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合丛谈》与其数理化传播 被引量:2
1
作者 姚远 杨琳琳 亢小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0-555,共6页
目的对《六合丛谈》中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经典力学和化学传播的来源与内容作分析讨论,为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方法原始期刊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最早传入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和许茨(Geor... 目的对《六合丛谈》中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经典力学和化学传播的来源与内容作分析讨论,为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方法原始期刊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最早传入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和许茨(George Scheutz,1785-1873)计算技术等数学知识;传入的物理学内容主要涉及杠杆、轮轴、滑车、劈、斜面、螺旋、万有引力等;传入的化学涉及化学定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贵金属提取、化学元素、化合、化学热、化学力等。结论《六合丛谈》传入的力学知识不同于明天启六年(1626)王征(1571-1644)传入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时代的机械力学,而是牛顿之后的经典力学。化学传播则首次为中文"化学"一词准确定义,并归入自然科学序列,比之前王韬(1828-1897)仅在日记(1855)中提及"化学"一词和之前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的《博物新编》(1855)仅提及相关知识是一大进步,从而一扫"炼学"、"质学"、"舍密学"等含混命名,在汉字文化圈发生深远影响,并使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丛谈》(1857—1858) 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 1815—1887) 重学 化学 科学传播史
下载PDF
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晚清的传播
2
作者 宋轶文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旨在廓清晚清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中国的传播源流。方法检索近代期刊史料确认《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传播计算技术方面的代表性和开创性,然后进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1857年1卷2期《六合丛谈》所刊《新造算器》... 目的旨在廓清晚清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中国的传播源流。方法检索近代期刊史料确认《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传播计算技术方面的代表性和开创性,然后进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1857年1卷2期《六合丛谈》所刊《新造算器》一文最早在期刊上将使用线性差分法计算整数乘方运算的差分机原理传入中国。1876年1卷1期《格致汇编》所刊《算器图说》一文对最早引入中国的西方机械计算器作了介绍,详细说明了该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用途。1890年5卷2期《格致汇编》所刊《新式算器图说》一文在回顾前文的同时又介绍了两种改良型的新式计算器。结论《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早期传入欧洲计算技术,表明期刊是书籍之外传播最新科技成果的另一主媒介;晚清中国引进西方计算器,表明中国的科学计算由纯粹的手工推步拨算步入了机械计算的时代,同时计算器在天文观测计算等领域的首先使用也再次表明直到晚清,数学和天文历算仍然是引领中西科学交融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丛谈》(1857--1858) 《格致汇编》(1876--1892) 机械计算器 巴贝奇(Chares Babbage 1792--1872) 许茨(George Scheutz 1785-1873) 贾步纬(1840--190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