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诚信文化的一次精神苦旅——从文章结尾探寻《信客》的主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48,共3页
教学《信客》时,很多学生都谈了这样的感受:《信客》一文,语言质朴典雅,鞭辟畅达。但文章结尾读起来总让人怪怪的.似乎含有某种戏谑、嘲讽的意味。
关键词 《信客》 文章结尾 精神苦旅 文化 教学 学生
下载PDF
走进“文”,寻找“人”——《信客》精彩片段实录
2
作者 阎华玲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5-25,共1页
师: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生1:告诉我们待人要诚信,做事要恪尽职守,赞扬信客高尚的人格。 师:课文在今天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 《信客》
下载PDF
走进《信客》 品味人生——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3
作者 李翯 《学周刊(下旬)》 2011年第2期91-91,共1页
在20世纪初期.曾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而当时的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通信又需要有专人担当。于是便有了“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信客”带着记录人们生死祸福的信件.来回奔忙,众多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 在20世纪初期.曾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而当时的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通信又需要有专人担当。于是便有了“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信客”带着记录人们生死祸福的信件.来回奔忙,众多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了信客的身上。《信客》讲述了两代“信客”之间的感人故事,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典雅.精辟而又畅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客》 教学反思 公开课 人生 品味 20世纪 邮政业务 谋生
下载PDF
重视学情分析,优化“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以《信客》教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潘艳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是一面“吃透教材”,一面“吃透学生”,在讲课教学的过程中下足了工夫,做足了研究,但是,有些教师在“吃透学生”方面还是以经验为主,对学情的把握比较粗放,没有关注到同一班级中不同个体的差异,导致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是一面“吃透教材”,一面“吃透学生”,在讲课教学的过程中下足了工夫,做足了研究,但是,有些教师在“吃透学生”方面还是以经验为主,对学情的把握比较粗放,没有关注到同一班级中不同个体的差异,导致语文课堂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学情分析 语文课堂 《信客》 以学为主 优化 教师 学生
下载PDF
《信客》教学实录
5
作者 谭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0年第12期55-55,共1页
【教学步骤】 师:读了课文以后,大家觉得这个信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忙碌,第十三段。 生2:生活苦,第三段“破烂灰暗”。
关键词 教学实录 《信客》 教学步骤 课文
下载PDF
“信”让位于“利”——解读《信客》所蕴涵的道德意义
6
作者 魏诗田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4-46,共3页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老信客认为自己失信无法再做信客后,这样对接替他的年轻人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后一个“信”字即“诚实守信”之意,两代信客也基本上恪守了这个准则,许多读者也认为此文是褒扬信...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老信客认为自己失信无法再做信客后,这样对接替他的年轻人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后一个“信”字即“诚实守信”之意,两代信客也基本上恪守了这个准则,许多读者也认为此文是褒扬信客之“信”,让人恪守诚信的道德准则的。真的如此吗?我们试按以下思路分析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客》 道德意义 “利” 蕴涵 解读 诚实守 道德准则
下载PDF
解读文本是关键——以《信客》教学为例
7
作者 周丽媛 《湖北教育》 2016年第6期32-32,共1页
八年级上册的《信客》既可以作为写作型文本进行教学,又可以作为主题型文本教学。究竟怎样确定,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找出余秋雨的书籍进行阅读。不经意间,在《余秋雨谈散文》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我把我已经想明白的问题交给课堂,因... 八年级上册的《信客》既可以作为写作型文本进行教学,又可以作为主题型文本教学。究竟怎样确定,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找出余秋雨的书籍进行阅读。不经意间,在《余秋雨谈散文》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我把我已经想明白的问题交给课堂,因为我是个教授;我把有可能想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学术,因为我还写很多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文本 《信客》 教学 学术著作 余秋雨 八年级 写作 课堂
下载PDF
《信客》教学实录
8
作者 黄华英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7期43-45,共3页
一、析字解题,对比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师板书课题、作者。)师:“信”是一个会意字,由“人”和“言”两个字根组成。“人”“言”为“信”,是指走动着传达口信的人。“信客”就是送信的人... 一、析字解题,对比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师板书课题、作者。)师:“信”是一个会意字,由“人”和“言”两个字根组成。“人”“言”为“信”,是指走动着传达口信的人。“信客”就是送信的人。在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邮递员被称为“大山里的孤独信使,马班邮路的铁汉”。他就是——王顺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客》 教学实录 感动中国 “言” 余秋雨 会意字 邮递员
下载PDF
找准教学突破口,教活人物形象——我教《信客》
9
作者 何显强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12期37-38,共2页
在文体教学的探讨中,散文教学的研讨是热烈、丰富而多姿多彩的。这与散文灵动、随意、包罗万象的文体特性有关,也与散文作者独具的个性化风格特征有关。具体就特定的某篇散文而言,词句是载体,情感是翅膀,思想是深藏的内核,每一篇... 在文体教学的探讨中,散文教学的研讨是热烈、丰富而多姿多彩的。这与散文灵动、随意、包罗万象的文体特性有关,也与散文作者独具的个性化风格特征有关。具体就特定的某篇散文而言,词句是载体,情感是翅膀,思想是深藏的内核,每一篇散文体现的都是特定生命的具体在场,而对每一篇散文的解读,都是一个生命体借助情感的翅膀在另一个生命体营造的天空中飞翔的过程。由此,散文教学也必然遵循散文文体的规律,需从字、词、句出发,借助情感的张力,触摸思想的力量。就具体散文篇目的教学方法而言,因涉及学生主体、教学起点等诸多因素,必然是不拘一格、教无定法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江西省赣州市“散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的生动课堂,对散文教学的规律和探索凝神片刻,并藉此梳理一下散文教学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教学 不拘一格 文体教学 《信客》 人物形象 教学有效性 生命体 文体特性
下载PDF
阅读教学如何通过问题设计将学生思考引向深入——《信客》课例研究
10
作者 那小红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6年第7期15-16,共2页
