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黑一雄《伤心情歌手》中的反讽与悖谬 被引量:4
1
作者 步朝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新近推出的短篇小说《伤心情歌手》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小说采用套嵌式的叙事结构:叙述者扬讲述了加德纳的故事,加德纳又讲述了琳迪的故事。加德纳的叙述以其突出的反讽性将小说引向更深刻的思考,琳迪以其人生... 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新近推出的短篇小说《伤心情歌手》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小说采用套嵌式的叙事结构:叙述者扬讲述了加德纳的故事,加德纳又讲述了琳迪的故事。加德纳的叙述以其突出的反讽性将小说引向更深刻的思考,琳迪以其人生的悖谬揭示了个体的无助,而在消费社会和媒体时代遭遇困境的个人主义似乎也难觅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伤心情歌手》 反讽 悖谬
下载PDF
爱的荒漠——评《伤心咖啡馆之歌》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立伟 孙薇薇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5期61-62,共2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艾米利亚、李蒙、马文在怪诞的气氛中体现的是异化的人性和孤独的爱、哥特式的变态与怪诞、孤独与绝望,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孤独与爱的无能。
关键词 哥特式 怪诞 《伤心咖啡馆之歌》 异化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审丑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慧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描写了丑人畸人畸恋,这是她所处社会文化与美学观念转向的体现,传统审美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文学转而向审丑寻求帮助。审丑能激发读者心中的批判意识,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世相真实。这种审丑打破了人们对... 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描写了丑人畸人畸恋,这是她所处社会文化与美学观念转向的体现,传统审美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文学转而向审丑寻求帮助。审丑能激发读者心中的批判意识,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世相真实。这种审丑打破了人们对性别、爱情及人物外形的刻板印象,将人们从同一性桎梏中解放出来,突破同一性思维从而达到救赎艺术、还原真相的作用,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寻求真理,实现自我拯救。麦卡勒斯的审丑取向在客观上拓展了美学的内涵与外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 审丑 批判意识 美学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聂鑫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6-70,共5页
基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文章从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人物的心理结构两个方面对《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分析。从创作心理学看,这部小说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反映;从人物的心理特征看,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 基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文章从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人物的心理结构两个方面对《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分析。从创作心理学看,这部小说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反映;从人物的心理特征看,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最终上演了一场畸形的三角恋,导致了悲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生存本能 死亡本能 本我 自我 超我 The BALLAD of SAD Café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狂欢化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静琼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6,共5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充满狂欢因素,其中包含戏仿、脱冕-加冕、怪诞的身体和广场语言等。此外,"恶作剧者是狂欢的具体化身",恶作剧者人物——李蒙表哥——是小说的另一文体特色。通过借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史密斯"恶作...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充满狂欢因素,其中包含戏仿、脱冕-加冕、怪诞的身体和广场语言等。此外,"恶作剧者是狂欢的具体化身",恶作剧者人物——李蒙表哥——是小说的另一文体特色。通过借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史密斯"恶作剧者话语"理论,分析小说中的狂欢特征和主人公李蒙表哥的恶作剧者个性,并且论证:狂欢化和恶作剧者话语颠覆了小说中小镇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是现代主义对小镇上传统爱情和生命意义作出的幽默抵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狂欢化 恶作剧者人物塑造
下载PDF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隐喻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蒋丽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Z期51-52,共2页
隐喻是常见的语言修辞技巧,能强化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为读者深入展示普遍存在的人类思维逻辑和认知规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隐喻,而是对后者的延伸。由隐喻引出的观察、思考以及行为主要有三个特征,即系统性、概念... 隐喻是常见的语言修辞技巧,能强化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为读者深入展示普遍存在的人类思维逻辑和认知规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隐喻,而是对后者的延伸。由隐喻引出的观察、思考以及行为主要有三个特征,即系统性、概念性和普遍性。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思想与意义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其中的隐喻。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在小说中经常使用隐喻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景物 读者 李蒙 卡森·麦卡勒斯 小说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叙事时距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国浒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期83-85,共3页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重要而又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涉及美国南方小镇狭隘沉闷的社会生活,在有限范围内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困境。从叙事时距的角度探讨其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叙事手段和叙事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叙事时间 叙事时距
