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中的公众话语权
1
作者 孙萍 鲍丽明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30-33,共4页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作为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向公共政策问题转化中对问题现状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人为性。因此,为了确保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接受性,公共政...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作为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向公共政策问题转化中对问题现状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人为性。因此,为了确保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接受性,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应是由多元主体参与并通过对等的、公平的对话来达成共识。公众话语权是公民参与的重要载体,为了尊重和保障公众话语权的使用,需要在分清公共政策问题类型的基础上,确认话语权的真实性并形成其分享的常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构建 话语 公众参与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研究——以朱令案的超常发酵为例
2
作者 曾菀馨 刘逸舲 《戏剧之家》 2014年第7期331-331,共1页
新媒介时代下的网络媒介已经迅速发展为公众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展开讨论的最大的公共领域。2013年4月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把19年来悬而未决的朱令案再次推上风尖浪口,搁置十九年之久的朱令案中公众舆论的发展进程恰恰体现着新媒介时代公众话... 新媒介时代下的网络媒介已经迅速发展为公众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展开讨论的最大的公共领域。2013年4月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把19年来悬而未决的朱令案再次推上风尖浪口,搁置十九年之久的朱令案中公众舆论的发展进程恰恰体现着新媒介时代公众话语权的变迁。本研究旨在通过朱令事件和其引发的舆论热潮探析新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的变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公众话语 公共领域 朱令案件
下载PDF
民意调查开启公众评价政府话语权
3
作者 郭玉娟 崔萍 《数据》 2010年第9期52-53,共2页
8月底的一晚,北京市民王先生接到了来自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电话,电话调查员询问了他对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行业的评价。其实,对首都市民来说,接受对政府部门的民意调查早已不再新鲜,
关键词 民意调查 政府部门 公众评价 话语 北京市民 公共服务行业 调查员 电话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艺术交流语境营造、设计与实现——浅析公共艺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江哲丰 张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89,共6页
文章将公共艺术实践中公众交流语境的营造、设计与实现置于网络空间文本中加以讨论,研究利用网络技术如何促进城市公共艺术实践中信息沟通和公众参与的问题。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探讨网络环境下公共艺术交流平台的构建方式。通过对"... 文章将公共艺术实践中公众交流语境的营造、设计与实现置于网络空间文本中加以讨论,研究利用网络技术如何促进城市公共艺术实践中信息沟通和公众参与的问题。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探讨网络环境下公共艺术交流平台的构建方式。通过对"互联网+公共艺术"新范式的探索,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公共艺术信息交流互动技术框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众话语 网络空间 交流平台
下载PDF
公众应有公共艺术的话语权
5
作者 张李绩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陈履生 《公众应有公共艺术的话语权》 审美意识 公共环境 公众意志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的公众公共艺术话语权探析
6
作者 张淞 江哲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大数据技术赋予了公众更多在公共艺术活动中表达意见的自由与机会。大数据契合了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审美意识,公众的身份从艺术实践的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大数据所挖掘的审美信息的制造者。大数据时代,... 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大数据技术赋予了公众更多在公共艺术活动中表达意见的自由与机会。大数据契合了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审美意识,公众的身份从艺术实践的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大数据所挖掘的审美信息的制造者。大数据时代,公众与艺术家之间的这种审美契合是通过数据的理性分析达成的,它试图通过公众与艺术家共同的审美意识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构建人类的普遍性审美。但另一方面,大数据并不能完全支配公共艺术创作过程。大数据进入公共艺术领域,只能依据数据分析预测将来会怎样,无法对其本身的终极意义进行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公共艺术 公众话语
原文传递
记者的话语权把控
7
作者 万杏华 《新闻前哨》 2010年第5期97-98,共2页
记者手中的话语权是一把无形的利剑,把控得好,维护了公共利益。把控得不好,影响公众情绪.甚至引发社会不安。2007年底.有条“纸馅包子”新闻曾闹得沸沸扬扬。报道称.从1997年起,北京大街小巷里那些制作早点的有照和无照的摊贩们... 记者手中的话语权是一把无形的利剑,把控得好,维护了公共利益。把控得不好,影响公众情绪.甚至引发社会不安。2007年底.有条“纸馅包子”新闻曾闹得沸沸扬扬。报道称.从1997年起,北京大街小巷里那些制作早点的有照和无照的摊贩们中,就已经开始有人用废纸掺杂在猪肉馅中.用来做包子用,还美名其日“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记者 2007年 公共利益 公众情绪 包子 废纸 新闻
下载PDF
公众触摸话语权——谈公共艺术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耀昌 《艺术当代》 2008年第5期25-27,共3页
