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6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伤寒论》第148条雏议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伍浪明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567-568,共2页
《伤寒论》第148条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和少阴之证非常类似,唯一的区别点就是“头汗出”,所以“脉细”“脉沉紧”都不能辨证为少阴证,特别是“脉沉紧”不能作为少阴病的辨证点,因为脉搏可以出现和中医证型不符合之处,《伤寒论》第148条也...
《伤寒论》第148条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和少阴之证非常类似,唯一的区别点就是“头汗出”,所以“脉细”“脉沉紧”都不能辨证为少阴证,特别是“脉沉紧”不能作为少阴病的辨证点,因为脉搏可以出现和中医证型不符合之处,《伤寒论》第148条也说的很明白:“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所以《伤寒论》第148条本意是指的患者太阳病表证未除,阳气微结涉及阳明证而出现“大便硬”的一种特殊情况,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未涉及下焦,仲景用小柴胡汤解表且疏通郁结之阳气,正是因为此证不典型,仲景才说“可与小柴胡汤”而并非“小柴胡汤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第148条
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第96条“往来寒热”刍议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阳
陈涵彬
陈明
《四川中医》
2023年第2期42-46,共5页
《伤寒论选读》教材认为第96条之“往来寒热”属于少阳病症,表现为发热恶寒交替。通过进一步研读《伤寒论》原文,笔者认为第96条所论为柴胡证。在《伤寒论》中,柴胡证不同于少阳证,而是太阳病的变证,主要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基...
《伤寒论选读》教材认为第96条之“往来寒热”属于少阳病症,表现为发热恶寒交替。通过进一步研读《伤寒论》原文,笔者认为第96条所论为柴胡证。在《伤寒论》中,柴胡证不同于少阳证,而是太阳病的变证,主要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基本病机是表寒里热。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病机为胆火上炎。往来寒热是柴胡证之热型,体现了柴胡证“半在里半在外”的病位及太阳病渐趋阳明病的病势。往来寒热并非“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而是患者在持续发热状态下,时感恶寒、时觉恶热,恶寒与恶热交替而作。太阳病向阳明病的传变存在着发热恶寒→往来寒热→发热恶热的热型转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第96
条
往来寒热
柴胡证
少阳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对《伤寒论》148条的认识
3
作者
王付
《中医药通报》
2010年第1期12-13,共2页
历代研究者对《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
历代研究者对《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
148
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第165条之我见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阔
侯东升
张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大多学者认为,大柴胡汤为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之常用方,但仅就《伤寒论》第165条而言,医者将其病机理解为少阳兼阳明里实,则值得商榷。因为条文中无支持阳明腑实的诊断依据,且下利一症无法用阳明里实合理解释。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进行相...
大多学者认为,大柴胡汤为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之常用方,但仅就《伤寒论》第165条而言,医者将其病机理解为少阳兼阳明里实,则值得商榷。因为条文中无支持阳明腑实的诊断依据,且下利一症无法用阳明里实合理解释。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进行相关探究,认为第165条当为少阳腑实之证,并不涉及阳明,用大柴胡汤乃清泻少阳胆腑实热。此种观点不仅在解释《伤寒论》原文时无矛盾之处,且符合当今临床大柴胡汤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165
条
大柴胡汤
少阳腑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对伤寒学的贡献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星平
肖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方有执力主错简重订,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则以太阳为纲,而太阳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将风寒中伤营卫之说提到整个伤寒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来认识,深刻地提示了伤寒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这是对伤寒学的发挥。
关键词
方有执
《伤寒论
条
辨》
伤寒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第36条之我见
被引量:
2
6
作者
孙燕丽
胡东升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0,共2页
《伤寒论》第36条原文,历代以来,注解者不乏其人,其中亦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注家对"喘而胸满者"的注解大都一致,而对于"太阳与阳明合病","不可下","宜麻黄汤"的注解,或疑问颇多,...
《伤寒论》第36条原文,历代以来,注解者不乏其人,其中亦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注家对"喘而胸满者"的注解大都一致,而对于"太阳与阳明合病","不可下","宜麻黄汤"的注解,或疑问颇多,或未尽其义。笔者结合《伤寒论》上下文,对第36条原文进行讨论,将个人浅见阐述于下,与同道共商,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36
条
讨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版《伤寒论》164条之误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王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60-562,共3页
本文从康平古版《伤寒论》第244条出发,认为244条是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和五苓散证的鉴别条文,进而证明了宋版《伤寒论》154条、156条的原文将后世的注解揉入了张仲景的正文,且此注解误读了张仲景的本意;最终证明了宋版《伤寒论...
