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司律》与晚清新型官商关系的构建
1
作者 陈雅雯 刘盈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从公司制度的产生及世界范围的发展来看,公司制度自诞生之初即是与私有制相联系、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形式。但是,中国的公司制度的起点却是与行政权力相联系的官督商办模式。同时,政府为了始终掌握对国家经济的绝对控制权,还创造出了官商... 从公司制度的产生及世界范围的发展来看,公司制度自诞生之初即是与私有制相联系、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形式。但是,中国的公司制度的起点却是与行政权力相联系的官督商办模式。同时,政府为了始终掌握对国家经济的绝对控制权,还创造出了官商合办等特殊的企业形式。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官商权力配置极不均衡,官商矛盾十分突出。但随着《公司律》的颁行,企业内部的官方特权在法律文本上消失,并在实践中对调和官商矛盾产生了重要作用。尽管在之后施行过程中仍可看到官权对企业干涉的影子,但构建官商关系平等的新范例已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律》 官督商办 官商关系 官商平等 新型官商关系
下载PDF
清末《公司律》和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条例》比较研究
2
作者 卢征良 任贤兵 高雪峰 《甘肃农业》 2006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在20世纪初期,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制订并颁布了《公司律》和《公司条例》,后者对前者既有继承又有较大的发展。《公司条例》实现了西方法律和近代中国社会国情的有机结合,在法人制度、公司分类及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等方面都较《... 在20世纪初期,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制订并颁布了《公司律》和《公司条例》,后者对前者既有继承又有较大的发展。《公司条例》实现了西方法律和近代中国社会国情的有机结合,在法人制度、公司分类及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等方面都较《公司律》更为完善,是我国近代立法成功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制订 比较 演进 《公司律》 《公司条例》
下载PDF
《公司律》与上海早期美术设计机构
3
作者 曹汝平 《创意设计源》 2016年第4期55-61,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之一,在20世纪初期的上海,美术设计不仅直接受到西方商业美术与艺术观念的影响,而且其组织机构在发轫期就已受到由欧美植入的公司法的规约。就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公司律》对上海美术设计机构的组织形态及该... 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之一,在20世纪初期的上海,美术设计不仅直接受到西方商业美术与艺术观念的影响,而且其组织机构在发轫期就已受到由欧美植入的公司法的规约。就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公司律》对上海美术设计机构的组织形态及该法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此论证20世纪初期美术设计机构的性质,同时探讨了上海早期美术设计机构存在的商法条件,以及由独资、合伙制向公司制过渡的法律依据与必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律》 美术设计机构 组织形态 权益
下载PDF
清末《公司律》及民初《公司条例》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凤 徐桃夭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48-150,共3页
1904年颁布的《公司律》是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它开了中国近代公司立法之先河。随着中国公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在《公司律》的基础上制定《公司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中国的公司组织,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公司法的模式。本文拟对... 1904年颁布的《公司律》是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它开了中国近代公司立法之先河。随着中国公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在《公司律》的基础上制定《公司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中国的公司组织,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公司法的模式。本文拟对这两部公司法作一番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律》 《公司条例》 比较 移植
下载PDF
中国公司立法的嚆矢——《公司律》
5
作者 赵克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1-44,共4页
清朝末年创制的《公司律》揭纛私法自治和私权保护,打破了传统法律中关于明确"士农工商"等级身份的羁绊,刺穿了传统中国法律中关于模糊权利的遮蔽,开始昭示了权利本位和私权优先的理念,确立了股东平等的观念,构建了公司治理... 清朝末年创制的《公司律》揭纛私法自治和私权保护,打破了传统法律中关于明确"士农工商"等级身份的羁绊,刺穿了传统中国法律中关于模糊权利的遮蔽,开始昭示了权利本位和私权优先的理念,确立了股东平等的观念,构建了公司治理的架构,实现了制度需求的转化;尽管存在政府立法中浓厚的权力色彩,但毕竟开创了近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先河,商人阶层通过合法的管道追逐自己利益,而政府在此过程中应遵守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权力的行使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律》 价值 局限性
下载PDF
近代公司治理结构变迁:基于公司法律的视角
6
作者 金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19,共3页
洋务运动之后,近代中国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其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被忽视又很重要的问题。官督商办股份公司治理结构中政府介入过多使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分工不明确,职能权责不清;《公司律》与《公司条例》颁布后的股份公司治理... 洋务运动之后,近代中国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其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被忽视又很重要的问题。官督商办股份公司治理结构中政府介入过多使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分工不明确,职能权责不清;《公司律》与《公司条例》颁布后的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则相对简洁,政府开始退出,但由于官利制的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仍不能摆脱政府影响。这种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在建国后还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督商办企业 《公司律》 《公司条例》 治理结构
