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横旁达 有容乃大——评俞晓红《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
1
作者 陈维昭 《滁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14,共1页
佛教与文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甚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它涉及到佛教经典的解读和文学文本的解读的双重困难。俞晓红教授的《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该书对佛典的传译流播和佛教的本土化,对变... 佛教与文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甚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它涉及到佛教经典的解读和文学文本的解读的双重困难。俞晓红教授的《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该书对佛典的传译流播和佛教的本土化,对变文、俗讲和唐五代白话小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论断,揭示了唐五代白话小说与佛教的内在联系,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小说 五代 学术界 本土化 文学 文本 俞晓红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
下载PDF
探索早期白话小说历史面貌的力作——评俞晓红新著《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
2
作者 刘勇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古代白话小说 小说研究 五代 中国古代小说 文言小说 佛教 力作 历史
下载PDF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读后
3
作者 曹小云 《滁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一书,独辟蹊径,视角新颖,胜义纷纶。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借助语义学、训诂学、文化学等平台,寻绎出早期白话小说的形制特征及其与汉译佛典的文化源流关系,为变文讲唱文学中的叙事性作品确定了"白...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一书,独辟蹊径,视角新颖,胜义纷纶。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借助语义学、训诂学、文化学等平台,寻绎出早期白话小说的形制特征及其与汉译佛典的文化源流关系,为变文讲唱文学中的叙事性作品确定了"白话小说"的身份并予以小说史意义上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五代白话小说 学术评论
下载PDF
《唐代变文: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之研究》
4
作者 赵玉平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3期129-129,共1页
二十世纪初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的敦煌文献为我国唐五代时期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敦煌俗文学作品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文学史的认知。而其中的"变文",则是最先引起中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白话小说 变文 戏曲 佛教 敦煌文献 五代时期
下载PDF
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伦理观
5
作者 俞晓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86-691,共6页
唐五代白话小说往往儒道释三教观念并存 ,作品援儒入佛 ,宣扬忠孝 ,意在借助中土传统伦理观 。
关键词 五代白话小说 伦理观 三教 忠孝
下载PDF
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释家人生观
6
作者 俞晓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唐五代白话小说中的诸多篇目,表现了释家修道说法、示现化导的人生观,颂扬了佛祖和释子舍身求法、救度众生的信念和实践。
关键词 五代白话小说 人生观 示现化导 救度众生
下载PDF
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佛传题材论源
7
作者 俞晓红 《河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0-54,63,共6页
文章意在探讨唐五代白话小说中佛传题材篇目的佛典来源,试图理清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
关键词 五代白话小说 佛传 八相
下载PDF
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释家时空观
8
作者 俞晓红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37-41,共5页
中土传统的时间观趋于永恒无止的单向性、一维性,空间观则无论二维或是三维,都带有封闭性、自我性特征。释家的时空观,是无限开放的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三生三世的时间和三千大千的空间的结合,构成了佛教文学的神幻世界。以变文为... 中土传统的时间观趋于永恒无止的单向性、一维性,空间观则无论二维或是三维,都带有封闭性、自我性特征。释家的时空观,是无限开放的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三生三世的时间和三千大千的空间的结合,构成了佛教文学的神幻世界。以变文为主体的唐五代白话小说,受此影响,也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有异的时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白话小说 时空现 三世三界 三千大千
下载PDF
唐五代小说与文化研究的成功尝试——读《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
9
作者 邓绍基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72-73,共2页
