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向“9步5课”:《寂静的春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与实施策略
1
作者 郎镝 于雅秋 朱传敏 《辽宁教育》 2024年第11期51-53,共3页
作为科技类文体整本书阅读的代表,《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强调任务驱动、专题指导等方面的设计操作,从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整体视角的教学实施、以考促教的教学评价入... 作为科技类文体整本书阅读的代表,《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强调任务驱动、专题指导等方面的设计操作,从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整体视角的教学实施、以考促教的教学评价入手,使教师的“教”更有抓手,学生的“学”更加深刻,从而落实新课程理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静的春天 教学路径 实施策略
下载PDF
环境公正维度下《寂静的春天》的生态重释
2
作者 何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19-127,135,共10页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作为“毒物书写”的经典,揭露了滥用化学农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圈造成的恶果,论证了万物生灵相互依存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虽然卡逊考察的范围超越了第一波生态批评中的荒野自然,将其扩展到了...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作为“毒物书写”的经典,揭露了滥用化学农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圈造成的恶果,论证了万物生灵相互依存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虽然卡逊考察的范围超越了第一波生态批评中的荒野自然,将其扩展到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城市自然空间,然而她仍然从宏观的视角普遍地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忽略了因种族、性别和阶级等因素处于边缘地带弱势群体的独特环境经验。由于卡逊的生活经验及所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缘由,导致《寂静的春天》缺乏一定的环境公正视野。而只有将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怀和对环境公正伦理的迫切诉求相结合,才能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文化和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 生态中心主义 环境公正
下载PDF
立德树人 科研管理双进 技术归队迎来科学春天 信誉卓著 承继求是精神 花甲龄再创新百岁人生
3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6期76-77,共2页
戴立信(1924.11.13—2024.5.13),祖籍江苏句容,出生于北京,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戴立信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寇侵略的战乱中度过的。1937年9月,他随父母逃难到上海的祖父家,先后入读几所中学,1... 戴立信(1924.11.13—2024.5.13),祖籍江苏句容,出生于北京,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戴立信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寇侵略的战乱中度过的。1937年9月,他随父母逃难到上海的祖父家,先后入读几所中学,1942年由三育中学高三毕业。当年在三育中学兼课的一位交通大学的讲师讲授的化学课十分贴近日常生活,生动有趣,还穿插不少有机化学知识,让戴立信非常着迷,爱上了有机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有机化学家 江苏句容 化学课 求是精神 科学春天 青少年时代
下载PDF
《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与形象嬗变
4
作者 邵平宇 陈向红 《外文研究》 2024年第2期92-98,109,110,共9页
《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译介已逾五十载,直至今日仍迸发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不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经典化的典型案例。《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经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逐渐从最初的“环保启示录”单一形象转变为自... 《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译介已逾五十载,直至今日仍迸发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不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经典化的典型案例。《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经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逐渐从最初的“环保启示录”单一形象转变为自然生态文学、青少年教育读物和政府官员学习文稿等多元化形象。《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经典化一方面得益于原作的阐释张力和译作的上乘质量等文本内部因素,另一方面有赖于意识形态的更迭、赞助人的鼎力支持、评论家及知名作家的推介等文本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静的春天 经典化 形象嬗变
下载PDF
视觉修辞视域下普通人物纪录片的视觉表达与情感传递——以纪录片《四个春天》为例
5
作者 赵秋实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纪录片《四个春天》以2013年至2016年间四个“春天”作为时间节点,拼贴了导演陆庆屹一家五口人发生于春节期间的生活日常,描绘了普通人在平凡日常中的浓浓深情。本文引入视觉修辞理论,从视觉表征意义、交流意义、构图意义及视觉修辞隐... 纪录片《四个春天》以2013年至2016年间四个“春天”作为时间节点,拼贴了导演陆庆屹一家五口人发生于春节期间的生活日常,描绘了普通人在平凡日常中的浓浓深情。本文引入视觉修辞理论,从视觉表征意义、交流意义、构图意义及视觉修辞隐喻、转喻策略入手,探究以普通人作为创作题材的纪录片作品的视觉表达技巧与情感传递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建构 视觉表达 《四个春天》
下载PDF
复归的乡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乡土叙事研究
6
作者 朱嘉琪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借助文学和影像的互文和交响,回望中国人从乡土走向城市的迁徙历史。纪录片以章回体结构、口述的形式,再现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四位作家“出走—返乡”相似的人生历程,展现作家群体记忆中的乡土。导演...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借助文学和影像的互文和交响,回望中国人从乡土走向城市的迁徙历史。纪录片以章回体结构、口述的形式,再现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四位作家“出走—返乡”相似的人生历程,展现作家群体记忆中的乡土。导演贾樟柯通过极具个人风格的作者式创作,借助记录影像复现作家的乡土经验,以追寻国人共享的集体记忆。影像和文学在交织互融中,祭奠消失的乡土、书写重现的乡土、绘制诗意的乡土,展现了一场由数代国人切身参与、由前现代乡村跃向后现代都市的生存变迁。基于此,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乡土叙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叙事 乡土 贾樟柯