下载PDF
略论清末《公司律》的产生及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铭新 王玉洁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清末《公司律》的制定是 2 0世纪初法律改革的开端 ,也是中国近代公司法体系建立的开始。本文对该律的产生、内容做了细致的剖析 ,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论述 ,对其优劣作了评价。
关键词 清代末期 中国 《公司律》 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公司立法的嚆矢——《公司律》
8
作者 赵克军 《南方论丛》 2012年第5期98-103,共6页
《公司律》揭纛私法自治和私权保护,打破了传统法律中关于明确的"士农工商"等级身份的羁绊,刺穿了传统中国法律中关于模糊的权利的遮蔽,开始昭示了权利本位和私权优先的理念,确立了股东平等的观念,构建了公司治理的架构,实现... 《公司律》揭纛私法自治和私权保护,打破了传统法律中关于明确的"士农工商"等级身份的羁绊,刺穿了传统中国法律中关于模糊的权利的遮蔽,开始昭示了权利本位和私权优先的理念,确立了股东平等的观念,构建了公司治理的架构,实现了制度需求的转化,尽管存在政府立法中浓厚的权力色彩,但毕竟开创了近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先河,为商人阶层通过合法的管道追逐自己利益,而政府在此过程中应遵守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权力的行使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律》 价值 局限性
原文传递
沪杭甬铁路风潮中浙路公司的维权斗争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晓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在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浙江铁路公司联合江苏铁路公司,以《公司律》为武器,与英国银公司、英国政府及清政府展开了多年的斗争,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投资权、增资权及用人权,坚持商办沪杭甬铁路,取得一定的成果。浙路公司的维权斗争,从一个... 在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浙江铁路公司联合江苏铁路公司,以《公司律》为武器,与英国银公司、英国政府及清政府展开了多年的斗争,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投资权、增资权及用人权,坚持商办沪杭甬铁路,取得一定的成果。浙路公司的维权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立法的初步进展及中国资产阶级正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路公司 英国银公司 沪杭甬铁路 《公司律》 维权斗争
下载PDF
中国近代公司法体系的奠基之作——1914年《公司条例》述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淑君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公司律》 中国近代 奠基之作 司法体系 “中体西用” 晚清政府 述评 企业组织形式
下载PDF
股东维权与政府夺权之争——保路运动中的川路公司宜昌分公司事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东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7-72,共6页
清末,商办川路公司按《公司律》进行改革,形成了内部民主运行机制。川路公司设宜昌分公司,开工修筑川汉铁路宜昌至归州段,由李稷勋任分公司经理。清政府颁布铁路"干路国有政策",要强行收回商办干路,改由政府借外债修筑,遭川... 清末,商办川路公司按《公司律》进行改革,形成了内部民主运行机制。川路公司设宜昌分公司,开工修筑川汉铁路宜昌至归州段,由李稷勋任分公司经理。清政府颁布铁路"干路国有政策",要强行收回商办干路,改由政府借外债修筑,遭川路公司董事局抵制,而李稷勋擅自与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密商,把宜昌分公司交归国有。邮传部接收之,并令李稷勋代表政府,用原来的川路路款,继续主持宜归段路工。川路公司董事局据《公司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议决川汉路仍归商办,辞退李稷勋,并弹劾盛宣怀,并将诉求写成公呈,由署川督赵尔丰代奏。清廷竟置之不理。川省商民怒不可遏,先以罢市、罢课,旋以抗粮抗税相争。清政府镇压商民,酿成血案,乃致官民决裂,引发武昌起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路公司 宜昌分公司 李稷勋 《公司律》 股东特别大会
下载PDF
清末民初时期公司制度演化博弈分析及仿真研究
12
作者 李健 《民国研究》 2019年第2期56-73,共18页
作为均衡结果的近代中国公司制度演化是由制度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的移动过程。它是具有主观学习、适应性预期和制度理性的参与人(官僚集团、商人集团)重复博弈的过程。公司制演化历经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创建、《公司律》的颁行、北洋政... 作为均衡结果的近代中国公司制度演化是由制度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的移动过程。它是具有主观学习、适应性预期和制度理性的参与人(官僚集团、商人集团)重复博弈的过程。公司制演化历经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创建、《公司律》的颁行、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条例》的出台,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由官僚与商人共同参与立法,其实质是官僚集团与商人集团利益博弈的结果。基于利益集团理论,利用演化博弈论,假设清末民初公司制度演化过程中仅存在对《公司律》颁布后修律的支持方和反对方两个利益集团,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利益主体是如何从《公司律》颁布后最初的直接对立,经过博弈,最终达成双边妥协并出台《公司条例》。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和演化博弈论分析公司制度演化是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制度 利益集团理论 《公司律》 演化博弈论
下载PDF
我国公司立法的历史回顾
13
作者 李庆应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0-44,共5页
