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论话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的艺术真实
1
作者 王海霞 《戏剧之家》 2014年第9期76-76,78,共2页
皮兰德娄是20世纪欧洲戏剧史上一位备受瞩目和争议的剧作家,其代表作《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塑造了六个精神世界丰富,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关系复杂,争吵不断,充满了无法避免的悲剧性冲突。本文从艺术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 皮兰德娄是20世纪欧洲戏剧史上一位备受瞩目和争议的剧作家,其代表作《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塑造了六个精神世界丰富,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关系复杂,争吵不断,充满了无法避免的悲剧性冲突。本文从艺术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该剧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沟通的困境,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观察去理解,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沟通,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通过几个人物的最主观的陈述,揭示了最客观的真理,从而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真实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 沟通
下载PDF
“戏中戏”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试论皮兰德娄的怪诞剧《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兼与莎士比亚之《哈姆莱特》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健生 陈晓红 《焦作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戏中戏”是指一部剧作之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它是剧作家笔下所运用的一种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文章针对意大利当代著名戏剧家皮兰德娄在其怪诞剧《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里 ,运用“戏中戏... “戏中戏”是指一部剧作之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它是剧作家笔下所运用的一种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文章针对意大利当代著名戏剧家皮兰德娄在其怪诞剧《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里 ,运用“戏中戏”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 ,在与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比较的基础上予以初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哈姆莱特》 “戏中戏”
下载PDF
“寻找”中的抗争——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晨 《心事》 2014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皮兰德娄的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有着相契合之处.此部戏剧关注日常生活中“此在”的存在,而“此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走向将来的“向死而生”的存在,由非本真存在回归于本真存在。
关键词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存在主义 向死而生 此在 本真存在
下载PDF
析《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的“套层结构”
4
作者 郑心灵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戏剧故事 剧作家 剧作 表演形式 审美效果 创作技巧 直观性
下载PDF
家庭与自我反思——路易吉·皮兰德罗《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作品解析
5
作者 杨丽敏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5期18-20,共3页
路易吉·皮兰德罗在《寻找作者的六个角色》的创作中采用了后设戏剧理论的诸多重要功能。通过对这些后设戏剧特征和技巧的借鉴,皮兰德娄在作品中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本文将进一步阐述后设戏剧理论,并对该作品进... 路易吉·皮兰德罗在《寻找作者的六个角色》的创作中采用了后设戏剧理论的诸多重要功能。通过对这些后设戏剧特征和技巧的借鉴,皮兰德娄在作品中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本文将进一步阐述后设戏剧理论,并对该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重点分析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如:现实与幻想、生活、艺术以及家庭等等。最终证实皮兰德娄创造出的六个剧中人能够意识到他们自己戏剧角色的地位,并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从而揭示剧中诸多人物之间的家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吉·皮兰德娄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自我反思 家庭 后设戏剧
下载PDF
浅析《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戏中戏”结构下角色失语及死亡的意义
6
作者 刘可慧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6期36-38,共3页
皮兰德娄的经典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主要表现了剧中一家人终日争吵不断、互不信任的家庭状况,揭示了战后现代人可悲的生存状态。剧中的六个角色虽为亲人,且同处一个屋檐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复杂、畸形的。这六个角色中,“... 皮兰德娄的经典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主要表现了剧中一家人终日争吵不断、互不信任的家庭状况,揭示了战后现代人可悲的生存状态。剧中的六个角色虽为亲人,且同处一个屋檐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复杂、畸形的。这六个角色中,“父亲”与“继女”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他们牵动着故事的主要走向,而其他角色则处于被动、失语的状态,尤其是小儿子与小女儿在整场戏中从未开口说过任何一句台词,且均以死亡收场。这六个角色中近乎一半角色皆处于沉默、被动的状态,且他们都是剧作家笔下未完成的没有生命的鬼魂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戏中戏”结构 角色失语 角色死亡