下载PDF
春天的美食
7
作者 墨菲鱼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2024年第3期8-9,共2页
小百科在古诗《惠崇春江晚景》里,大诗大苏轼以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到季节转换时的景物变化,书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这句诗中的“蒌蒿”“芦芽”“河豚”既是春天的时令风物,也是绝妙的美食搭档,我们有理由大胆猜测,美... 小百科在古诗《惠崇春江晚景》里,大诗大苏轼以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到季节转换时的景物变化,书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这句诗中的“蒌蒿”“芦芽”“河豚”既是春天的时令风物,也是绝妙的美食搭档,我们有理由大胆猜测,美食家苏轼这是在向我们暗示:春天到了,可不要错过这个季节独有的美食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转换 美食 大胆猜测 苏轼 春天
下载PDF
春天是一本美丽的杂志
8
作者 胡庭玮 罗玉瑶(指导)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2024年第3期35-35,共1页
赏析作者仿佛坐在云端,捧着春天这本美丽的杂志,细细品读。谁是编辑?谁写出动人的故事?谁在读诗的时候把眼晴打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首诗既写出了自己的发现,又引人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是一首好诗。
关键词 想象空间 品读 编辑 读诗 美丽 春天 杂志 引人
下载PDF
钢琴协奏曲《春潮》对《春天的故事》的创新
9
作者 于慧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从经典时代歌曲《春天的故事》到钢琴协奏曲《春潮》,时间跨度26年。《春潮》在精神气质和主题陈述方面继承了《春天的故事》,同时在表达方式、技能创新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实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从“春”的音响营造、主题旋律的演变... 从经典时代歌曲《春天的故事》到钢琴协奏曲《春潮》,时间跨度26年。《春潮》在精神气质和主题陈述方面继承了《春天的故事》,同时在表达方式、技能创新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实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从“春”的音响营造、主题旋律的演变深化以及创作技法的开拓发展这三个方面,着重探讨歌曲《春天的故事》与钢琴协奏曲《春潮》之间的联系,以及《春潮》在创作技法上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潮》 春天的故事》 音响营造 主题演变 和声调性
下载PDF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生态文学的翻译研究--以《寂静的春天》为例
10
作者 武咪咪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223-225,共3页
生态文学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其特殊的文体形式和内涵。《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发轫之作。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操作规范三方面探究马绍博译本... 生态文学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其特殊的文体形式和内涵。《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发轫之作。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操作规范三方面探究马绍博译本所呈现的翻译规范和译者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寂静的春天 图里 翻译规范理论
下载PDF
醒醒吧,小熊!春天来了!
11
作者 张昔(编译) 《中学生英语》 2024年第14期14-17,共4页
一只小熊住在一个小山洞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山洞里也温暖而舒适。那天,小熊正在冬眠,突然洞里吹起了一阵凉风。微风并不冷,而且很温柔。微风吹过,拂过小熊的鼻尖。小熊抽动着黑鼻子,嗅着微风。它睁大了眼角说:“真是个绝佳的冬眠!这... 一只小熊住在一个小山洞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山洞里也温暖而舒适。那天,小熊正在冬眠,突然洞里吹起了一阵凉风。微风并不冷,而且很温柔。微风吹过,拂过小熊的鼻尖。小熊抽动着黑鼻子,嗅着微风。它睁大了眼角说:“真是个绝佳的冬眠!这味道就是春天的味道!春天一定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天来了 小熊 冬眠 味道
下载PDF
川南的春天
12
作者 高彬 《四川统一战线》 2024年第2期82-83,共2页
川南的春天来得早,季线分明。最先是风带来的。川南的风,还未跨进三月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一天天变得任性起来。一阵阵、一缕缕不分时间和地点,在树林竹丛、坡谷河面上追逐嬉戏,摇落一地枯叶,吹皱几湾春水。这时,在日渐和煦的阳光下,... 川南的春天来得早,季线分明。最先是风带来的。川南的风,还未跨进三月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一天天变得任性起来。一阵阵、一缕缕不分时间和地点,在树林竹丛、坡谷河面上追逐嬉戏,摇落一地枯叶,吹皱几湾春水。这时,在日渐和煦的阳光下,川南的每个角落就成了它们婆姿起舞的世界,轻声吟唱的舞台,到处都是它们轻盈活泼的身姿。而新翻泥土的清香,也由于风们的传送,使温凉的空气变得沁人心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 春水 吟唱 春天
下载PDF
春天的盼望
13
作者 张桀 《农村电工》 2024年第5期62-62,共1页
在我的家乡,这个季节春天的信息就渐渐多了起来。首先报春的是冰凌花,家乡的冰河还没有完全融化,在河边的山坡上,冰凌花就率先开放。记得那是淡黄色的小花,从冰雪的缝隙间长出来,在晶莹白雪的辉映下,格外清雅美丽。
关键词 清雅 冰凌 春天
下载PDF
现实主义精神与现实题材舞剧中的人文关怀——评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
14
作者 江羿妃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109-111,共3页
秉持现实主义精神进行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不仅是建党以来文艺政策所指引的方向,更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内在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杨家岭的春天》通过深入延安采风、走访民间艺人,用饱含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的态度聚焦于一张张... 秉持现实主义精神进行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不仅是建党以来文艺政策所指引的方向,更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内在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杨家岭的春天》通过深入延安采风、走访民间艺人,用饱含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的态度聚焦于一张张真实的、鲜活的木刻版画,提交了一份人民的答卷、时代的答卷,回答了何为现实、何为人民、何为艺术真实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题材 《杨家岭的春天 人文关怀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关于《四个春天》的解读