下载PDF
儿童:一种中心叙事元素——解读安徒生的《打火匣》、《伤心事》及《皇帝的新装》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红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儿童"作为安徒生童话的中心叙事元素在《打火匣》、《伤心事》及《皇帝的新装》中得到不同层面的体现。安徒生深谙儿童心理,推崇纯真,视儿童为最宝贵的思想资源,是伟大的儿童文学大师。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打火匣》 《伤心事》
下载PDF
一声喘息:女性“双性同体”理想在男权社会中的幻灭——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 被引量:1
9
作者 顾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7期58-60,共3页
卡森·麦克勒斯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具有较大影响的南方女作家。《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克勒斯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借用了欧陆18、19世纪很流行的一种哥特小说的形式,描写了美国南方一个蛮荒小镇上的一场怪诞的三角恋爱。小说女主人公... 卡森·麦克勒斯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具有较大影响的南方女作家。《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克勒斯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借用了欧陆18、19世纪很流行的一种哥特小说的形式,描写了美国南方一个蛮荒小镇上的一场怪诞的三角恋爱。小说女主人公爱米利亚小姐是一个具有双性同体人格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这样的女性得不到内心和现实的生存空间,最终只得过上不人不鬼的遁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克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双性同体
下载PDF
徒劳的救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芳菲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3期81-83,共3页
西方文学中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意识,《圣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理解西方文学的一把金钥匙。本文试图运用基督教的罪与罚观念和救赎意识,来诠释美国“南方派”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小说中的三个主... 西方文学中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意识,《圣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理解西方文学的一把金钥匙。本文试图运用基督教的罪与罚观念和救赎意识,来诠释美国“南方派”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是上帝的弃儿形象,他们在被放逐的痛苦深渊中试图通过爱的付出来达到救赎自己的目的.其结果却无可避免地失败了。在经过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们陷入了更为绝望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救赎意识 罪与罚观念
下载PDF
黑色幽默与身份构建——《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狂欢化解读
11
作者 杨坤 马永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Z期49-50,共2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这部著作里洋溢着众多欢乐因素,"做恶作剧的人是狂欢化的具化体现"。透过巴赫金狂欢概念,来解析这这部作品中狂欢的特点与主人公李蒙表哥这个恶作剧人物的性格,狂欢化与恶作剧者的话语摆脱了作品里村镇原... 《伤心咖啡馆之歌》这部著作里洋溢着众多欢乐因素,"做恶作剧的人是狂欢化的具化体现"。透过巴赫金狂欢概念,来解析这这部作品中狂欢的特点与主人公李蒙表哥这个恶作剧人物的性格,狂欢化与恶作剧者的话语摆脱了作品里村镇原本存在的阶级存在,是现代主义对村镇中的以往爱情与生存含义给出的幽默化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狂欢化 人物塑造
下载PDF
精神荒原里的跋涉者——《伤心咖啡馆之歌》解读
12
作者 曹长波 吕园园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6-48,共3页
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困境,抓住人们精神世界里最敏感和脆弱的神经,把人们引向最为原始的孤独和无助的境地,引发人们在这样的状态下思索、挣扎和寻找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完成在精神荒原里流放的自我... 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困境,抓住人们精神世界里最敏感和脆弱的神经,把人们引向最为原始的孤独和无助的境地,引发人们在这样的状态下思索、挣扎和寻找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完成在精神荒原里流放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精神世界 意义 救赎
下载PDF
从圣经原型视角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
13
作者 吴良红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7-69,共3页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她深受美国南方宗教氛围影响,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大量地运用了圣经主题、场景和人物原型,并通过对这些原型的"置换变形"和"魔幻变调",极大地加深了作品的深度,表达...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她深受美国南方宗教氛围影响,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大量地运用了圣经主题、场景和人物原型,并通过对这些原型的"置换变形"和"魔幻变调",极大地加深了作品的深度,表达了强烈的宗教意识,使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圣经原型
下载PDF
空间叙事视阙下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探析
14
作者 黄真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5-87,共3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内容并不复杂,讲述了一段荒诞的三角恋,但是小说中畸零人的刻画突出了人类永恒的孤独主题。小说中语言的空间形式刺激了读者心理空间的想象,同时故事的物理空间也推进了社...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内容并不复杂,讲述了一段荒诞的三角恋,但是小说中畸零人的刻画突出了人类永恒的孤独主题。小说中语言的空间形式刺激了读者心理空间的想象,同时故事的物理空间也推进了社会空间的建构。空间视角的解读有助于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即对主题的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心理空间 社会空间 孤独 《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