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民社会公共艺术(Public Art)是一个舶来品,在西方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在中国也众说纷纭。但是绝不应该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在公共空间展现、供大众观看的艺术。因为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可以回溯到古代、上古时代.如... 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民社会公共艺术(Public Art)是一个舶来品,在西方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在中国也众说纷纭。但是绝不应该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在公共空间展现、供大众观看的艺术。因为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可以回溯到古代、上古时代.如希腊罗马的神庙艺术或广场雕塑.佛教、印度教的石窟艺术.甚至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都可以算作公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机制 话语 公众 公共艺术 旧石器时代 公民社会 公共空间 上古时代
原文传递
论全球性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冲击和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路宪民 樊亚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传播技术与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原则和全球化汇成一股潮流,导致了全球性媒体的出现。全球性媒体所具有的彻底商业化、非管理化与高度垄断等特点破坏了公共领域赖以存在的公共性原则,使全球的公共领域面临巨大冲击和影响...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传播技术与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原则和全球化汇成一股潮流,导致了全球性媒体的出现。全球性媒体所具有的彻底商业化、非管理化与高度垄断等特点破坏了公共领域赖以存在的公共性原则,使全球的公共领域面临巨大冲击和影响。本文的目的正是想探讨全球性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具体冲击与影响并寻求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媒体 公共领域 公众 话语 传播技术 新自由主义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融合与公共管理变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勇 吴玑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328-7329,共2页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长三角区域公共管理开始逐渐呈现出变革的态势,在区域融合过程中,原有的公共管理方式面临着危机,从客观上也要求其必须进行变革。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融合 区域公共管理 公众话语 区域政策网络
下载PDF
刍议公共政策之公共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劳慧 《理论研究》 2005年第2期45-47,共3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合理分配公共利益,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公共政策基于公共利益,面向社会公众,无论是政策制定或执行,都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必须落实公众的知...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合理分配公共利益,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公共政策基于公共利益,面向社会公众,无论是政策制定或执行,都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必须落实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加强和完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使公共政策真正体现“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共 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利益 有效管理 威机构 合理分配 行动准则 社会公众 政策制定 政策运行 机制建设 政府回应 话语 知情 执行
下载PDF
微时代的公众意见表达
12
作者 苏婷 《大观周刊》 2012年第49期38-38,共1页
大众传播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人类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平台。而微博作为顺应网络移动化发展大势而兴起的新媒体,它在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微博中公众意见表达的特征... 大众传播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人类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平台。而微博作为顺应网络移动化发展大势而兴起的新媒体,它在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微博中公众意见表达的特征及形态,讨论了公共话语空间在微博的建构,及其治理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新媒体 公众话语 公共话语空间
下载PDF
公共平台(外一篇)
13
作者 周维强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新闻传播 公共领域 公众话语 杂志 文风 编辑工作
下载PDF
公共管理的现代发展趋势
14
作者 李颖(摘)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5期48-48,共1页
薛冰撰文认为,形成于20世纪初的公共行政模式由于其内在缺陷,正被从三方面改进: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公共价值的复兴重建及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三种趋势有着相同指向,即通过注入自治因素以消解公共行政的垄断性和强制性。其中,倡... 薛冰撰文认为,形成于20世纪初的公共行政模式由于其内在缺陷,正被从三方面改进: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公共价值的复兴重建及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三种趋势有着相同指向,即通过注入自治因素以消解公共行政的垄断性和强制性。其中,倡导公共产品多元供给的论者,更多关注公共机构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强调权威分散的多级组织所进行的多级决策对于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重要性;倡导公共价值复兴重建的论者,更多关注于公共管理的文化土壤和价值取向,强调追求“内在利益”的高素质公民的政治参与;倡导公共决策公民参与的倡导者,则更多关注能使公众话语权得以实现的体制保证,强调达成对话、商谈、妥协、辩论共识的公众论坛和政策网络对于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鼋要性。它们从总体上强化着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并日益汇集为一种基本趋势: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发展趋势 公共行政模式 公众话语 自主治理 公民参与 公共价值 组织原则
下载PDF
公众,有些不公假汝之名!
