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青年的成长姿态:关于《你别无选择》等小说探寻主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晋海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陈村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都是198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篇什。它们塑造了一群叛逆的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详细展现了他们探寻自我的精神历程;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陈村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都是198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篇什。它们塑造了一群叛逆的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详细展现了他们探寻自我的精神历程;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传统观念时或者消极颓废、或者顽强执着、或者玩世不恭,张扬出不同的个性,表现出了迷惘、苦闷的精神气质;由于传统观念依然强大,他们很难与其直面"搏斗",只能在自我的理念中探索属于自己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别无选择》 探寻 自我 苦闷
下载PDF
从语言的节奏与和谐简析《你别无选择》文学语言的音乐美
2
作者 魏小川 葛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1年第3期94-94,77,共2页
刘索拉的成名小说《你别无选择》被我国的文艺理论界一直视为一部音乐小说,因为小说从结构到内容都充满着音乐的色彩。但笔者认为,能够促成这种音乐色彩的关键在于小说中的语言,具有着音乐的节奏与和谐。本文试从语音的节奏与和谐这... 刘索拉的成名小说《你别无选择》被我国的文艺理论界一直视为一部音乐小说,因为小说从结构到内容都充满着音乐的色彩。但笔者认为,能够促成这种音乐色彩的关键在于小说中的语言,具有着音乐的节奏与和谐。本文试从语音的节奏与和谐这两个角度去探析《你别无选择》文学语言的音乐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别无选择》 语音 节奏 和谐
下载PDF
别无选择(根据刘索拉小说《你别无选择》改编)
3
作者 刘文进 《电影文学》 1988年第12期10-27,共18页
一阵沉闷急促的鼓声。鼓声中,十日并出,色彩斑驳的日、月、天,地缓缓向画前飘浮而来,又逐渐幻灭。鼓声中夹杂着奇妙的音响,神秘而空灵,并渐弱、消失。又一阵鼓声。抽象的模型人头和男女人体以不同的方位、色彩、明度重复显现,飘... 一阵沉闷急促的鼓声。鼓声中,十日并出,色彩斑驳的日、月、天,地缓缓向画前飘浮而来,又逐渐幻灭。鼓声中夹杂着奇妙的音响,神秘而空灵,并渐弱、消失。又一阵鼓声。抽象的模型人头和男女人体以不同的方位、色彩、明度重复显现,飘浮而来,至幻灭。又一阵鼓声中,光色交叠,巨大的功能圈T——S——D及各种青符、谱号交叠显现,徐徐辐射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改编 小说 鼓声 色彩 幻灭 空灵
下载PDF
多元的象征——探析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象征意象
4
作者 曾书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6年第10期283-283,共1页
“现代派小说”典型代表《你别无选择》,其文本中所展现的现代技巧性特征之一便是采用多元的象征意象。本文通过选取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象征意象——李鸣、森森等大学生,孟野女友,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讨论,以探索《你别无选择》中... “现代派小说”典型代表《你别无选择》,其文本中所展现的现代技巧性特征之一便是采用多元的象征意象。本文通过选取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象征意象——李鸣、森森等大学生,孟野女友,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讨论,以探索《你别无选择》中象征意象的运用手法以及背后所象征的主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意象 《你别无选择》 现代派
下载PDF
现代派的两重性与中国经验的表达——以《你别无选择》和《顽主》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徐勇 《文艺评论》 2017年第9期24-30,共7页
在讨论现代派与中国经验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重温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的文学场景。一个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一个是王朔的《顽主》。先看第一个场景。在《你别无选择》中围绕贾教授和金教授,形成了针对现代派的两派。赞成... 在讨论现代派与中国经验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重温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的文学场景。一个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一个是王朔的《顽主》。先看第一个场景。在《你别无选择》中围绕贾教授和金教授,形成了针对现代派的两派。赞成派以金教授为代表,反对派则以贾教授为核心,两派互相攻击、彼此不满。但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反对派虽然代表秩序,但其实是弱势,因为几乎所有作曲系的学生都对贾教授不满。另一个场景是在《顽主》中,王朔借杨重、马青和于观之口这样调侃“现代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别无选择》 《顽主》 中国经验 现代派 两重性 20世纪80年代 反对派 教授