本文从康平古版《伤寒论》第244条出发,认为244条是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和五苓散证的鉴别条文,进而证明了宋版《伤寒论》154条、156条的原文将后世的注解揉入了张仲景的正文,且此注解误读了张仲景的本意;最终证明了宋版《伤寒论》164条中"表未解"不可用桂枝汤解表,仲景此处言未尽意给现代中医临床以重要的启迪:对于阴阳两伤,气血亏虚,又外邪未除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等待,等待患者体内阳气精血恢复,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以上条文仲景虽然是分别论述,实则不可分割,值得各位同道深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244
条
《伤寒论
》164
条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五苓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伤寒论》第63条
被引量:
2
8
作者
唐瑛
沈宏春
王科闯
《河南中医》
2009年第6期525-526,共2页
通过对《伤寒论》第63条的分析,认为麻杏石甘汤证主要病机是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的关键是麻黄和石膏的比例。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第63
条
麻杏石甘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第279条方中芍药解
被引量:
3
9
作者
刘鹏
张成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79条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中芍药的阐发多以白芍论之,通过分析这种观点的原因,结合《伤寒论》中的其他条文,认为此处芍药应以赤芍为妥。
关键词
伤寒论
第279
条
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第99条方证正误
被引量:
2
10
作者
田永衍
魏英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8-1349,共2页
对于宋本《伤寒论》第99条传统认为其病机是三阳并(合)病或表里同病,宋本原文以小柴胡汤和解之,以使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但笔者在翻阅《外台秘要》时发现,同一条文《外台秘要》所记方剂却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孰是孰非?从宋本第9...
对于宋本《伤寒论》第99条传统认为其病机是三阳并(合)病或表里同病,宋本原文以小柴胡汤和解之,以使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但笔者在翻阅《外台秘要》时发现,同一条文《外台秘要》所记方剂却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孰是孰非?从宋本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分析,第99条病证应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从第99条病机分析实为太少合病、水饮内结,亦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是推之,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张仲景学说”的研究,学界不应仅局限于“宋本”,而应在整个汉唐经方传承的大背景之下去考虑,才可能离经文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
第99
条
正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伤寒论》163条“协热”本意
被引量:
2
11
作者
王明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对于《伤寒论》163条的"协热利"一词,历代医家争议并不多,程应旄说:"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表热不去,而里虚作利,是曰:协热利。"而事实上163条的表是一种特殊的表证,这种表证非典型的太阳表证,服药无须"温...
对于《伤寒论》163条的"协热利"一词,历代医家争议并不多,程应旄说:"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表热不去,而里虚作利,是曰:协热利。"而事实上163条的表是一种特殊的表证,这种表证非典型的太阳表证,服药无须"温覆微似汗",本文考证了"协热利"一词的来龙去脉,认为将"协"理解为"挟"或"胁"更为符合仲景本意。从医理上看,"协热"一症与少阳关系密切,163条的"表里不解"的表不同于一般的表证"发热恶寒"的典型症状,所以服桂枝人参汤无需"温覆微似汗",这种"表证"是一种外邪处于"太阳和少阳"之间的一种特殊情况,表现为胸胁部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163
条
协热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326条不是厥阴病的提纲
被引量:
4
12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1年第4期316-316,共1页
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则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伤寒论》第326条只是肝热脾寒的寒热错杂证,并不是厥阴最本质的定义,而337条论述了"厥"的临床表现和病机,揭示了厥阴病最本质的特征,可作为厥阴病的提纲。
关键词
厥阴病
《伤寒论
》第326
条
《伤寒论
》第337
条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程应旄生平与《伤寒论后条辨》学术价值
被引量:
2
13
作者
程新
邓勇
王旭光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4期11-14,共4页
文章简述了程应旄的生平与著述及书中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其学术特点,认为其立论起点高妙,完善三纲学说,重视辨证施治,编次承上启下,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程应旄
伤寒论
后
条
辨
伤寒论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研究
被引量:
5
14
作者
李宇铭
《河南中医》
2012年第7期793-794,共2页
《伤寒论》第29条的初见证,过去一般以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证为解,但经过与《伤寒论》其他原文对比发现,"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六证,属于胃热炽盛而阴液耗伤,且表证已除或表证轻微。故此在选方用药上,本当...
