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杂病论》的地域文化特色刍议
1
作者 瓮恒 范真 曲腾蛟 《国医论坛》 2024年第6期5-6,共2页
从医圣故里南阳的地理、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条文,解读其原意,为准确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潦水 白饮 清浆水 水鸡 索饼 地域文化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下载PDF
从六朝医学文献看《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渊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子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438-439,共2页
关键词 六朝医学文献 《伤寒病论》 学术渊源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丽 林代华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9期1680-1682,共3页
对《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的理论、实验及临床三方面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及讨论。 1)理论研究 :仲景治病的许多法则是通过双向调节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 ,从而创立了如此卓有成效的方剂 ;2 )实验研究 :国内外学者充分利用现代医学... 对《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的理论、实验及临床三方面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及讨论。 1)理论研究 :仲景治病的许多法则是通过双向调节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 ,从而创立了如此卓有成效的方剂 ;2 )实验研究 :国内外学者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成果 ;3 )临床研究 :介绍了近年来 ,临床研究较为深入的仲景方。 4)讨论了《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双向调节 研究 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于IBS证治研究之价值
4
作者 李东明 陶汉华 +1 位作者 张俊龙 郭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28-1029,共2页
《伤寒杂病论》对于疾病证治规律研究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原因很多,但总不离者有三:其一,此书乃仲景多年真实临床实践之产物;其二,此书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三,此书论病多且载法精。也正是基于这三点,肠易激综合征(IBS)辨证规律研究也当求... 《伤寒杂病论》对于疾病证治规律研究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原因很多,但总不离者有三:其一,此书乃仲景多年真实临床实践之产物;其二,此书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三,此书论病多且载法精。也正是基于这三点,肠易激综合征(IBS)辨证规律研究也当求之于《伤寒杂病论》。细细观之,仲景书中IBS的主要症状论述颇丰,且证候丰富,方药俱备,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具有较为稳定之优势。故而,研究IBS辨证应当借助于经典的力量,力求发现隐藏在其中可循之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证治规律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细辛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用法用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祯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2-74,共3页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其用法用量问题一直是中医学术界聚焦的热点,长期困惑着中医药临床工作者。该研究从《伤寒杂病论》着手,对其用法用量作初步研究。研究认为,配伍用药得当,煎药次数宜少,煎煮时间宜长,少量多次分服,区分年龄体质,是...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其用法用量问题一直是中医学术界聚焦的热点,长期困惑着中医药临床工作者。该研究从《伤寒杂病论》着手,对其用法用量作初步研究。研究认为,配伍用药得当,煎药次数宜少,煎煮时间宜长,少量多次分服,区分年龄体质,是临床大量使用细辛,且确保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伤寒病论》 用法用量 研究思考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人参种类的考证
6
作者 张道雨 薛萌萌 +1 位作者 黄刚 刘新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5期66-68,共3页
《伤寒杂病论》向来被历代医家所重视,为其注释的医家颇多,争议也未曾断绝。其中使用的人参品种也成为医家争论的一个话题。笔者通过对人参的产地、植物特点、性味归经、在经方中使用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经方中所用人参早... 《伤寒杂病论》向来被历代医家所重视,为其注释的医家颇多,争议也未曾断绝。其中使用的人参品种也成为医家争论的一个话题。笔者通过对人参的产地、植物特点、性味归经、在经方中使用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经方中所用人参早已难觅其踪,现在使用的各个品类的人参皆是其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人参 文献考证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及其研究思路
7
作者 吕志杰 《河南中医》 2012年第10期1263-1265,共3页
《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一书力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博而有约,详而有要;衷中参西,求真务实。本书的编写体现了三纲、五求、十项内容。三纲是以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二者相结合三大方面为纲。五求一曰求全;二曰求通;三曰求精;四曰求实;... 《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一书力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博而有约,详而有要;衷中参西,求真务实。本书的编写体现了三纲、五求、十项内容。三纲是以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二者相结合三大方面为纲。五求一曰求全;二曰求通;三曰求精;四曰求实;五曰求新。