原文传递
当“钟亦成”再遇“灰影子”——王蒙与《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的发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天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6,共10页
引言一九七九年一个灰影子钻到了钟亦成的卧室。灰影子穿着特利灵短袖衬衫、快巴的确良——(一种流行的化纤混纺面料)喇叭裤,头发留得很长,斜叼着过滤嘴香烟,怀抱着夏威夷电吉他。他是一个青年,口袋里还装有袖珍录音机,磁带上录制了许多... 引言一九七九年一个灰影子钻到了钟亦成的卧室。灰影子穿着特利灵短袖衬衫、快巴的确良——(一种流行的化纤混纺面料)喇叭裤,头发留得很长,斜叼着过滤嘴香烟,怀抱着夏威夷电吉他。他是一个青年,口袋里还装有袖珍录音机,磁带上录制了许多'珍贵的'香港歌曲。……或者,他又是另一副样子。总之,他是一个灰影,在七十年代末期,这个灰影常常光临我们的房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主题变奏》 《人民文学》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原文传递
从你别无选择到我们如何选择——浅析80后青年的父辈和自己的选择
7
作者 慕容玄羽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7期223-224,共2页
关于选择,有太多是需要人们去为之平衡和坚守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刘索拉、崔健、陈丹青等人为代表的诸多青年面对选择,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而现今这些人的下一辈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在当时父辈的年龄里也开始面对自己的选择... 关于选择,有太多是需要人们去为之平衡和坚守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刘索拉、崔健、陈丹青等人为代表的诸多青年面对选择,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而现今这些人的下一辈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在当时父辈的年龄里也开始面对自己的选择与取舍,主动辨别和思索人生的方向。本文重要以教育为背景,通过对《你别无选择》进行分析,来对比当今80后青年们对自己学业、人生定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你别无选择》 80后青年
下载PDF
一个现代“自我”的历史诞生——刘索拉小说《你别无选择》发表的周边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天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5,共9页
1985年刊发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你别无选择》,被时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的王蒙称为'横空出世'的作品,小说的刊发也标志着'新时期'文学中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自我'的出场。当时诸多新潮批评家(如李劼、吴... 1985年刊发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你别无选择》,被时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的王蒙称为'横空出世'的作品,小说的刊发也标志着'新时期'文学中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自我'的出场。当时诸多新潮批评家(如李劼、吴亮)也多着力于此,试图通过自身对'现代'知识的理解与想象,赋予作品以'现代主义'的意义,将之建构为八十年代文学真正'走向世界'的开端。但是刘索拉这一个'自我'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原文传递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中的音乐叙事分析
9
作者 苏丹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19,共2页
作家在创作小说时习惯性地采用全知式的叙述方式,即叙述者以无所不知的“上帝”身份向读者讲述故事情节。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便会发现作者刘索拉在创作时并未采用此叙述方式,而是选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展开叙述,使得文章笔调冷静,逻辑... 作家在创作小说时习惯性地采用全知式的叙述方式,即叙述者以无所不知的“上帝”身份向读者讲述故事情节。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便会发现作者刘索拉在创作时并未采用此叙述方式,而是选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展开叙述,使得文章笔调冷静,逻辑清晰。所谓视角或眼光是指作者向读者讲述故事情节发展时所呈现的角度,简单而言就是作者观察人物时选择的角度如何。有些作品中叙述者本身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而在“第三人称叙述”中所提到的“外视角”为非故事中的人物采用旁观者的眼光向读者叙述。“内视角”是指以故事中涉及的人物眼光来叙述,此类人物视角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即存在偏见和个人感情因素,而外视角叙述者的眼光,则更为客观,思维更为冷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叙事分析 叙述方式 故事情节 人物视角 音乐 叙述者
原文传递
改编的选择——读电影文学剧本《别无选择》
10
作者 协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4-75,共2页
