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域融合下的译者主体性与受动性分析——以薛绍徽译本《八十日环游记》为例
1
作者 王华 常文彩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7期115-118,共4页
翻译是一种视域融合过程。为了达到重唤文本的目的,译者自身的视域具有绝对性作用。但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受制于源文本和译者的公共视域。译者在视域融合过程中的翻译活动既有主体性,又有受动性。译者需要权衡两者,以达到翻... 翻译是一种视域融合过程。为了达到重唤文本的目的,译者自身的视域具有绝对性作用。但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受制于源文本和译者的公共视域。译者在视域融合过程中的翻译活动既有主体性,又有受动性。译者需要权衡两者,以达到翻译目的,取得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八十日环游记》 主体性 受动性
下载PDF
薛绍徽与《八十日环游记》:晚清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女性意识初萌
2
作者 季传峰 李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1-95,共5页
文章分析了薛绍徽与陈寿彭在合译《八十日环游记》时不同的翻译目的,指出陈寿彭的翻译目的反映了晚清知识群体的主流意识,而薛绍徽通过译作抒发了晚清传统知识女性渴望走出固有天地、了解世界的心声,这可看作现代女性意识的萌发。
关键词 薛绍徽 《八十日环游记》 翻译目的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薛绍徽译《八十日环游记》人物形象的本土化与文化身份构建
3
作者 季传峰 孙小淼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分析了薛绍徽译《八十日环游记》中文学形象的本土化现象,指出文学形象的变异过程即是译者自我发现、自我认识的过程,揭示了译者通过文学形象的再创造积极构建文化身份的过程。
关键词 薛绍徽 《八十日环游记》 文学形象 本土化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薛绍徽与《八十日环游记》翻译
4
作者 胡钶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8-159,共2页
清末民初,中国翻译界以男性为主。闽籍才女薛绍徽不仅精通传统诗词文学创作,还作为早期西方文学的女性代表,与夫陈寿彭共同完成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的翻译,开创了女性翻译外国小说的先河。
关键词 薛绍徽 翻译《八十日环游记》
下载PDF
薛绍徽译《八十日环游记》的翻译规范研究
5
作者 季传峰 孙小淼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文章援引翻译规范理论,回顾薛绍徽译《八十日环游记》的翻译过程和历史场景,梳理翻译家薛绍徽有意无意遵循的翻译规范,解析译本背后的翻译策略、文化选择以及译者行为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 薛绍徽 《八十日环游记》 翻译规范
下载PDF
解释学关照下的《八十日环游记》翻译研究
6
作者 李晓燕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哲学解释学认为任何理解都具有历史性,因为任何存在都是历史的。语言以其开放性开启了理解的自由,译者以前结构来对文本以及文本所处历史语境进行阐释和创造,汇聚了译本、文本以及译者、原语文化等前结构,对各种前结构进行历史性的融合... 哲学解释学认为任何理解都具有历史性,因为任何存在都是历史的。语言以其开放性开启了理解的自由,译者以前结构来对文本以及文本所处历史语境进行阐释和创造,汇聚了译本、文本以及译者、原语文化等前结构,对各种前结构进行历史性的融合。从哲学解释学理论出发,探讨陈寿彭和薛绍徽合译的《八十日环游记》中翻译的语言性以及翻译前结构等在翻译中的历史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日环游记》 翻译前结构 理解历史融合
下载PDF
女翻译家薛绍徽与《八十日环游记》中女性形象的重构 被引量:9
7
作者 罗列 《外国语言文学》 2008年第4期262-270,共9页
薛绍徽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她和陈寿彭合译的《八十日环游记》开创了中国20世纪初科学小说翻译的热潮。本文尝试探讨译者女性体验的介入,在汉译本中改变了原文对女主人公阿黛的叙事方式,译者在译文中张扬了女性人物情感的跌宕,赋... 薛绍徽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她和陈寿彭合译的《八十日环游记》开创了中国20世纪初科学小说翻译的热潮。本文尝试探讨译者女性体验的介入,在汉译本中改变了原文对女主人公阿黛的叙事方式,译者在译文中张扬了女性人物情感的跌宕,赋予了她言说自己的权利,无形中破坏了原文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模式,突出了女性的主体存在,让女性主体在文本中得以显形。女翻译家的创造性叛逆在20世纪初叶中国男性主导的女权话语里,插入了女性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徽 《八十游记)) 女性形象 翻译
原文传递
“科学文艺”与改革开放后类型文学预案
8
作者 尹林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4,共8页
中国科学与文学之关系,早在新文学发生前就存在。这种关系本质上是借科幻之力,寻新民之境,传政治理想。目的是使人脱离眼前的世界,而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认可更加先进的制度设计。无论是传入我国的较早的科幻译本《八十日环游记》 《月... 中国科学与文学之关系,早在新文学发生前就存在。这种关系本质上是借科幻之力,寻新民之境,传政治理想。目的是使人脱离眼前的世界,而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认可更加先进的制度设计。无论是传入我国的较早的科幻译本《八十日环游记》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界旅行 类型文学 科学文艺 科幻 改革开放后 新文学 《八十日环游记》 《地底旅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