《伤寒论》第29条的初见证,过去一般以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证为解,但经过与《伤寒论》其他原文对比发现,"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六证,属于胃热炽盛而阴液耗伤,且表证已除或表证轻微。故此在选方用药上,本当选择小承气汤治疗,若误用汗法则使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见证”
《伤寒论
》第29
条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伤寒论》第29条与第30条方证原意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李宇铭
《河南中医》
2012年第5期531-533,共3页
《伤寒论》第29与30条论述的是由于胃热炽盛阴伤却经误汗,使阳气更虚,导致阴阳两虚证。临床包括误用桂枝加附子汤发汗出现的阳虚证、阴虚证、胃热证以及重发汗及烧针后出现的内热重证,仲景分别予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及...
《伤寒论》第29与30条论述的是由于胃热炽盛阴伤却经误汗,使阳气更虚,导致阴阳两虚证。临床包括误用桂枝加附子汤发汗出现的阳虚证、阴虚证、胃热证以及重发汗及烧针后出现的内热重证,仲景分别予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及四逆汤治疗,以示范复杂病机治疗的先后缓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第29
条
《伤寒论
》第30
条
阴阳两虚证
桂枝加附子汤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伤寒,重医理——读《伤寒论》第176条
被引量:
2
16
作者
田瑞曼
《河南中医》
201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伤寒论》第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对于本条中的"里有寒",历代医家颇多疑惑,错讹说较多,均需改动原文来自圆其说。笔者认为若从医理认识此条,并无疑问,仲景此处之"寒"并...
《伤寒论》第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对于本条中的"里有寒",历代医家颇多疑惑,错讹说较多,均需改动原文来自圆其说。笔者认为若从医理认识此条,并无疑问,仲景此处之"寒"并非与"热"对应之"寒",而是指邪气,此"寒"字正是仲景重视医理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第176
条
“寒”
邪气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第7条探讨
被引量:
1
17
作者
何海波
《国医论坛》
2015年第3期4-5,共2页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关于"发于阳""发于阴"和痊愈日数,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观点亦不统一,现再归纳分析如下。1辨"病发于阳、...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关于"发于阳""发于阴"和痊愈日数,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观点亦不统一,现再归纳分析如下。1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尤在泾《伤寒贯珠集》[1]认为阴阳指阴经和阳经。如云"发于阳者,病在阳之经也,以寒加阳,阳气被郁,故发热而恶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
第7
条
探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关系的观点
18
作者
李平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发挥创新。结论:《伤寒论后条辨》有关体质方面的研究,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诊断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后
条
辨
黄帝内经
景岳全书
医学源流论
生物学
疾病传变
先天禀赋
体质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304条之我见
被引量:
2
19
作者
郝媛
李振宇
张国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81-182,共2页
《伤寒论》少阴篇304条所论临床意义深远,必须以原文的整体结构作为背景,契合临床实际才能分析透彻。故着重就《伤寒论》304条与305条进行解析,另从304条灸法的运用,以及附子汤中芍药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加以证明。
关键词
《伤寒论
》
304
条
临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病案案例观解读《伤寒论》第28条的思考
被引量:
4
20
作者
王新
冯诗瑶
+1 位作者
吴昊
王诗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49-652,共4页
[目的]研究《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推演张仲景诊疗过程,探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组方机理。[方法]通过分析相关伤寒条文及后世注家注释,结合临床湿病致病过程和治疗原则及相关药物的药性与功效分析仲景《伤寒...
[目的]研究《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推演张仲景诊疗过程,探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组方机理。[方法]通过分析相关伤寒条文及后世注家注释,结合临床湿病致病过程和治疗原则及相关药物的药性与功效分析仲景《伤寒论》第28条处方立意。[结果]《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为素有内湿,感受外湿伤及太阳;后因汗法不当及误用下法使内外之湿相合,湿阻于中,壅遏阳气。治疗上则按照“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理而选方及加减用药。[结论]《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是对太阳中湿证误诊所致的变证,而非太阳中风证变证或太阳病类似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湿证
利小便
伤寒论
第28
条
组方机理
案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148条雏议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伍浪明
机构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567-568,共2页
文摘
《伤寒论》第148条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和少阴之证非常类似,唯一的区别点就是“头汗出”,所以“脉细”“脉沉紧”都不能辨证为少阴证,特别是“脉沉紧”不能作为少阴病的辨证点,因为脉搏可以出现和中医证型不符合之处,《伤寒论》第148条也说的很明白:“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所以《伤寒论》第148条本意是指的患者太阳病表证未除,阳气微结涉及阳明证而出现“大便硬”的一种特殊情况,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未涉及下焦,仲景用小柴胡汤解表且疏通郁结之阳气,正是因为此证不典型,仲景才说“可与小柴胡汤”而并非“小柴胡汤主之”。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第148条
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
Keywords
ZHANG Zhong-jing
Treatise on Cold-Damaged Diseases No.