唐代的传奇文学创作出现繁盛局面。传奇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小说业已跨入成熟的时期。唐传奇驱除了长期盘踞在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鬼神世界 ,大大提高了小说创作的艺术。“五四”以来 ,关于唐传奇的研究呈现不断深入的局面。程国赋新著《... 唐代的传奇文学创作出现繁盛局面。传奇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小说业已跨入成熟的时期。唐传奇驱除了长期盘踞在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鬼神世界 ,大大提高了小说创作的艺术。“五四”以来 ,关于唐传奇的研究呈现不断深入的局面。程国赋新著《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在唐五代小说研究的创新求新道路上迈进 ,将小说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小说 文化研究 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
下载PDF
古代都城文学研究的力作——评张同利新著《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君 《殷都学刊》 201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近日,张同利博士《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历时十年,称得上是一部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力作。作者充分结合唐五代长安城的地理空间和政治文化空间,论述了唐五代小... 近日,张同利博士《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历时十年,称得上是一部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力作。作者充分结合唐五代长安城的地理空间和政治文化空间,论述了唐五代小说的创作过程、材料来源、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形象特征以及艺术特色等内容,深入分析了都城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的关系,为古代都城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和例证。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同利 古代都城 小说研究 艺术特色 地理空间 士人心态 博士学位论文 创作过程 政治生态
下载PDF
二十世纪唐五代小说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时人 《零陵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小说 五代小说 小说研究 代文言短篇小说 中国古代 小说 敦煌藏卷 白话小说 二十世纪 《中国小说史略》
下载PDF
读《佛教与中国早期白话小说研究》
12
作者 河东 刘林晓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中国白话小说在宋代时已经非常成熟了,学术界也多有关注。但对白话小说发展初期的具体情况,学术界尽管已经认可了敦煌变文中的一些篇章属于早期白话小说,但对其具体特点则少有触及或语焉不详,在谈及白话小说发展初期的情况时往往采取一... 中国白话小说在宋代时已经非常成熟了,学术界也多有关注。但对白话小说发展初期的具体情况,学术界尽管已经认可了敦煌变文中的一些篇章属于早期白话小说,但对其具体特点则少有触及或语焉不详,在谈及白话小说发展初期的情况时往往采取一种绕道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小说 中国早期 小说研究 佛教 敦煌变文 学术界
下载PDF
论唐五代士子文化心态的嬗变及其在小说中的体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国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唐五代小说散发着浓郁的主观色彩 ,透过小说文本 ,可以触摸到作家微妙而复杂的创作心理。有唐一代 ,士子的文化心态存在着嬗变的轨迹。从小说作品来看 ,初、盛唐时期 ,士子表现出乐观、自信、自豪的心态 ;到了中、晚唐 ,归隐心态、怀旧... 唐五代小说散发着浓郁的主观色彩 ,透过小说文本 ,可以触摸到作家微妙而复杂的创作心理。有唐一代 ,士子的文化心态存在着嬗变的轨迹。从小说作品来看 ,初、盛唐时期 ,士子表现出乐观、自信、自豪的心态 ;到了中、晚唐 ,归隐心态、怀旧心态、空幻心态以及避祸心态在小说作品中有充分体现 ;唐末五代 ,文士希冀侠义之士扶持正义、铲除邪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小说 文化心态 文学研究 作家 创伤心理 避祸心态 侠客形象 归隐心态 怀旧心态 空幻心态
下载PDF
唐五代小说中的仙道佛影
14
作者 夏广兴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2-46,共5页
佛教东渐,依附黄老之术自上而下广宣流布。自晋以后,与道教互掺,两教在教义、仪式、术语等方面,都有渐趋于混同之势。此等现象,早在宋时朱熹就已揭示于先,沈曾植更是踵事增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观念和题材切入,于... 佛教东渐,依附黄老之术自上而下广宣流布。自晋以后,与道教互掺,两教在教义、仪式、术语等方面,都有渐趋于混同之势。此等现象,早在宋时朱熹就已揭示于先,沈曾植更是踵事增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观念和题材切入,于唐五代小说中爬梳仙道佛囊,以大量实证材料,论证了在梵华文化交融互汇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小说 佛教 道教
下载PDF
唐五代通俗小说综论
15
作者 潘承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5-51,共7页
从小说文体的内涵精髓而非现代小说的一般形式出发 ,应以“唐五代通俗小说”代替“唐代话本”概念 ,指称唐五代以通俗语体包括通俗说唱语体写成的虚构性叙事作品。它们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强劲而耀眼的开端。这不仅是就量而言 ,更... 从小说文体的内涵精髓而非现代小说的一般形式出发 ,应以“唐五代通俗小说”代替“唐代话本”概念 ,指称唐五代以通俗语体包括通俗说唱语体写成的虚构性叙事作品。它们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强劲而耀眼的开端。这不仅是就量而言 ,更是就其具有丰富、深刻的美学和历史价值而言 :在遗落当代史的时候反映了当代史 ;其诗笔、诗思、诗情可与文人传奇相互映照又迥然不同 ;特别善于“把死历史作成活戏剧” ;在小说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通俗小说 美学价值 历史价值 文学研究 题材 艺术形象 创作技巧 情节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唐五代文言小说中的讽佛类小说概述
16