下载PDF
《暗恋桃花源》与《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华语剧坛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该剧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与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在整体戏剧结构上有着相似性,两部作品"戏中戏"的内层故事的题材、内容,都是对现... 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华语剧坛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该剧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与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在整体戏剧结构上有着相似性,两部作品"戏中戏"的内层故事的题材、内容,都是对现代婚姻、家庭问题进行探讨,存在着重要的互文关系。通过二者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赖声川的戏剧深受当代西方剧场美学、哲学观念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他的艺术创作,推动了华语戏剧与西方剧场的交融、对话。同时,赖声川的戏剧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上,或是在美学形式上,都极具东方特征,在世界戏剧的整体格局中,确立了其独特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戏中戏 戏仿 拼贴
原文传递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中人物关系的精神透视
8
作者 方草 《华西语文学刊》 2011年第1期125-131+269,共7页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是意大利戏剧家路易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戏剧的巅峰之作。该剧本讲述了一个离散后又重聚的家庭的故事。皮兰德娄在剧中塑造了六个精神世界丰富、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关系...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是意大利戏剧家路易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戏剧的巅峰之作。该剧本讲述了一个离散后又重聚的家庭的故事。皮兰德娄在剧中塑造了六个精神世界丰富、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关系复杂,彼此责难、揭短,充满了无法避免的悲剧性冲突。剧中人物以说话为主要手段,表现了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心理活动。本文试图结合皮兰德娄生活中的个人经历,选取六个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心理状态作为切入点,在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学和凯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的新精神分析理论的指导下,透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探究家庭悲剧造成的原因,并就文中出现的'挣不脱的锁链'和小男孩自杀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兰德娄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剧中人关系 弗洛伊德 霍妮 精神世界 悲剧 原因
原文传递
皮兰德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人》中仪式性对剧本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张展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6-129,共4页
戏剧的仪式性承载着剧作家的创作观念与美学理念,也影响着剧本结构。在戏剧仪式性对剧本结构的各种影响中,其对后设戏剧的影响极为突出。本文以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人》为例,分析戏剧的仪式性对后设戏剧的影响。
关键词 皮兰德娄 仪式性 戏剧结构 后设戏剧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人》
原文传递
从复调到互文——比较《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与《暗恋桃花源》中的戏中戏
10
作者 杨芊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7期100-102,共3页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与《暗恋桃花源》是两部比较成功的剧作,前者的作者皮兰德娄在193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者的编导赖声川也凭借该剧获多个国际奖项。关于这两部作品的研究成果很多,如对戏中戏的研究,对后设戏剧的研究,对两部作...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与《暗恋桃花源》是两部比较成功的剧作,前者的作者皮兰德娄在193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者的编导赖声川也凭借该剧获多个国际奖项。关于这两部作品的研究成果很多,如对戏中戏的研究,对后设戏剧的研究,对两部作品间离效果的研究等。本文将比较两部作品戏中戏的结构去探讨其相似的嵌套结构,并力图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与克里斯蒂娃互文的观点来阐释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暗恋桃花源》 复调 互文
原文传递
申奥舞台美术作品赏析
11
作者 申奥 《演艺科技》 2015年第7期73-73,共1页
赏析申奥的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话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古田会议》、《洋麻将》和《巴交龙布》五部作品的舞台美术设计。
关键词 赏析 舞美设计 申奥 《小飞侠彼得·潘》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 《古田会议》 《洋麻将》 《巴交龙布》
下载PDF
假作真时假亦真——浅析中外戏剧家热衷使用“套层结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雁 《大舞台》 2006年第4期10-11,共2页
  所谓"套层结构"(也称为"戏中戏"),即是指一部戏剧作品之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由于"套层结构"具有直观性与双关意味,往往能够适当扩充并拓深戏剧作品固有的内涵意蕴:而且其新...   所谓"套层结构"(也称为"戏中戏"),即是指一部戏剧作品之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由于"套层结构"具有直观性与双关意味,往往能够适当扩充并拓深戏剧作品固有的内涵意蕴:而且其新奇别致的"横插一杠、节外生枝"的独特表演形式,还可以大大激活观众的欣赏兴趣,获得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良好戏剧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层结构 世界观 人生观 剧作家 戏剧家 真时 戏剧创作 艺术创作 舞台 相对主义 戏剧观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虚拟性
