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时光》的历史改写与经典戏仿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4,共6页
莉莲·海尔曼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儿童时光》在创作之初便获得了商业成功,评论界普遍将该剧的成就归功于其离奇的"情节剧"剧情和敏感的"女同性恋"禁忌题材,该剧叙事价值则颇具非议,以致海尔曼本人多次受访时都... 莉莲·海尔曼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儿童时光》在创作之初便获得了商业成功,评论界普遍将该剧的成就归功于其离奇的"情节剧"剧情和敏感的"女同性恋"禁忌题材,该剧叙事价值则颇具非议,以致海尔曼本人多次受访时都竭力撕掉该剧"情节剧"和"女同性恋"题材的标签。本文从《儿童时光》对19世纪初苏格兰诉讼案的历史叙事改写和对莎士比亚经典叙事的戏仿两方面入手,探究该剧对同性恋题材的叙事策略,以及对《威尼斯商人》情节格局与人物关系的拟摹,考证该剧对正义、仁慈与复仇的伦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莲·海尔曼 《儿童时光》 历史改写 《威尼斯商人》 戏仿
下载PDF
玛莎之死——从消声窥探作者和导演对于《儿童时光》中恐同态度的博弈
2
作者 黎昭艺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0期93-95,共3页
丽莲·海尔曼的《儿童时光》向我们呈现的是女教师凯伦和玛莎的同性恋丑闻被学生玛丽窥探,最后被证实是无稽之谈,造成了玛莎的自杀悲剧。在1961年版本的电影中,导演威廉·惠勒进行对玛莎自杀的消声,从开枪自杀到移除舞台的吊死... 丽莲·海尔曼的《儿童时光》向我们呈现的是女教师凯伦和玛莎的同性恋丑闻被学生玛丽窥探,最后被证实是无稽之谈,造成了玛莎的自杀悲剧。在1961年版本的电影中,导演威廉·惠勒进行对玛莎自杀的消声,从开枪自杀到移除舞台的吊死,让我们看到莉莲·海尔曼与威廉·惠勒对于玛莎恐同情节的态度的博弈。不论是从舞台设置、移入台下,还是从剧情错位,剧情改编,都透露出导演对于剧作家对同性恋主题开放态度的扼杀,以及从侧面体现出剧院审查制度的严苛、权力与性别的博弈、以及儿童和大人的博弈,这种多方面因素导致了除了玛莎之死外整部剧大型的消声,给观众另一种观影体验,包含对恐同情节的保守解读和时代性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时光》 消声 恐同 玛莎之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