十项内容为校勘、注脚、提要、简释、方歌、方证鉴别、大论心悟、验案精选、临证指要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研究大成》 研究思路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伤寒杂病论》方对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裴天源 刘宏宇 宋俊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以《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伤寒杂病论》方在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运用规律、特点和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 [目的]以《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伤寒杂病论》方在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运用规律、特点和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为主,辅以天津中医药大学过期期刊库手工检索,设置《伤寒杂病论》方方剂名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获取各方治疗的病症(证)谱,并根据ICD-10文件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规范病症(证)谱。通过对病症(证)谱的提取,采用Excel2010建立《美尼尔氏综合征个案信息采集表》《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结果]《伤寒杂病论》方治在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研究文献中,泽泻汤有频次众多的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支持,且其中的中高级质量证据较多。在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个案研究方剂谱中,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泽泻汤、小柴胡汤等应用频次较多,且医案证据质量偏高。[结论]优势高频方可分为如下两类:1)以治痰饮标实为主的泽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2)以治脾胃虚弱兼木火内郁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伤寒病论》 美尼尔综合征 经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文献挖掘的中药生熟异用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蓓 贾春华 李鹏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对《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伤寒杂病论》所反映的中药生熟异用情况,提出了中药生熟异用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生寒熟温、生清熟补、生峻熟缓、生降熟升、生行熟止等,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提出了《... 本文对《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伤寒杂病论》所反映的中药生熟异用情况,提出了中药生熟异用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生寒熟温、生清熟补、生峻熟缓、生降熟升、生行熟止等,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提出了《伤寒杂病论》逐渐扩大了中药熟品(即炮制品)的应用范围,推动了中药生熟异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文献挖掘 中药生熟异用 神农本草经
下载PDF
用属辞比事法研究《伤寒杂病论》──再论邹润安对《伤寒杂病论》之研究
10
作者 王昆文 《国医论坛》 1995年第4期3-5,共3页
属辞比事法,就去把有相互关联的内容(辞句或事物等)联系起来,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其理的方法.邹润安在所著《本经疏证》中明确提出并加以充分运用,从而使他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属辞比事法不... 属辞比事法,就去把有相互关联的内容(辞句或事物等)联系起来,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其理的方法.邹润安在所著《本经疏证》中明确提出并加以充分运用,从而使他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属辞比事法不失为研究仲景学说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因此对这方面的内容作了归纳、整理,从10个方面介绍和阐述了邹氏在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中是如何运用属辞比事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研究 属辞比事法
下载PDF
梁华龙教授《伤寒杂病论研究》荣获“华夏英才基金”资助
11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梁华龙 《伤寒病论研究 “华夏英才基金” 资助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汤剂服量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琳 傅延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11期18-21,共4页
整理《伤寒杂病论》汤剂服量情况,总结出其日服次数有日一服、日二服、日三服、顿服、日夜连服、日五服、日六服、日十服、少少频服等9种情况,以日三服占多数,这一服量方法较现代多用"每日一剂,每剂分早晚服二次"更为合理;每... 整理《伤寒杂病论》汤剂服量情况,总结出其日服次数有日一服、日二服、日三服、顿服、日夜连服、日五服、日六服、日十服、少少频服等9种情况,以日三服占多数,这一服量方法较现代多用"每日一剂,每剂分早晚服二次"更为合理;每次服量有1升、1.5升、8合、7合、6合、5合、8.3合、6.7合、7.5合等。张仲景对服量的控制方法有"缩短服药间隔时间,不效加量""以知为度、逐渐变量""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几种,充分体现"随症施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服量 随症施量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三书方剂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淑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94-696,共3页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是一部流落民间的敦煌医学卷子,原题“华阳隐居陶弘景撰”,经考察当为陶氏弟子述师之作,约成书于陶弘景之后至隋唐期间,是一部道家所著医书。该书记载了有关《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是一部流落民间的敦煌医学卷子,原题“华阳隐居陶弘景撰”,经考察当为陶氏弟子述师之作,约成书于陶弘景之后至隋唐期间,是一部道家所著医书。该书记载了有关《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此二书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依据。本文试图据此文献,并结合中国医学史、中国古代史相关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伤寒病论 脏腑用药 中医文献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艳举 花宝金 侯炜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9期551-554,共4页
关键词 伤寒病论 经方 肿瘤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与《温热论》中察舌辨证内容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国强 赵睿霆 《国医论坛》 2011年第2期1-2,共2页
