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八佾》看孔子的礼乐思想
1
作者 董静怡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期85-85,共1页
通过对《八佾》篇部分文献进行分析,从审美规范、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三个层面对孔子的礼乐思想进行诠释。
关键词 《八佾》 礼制 礼乐
下载PDF
从《论语·八佾》篇看孔子的礼乐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阳繁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49-52,共4页
《论语.八佾》篇中主要讲述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乐,它包括孔子所谈"礼"之背景、来源、本质和礼之用四个方面;"乐"的演奏之道、"乐"的本质内容。篇章中关于礼、乐内容之丰富、深刻,对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孔子思... 《论语.八佾》篇中主要讲述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乐,它包括孔子所谈"礼"之背景、来源、本质和礼之用四个方面;"乐"的演奏之道、"乐"的本质内容。篇章中关于礼、乐内容之丰富、深刻,对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孔子思想中的礼乐观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佾》 礼乐观
下载PDF
《论语通译·八佾篇》商榷
3
作者 杨晖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87-88,共2页
《论语通译》是在中学生中间传播广泛的先秦名著今注今译。本文就《八佾》篇注解和译文中的不妥之处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关键词 《论语》 《八佾》 商榷
下载PDF
论子产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60-63,共4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对先泰古籍的整理,修订以及与弟子们的谈话过程中.对许多人们进行了评价。换句话说,他在对人物的褒贬中,不同程度地受了这些人物的影响。孔子对远古圣王赞美至甚,“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对先泰古籍的整理,修订以及与弟子们的谈话过程中.对许多人们进行了评价。换句话说,他在对人物的褒贬中,不同程度地受了这些人物的影响。孔子对远古圣王赞美至甚,“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尧则之。”(《论语,泰伯》,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同上)由于尧舜禹都是远古时代传说中的圣王,并没有什么典章制度传于后世,孔子只是把他们作为一种虚幻的偶像而崇拜,因此他们对孔子思想影响很少。周公是鲁国的始祖.为政期间辅成王,制礼义,定法度,孔子对周公最敬仰和向往。“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对周公所制的周礼也倍加推崇,“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然而,春秋战国之际,“天下无道”“礼崩乐环”.时称。独秉周礼”的鲁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之中。孔子不可能不受鲁国变革思想的影响,完全复古周礼显然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孔子也是把周公当作一个完美的偶像看待,这种偶像令人崇拜但无法效仿,这样周公对孔子的影响也大为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子产 《论语》 远古时代 典章制度 《述而》 《八佾》 春秋战国
下载PDF
孔子:《论语》(三)——八佾 被引量:1
5
《法语学习》 1998年第5期48-49,共2页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子曰。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八佾》 法语 翻译
全文增补中
修身心与成教化
6
作者 任军伟 《荣宝斋》 2011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我国较早时期的孔子,在《论语》的《里仁》篇中就有《里仁为美》。这说明孔子美学不仅把美与人联系了起来,而且把美归结到人的心理欲求同整个社会伦理仁德的交融统一。个体感性的愉悦、心理的欲求以及人格的完善,都必须趋于仁,处于... 我国较早时期的孔子,在《论语》的《里仁》篇中就有《里仁为美》。这说明孔子美学不仅把美与人联系了起来,而且把美归结到人的心理欲求同整个社会伦理仁德的交融统一。个体感性的愉悦、心理的欲求以及人格的完善,都必须趋于仁,处于仁,同于仁。正如其在《八佾》中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不仁者,与充满仁爱的“礼乐”之间,是毫不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身心 孔子美学 《论语》 社会伦理 《八佾》 仁德 求同
原文传递
“绘事后素”本义考证
7
作者 王士超 《美术文献》 2019年第11期15-17,共3页
我国历代学者对《论语·八佾》一篇中"绘事后素"一句的解释不尽相同,且对此句更系统的元素构成与整合分析都是浅尝辄止,并未作更多探讨。本文所作之探究,是对"绘事后素"本义的考证分析,借助文献学、训诂学的知... 我国历代学者对《论语·八佾》一篇中"绘事后素"一句的解释不尽相同,且对此句更系统的元素构成与整合分析都是浅尝辄止,并未作更多探讨。本文所作之探究,是对"绘事后素"本义的考证分析,借助文献学、训诂学的知识,从美术学的视角还原其本义,以便更正确地理解孔子"礼"之主张和先秦时代的绘画习俗问题,进而为以后的相关研究者提供关于"绘事后素"有意义的参考,以烦识者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绘事后素 《八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