,组方精简的经方,具...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所著,是其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所载方剂被称为经方。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涉及便秘的治疗条文有70余条,张仲景对其病因病机深入剖析,创立了多首配伍严谨,组方精简的经方,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治疗便秘的条文及方药,分析各证候、病机,探讨经方治疗便秘的思路,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经方以及提高临床便秘疗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伤寒病论》 便秘 治疗思路
下载PDF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配伍应用规律探讨
8
作者 李天骄 张沁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78-182,共5页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共涉及经方10首,根据对其相关原文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其配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对栀子的用量较为稳定,为14~15枚不等,约12.6~19.5 g,皆取生品入汤剂。(2)所伍经方主治症状多以烦、热为主,病位多在上...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共涉及经方10首,根据对其相关原文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其配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对栀子的用量较为稳定,为14~15枚不等,约12.6~19.5 g,皆取生品入汤剂。(2)所伍经方主治症状多以烦、热为主,病位多在上焦,涉及中下二焦,原文提示六经多在太阳、阳明及厥阴,病机皆突出郁热内结的特点。(3)栀子的配伍甚为灵活,基于中医治疗八法分析,其配伍组方规律体现在:①以清法为主,如代表方栀子豉汤,栀子配豆豉而成清宣里热基本药对;②清中兼下-栀子配厚朴、枳实或大黄以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有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等;③清中兼消——栀子配茵陈、黄柏以清消湿热,解毒退黄,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④清中兼温——即栀子干姜汤中配入干姜,寒温并用,清热温中;⑤清中兼补——即栀子甘草豉汤中配入甘草,补益中气,标本兼顾;⑥清中兼和——即栀子生姜豉汤中配入生姜以调理气机,降逆和中。仲景运用栀子灵活巧妙,药简力宏,探析其配伍规律对现代用药组方思路颇具指导性及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伤寒病论》 《伤寒论》 配伍规律 经方
下载PDF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针刺期门穴旨要探析
9
作者 赵沛涵 徐爽 +1 位作者 赵京博 钟相根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95-98,共4页
《伤寒杂病论》中仲景针刺处方出现频次最高者当属期门穴,历代医家多从调肝经之气,开启“周期之门”释其用义。本研究基于文字考证及两汉针灸学术视角探究期门之腧穴含义、归经特性和特定穴属性,认为期门穴命名取象汉代武官名,隐喻其有... 《伤寒杂病论》中仲景针刺处方出现频次最高者当属期门穴,历代医家多从调肝经之气,开启“周期之门”释其用义。本研究基于文字考证及两汉针灸学术视角探究期门之腧穴含义、归经特性和特定穴属性,认为期门穴命名取象汉代武官名,隐喻其有护卫心主之特性;其特性主要源自特定穴属性,作为肝之募穴乃脏气盛聚之处,刺之可泻血分之热盛。本研究归纳分析仲景刺期门穴条文,仲景针刺期门穴用于尸厥乃行气滞血结、护卫心主;治疗肝乘肺、肝乘脾证乃因期门为肝之募穴以泻其过亢;用在谵语证乃取其护心主、醒神志和泻肝之血分邪热,以针刺之法行急救醒神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期门 张仲景 针刺 考据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血痹四药”及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文康 邹和德 赵家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55-2458,2463,共5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黄“逐血痹”,芍药“除血痹”,吴茱萸“除湿血痹”,厚朴主“气血痹”。血痹之病,病在血分,病机为痹,本质为不通。本文以“血痹”为视角解析上述4味治疗血痹的药物(简称“血痹四药”),并梳理其在《伤寒杂病论》中...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黄“逐血痹”,芍药“除血痹”,吴茱萸“除湿血痹”,厚朴主“气血痹”。血痹之病,病在血分,病机为痹,本质为不通。本文以“血痹”为视角解析上述4味治疗血痹的药物(简称“血痹四药”),并梳理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发现干地黄凉血逐瘀通痹,可治内伤久病血痹、妇产血痹及外伤所致血痹;白芍破阴调营通痹,除营分邪气,可治疗营气、营阴痹结所致血痹;吴茱萸散寒除湿通痹,可治肝家寒凝湿滞所致湿血痹;厚朴燮理阳明气血,可治阳明气血痹。秉承医药圆融理念,本文深化对“血痹”认识,拓展《神农本草经》“血痹四药”的实践价值及临床应用,以期持续丰富因痹致痿病机及通痹治痿法方药和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痹 干地黄 白芍 吴茱萸 厚朴 《神农本草经》 《伤寒病论》 学术探讨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融入《伤寒杂病论》课程思政初探
11
