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秦名学史》及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再探讨——重印《先秦名学史》导言
1
作者
席云舒
《关东学刊》
2023年第5期81-116,共36页
长期以来,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一直被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的初稿,或一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著作,学界围绕胡适博士学位问题更是聚讼不休。本文认为:《先秦名学史》并非一本纯粹的逻辑史研究专著,而是一本研究先秦...
长期以来,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一直被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的初稿,或一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著作,学界围绕胡适博士学位问题更是聚讼不休。本文认为:《先秦名学史》并非一本纯粹的逻辑史研究专著,而是一本研究先秦哲学方法论发展史的著作,它跟《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是两本性质不同的书;胡适之所以要写《先秦名学史》,既有现实因素对他的触动,更有学术自身的因素,哲学受它的方法制约,哲学的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方法论的发展,唯有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里发现、发掘和发展出科学的哲学方法论,才能避免“引起旧文化的消亡”,才能打破“信仰主义”和“先验主义”的中古遗产,从而引导中国哲学和科学走向现代化;《先秦名学史》作为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很好地解决了它所提出的问题。胡适用西方“原因论”和“效果论”哲学方法来阐释孔子和墨子的哲学方法论,通过对先秦各家各派哲学方法的还原,充分揭示了哲学方法的发展是科学和哲学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它是一篇具有极高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博士论文。本文回顾了胡适博士学位案的来龙去脉,通过各种新发现的证据,证明了胡适的博士学位案是一场冤假错案,并主张取“无罪推定”的原则,来为这一“学案”画上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先秦名学史》
哲学方法论
博士论文
学术
史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墨经逻辑看殊相之“殊”——以《墨经·小取》为例
2
作者
史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墨经》
逻辑学
《先秦名学史》
中国古代思想
古代逻辑
逻辑思想
形式逻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拿证据来”——《胡适论历史》导言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传玺
《民主》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于胡适,最大悬疑就是老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余英时先生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是1920年左右梅光迪先生挑起的,由此看来,这应是哥大时先生酝酿文学改良和任叔永、梅光迪等先生论争留下的“隐患”。但不管怎么争论,关于他的学位论文却...
关于胡适,最大悬疑就是老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余英时先生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是1920年左右梅光迪先生挑起的,由此看来,这应是哥大时先生酝酿文学改良和任叔永、梅光迪等先生论争留下的“隐患”。但不管怎么争论,关于他的学位论文却不可能存疑,那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8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中文版时译名为《先秦名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先秦名学史》
历
史
证据
学林出版社
博士学位
文学改良
学位论文
原文传递
“整理国故”与现代学术
4
作者
周仁政
《厦大中文学报》
2017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胡适认为,'国故'不同于'国学'(经学),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包含'国粹',也包含'国渣'。'...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胡适认为,'国故'不同于'国学'(经学),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包含'国粹',也包含'国渣'。'整理国故'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扩大研究的范围,注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具有系统的规划。胡适'国故'研究的最初成果是《先秦名学史》,目的是探究中国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堪称现代学术史的范例。顾颉刚等'古史辨'派的研究代表了'整理国故'运动中史学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整理国故
《先秦名学史》
“古
史
辨”派
原文传递
学者胡适是怎样被卷入政治漩涡的?——胡适与政要们的交往
5
作者
李仲谋
《徽州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44-54,共11页
胡适是一个学者。他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外,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和香港的名牌大学的法学、文学和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34个,在中国无人能与相比。他一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
胡适是一个学者。他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外,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和香港的名牌大学的法学、文学和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34个,在中国无人能与相比。他一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淮南王书》、《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尝试集》(新诗)等,逝世后经学人整理出版的有《中国古代思想史长编》、《先秦名学史》、《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尝试后集》,等等。他的学术成就是得到海内外学界公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哲学
史
大纲》
学者
《白话文学