作者 项波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以唐五代文言小说中佛教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魏晋时期文言小说中佛教内容,梳理唐代佛教小说中出现的新变——讽刺。采用文献整理法,按照小说艺术手法,可将众多讽佛类小说分为三类,即对比嘲讽的方式、暗含讽喻的方式、巧用白描等。... 以唐五代文言小说中佛教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魏晋时期文言小说中佛教内容,梳理唐代佛教小说中出现的新变——讽刺。采用文献整理法,按照小说艺术手法,可将众多讽佛类小说分为三类,即对比嘲讽的方式、暗含讽喻的方式、巧用白描等。唐五代时期的讽佛类小说,代表着时人对待宗教的新态度,它摆脱了早期文言小说中对佛教的一味崇拜和宣扬,体现出更多理性的光彩,描绘了一幅幅不一样的社会文化画卷,文学色彩浓厚,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文言小说 讽刺 佛教
下载PDF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题
17
作者 曾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35-142,共8页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题曾良(内江师专中文系副教授)一、作者非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传》、《五代残唐》,以下简称《残唐》)①六十回,旧题“贯中罗本编辑”,“李卓吾先生批点”,“若士汤显祖批评”...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题曾良(内江师专中文系副教授)一、作者非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传》、《五代残唐》,以下简称《残唐》)①六十回,旧题“贯中罗本编辑”,“李卓吾先生批点”,“若士汤显祖批评”。对李卓吾和汤显祖的评点,学术界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五代史演义传》 罗贯中 《新五代史》 李存 历史演义小说 两朝志传 小说研究 平话 李克用 《旧五代史》
下载PDF
考镜源流,抉微阐幽——《佛教与隋唐五代小说》评介
18
作者 李小荣 《东方丛刊》 2006年第4期235-241,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在研讨佛教与隋唐五代文学之关系时,讨论对象多集中在禅与诗,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代表性的著作有陈允吉先生的《唐音佛教辨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孙昌武先生的《禅思与诗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在研讨佛教与隋唐五代文学之关系时,讨论对象多集中在禅与诗,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代表性的著作有陈允吉先生的《唐音佛教辨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孙昌武先生的《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1997年版)、张海沙女士的《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至于单篇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胜枚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唐诗在国人心中是唐代文学的代表,甚至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而禅宗则是中国佛教的代表,是最具有独创性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思想的兴盛期在唐五代,恰与当时繁荣的诗歌相互辉映,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也难怪学人对此情有独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五代小说 考镜源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原文传递
论中古时期民族文化的大交流──我国少数民族古代审美文化研究
19
作者 彭书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4-79,共6页
论中古时期民族文化的大交流──我国少数民族古代审美文化研究彭书麟公元3世纪至13世纪,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至宋、辽、金各个朝代的更替。我国各民族在一千年漫长的岁月里,由大迁徙、大融合而走向大统一... 论中古时期民族文化的大交流──我国少数民族古代审美文化研究彭书麟公元3世纪至13世纪,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至宋、辽、金各个朝代的更替。我国各民族在一千年漫长的岁月里,由大迁徙、大融合而走向大统一和大发展。其间,西晋末年开始的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研究 中古时期 南诏 小忽雷 西晋末 五代 西域文化 文化交流 佛教艺术 王朝
下载PDF
小说观念与《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时人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唐人小说揭开了中国小说史的帏幕,是古代文学、古代文化中的辉煌存在。而她曾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和忽视,其原因主要是“文学传统和惯性”以及“小说”观的陈腐保守。从先秦以来,庄、荀、班、桓诸子直至纪昀等,他们所谓的“小说”并... 唐人小说揭开了中国小说史的帏幕,是古代文学、古代文化中的辉煌存在。而她曾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和忽视,其原因主要是“文学传统和惯性”以及“小说”观的陈腐保守。从先秦以来,庄、荀、班、桓诸子直至纪昀等,他们所谓的“小说”并没有与后世小说近似之处,与叙事、叙事艺术也没有多少干系。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古代正统小说观固然有些变化,但始终视“小说”为“史”的附庸、为“小道”,从未强调过其叙事性和文学性,本质上是非文学、非艺术的。这由概念一般化和名言共通性所造成的问题,阻碍了小说观念的进步,带来理论上的混乱。因此《全唐五代小说》收辑标准,在长期研究心得基础上做了深入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小说 小说 小说观念 白话短篇小说 小说 中国古代 叙事文学 叙事艺术 文体规范 小说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