以观念的变革、开放而论,应壹承认,新时期以来文坛上小说、诗歌、音乐、美术等,均走在了电影的前面。1985年,不同凡响的年轻作家刘索拉刚刚推出她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立即在评论界和读者群里引起震荡,文学领域里实质上的现... 以观念的变革、开放而论,应壹承认,新时期以来文坛上小说、诗歌、音乐、美术等,均走在了电影的前面。1985年,不同凡响的年轻作家刘索拉刚刚推出她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立即在评论界和读者群里引起震荡,文学领域里实质上的现代主义,用她的一颗尽管不大,但却灿然耀目的果实,证实了在神州大陆这块曾被东方古老传统文化浸透的土地上,也可以找到生存的一片土壤,并且具有不可扼杀的健旺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学剧本 《你别无选择》 改编 中篇小说 现代主义 文学领域 传统文化 新时期
下载PDF
《你别无选择》:别无选择的人别来无恙
11
作者 周晓枫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快二十年了。大学的当代文学课,提到《你别无选择》,先锋文学的代表。上课的中年女教,日常朴素得堪比家庭仆妇,从着装到观念。
关键词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原文传递
别无选择的现代个体?——重审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叙事与困境
12
作者 莫雨曦 《上海文化》 2023年第6期48-55,共8页
文章旨在考察对刘索拉小说《你别无选择》的现代派意涵及其背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问题。一是追问小说何以在80年代被称为“真正的”现代派作品,考察文本与批评之间存在的错位。这一错位背后,正是批评家在新时期共享的阅读经验对小说进... 文章旨在考察对刘索拉小说《你别无选择》的现代派意涵及其背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问题。一是追问小说何以在80年代被称为“真正的”现代派作品,考察文本与批评之间存在的错位。这一错位背后,正是批评家在新时期共享的阅读经验对小说进行命名的结果。二者遮蔽了小说现代派的真实来源的青年问题。二是深入分析小说人物李鸣、森森、孟野与董客的无从选择状态,揭示出围绕自我选择的问题其实是对80年代青年中普遍存在的虚无主义情绪的反映。三是借助对“潘晓讨论”的分析,指出因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潘晓们的虚无主义心理发展成为80年代的一种时代情绪,由此催生出刘索拉笔下的虚无主义的现代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青年 自我 “潘晓讨论”
原文传递
刘索拉小说《女贞汤》的叙事技巧
13
作者 周颖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女贞汤》 长篇小说 叙事技巧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文学创作 当代文坛 80年代
下载PDF
刘索拉我不再别无选择
14
作者 许鑫 《中国民族》 2012年第9期8-13,共6页
她是中国最前卫的艺术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凭借一本名为《你别无选择》的小说在崭露头角; 她出身于革命之家,其父是我党先驱刘志丹的胞弟,特殊的家庭环境却造就了她特立独行的叛逆性格;
关键词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80年代 叛逆性格 特立独行 家庭环境 艺术家 刘志丹
原文传递
对“探索小说”语言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芃 《当代修辞学》 1988年第1期13-16,共4页
音乐中的德彪西、斯特拉央斯基,绘画中的高更和马蒂斯,给现代人的生活增添了异彩,同时也给人一种启迪:艺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的探索、创造,艺术之花才不致枯萎。外部世界在变化着,人们的感情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代都必须用自己... 音乐中的德彪西、斯特拉央斯基,绘画中的高更和马蒂斯,给现代人的生活增添了异彩,同时也给人一种启迪:艺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的探索、创造,艺术之花才不致枯萎。外部世界在变化着,人们的感情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代都必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它的感情。继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在八五年文坛出现之后,一系列在题旨上别开生面、语言上独树一帜的作品相继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你别无选择》 小说 外部世界 德彪西 马蒂斯 现代人 刘索拉
下载PDF
留在年轻记忆中的它们
16
作者 子晓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11期58-59,共2页
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无法忘记.例如一些书,即使读过了,我们还想再去读一读.尽管这些书对于一些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意义,而只是一个个可以容纳文字的容器而已,或者说从那年那月那日起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然而,曾经的它们对... 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无法忘记.例如一些书,即使读过了,我们还想再去读一读.尽管这些书对于一些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意义,而只是一个个可以容纳文字的容器而已,或者说从那年那月那日起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然而,曾经的它们对于曾经的人们意义是不寻常的,它们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多少年过去了,它们依然留在那些年轻的记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家书》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傅雷 书评
