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学生非日常生活德育之理性取向
1
作者
孙健
《小学德育》
2004年第21期8-10,共3页
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特征。“回归生活,从怎样的生活这个角度考虑,可分为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如何认识与区分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关键要看道德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适...
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特征。“回归生活,从怎样的生活这个角度考虑,可分为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如何认识与区分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关键要看道德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适应日常生活的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牛道德主体意识,使其成为道德的主体从而超越日常生活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日常生活
北师大版
《品德与社会》
第一册
《做人要诚实》
第二课时
小学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题名
学生非日常生活德育之理性取向
1
作者
孙健
机构
浙江海宁市伊桥中心小学
出处
《小学德育》
2004年第21期8-10,共3页
文摘
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特征。“回归生活,从怎样的生活这个角度考虑,可分为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如何认识与区分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关键要看道德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适应日常生活的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牛道德主体意识,使其成为道德的主体从而超越日常生活的人。
关键词
非日常生活
北师大版
《品德与社会》
第一册
《做人要诚实》
第二课时
小学
教学内容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学生非日常生活德育之理性取向
孙健
《小学德育》
200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