15
作者 朱德泉 《青年记者》 2010年第17期51-52,共2页
最近,有两大公共事件非常耐人寻味,一是郭德纲袒护打人徒弟痛骂记者,二是圣元奶粉被疑催生性早熟儿童风波。之所以把这两件事放在一块儿谈,是因为这两起事件中,都有公权力的快速介入、都有掌握话语权的媒体在拿公众利益乱说事。
关键词 公众利益 公共事件 耐人寻味 郭德纲 性早熟 话语
下载PDF
试论政府公信力和公众的话语权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旭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公众参与 话语 利益多元化 大众媒体 技术力量 互联网 公共空间
原文传递
公共艺术,革谁的命?——“城市行动艺术节”的公共性及公众性
17
作者 萧淑文 《公共艺术》 2014年第2期54-56,共3页
很多公共艺术的量体庞大,在视觉上显得醒目,置于场所颇具侵略性。究竟以公共、公众为名的艺术,群众能育多少的参与权或决定权?公共艺术如何“做”才能更贴近我们?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众 公共 艺术 城市 侵略性 决定 参与
原文传递
牢牢掌握面向公众的“话语权”
18
作者 张琪 《新重庆》 2007年第5期12-13,共2页
从近年来一些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不难发现,突发性事件被民众、媒体高度“聚焦”后很容易被放大,由单一事件演化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而舆论压力一旦形成,管理机构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建立健全舆论引... 从近年来一些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不难发现,突发性事件被民众、媒体高度“聚焦”后很容易被放大,由单一事件演化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而舆论压力一旦形成,管理机构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掌握面向公众的“话语权”,显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公众 突发性事件报道 公共事件 舆论压力 被动局面 管理机构 突发事件
原文传递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曼力 《记者摇篮》 2009年第7期59-59,共1页
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公共与参与式新闻,从诞生之初到发展完善一直都和人联系在一起,关注的对象、打算传播达到的人群以及希冀塑造和引导出来的群体从平民提升到公众再到公民,这个渐进的过程充分说明了新闻媒体的目标和大志,也意味... 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公共与参与式新闻,从诞生之初到发展完善一直都和人联系在一起,关注的对象、打算传播达到的人群以及希冀塑造和引导出来的群体从平民提升到公众再到公民,这个渐进的过程充分说明了新闻媒体的目标和大志,也意味着其自身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可以说,这些类型的新闻是和公众的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闻形态的提升,对这些公众权利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正是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媒体 社会责任 公众 民生新闻 公共新闻 新闻形态 参与式 话语
下载PDF
声音
20
《新建筑》 2021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前两天看到扎哈生前的一段视频,她说:"我不喜欢‘妥协’这个词……"但在我看来,建筑是一门公共艺术,和绘画、雕塑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涉及社会和公众,未来还有无数人会进入、使用它。建筑师的职责就是通盘考虑各方的诉求和... 前两天看到扎哈生前的一段视频,她说:"我不喜欢‘妥协’这个词……"但在我看来,建筑是一门公共艺术,和绘画、雕塑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涉及社会和公众,未来还有无数人会进入、使用它。建筑师的职责就是通盘考虑各方的诉求和利益,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所以,"妥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中国做建筑设计,"妥协"这个词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以至于成为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词汇。而"不妥协"则成为建筑师有气节的标志。同时,另外一个词汇——"话语权"也被带入关于"妥协"的讨论。事实上话语权是经过无数次妥协和不妥协后积累出来的,也是在妥协时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妥协时据理力争才练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公共艺术 负面情绪 建筑师 专业技能 话语 个性化 解决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