作者 王献 张文龙 +3 位作者 张琳 刘英莲 谢毅强 李凯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2期2509-2512,共4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伤寒杂病论》课程思政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医风医德、文化自信、专业精神、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和谐共生等作为其常用思政挖掘切入点可挖掘内容已...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伤寒杂病论》课程思政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医风医德、文化自信、专业精神、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和谐共生等作为其常用思政挖掘切入点可挖掘内容已相对完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以唯物辩证法作为课程思政挖掘切入点实践有效,可以作为《伤寒杂病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新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唯物辩证法 《伤寒病论》 中医教育
下载PDF
辨病思维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探析
12
作者 袁卓杰 郑明岚 吴芳汀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辨病思维是指准确认识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施以相应治法的临床思维,在诊疗中运用辨病思维,能规避辨证论治机械化,避免陷入强调片面临床表现而忽略整体病机的误区。运用辨病思维剖析《伤寒杂病论》,能明确经典中诊疗手段... 辨病思维是指准确认识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施以相应治法的临床思维,在诊疗中运用辨病思维,能规避辨证论治机械化,避免陷入强调片面临床表现而忽略整体病机的误区。运用辨病思维剖析《伤寒杂病论》,能明确经典中诊疗手段的现代临床意义,更好地剖析条文涵义,并运用现代医学认识来扩展方剂适用病证,强调辨病论治并非否定辨证论治,而是强调两者应有机结合,不应轻辨病重辨证,而应在整体观念基础上以辨病思维主导施行辨证论治,提倡辨病为先、病证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思维 经方方证 辨证论治 思维模式
下载PDF
浅述《伤寒杂病论》对白血病治疗的启发和应用
13
作者 陆婉琪 李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其所提倡的辨证思维体系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对改善肿瘤及其并发症亦有显著疗效。白血病作为一种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同...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其所提倡的辨证思维体系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对改善肿瘤及其并发症亦有显著疗效。白血病作为一种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同时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文章归纳总结《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白血病的各种思路及具体的经方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 《伤寒病论》 经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干姜之温阳五法探析
14
作者 李贞国 陈潇予 +3 位作者 研智 刘永秀 谷月 高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76-681,共6页
温阳法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狭义温法之祛寒温经,《伤寒杂病论》中温阳的概念则更加广泛深刻。本文以《伤寒杂病论》中干姜的配伍规律、量效及煎煮时间为线索,并结合历代医家对干姜的临床应用,从筑阳法之干姜甘草... 温阳法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狭义温法之祛寒温经,《伤寒杂病论》中温阳的概念则更加广泛深刻。本文以《伤寒杂病论》中干姜的配伍规律、量效及煎煮时间为线索,并结合历代医家对干姜的临床应用,从筑阳法之干姜甘草,温中阳以筑生阳之基;干姜人参,滋液救阴以助化阳之能;通阳法之干姜半夏,温化饮邪以达阳之流通;密阳法之干姜桂枝,温通内外以资阳气之密固;潜阳法之干姜附子,破阴救逆以潜下焦之元阳;复阳法之干姜黄连,寒热并用以复阳位之乱五个方面探讨干姜之温阳五法内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及拓展干姜的临床运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张仲景 干姜 温阳五法
下载PDF
大黄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探析
15
作者 魏向东 肖白君 +6 位作者 李书月 范晶晶 汪梓超 丁喜英 尹晓娟 高建忠 王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97-501,529,共6页
大黄是中医临床常用饮片,因其作用广泛,疗效明显,被誉为中药“四维”之一。对于大黄功效的论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对于大黄的具体运用则成熟于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书中关于大黄的应用散见于全篇各处,涉及承气汤、... 大黄是中医临床常用饮片,因其作用广泛,疗效明显,被誉为中药“四维”之一。对于大黄功效的论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对于大黄的具体运用则成熟于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书中关于大黄的应用散见于全篇各处,涉及承气汤、茵陈蒿汤、大黄硝石汤、栀子大黄汤、大黄附子汤、泻心汤等经典名方,对后世影响颇深。通过整理相关条文及分析与大黄相关的方剂配伍,总结《伤寒杂病论》中大黄的作用包括泻胃肠实热、疗湿热黄疸、下肠腑积滞、活血化瘀、涤荡水饮、调中化食、降火止血等,常用于治疗痞证、呕吐、黄疸、便秘、发热、癥瘕积聚、水饮、宿食、出血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张仲景 大黄 应用 探析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半夏交通阴阳之功用探析