下载PDF
我眼中的外国剧作百年经典(之三)
13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丁扬忠(中国戏剧学院教授、外国戏剧专家)1.《小市民》(1901)〔苏〕高尔基通过真实的人物刻画来揭示生活深层的矛盾冲突,高尔基戏剧的魅力就在这里。2.《樱桃园》(1902)〔俄〕契诃夫诗情、象征与戏剧的和谐结合,... ●丁扬忠(中国戏剧学院教授、外国戏剧专家)1.《小市民》(1901)〔苏〕高尔基通过真实的人物刻画来揭示生活深层的矛盾冲突,高尔基戏剧的魅力就在这里。2.《樱桃园》(1902)〔俄〕契诃夫诗情、象征与戏剧的和谐结合,它完美地体现了契诃夫的独一无二的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推销员之死》 迪伦马特 《伽利略传》 契诃夫 《榆树下的欲望》 阿瑟·密勒 《樱桃园》 剧作家 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原文传递
我眼中的外国剧作百年经典(之一)
14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8-61,共4页
编者按:百年以来,外国经典剧作数不胜数。这些剧作,或曲或直,或悲或喜,或现实或表现,或象征或荒诞,既是世纪风云的晴雨表,又是人类心灵的显微镜,也是戏剧发展的里程碑。在本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即将开始之际,我们特请国内部... 编者按:百年以来,外国经典剧作数不胜数。这些剧作,或曲或直,或悲或喜,或现实或表现,或象征或荒诞,既是世纪风云的晴雨表,又是人类心灵的显微镜,也是戏剧发展的里程碑。在本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即将开始之际,我们特请国内部分外国戏剧专家、戏剧理论家、戏剧评论家、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各自推举10部自己认为最好或印象最深的20世纪外国经典剧作,并简述理由。我们希望这些见解能提供一些新视角、新思考、新坐标,对我国的戏剧创作、研究和发展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 契诃夫 奥尼尔 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布莱希特 阿瑟·密勒 《秃头歌女》 外国戏剧 三姐妹
原文传递
斯沃博达舞台设计回顾展随记
15
作者 刘杏林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9-86,129,共9页
朦胧虚幻的银白色薄纱泛着光斑覆盖在斯沃博达回顾展展厅上空,恍若无限的宇宙,莫测高深。这种他在《阿契特鲁六世》演出中使用过的效果,与八角形走向的展板一起构成了展出区域,也形象地暗示着这位蜚声世界的设计大师对戏剧空间奥秘的不... 朦胧虚幻的银白色薄纱泛着光斑覆盖在斯沃博达回顾展展厅上空,恍若无限的宇宙,莫测高深。这种他在《阿契特鲁六世》演出中使用过的效果,与八角形走向的展板一起构成了展出区域,也形象地暗示着这位蜚声世界的设计大师对戏剧空间奥秘的不倦探求。1995年6月布拉格国际舞美四年展期间举办的斯沃博达回顾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设计 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半圆形 背景幕 《魔笛》 纵火犯 立体造型 水仙女 螺旋形 《茶花女》
原文传递
托马斯·普赖斯的《戏剧的结构及其内涵》
16
作者 张耘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2-94,共3页
托马斯·普赖斯的《戏剧的结构及其内涵》张耘《戏剧的结构及其内涵》,托马斯·普赖斯著,美国旧金山EMText出版社,1992年出版。ThomasPrice,DramaticStructureAndMeaning... 托马斯·普赖斯的《戏剧的结构及其内涵》张耘《戏剧的结构及其内涵》,托马斯·普赖斯著,美国旧金山EMText出版社,1992年出版。ThomasPrice,DramaticStructureAndMeaninginTheatricalProduc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赖斯 托马斯 战争 评论模式 戏剧评论 孩子们 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布莱希特 心理分析法 作品
原文传递
步入中年导演系45年来的工作回顾
17
作者 鲍黔明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0,共3页
步入中年导演系45年来的工作回顾鲍黔明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导演系已步入中年。多了些踏实,少了些浮躁,而始终坚定如初的是对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戏剧艺术永恒的挚爱,也许还有中年的成熟。九十年代导演系是在师资紧缺... 步入中年导演系45年来的工作回顾鲍黔明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导演系已步入中年。多了些踏实,少了些浮躁,而始终坚定如初的是对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戏剧艺术永恒的挚爱,也许还有中年的成熟。九十年代导演系是在师资紧缺、严重青黄不接的条件下迎接改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系 大专班 戏剧艺术 教学内容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电视剧导演 创作个性 研究生 表现性 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原文传递
编后记
18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奥尼尔 布莱希特 《推销员之死》 《欲望号街车》 皮蓝德娄 《伽利略传》 阿瑟·密勒 《亨利四世》 《琼斯皇》
原文传递
乱世纪
19
作者 让.皮埃尔.莱曼 《中国企业家》 2011年第16期33-33,共1页
路伊吉·皮兰德娄,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超现实主义作家,193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我多年以前读过这部作品,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对这部作品的气场记忆忧新。有六个演员在舞... 路伊吉·皮兰德娄,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超现实主义作家,193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我多年以前读过这部作品,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对这部作品的气场记忆忧新。有六个演员在舞台上,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没有作者,也就没有剧本。他们走来走去,交头接耳,想找个情节演,但最终他们也没有找到,剧本的结尾和开始一样精彩。这部作品在欧洲有很大的影响,被称作"荒诞派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乱世 现实主义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 1934年 荒诞派戏剧 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