史》
中国古代思想
史
《先秦名学史》
漩涡
政治
原文传递
题名
《先秦名学史》及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再探讨——重印《先秦名学史》导言
1
作者
席云舒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文理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关东学刊》
2023年第5期81-116,共36页
文摘
长期以来,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一直被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的初稿,或一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著作,学界围绕胡适博士学位问题更是聚讼不休。本文认为:《先秦名学史》并非一本纯粹的逻辑史研究专著,而是一本研究先秦哲学方法论发展史的著作,它跟《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是两本性质不同的书;胡适之所以要写《先秦名学史》,既有现实因素对他的触动,更有学术自身的因素,哲学受它的方法制约,哲学的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方法论的发展,唯有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里发现、发掘和发展出科学的哲学方法论,才能避免“引起旧文化的消亡”,才能打破“信仰主义”和“先验主义”的中古遗产,从而引导中国哲学和科学走向现代化;《先秦名学史》作为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很好地解决了它所提出的问题。胡适用西方“原因论”和“效果论”哲学方法来阐释孔子和墨子的哲学方法论,通过对先秦各家各派哲学方法的还原,充分揭示了哲学方法的发展是科学和哲学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它是一篇具有极高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博士论文。本文回顾了胡适博士学位案的来龙去脉,通过各种新发现的证据,证明了胡适的博士学位案是一场冤假错案,并主张取“无罪推定”的原则,来为这一“学案”画上句号。
关键词
胡适
《先秦名学史》
哲学方法论
博士论文
学术
史
研究
分类号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墨经逻辑看殊相之“殊”——以《墨经·小取》为例
2
作者
史巍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文摘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墨经》
逻辑学
《先秦名学史》
中国古代思想
古代逻辑
逻辑思想
形式逻辑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拿证据来”——《胡适论历史》导言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传玺
机构
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研究室
出处
《民主》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文摘
关于胡适,最大悬疑就是老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余英时先生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是1920年左右梅光迪先生挑起的,由此看来,这应是哥大时先生酝酿文学改良和任叔永、梅光迪等先生论争留下的“隐患”。但不管怎么争论,关于他的学位论文却不可能存疑,那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8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中文版时译名为《先秦名学史》)。
关键词
胡适
《先秦名学史》
历
史
证据
学林出版社
博士学位
文学改良
学位论文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整理国故”与现代学术
4
作者
周仁政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厦大中文学报》
2017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文摘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胡适认为,'国故'不同于'国学'(经学),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包含'国粹',也包含'国渣'。'整理国故'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扩大研究的范围,注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具有系统的规划。胡适'国故'研究的最初成果是《先秦名学史》,目的是探究中国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堪称现代学术史的范例。顾颉刚等'古史辨'派的研究代表了'整理国故'运动中史学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
胡适
整理国故
《先秦名学史》
“古
史
辨”派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学者胡适是怎样被卷入政治漩涡的?——胡适与政要们的交往
5
作者
李仲谋
机构
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出处
《徽州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44-54,共11页
文摘
胡适是一个学者。他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外,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和香港的名牌大学的法学、文学和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34个,在中国无人能与相比。他一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淮南王书》、《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尝试集》(新诗)等,逝世后经学人整理出版的有《中国古代思想史长编》、《先秦名学史》、《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尝试后集》,等等。他的学术成就是得到海内外学界公认的。
关键词
胡适
《中国哲学
史
大纲》
学者
《白话文学
史》
中国古代思想
史
《先秦名学史》
漩涡
政治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秦名学史》及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再探讨——重印《先秦名学史》导言
席云舒
《关东学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墨经逻辑看殊相之“殊”——以《墨经·小取》为例
史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拿证据来”——《胡适论历史》导言
李传玺
《民主》
2014
1
原文传递
4
“整理国故”与现代学术
周仁政
《厦大中文学报》
2017
0
原文传递
5
学者胡适是怎样被卷入政治漩涡的?——胡适与政要们的交往
李仲谋
《徽州社会科学》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