15
作者 王艺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3期175-177,187,共4页
目的:文章探讨电影《四个春天》如何通过独特的生态美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贵州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情感的力量,为观众创造富含诗意的视觉体验,并带来生命启示。方法:文章分析影片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探讨导演如何运用山... 目的:文章探讨电影《四个春天》如何通过独特的生态美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贵州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情感的力量,为观众创造富含诗意的视觉体验,并带来生命启示。方法:文章分析影片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探讨导演如何运用山水画般的视觉元素展现贵州的自然之美,并通过对家庭温情和人际关系的细腻刻画,表现出中华文化中的互爱与扶持。此外,文章还分析影片中陆家父母面对生命无常时所展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指出影片如何激励观众在困境中保持希望与信念。结果:影片《四个春天》通过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观众创造了诗意的视觉体验,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类情感的深厚力量。影片中的自然生态象征着人们对平静和归属的渴望,社会生态反映了人情味和传统家庭观念,精神生态则传递出坚韧与乐观的人生态度。结论:《四个春天》不仅是对贵州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类情感和精神力量的探索。通过影片生态之美的展示,观众能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寻找到一片心灵的诗意之地,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春天》 生态美学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下载PDF
找春天
16
作者 张一凡 王群(指导)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5期51-51,共1页
冬天离开的脚步声惊醒了沉睡的春天。她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太阳更加明媚,天空也格外蓝。这天,我和爸爸来到小河边寻找春天。河边的柳树上钻出了许多嫩芽,就像绿色的小眼睛。几只小鸟正在树上跟着鸟妈妈学唱歌,像极了热闹的小鸟幼儿园。
关键词 幼儿园 春天 小鸟
下载PDF
春天的奖励
17
作者 华辰菲 陈粤琪(图) 《动漫界(幼教365)》 2024年第9期4-11,共8页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大地渐渐显露出泥土本来的颜色。
关键词 冰雪覆盖 奖励 春天
下载PDF
春天里
18
作者 范振华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杨绛先生说:“一生很短不过晨暮与春秋,一生所求,不过与温暖相伴。”春天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春天是生命的勃兴。春天里,聆听花开,山一程,水一程,云水之间,且行且珍惜。凝眸春色,在温柔的时光中,感受人间烟火。在春天的风景里遥望远方,一... 杨绛先生说:“一生很短不过晨暮与春秋,一生所求,不过与温暖相伴。”春天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春天是生命的勃兴。春天里,聆听花开,山一程,水一程,云水之间,且行且珍惜。凝眸春色,在温柔的时光中,感受人间烟火。在春天的风景里遥望远方,一路前行,在风柔雨软的季节,才能让自己追寻想要抵达的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先生 勃兴 春天 生命
下载PDF
三月,我在吹奏春天的声音
19
作者 葵花籽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三月,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我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享受春天的阳光,侄儿西瓜抱着他的平板电脑头也不抬地从我面前走过。
关键词 平板电脑 春天 三月
下载PDF
生态文学视角下《寂静的春天》研究
20
作者 徐墨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1期32-34,共3页
目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以真实调查数据与案例为证,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工业时代化学药剂滥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卡逊通过“明天的寓言”“生命之网”等隐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过度技术化的观点,... 目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以真实调查数据与案例为证,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工业时代化学药剂滥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卡逊通过“明天的寓言”“生命之网”等隐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过度技术化的观点,肯定了生态正义与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全球环保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卡逊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网络,人类与万物共生于此,任何环节的破坏都将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她呼吁人类应摒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寻求技术生态化路径,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基于此,文章对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分析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蕴含的生态意义。结果:研究发现,《寂静的春天》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即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结论: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深入剖析卡逊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静的春天 生态文学 生命共同体 生态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