148
item
Minor Bupleunml Decoction
meso-exterior-in-terior syndrome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96条“往来寒热”刍议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阳
陈涵彬
陈明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四川中医》
2023年第2期42-46,共5页
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重点攻关项目(No:2020-JYB-ZDGG-002)
文摘
《伤寒论选读》教材认为第96条之“往来寒热”属于少阳病症,表现为发热恶寒交替。通过进一步研读《伤寒论》原文,笔者认为第96条所论为柴胡证。在《伤寒论》中,柴胡证不同于少阳证,而是太阳病的变证,主要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基本病机是表寒里热。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病机为胆火上炎。往来寒热是柴胡证之热型,体现了柴胡证“半在里半在外”的病位及太阳病渐趋阳明病的病势。往来寒热并非“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而是患者在持续发热状态下,时感恶寒、时觉恶热,恶寒与恶热交替而作。太阳病向阳明病的传变存在着发热恶寒→往来寒热→发热恶热的热型转化规律。
关键词
伤寒论
第96
条
往来寒热
柴胡证
少阳证
Key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rticle 96
Alternate cold and heat
Chaihu syndrome
Shaoyang syndrome
分类号
R2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对《伤寒论》148条的认识
3
作者
王付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药通报》
2010年第1期12-13,共2页
文摘
历代研究者对《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关键词
《伤寒论
》
148
条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165条之我见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阔
侯东升
张涛
机构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中医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08-109,共2页
文摘
大多学者认为,大柴胡汤为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之常用方,但仅就《伤寒论》第165条而言,医者将其病机理解为少阳兼阳明里实,则值得商榷。因为条文中无支持阳明腑实的诊断依据,且下利一症无法用阳明里实合理解释。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进行相关探究,认为第165条当为少阳腑实之证,并不涉及阳明,用大柴胡汤乃清泻少阳胆腑实热。此种观点不仅在解释《伤寒论》原文时无矛盾之处,且符合当今临床大柴胡汤的应用。
关键词
伤寒论
165
条
大柴胡汤
少阳腑实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对伤寒学的贡献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星平
肖莹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文摘
方有执力主错简重订,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则以太阳为纲,而太阳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将风寒中伤营卫之说提到整个伤寒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来认识,深刻地提示了伤寒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这是对伤寒学的发挥。
关键词
方有执
《伤寒论
条
辨》
伤寒
学
Keywords
Fang Youzhi
Shang Han Lun Tiao Bian
Shan Han Science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36条之我见
被引量:
2
6
作者
孙燕丽
胡东升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处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0,共2页
文摘
《伤寒论》第36条原文,历代以来,注解者不乏其人,其中亦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注家对"喘而胸满者"的注解大都一致,而对于"太阳与阳明合病","不可下","宜麻黄汤"的注解,或疑问颇多,或未尽其义。笔者结合《伤寒论》上下文,对第36条原文进行讨论,将个人浅见阐述于下,与同道共商,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关键词
伤寒论
36
条
讨论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版《伤寒论》164条之误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王华
机构
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临床医院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60-562,共3页
文摘
本文从康平古版《伤寒论》第244条出发,认为244条是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和五苓散证的鉴别条文,进而证明了宋版《伤寒论》154条、156条的原文将后世的注解揉入了张仲景的正文,且此注解误读了张仲景的本意;最终证明了宋版《伤寒论》164条中"表未解"不可用桂枝汤解表,仲景此处言未尽意给现代中医临床以重要的启迪:对于阴阳两伤,气血亏虚,又外邪未除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等待,等待患者体内阳气精血恢复,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以上条文仲景虽然是分别论述,实则不可分割,值得各位同道深入探索研究。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244
条
《伤寒论
》164
条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五苓散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伤寒论》第63条
被引量:
2
8
作者
唐瑛
沈宏春
王科闯
机构
泸州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09年第6期525-526,共2页
文摘
通过对《伤寒论》第63条的分析,认为麻杏石甘汤证主要病机是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的关键是麻黄和石膏的比例。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第63
条
麻杏石甘汤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279条方中芍药解
被引量:
3
9
作者
刘鹏
张成博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文摘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79条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中芍药的阐发多以白芍论之,通过分析这种观点的原因,结合《伤寒论》中的其他条文,认为此处芍药应以赤芍为妥。
