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暗中不灭的微火——评石一枫小说《借命而生》
1
作者
郭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3-77,共5页
小说《借命而生》延续作者石一枫一贯的对个体生命的存在之思,以及对人在不道德的社会如何自处的追问。通过书写杜湘东与许文革的一生展现了理想的生命图景。与此同时,石一枫将张力叙事娴熟运用于作品的人物设置、叙事模式、叙事语言等...
小说《借命而生》延续作者石一枫一贯的对个体生命的存在之思,以及对人在不道德的社会如何自处的追问。通过书写杜湘东与许文革的一生展现了理想的生命图景。与此同时,石一枫将张力叙事娴熟运用于作品的人物设置、叙事模式、叙事语言等层面。《借命而生》也体现了石一枫想要突破类型写作的野心,“杜湘东”的书写具有“非典型性”的形象意义。小说在承继通俗小说叙事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融丰富的思辨于其间。从生动模式走向深度模式,实现了雅俗文学的交流融合,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一枫
《借命而生》
张力
跨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借谁的命,如何而生?——《借命而生》的“情感政治”
2
作者
徐刚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2019年第2期62-67,158,共7页
石一枫的小说往往具有通俗故事的外观,他总是力图通过阅读吸引力将目标人群牢牢捕获,进而在故事中寄予宏大的叙事抱负。单就故事而言,《借命而生》的传奇性显而易见,但小说的关切重心并没有落脚在准确周延的叙事上,而是经由一种通俗故...
石一枫的小说往往具有通俗故事的外观,他总是力图通过阅读吸引力将目标人群牢牢捕获,进而在故事中寄予宏大的叙事抱负。单就故事而言,《借命而生》的传奇性显而易见,但小说的关切重心并没有落脚在准确周延的叙事上,而是经由一种通俗故事外观,试图在写意层面投射作者孜孜以求的意义世界。这种意义的呈现不仅在于小说展现的时代变迁,或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捕捉,更在于人物行动不经意间透露的“情感政治”内涵,以及这一内涵展现的不同寻常的叙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一枫
长篇小说
《借命而生》
“情感政治”
原文传递
“新伤痕”的源起与疗愈——石一枫近作读后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新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9-73,共5页
转型书写"新伤痕"——改革伤痕的新锐作家石一枫,其近作《心灵外史》和《借命而生》在表现回归的母题和结尾的形式上均与"伤痕文学"形成鲜明对照,这为"新伤痕文学"设想的构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本。
关键词
“新伤痕”
《心灵外史》
《借命而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暗中不灭的微火——评石一枫小说《借命而生》
1
作者
郭艺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3-77,共5页
文摘
小说《借命而生》延续作者石一枫一贯的对个体生命的存在之思,以及对人在不道德的社会如何自处的追问。通过书写杜湘东与许文革的一生展现了理想的生命图景。与此同时,石一枫将张力叙事娴熟运用于作品的人物设置、叙事模式、叙事语言等层面。《借命而生》也体现了石一枫想要突破类型写作的野心,“杜湘东”的书写具有“非典型性”的形象意义。小说在承继通俗小说叙事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融丰富的思辨于其间。从生动模式走向深度模式,实现了雅俗文学的交流融合,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石一枫
《借命而生》
张力
跨类型
Keywords
Shi Yifeng
Living on a Borrowed Life
tension
cross-genr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借谁的命,如何而生?——《借命而生》的“情感政治”
2
作者
徐刚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2019年第2期62-67,158,共7页
文摘
石一枫的小说往往具有通俗故事的外观,他总是力图通过阅读吸引力将目标人群牢牢捕获,进而在故事中寄予宏大的叙事抱负。单就故事而言,《借命而生》的传奇性显而易见,但小说的关切重心并没有落脚在准确周延的叙事上,而是经由一种通俗故事外观,试图在写意层面投射作者孜孜以求的意义世界。这种意义的呈现不仅在于小说展现的时代变迁,或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捕捉,更在于人物行动不经意间透露的“情感政治”内涵,以及这一内涵展现的不同寻常的叙事意义。
关键词
石一枫
长篇小说
《借命而生》
“情感政治”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伤痕”的源起与疗愈——石一枫近作读后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新林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9-73,共5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爱情叙事的发生学研究"(2018-ZZJH-114)
文摘
转型书写"新伤痕"——改革伤痕的新锐作家石一枫,其近作《心灵外史》和《借命而生》在表现回归的母题和结尾的形式上均与"伤痕文学"形成鲜明对照,这为"新伤痕文学"设想的构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本。
关键词
“新伤痕”
《心灵外史》
《借命而生》
Keywords
new scar
The External History of the Soul
Born out of Life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暗中不灭的微火——评石一枫小说《借命而生》
郭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借谁的命,如何而生?——《借命而生》的“情感政治”
徐刚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2019
0
原文传递
3
“新伤痕”的源起与疗愈——石一枫近作读后
刘新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