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研究札记
1
作者 柯雪帆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9期40-41,共2页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研究 札记 炙甘草汤 脉结代 麦门冬 生地黄 复脉汤 半升
下载PDF
刍议喻昌的《伤寒论》研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游开通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9年第A1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研究 温病学家 王叔和 喻昌 辨证施治 发病机理 研究方法 分类方法 诊断治疗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清代医家史以甲生平与伤寒学术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振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94-195,197,共3页
清初江苏医家史以甲 ,字子仁 ,著有《伤寒正宗》。对其生平与著作进行的考证与研究表明 ,史氏为清代江都 (扬州 )县甘泉邵伯镇人 ,生活于明崇祯末至清康熙中期。通过对现存孤本《伤寒正宗》的成书、刊刻时间、版本著录情况的研究 ,认为... 清初江苏医家史以甲 ,字子仁 ,著有《伤寒正宗》。对其生平与著作进行的考证与研究表明 ,史氏为清代江都 (扬州 )县甘泉邵伯镇人 ,生活于明崇祯末至清康熙中期。通过对现存孤本《伤寒正宗》的成书、刊刻时间、版本著录情况的研究 ,认为本书刊刻时间不早于清康熙十九年 ( 1 680 )。其伤寒学术思想 ,主要继承了方—喻的“重编整理”观与“三纲鼎立”说 ,并主张以证为纲 ,对《伤寒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以甲 伤寒正宗》 《伤寒论》研究 考证
下载PDF
关于伤寒三阴三阳的病态论
4
作者 牧角和宏 杨文喆 张再良 《国医论坛》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对伤寒六经病的证治进行梳理,从而给人以启发,这也是关于《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限于篇幅,文中大段的引文对照内容被省略了,而重点罗列了作者的主要观点。编译的过程中,在不影响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对部分... 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对伤寒六经病的证治进行梳理,从而给人以启发,这也是关于《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限于篇幅,文中大段的引文对照内容被省略了,而重点罗列了作者的主要观点。编译的过程中,在不影响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对部分文字也有省略。《素问·热论》篇“阳病发汗,阴病吐下”的观点被《诸病源候论》所继承,成为隋唐时期伤寒三阴三阳病治疗的准则。但在《宋版伤寒论》三阴三阳篇中却多次出现与此相异的观点,即“阳病发汗吐下,阴病温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文将围绕伤寒三阴三阳病态论展开,试将各种古代资料进行比较对照研究,作为伤寒概念的补充,同时也将论及有关时气病、热病、温病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六经病 三阴三阳 病态 《伤寒论》研究 《诸病源候论》 三阳病 隋唐时期 汗吐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