一、主题与背景《信客》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文章,选自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写作《文化苦旅》是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过往的历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当代关注。他为"信客"作传,是想从这种已经消失了的职业和... 一、主题与背景《信客》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文章,选自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写作《文化苦旅》是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过往的历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当代关注。他为"信客"作传,是想从这种已经消失了的职业和人物身上寻找一种久违了的伦理价值,以警醒和弥补当代道德伦理的缺失。《信客》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意蕴丰富深刻,既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客》 课例研究 问题设计 阅读教学 《文化苦旅》 学生 初中语文 文化现象
下载PDF
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活动 努力营造和谐对话场——以《信客》为例谈有关学习的发生与实现途径的认识
11
作者 胡涛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8年第7期42-43,共2页
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最基本、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活动 《信客》 《语文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 学习 对话
下载PDF
《信客》教学实例
12
作者 王波 宋丽娟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2年第10期15-17,共3页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余秋雨散文的创作特色,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本文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关键词 教学实例 《信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余秋雨散文 知识与能力 《语文》 教学目标
下载PDF
让“传统文化”再飞一会——我这样教《信客》
13
作者 游琪 《新课程》 2017年第26期68-68,共1页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利器。作为培养接班人的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课堂教学中彰显传统文化,是身为教师需认真为之,担起之事。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符号 《信客》
下载PDF
一诺千金--读《信客》有感
14
作者 许莞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7年第A01期139-139,共1页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今天重新翻看了《信客》,看到这句话时,感慨万千.《信客》主要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文中对信客性格的描写,凸显了信客的诚信无私.
关键词 《信客》 描写
下载PDF
主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信客》教学叙事与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翠红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1年第11期26-26,共1页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根据教学的主干内容,显现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探究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它一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字、词、句、篇面面俱到和枝蔓丛生的局面,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根据教学的主干内容,显现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探究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它一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字、词、句、篇面面俱到和枝蔓丛生的局面,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整体性阅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 教学叙事 《信客》 课堂 语文阅读教学 “主问题” 反思 学习活动
原文传递
《信客》是关注人物的命运,还是看重人格的构成?
16
作者 赵风富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10年第9期45-45,共1页
《信客》作为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散文,抒写了两代信客的辛酸经历。老信客一生的信誉毁在了那条窄窄的丝绸带上。“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而他只能“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 《信客》作为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散文,抒写了两代信客的辛酸经历。老信客一生的信誉毁在了那条窄窄的丝绸带上。“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而他只能“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信客》
原文传递
于“窄”“宽”之间品命韵——以余秋雨《信客》为例
17
作者 张梦 《人生十六七》 2017年第12X期59-59,共1页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在于其内涵意蕴的不断延伸,余秋雨先生《信客》即如此。笔者接下来将针对《信客》一文,首先根据学术界现有观点分析其教学重点;其次重新解读其中个别人物形象;最后从个体生命的'窄'与'宽'来对文本...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在于其内涵意蕴的不断延伸,余秋雨先生《信客》即如此。笔者接下来将针对《信客》一文,首先根据学术界现有观点分析其教学重点;其次重新解读其中个别人物形象;最后从个体生命的'窄'与'宽'来对文本进行再分析。本文旨在在现有对《信客》一文的解读基础上,从现实教学活动出发,提出一二点自我拙见,揭开文本所蕴含的另一个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客》
原文传递
《信客》中的“信”文化
18
作者 王晓玲 赵静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12期59-60,共2页
《信客》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篇重要文章,"信"文化是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重点。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信客》中的"信"文化做出阐述,希望能够为教师同仁的教学设计提... 《信客》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篇重要文章,"信"文化是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重点。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信客》中的"信"文化做出阐述,希望能够为教师同仁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客》 ”文化
下载PDF
看“信”读“苦”,“苦”中悟“信”——以话题为主线的《信器》教学实录
19
作者 陈玲梅 《语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7期52-54,共3页
《信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宽容待人,受到了人们敬重的故事。文章旨在通过诚信文化在不诚信环境中... 《信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宽容待人,受到了人们敬重的故事。文章旨在通过诚信文化在不诚信环境中的一次苦旅,来褒扬诚信文化,倡导诚信文化,传承诚信文化,让整个社会都充满诚信的氛围。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文化 话题 环境 《信客》 民国时期 八年级
下载PDF
秋雨两信客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新磊 《语文学习》 2015年第11期46-48,共3页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是人教版八年级的一篇课文。笔者曾看过不少对《信客》一文的分析讲解,大多都从城乡文明的冲突、新旧文化的交战、今昔人性的变迁等高义宏旨处立论阐述,颇有见地,本文不敢学舌,拟避谈之。
关键词 余秋雨 《信客》 文明的冲突 八年级 人教版 旧文化 课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