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凝视理论视域下的《儿子的否决》 |
高英梅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4 |
0 |
|
2
|
变形的耶稣:《儿子与情人》中的宗教蕴涵 |
熊沐清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3
|
试论《儿子与情人》的“恋子情结”与“恋母情结” |
张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3
|
|
4
|
畸形母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之比较 |
赵渭绒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5
|
论《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悲剧 |
王毅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7
|
|
6
|
毛莱尔太太:《儿子与情人》中真正的毁灭者 |
孔祥国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4
|
|
7
|
劳伦斯精神自我的成长与“柏拉图式恋爱”的关系——《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形象分析 |
万莉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8
|
|
8
|
浅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黑暗”和“花”的象征意义 |
袁瑞姣
孙丽梅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7 |
4
|
|
9
|
《儿子与情人》中颜色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的作用 |
刘敏霞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10
|
畸形母爱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及其灾难性后果——劳伦斯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评析 |
张礼龙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0 |
18
|
|
11
|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朦胧之爱 |
杜芳芳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从《儿子与情人》看当时妇女地位 |
张慧军
|
《唐都学刊》
|
2008 |
4
|
|
13
|
花语传情——从《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看劳伦斯的浪漫主义气质 |
徐敬珍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4
|
两性关系的和谐:解析《儿子与情人》 |
王新春
康春艳
|
《理论观察》
|
2006 |
2
|
|
15
|
关注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儿子与情人》的生态批评 |
张林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9 |
8
|
|
16
|
浅析小说《儿子与情人》、《虹》中的象征手法 |
韩清华
崔莹辉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4
|
|
17
|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 |
徐敬珍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8
|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艰难成长 |
张忠俊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4
|
|
19
|
《儿子与情人》中真正的悲剧性人物——瓦尔特·莫雷尔人物形象分析 |
钱鹏
徐冬梅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20
|
追溯自我成长的足迹——品读成长小说《儿子与情人》 |
谢争艳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