察舌辨证的内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由于条件所限制,其内容不很完善,仅舌质的论述稍多,如“舌干”、“舌痿”、“舌本强”,而对舌苔的论述很少。《伤寒杂病论》虽然继承了《黄帝内经》中关于察舌辨证的辨证方法,但就其内容而言... 察舌辨证的内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由于条件所限制,其内容不很完善,仅舌质的论述稍多,如“舌干”、“舌痿”、“舌本强”,而对舌苔的论述很少。《伤寒杂病论》虽然继承了《黄帝内经》中关于察舌辨证的辨证方法,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很不完备。《伤寒论》全书10卷,直接论述舌诊的内容仅有6条;《金匮要略》一书22篇,只有3条直接论舌苔,1条论舌质,1条论舌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温热论》 察舌辨证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用酒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军 杨文韬 +2 位作者 陈丽名 吴彤 张小君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8-21,共4页
文章论述《伤寒杂病论》中对于酒的种类:白酒、清酒、苦酒;酒的性质;酒的功效: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行气活血改变药性、解毒急救;临床应用:酒水同煎药物、以酒煎药、用酒浸药取汁、以酒送服药、以酒洗药;以及酒的使用禁忌、用量等,同时... 文章论述《伤寒杂病论》中对于酒的种类:白酒、清酒、苦酒;酒的性质;酒的功效: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行气活血改变药性、解毒急救;临床应用:酒水同煎药物、以酒煎药、用酒浸药取汁、以酒送服药、以酒洗药;以及酒的使用禁忌、用量等,同时也强调日常生活中用酒的注意事项,为后世酒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功效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下载PDF
浅论《伤寒杂病论》中的“自和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鼎 沈倩 徐景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54-256,共3页
“自和反应”,也称为“排病反应”,是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正气欲把体内的邪气向外排出的表现,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见但又极易忽略的一种反应现象。《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为后世临床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 “自和反应”,也称为“排病反应”,是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正气欲把体内的邪气向外排出的表现,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见但又极易忽略的一种反应现象。《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为后世临床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中自和反应常见不适症状较易辨别的有鼻衄、战汗、呕吐、眩晕等,易于混淆的有微汗、“虫行皮中”、泄泻、小便黄赤等。自和反应易与疾病新出现的临床症状、药物的毒副作用或用药失误相混淆,其鉴别要点在于出现不适症状的持续时间、程度轻重及药后病情的变化等。出现自和反应时,继续服药即可,关注病情发展,随着邪气的排出,不适症状会慢慢消失,病情也会迅速好转甚至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和反应 反应 伤寒病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煎法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然 宋轶 《国医论坛》 2021年第5期5-6,共2页
《伤寒杂病论》中用麻黄多先煎、去上沫,亦有少数方不先煎、去上沫。通过对麻黄先煎、去上沫的认识,以及麻黄的作用和所治病证,总结出麻黄先煎与否有以下规律:发汗解表为主,病变部位较表浅者,麻黄宜先煎、去上沫;邪气盛且部位深时不先... 《伤寒杂病论》中用麻黄多先煎、去上沫,亦有少数方不先煎、去上沫。通过对麻黄先煎、去上沫的认识,以及麻黄的作用和所治病证,总结出麻黄先煎与否有以下规律:发汗解表为主,病变部位较表浅者,麻黄宜先煎、去上沫;邪气盛且部位深时不先煎、去上沫;宣肺利水为主,蠲除水饮者,当以"和"为贵,减缓麻黄峻烈之性,麻黄宜先煎、去上沫;温阳发汗为主,防止麻黄发散太过伤阳者,麻黄宜先煎、去上沫;开宣肺气、发越阳气为主,只取其升清阳发腠理者,麻黄宜先煎、去上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麻黄 煎法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下载PDF
辨《伤寒杂病论》“不欲(能)食”的证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跃文 李家庚 曾江琴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3期5-6,共2页
"不欲食"或"不能食"是指临床患者食欲下降或完全不思饮食的一种病症,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关于本症的描述较多,并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辨治此类病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现就《伤寒杂病论》中有关... "不欲食"或"不能食"是指临床患者食欲下降或完全不思饮食的一种病症,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关于本症的描述较多,并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辨治此类病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现就《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本症的条文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可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提供辨证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欲食 不能食 《伤寒病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成书后一千年的命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伯聪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5年第3期55-59,80,共6页
一部科学史,不但是科学发现的历史,而且又是科学知识社会化的历史。我们不应单纯地把科学史看作一部“科学发现史”。科学,从本质上来看是社会性的。科学活动的本质是社会性的,科学知识的本质也是社会性的。但是,从形式上来看,科学研究... 一部科学史,不但是科学发现的历史,而且又是科学知识社会化的历史。我们不应单纯地把科学史看作一部“科学发现史”。科学,从本质上来看是社会性的。科学活动的本质是社会性的,科学知识的本质也是社会性的。但是,从形式上来看,科学研究活动只能以个别的形式(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是以个体的形式,在现代是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任何科学发现在其首次“问世”的时候,也必然是“个人”(或“小团体)所掌握的知识。要使个人的科学发现、个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变成被社会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使科学知识在形式上也成为社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 科学发现 社会性 科学史研究 科学研究活动 科学活动 伤寒病论 社会知识 伤寒 社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