16
作者 李军虎 曹晓丁 冶尕西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10-712,共3页
半夏通阴阳,可用于治疗阳不入阴之不寐。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广泛使用半夏,将其用于通脾胃、胸肺、脾肾、经络、内外、表里之阴阳。半夏通阴阳的机制有降逆消痞、导阳入阴、散寒除瘀、降逆止呕、化痰散结、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半... 半夏通阴阳,可用于治疗阳不入阴之不寐。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广泛使用半夏,将其用于通脾胃、胸肺、脾肾、经络、内外、表里之阴阳。半夏通阴阳的机制有降逆消痞、导阳入阴、散寒除瘀、降逆止呕、化痰散结、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半夏交通阴阳时用量以常用剂量半升为主,治疗咽喉疾病时用量较小,在调和营卫治疗失眠时用大剂量。临床应结合具体病情选择配伍和剂量,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通阴阳 伤寒 《金匮要略》 《伤寒病论》
下载PDF
应用《伤寒杂病论》复方治疗太阴阳虚寒水壅滞案三则
17
作者 唐可伟 孙丹鹤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3期27-28,共2页
复方是指以二方或数方结合使用的处方。复方既可相须为用,亦可相反使用,均为提高疗效。《伤寒论》第386条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方后又云“悸者,加茯苓二两。”《金匮要略·... 复方是指以二方或数方结合使用的处方。复方既可相须为用,亦可相反使用,均为提高疗效。《伤寒论》第386条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方后又云“悸者,加茯苓二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云:“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治疗太阴阳虚寒水壅滞证,如相须使用,其效更著。现择验案三则,探讨仲景治病用方规律。1慢性胃炎邱某,女,67岁,因“胃脘痞满2个月”于2023年2月25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复方 太阴 阳虚寒水壅滞 医案
下载PDF
从《伤寒杂病论》谈COVID-19的中医护理
18
作者 汪丽玲 洪建勋 刘丽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56-159,共4页
虽然《伤寒杂病论》是一部2000年前的著作,但其客观反映了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并科学系统地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理法方药),因此适用于一切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虽然在典籍中未被记载,但因其属... 虽然《伤寒杂病论》是一部2000年前的著作,但其客观反映了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并科学系统地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理法方药),因此适用于一切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虽然在典籍中未被记载,但因其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故研究《伤寒杂病论》外感病的护理方法对其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关于外感病护理的理论来源,结合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提出相应的具体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新型冠状毒肺炎 中医护理 外感
下载PDF
基于八法论治《伤寒杂病论》之水饮病
19
作者 刘茂亿 《山西中医》 2024年第5期50-51,共2页
基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将《伤寒杂病论》的条文及方证进行总结,得出解表化饮法、涌吐痰饮法、攻逐水饮法、和解利水法、通阳化饮法、清热利水法、消痞制水法、温阳利水法八种水饮病治法,揭示张仲景对于不同病因病机... 基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将《伤寒杂病论》的条文及方证进行总结,得出解表化饮法、涌吐痰饮法、攻逐水饮法、和解利水法、通阳化饮法、清热利水法、消痞制水法、温阳利水法八种水饮病治法,揭示张仲景对于不同病因病机所致痰饮水湿的不同治法,反映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八法 水饮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肝为五脏之贼”论《伤寒杂病论》肝络病的证治
20
作者 李紫茵 钟土善 +1 位作者 陈可欣 赵昌林 《中医研究》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从“肝为五脏之贼”出发,揭示五脏病变的关键在于肝。肝的生理功能失常会影响心、脾、肾、肺,产生血瘀阻络、瘀积阻络、阴虚阻络、瘀阻气络等联系,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常见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伤寒杂病论》... 从“肝为五脏之贼”出发,揭示五脏病变的关键在于肝。肝的生理功能失常会影响心、脾、肾、肺,产生血瘀阻络、瘀积阻络、阴虚阻络、瘀阻气络等联系,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常见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伤寒杂病论》中旋覆花汤重于温通调气,化除瘀血,疏肝通络,可用于肝络瘀阻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络 《伤寒病论》 肝络瘀阻 旋覆花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