近几年来,公司立法的呼声一直很高,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对公司立法的必要性以及公司法的体系、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但很少有人关注公司立法的历史.笔者本着古为今用的宗旨,对旧中国四十多年的公司立法进行考察,着重探讨了各个时期公司法... 近几年来,公司立法的呼声一直很高,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对公司立法的必要性以及公司法的体系、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但很少有人关注公司立法的历史.笔者本着古为今用的宗旨,对旧中国四十多年的公司立法进行考察,着重探讨了各个时期公司法的特点及成因,以相对当前的公司立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立法 《公司条例》 《公司律》 《公司法》 历史回顾 公司制度 商法 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国民政府 股份两合公司
下载PDF
试论晚清政府的“失信”:从上海股市到“保路运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共7页
1880年代上海股票风潮导致晚清股市失信,而1898年开始发行的"昭信股票"则又标志着清政府国内公债政策失信。1904年颁行的《公司律》虽然有助于推进资本动员,但却遭到官权不当干涉,从而使法制信用大失。社会对于政府"违法... 1880年代上海股票风潮导致晚清股市失信,而1898年开始发行的"昭信股票"则又标志着清政府国内公债政策失信。1904年颁行的《公司律》虽然有助于推进资本动员,但却遭到官权不当干涉,从而使法制信用大失。社会对于政府"违法"、"失信"的抨击从《公司律》推行之后就持续不断,时有爆发,并在"保路运动"中达到高潮。晚清政府终因"牺牲信用",从而在革命浪潮中倒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 公债 《公司律》 保路运动
下载PDF
广东民企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5
作者 陈晶瑛 王频雷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65,共2页
广东省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创新大省,广东人更是骨子里有一股创新精神,从清朝封建时代,广东省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众多的知识分子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经济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 广东省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创新大省,广东人更是骨子里有一股创新精神,从清朝封建时代,广东省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众多的知识分子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经济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延聘用日本的商法专家帮助起草的《公司律》正式在广东省颁布,从此通商法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自主创新 民企 创新精神 《公司律》 封建时代 地理优势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派生诉讼制度考察
16
作者 陈南男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派生诉讼作为一项以公司利益受损为诉因的法律制度,其出现以公司出现为前提,其存在以公司存在为必要。从清末颁布《公司律》,再到北洋政府颁布《公司条例》,最后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颁布《公司法》,其间历时数十年。这数十年的时间里,... 派生诉讼作为一项以公司利益受损为诉因的法律制度,其出现以公司出现为前提,其存在以公司存在为必要。从清末颁布《公司律》,再到北洋政府颁布《公司条例》,最后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颁布《公司法》,其间历时数十年。这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派生诉讼作为一项较为高级的公司法律制度,其出现所依赖的条件在这些变化中悄然成熟,最终在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公司法》中得以正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生诉讼 清末《公司律》 北洋政府《公司条例》 南京国民政府《公司法》
下载PDF
Minority Protection in Proceedings for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etween Shareholders 被引量:1
17
作者 Nore Delang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6期452-468,共17页
“A limited company is more than a mere judicial entity, with a personality in law of its own: Behind it, or amongst it, there are individuals, with rights, expectations and obligations inter se”. The competitive at... “A limited company is more than a mere judicial entity, with a personality in law of its own: Behind it, or amongst it, there are individuals, with rights, expectations and obligations inter se”. The competitive attitude of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European Union), to become the most attractive for companies results in law reforms aiming at more flexible conflict between shareholders. Besides, the economic objective of avoiding a company's dissolution, the English, Dutch, and Belgian exit proceedings for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etween shareholders set up a social objective: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 of a private limited company. 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lays out the necessity of buy-outs for shareholders of a private limited company.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facts justifying the buy-out of a shareholder on the basis of serious grounds. The second chapt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he valuation of the shares transferred in an English, Dutch, and Belgian procedure. Finally, the conclusion summarises in which way the English, Dutch, and Belgian legal system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 of a private limited comp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ny law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etween shareholders social objective of exit proceedings unfair prejudice procedure fairness of the price for compulsory transferred shares reflective loss