关键词
伤寒论
第279
条
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分类号
R222.25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99条方证正误
被引量:
2
10
作者
田永衍
魏英俊
机构
河西学院丝绸之路中医药研究中心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8-1349,共2页
文摘
对于宋本《伤寒论》第99条传统认为其病机是三阳并(合)病或表里同病,宋本原文以小柴胡汤和解之,以使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但笔者在翻阅《外台秘要》时发现,同一条文《外台秘要》所记方剂却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孰是孰非?从宋本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分析,第99条病证应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从第99条病机分析实为太少合病、水饮内结,亦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是推之,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张仲景学说”的研究,学界不应仅局限于“宋本”,而应在整个汉唐经方传承的大背景之下去考虑,才可能离经文更近。
关键词
《伤寒论
》
第99
条
正误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伤寒论》163条“协热”本意
被引量:
2
11
作者
王明炯
机构
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委员会科研基金(13C1129)
文摘
对于《伤寒论》163条的"协热利"一词,历代医家争议并不多,程应旄说:"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表热不去,而里虚作利,是曰:协热利。"而事实上163条的表是一种特殊的表证,这种表证非典型的太阳表证,服药无须"温覆微似汗",本文考证了"协热利"一词的来龙去脉,认为将"协"理解为"挟"或"胁"更为符合仲景本意。从医理上看,"协热"一症与少阳关系密切,163条的"表里不解"的表不同于一般的表证"发热恶寒"的典型症状,所以服桂枝人参汤无需"温覆微似汗",这种"表证"是一种外邪处于"太阳和少阳"之间的一种特殊情况,表现为胸胁部的不适。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163
条
协热利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326条不是厥阴病的提纲
被引量:
4
12
作者
肖相如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11年第4期316-316,共1页
文摘
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则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伤寒论》第326条只是肝热脾寒的寒热错杂证,并不是厥阴最本质的定义,而337条论述了"厥"的临床表现和病机,揭示了厥阴病最本质的特征,可作为厥阴病的提纲。
关键词
厥阴病
《伤寒论
》第326
条
《伤寒论
》第337
条
张仲景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程应旄生平与《伤寒论后条辨》学术价值
被引量:
2
13
作者
程新
邓勇
王旭光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4期11-14,共4页
基金
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安古医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SK2014A286)
文摘
文章简述了程应旄的生平与著述及书中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其学术特点,认为其立论起点高妙,完善三纲学说,重视辨证施治,编次承上启下,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程应旄
伤寒论
后
条
辨
伤寒论
学术价值
Keywords
CHENG Ying-mao
Shanghan Lun Hou Tiaobian
Shanghan Lun
academic value
分类号
R222.1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研究
被引量:
5
14
作者
李宇铭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2年第7期793-794,共2页
文摘
《伤寒论》第29条的初见证,过去一般以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证为解,但经过与《伤寒论》其他原文对比发现,"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六证,属于胃热炽盛而阴液耗伤,且表证已除或表证轻微。故此在选方用药上,本当选择小承气汤治疗,若误用汗法则使病情加重。
关键词
“初见证”
《伤寒论
》第29
条
张仲景
Keywords
the first syndrome
29^th item in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伤寒论》第29条与第30条方证原意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李宇铭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2年第5期531-533,共3页
文摘
《伤寒论》第29与30条论述的是由于胃热炽盛阴伤却经误汗,使阳气更虚,导致阴阳两虚证。临床包括误用桂枝加附子汤发汗出现的阳虚证、阴虚证、胃热证以及重发汗及烧针后出现的内热重证,仲景分别予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及四逆汤治疗,以示范复杂病机治疗的先后缓急。
关键词
《伤寒论
》第29
条
《伤寒论
》第30
条
阴阳两虚证
桂枝加附子汤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张仲景
Keywords
the 29th item in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the 30th item of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deficiency syndromes of both yin and yang
Guizhi Fuzi Decoction
Gancao Ganjiang Decoction
Shaoyao Gancao Decoction
Tiaowei Chengqi Decoction
Sini Decoction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伤寒,重医理——读《伤寒论》第176条
被引量:
2
16
作者
田瑞曼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文摘
《伤寒论》第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对于本条中的"里有寒",历代医家颇多疑惑,错讹说较多,均需改动原文来自圆其说。笔者认为若从医理认识此条,并无疑问,仲景此处之"寒"并非与"热"对应之"寒",而是指邪气,此"寒"字正是仲景重视医理的反映。
关键词
《伤寒论
》第176
条
“寒”
邪气
张仲景
Keywords
Section 176 of Treatise on Cold Darmtge Diseases
cold
cold -pathogen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第7条探讨
被引量:
1
17
作者