下载PDF
简论《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孤独”
15
作者 谢庚全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诞人物形象和展现孤独主题来表达她本人和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孤独的主题除了始终贯穿在麦卡勒斯所有作品中,还烙刻在她个人生活各个层面。以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的美国社会和作者本...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诞人物形象和展现孤独主题来表达她本人和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孤独的主题除了始终贯穿在麦卡勒斯所有作品中,还烙刻在她个人生活各个层面。以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的美国社会和作者本人坎坷的人生历程为背景,试图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人物形象分析,展示麦卡勒斯对孤独起源的思考和对摆脱孤独办法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孤独
下载PDF
女性哥特视野下的《伤心咖啡馆之歌》解读
16
作者 朱丽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4-47,共4页
女性哥特将性别与体裁有机地结合,是女性作家以哥特体裁为载体、以哥特因素为手段,探究父权制社会里女性的共性问题。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充满浓郁的哥特色彩,透视出作家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权... 女性哥特将性别与体裁有机地结合,是女性作家以哥特体裁为载体、以哥特因素为手段,探究父权制社会里女性的共性问题。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充满浓郁的哥特色彩,透视出作家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权意识。本文结合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中的女性意识、性别身份、黑色幽默式的氛围和"家"的双重意义等女性哥特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蕴含着的对父权社会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二元对立的质疑和控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女性哥特 女性主义 父权制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中心象征
17
作者 赵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3-57,共5页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围绕一个温馨的乡间咖啡馆讲述了一幕发生在三个畸形人物之间的爱情悲剧。作为小说中心象征,咖啡馆具有丰富的涵义。笔者结合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点和荣格的原型理论,从精神分...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围绕一个温馨的乡间咖啡馆讲述了一幕发生在三个畸形人物之间的爱情悲剧。作为小说中心象征,咖啡馆具有丰富的涵义。笔者结合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点和荣格的原型理论,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探寻咖啡馆所蕴藏的丰富寓意,试图说明两性之间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人驱除精神孤独、获得协调进步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两性和谐 精神孤独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与弗洛伊德认同机制
18
作者 韩晓丽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0-156,共7页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研究的早期评论大多忽视了"认同"机制对于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而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认同理论,具体阐释认同机制作用于小说人物情感关系发展的过程,并结合作者自身情感...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研究的早期评论大多忽视了"认同"机制对于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而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认同理论,具体阐释认同机制作用于小说人物情感关系发展的过程,并结合作者自身情感经历对作品创作的影响,旨在揭示导致人物之间情感疏离与精神隔绝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对作品的主题以及认同机制的有效性与虚幻性特质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认同机制 有效性
下载PDF
沉闷与澄明——《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民谣体结构及其文化意义
19
作者 王丹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期43-44,95,共3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以其独特的民谣风格在美国南方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浓郁的孤独感和沉闷感是其文本的一大特色,而以往的评论大多集中在其"精神隔绝"方面,很少关注到文本本身的民谣风格和沉闷的话语叙述。本文作者对"... 《伤心咖啡馆之歌》以其独特的民谣风格在美国南方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浓郁的孤独感和沉闷感是其文本的一大特色,而以往的评论大多集中在其"精神隔绝"方面,很少关注到文本本身的民谣风格和沉闷的话语叙述。本文作者对"精神隔绝"提出质疑,并对文本的民谣体结构及其文化意义提出粗浅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沉闷 民谣体 “精神隔绝” “澄明”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形式策略
20
作者 黄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8-42,共5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麦卡勒斯充分利用了民谣体的叙事特点来展开写作,不仅因为民谣体的重复结构、"概要式"特点和叙述者所体现的"非个人化"特征有助于其对创作...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麦卡勒斯充分利用了民谣体的叙事特点来展开写作,不仅因为民谣体的重复结构、"概要式"特点和叙述者所体现的"非个人化"特征有助于其对创作主旨展开充分论述,还因为她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要求作者与文本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民谣体 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