下载PDF
Legal Framework of Shari'ah Corporations in Malaysia: Special Reference to Waqf Corporation
18
作者 Zuhairah ArifAbd Ghadas Hartinie binti Abd Aziz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7年第3期121-127,共7页
In Malaysia, the Islamic commercial institutions were established under respective legislations which contain express term on their status as a body corporate. Examples of these institutions are Islamic banks, zakah i... In Malaysia, the Islamic commercial institutions were established under respective legislations which contain express term on their status as a body corporate. Examples of these institutions are Islamic banks, zakah institutions, Pilgrimage Board and Islamic insurance (takaful) companies. In 1998, Johor Corporation (JCorp) initiated a corporate waqf entity known as Waqaf An-Nur Corporation Berhad (WANCorp). In 2011, Majlis Agama Islam Wilayah Persekutuan (MAIWP) collaborated with Tabung Haji to develop a Class AWaqf building leased to Bank Islam Malaysia Berhad (BIMB). The developments in waqf involving corporate entities are worth to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create a new framework of waqf practice. This paper deliberated the attributes of corporations under the Malaysian law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principles of Islamic law (Shari'ah).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on, this paper refers to WANCorp and Awqaf Holdings as examples ofwaqf corporations in Malay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corporate waqf corporation COMPANY
下载PDF
Wil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ffect Multinational Firms' CSR Performance in a Host Country?
19
作者 肖红军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5期108-122,共15页
Taking multinational firms operating in China as objects of research,this paper has discover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that economic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 Taking multinational firms operating in China as objects of research,this paper has discover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that economic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in a host country;when the legal system of home country is far better than that of host country,leg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SR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in the host country;entry mode has negative adjustment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eg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with the CSR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in a host country;business experie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in a host country has a negative adjustment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their CSR performance in the host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stitutional distance multinational firms liability of reignness
下载PDF
台湾公司法的发展及其特点
20
作者 王峻岩 《台湾研究》 1988年第3期41-45,71,共6页
我国公司立法,最早当推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颁布的《公司律》。这是由沈家本、伍廷芳根据日本商法典中的公司法编为蓝本起草的,计一百三十一条。1910年(宣统二年)另拟《大清商律》(草案),经提资政院审议,未及决议,因清廷... 我国公司立法,最早当推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颁布的《公司律》。这是由沈家本、伍廷芳根据日本商法典中的公司法编为蓝本起草的,计一百三十一条。1910年(宣统二年)另拟《大清商律》(草案),经提资政院审议,未及决议,因清廷倒台而搁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台湾省 《公司律》 公司立法 宣统二年 沈家本 商法典 伍廷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