下载PDF
归来的流放者——1976至1986年中国小说的形态描述(论纲)
17
作者 刘海洋 潘小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0-100,共11页
导言(一)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1976至1986年的中国文学,是一片全方位的喧哗与骚动的生动景观,伴随着一个必须重新选择的历史时代,文学,这位归来的流放者,第一次靠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声音诱发着人们的审美渴望,独立地在她的机体内部自然地流... 导言(一)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1976至1986年的中国文学,是一片全方位的喧哗与骚动的生动景观,伴随着一个必须重新选择的历史时代,文学,这位归来的流放者,第一次靠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声音诱发着人们的审美渴望,独立地在她的机体内部自然地流泻出了勃勃的生机。她包含了一个古老民族经受磨难时命运的反响,跃动着确立自己世界位置的强烈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意识流动 作家心理 自我意识 政治权威 荒诞小说 民族文化心理 《小城之恋》 王蒙 张辛欣 《你别无选择》 审美对象 审美客体 人与世界 朦胧诗 新诗 《无主题变奏》 荒谬感 小说形式
下载PDF
爱乐随笔二则
18
作者 刘蔚 《音乐爱好者》 2007年第1期56-57,共2页
走向传统的同归 时已深秋,凉爽宜人。但刚过去不久的盛夏酷暑犹在眼前,那时病假一月,便将平日无暇阅读的书、音乐影碟拿出来,静心地读了一些、看了一些,其中就有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刘索拉作品集《你别无选择》。该书是以刘索拉最有... 走向传统的同归 时已深秋,凉爽宜人。但刚过去不久的盛夏酷暑犹在眼前,那时病假一月,便将平日无暇阅读的书、音乐影碟拿出来,静心地读了一些、看了一些,其中就有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刘索拉作品集《你别无选择》。该书是以刘索拉最有代表性的同名小说命名的。严格地说,《你别无选择》我此次是重读。大约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读这篇音乐题材的小说,就被它那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以及突破传统、渴望创新的内涵迷住了。记得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位勤奋的学生每天清晨五点练琴,但他弹奏和弦连接时从不解决,老是让旋律停在“si”上,搞得人很别扭。终于,住在楼道里的一位教授忍无可忍,当弹琴人又停在“si”上时,教授探出脑袋冲着琴房大吼了一声“do——”,把“si”解决了,大家才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时读到这里,忍不住哈哈大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别无选择》 文汇出版社 随笔 音乐题材 别具一格 叙述方式 和弦连接 刘索拉
下载PDF
新的文学法则的生成——青春文学杂志书的运行态势与作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雯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9,共3页
在现行的文学史书写中,1985年被看做是具有“转折”的一年,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韩少功的《爸爸爸》等小说的发表,开启了“寻根”与“先锋”的大门。200... 在现行的文学史书写中,1985年被看做是具有“转折”的一年,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韩少功的《爸爸爸》等小说的发表,开启了“寻根”与“先锋”的大门。2006年,郭敬明主编的青春文学杂志《最小说》面世,在随后的几年里,《鲤》、《最女生》、《独唱团》、《大方》等杂志书呼啸而至,开启了青春文学杂志书的浪潮。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看,其中颇有玩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文学 作家形象 运行态势 志书 《透明的红萝卜》 《你别无选择》 法则 《命若琴弦》
原文传递
影响的焦虑:互文性写作中的文化身份的迷失——重读徐星的《无主题变奏》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德领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87,共3页
1985年被认为是文学多元化之年,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的发表。不少论者指出,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受到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却没有深究它所受到的多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当... 1985年被认为是文学多元化之年,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的发表。不少论者指出,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受到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却没有深究它所受到的多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当代文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写作 影响的焦虑 变奏 文化身份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你别无选择》 重读 迷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