何海波
机构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
出处
《国医论坛》
2015年第3期4-5,共2页
文摘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关于"发于阳""发于阴"和痊愈日数,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观点亦不统一,现再归纳分析如下。1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尤在泾《伤寒贯珠集》[1]认为阴阳指阴经和阳经。如云"发于阳者,病在阳之经也,以寒加阳,阳气被郁,故发热而恶寒。
关键词
《伤寒论
》
第7
条
探讨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关系的观点
18
作者
李平
机构
云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9-550,共2页
基金
云南中医药古籍系统搜集整理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0-009)
文摘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发挥创新。结论:《伤寒论后条辨》有关体质方面的研究,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诊断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后
条
辨
黄帝内经
景岳全书
医学源流论
生物学
疾病传变
先天禀赋
体质因素
Keywords
shang han lun hou tiao bian
huangdi neijing
jing yue quan shu
yi xue yuan liu lun
biology and the future of mankind
disease transmission
native endowment
physical factors
分类号
R2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304条之我见
被引量:
2
19
作者
郝媛
李振宇
张国骏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处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81-182,共2页
文摘
《伤寒论》少阴篇304条所论临床意义深远,必须以原文的整体结构作为背景,契合临床实际才能分析透彻。故着重就《伤寒论》304条与305条进行解析,另从304条灸法的运用,以及附子汤中芍药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加以证明。
关键词
《伤寒论
》
304
条
临床
Keywords
shanghanlun
304
clinical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病案案例观解读《伤寒论》第28条的思考
被引量:
4
20
作者
王新
冯诗瑶
吴昊
王诗源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49-652,共4页
基金
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SDYAL18029)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8RZ011)
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8JXY3079)~~
文摘
[目的]研究《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推演张仲景诊疗过程,探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组方机理。[方法]通过分析相关伤寒条文及后世注家注释,结合临床湿病致病过程和治疗原则及相关药物的药性与功效分析仲景《伤寒论》第28条处方立意。[结果]《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为素有内湿,感受外湿伤及太阳;后因汗法不当及误用下法使内外之湿相合,湿阻于中,壅遏阳气。治疗上则按照“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理而选方及加减用药。[结论]《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是对太阳中湿证误诊所致的变证,而非太阳中风证变证或太阳病类似证。
关键词
太阳中湿证
利小便
伤寒论
第28
条
组方机理
案例
Keywords
Taiyang in the wet syndrome
urinatio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rticle 28
prescription mechanism
cases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伤寒论》第148条雏议
王明炯
王文华
伍浪明
《河南中医》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伤寒论》第96条“往来寒热”刍议
赵阳
陈涵彬
陈明
《四川中医》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谈谈对《伤寒论》148条的认识
王付
《中医药通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伤寒论》第165条之我见
陈阔
侯东升
张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对伤寒学的贡献
张星平
肖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伤寒论》第36条之我见
孙燕丽
胡东升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宋版《伤寒论》164条之误
王明炯
王文华
王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析《伤寒论》第63条
唐瑛
沈宏春
王科闯
《河南中医》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伤寒论》第279条方中芍药解
刘鹏
张成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伤寒论》第99条方证正误
田永衍
魏英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伤寒论》163条“协热”本意
王明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伤寒论》326条不是厥阴病的提纲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程应旄生平与《伤寒论后条辨》学术价值
程新
邓勇
王旭光
《中医文献杂志》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研究
李宇铭
《河南中医》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伤寒论》第29条与第30条方证原意
李宇铭
《河南中医》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读伤寒,重医理——读《伤寒论》第176条
田瑞曼
《河南中医》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伤寒论》第7条探讨
何海波
《国医论坛》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关系的观点
李平
《中医学报》
CAS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伤寒论》304条之我见
郝媛
李振宇
张国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以病案案例观解读《伤寒论》第28条的思考
王新
冯诗瑶
吴昊
王诗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