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洵《六经论》中的圣人观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63-66,共4页
苏洵通过《六经论》详细阐发了其圣人观。在《六经论》中,苏洵将圣人塑造成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形象,虽为六经之论,但其所指并不仅限于孔子,还包括很多三代时期的历史人物。苏洵以"情"入手来解释经书的发源情况,通过"权... 苏洵通过《六经论》详细阐发了其圣人观。在《六经论》中,苏洵将圣人塑造成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形象,虽为六经之论,但其所指并不仅限于孔子,还包括很多三代时期的历史人物。苏洵以"情"入手来解释经书的发源情况,通过"权"使人们逐渐地接受礼的教化,最后用"道"来定赏罚。"情"、"权"、"道"三要素的结合构成了苏洵的圣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洵 《六经论》 圣人观
下载PDF
苏洵的《六经论》与情本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博宇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8-47,共10页
苏氏蜀学以“情本论”为其最显著特征,与程朱理学之“理本论”针锋相对。作为苏氏蜀学始祖的苏洵,从人类原初的感性需求中发现了“情”的价值,并将其上升到形上本体的高度。在以《六经论》为代表的论著中,苏洵以情为本体,以“权变”为方... 苏氏蜀学以“情本论”为其最显著特征,与程朱理学之“理本论”针锋相对。作为苏氏蜀学始祖的苏洵,从人类原初的感性需求中发现了“情”的价值,并将其上升到形上本体的高度。在以《六经论》为代表的论著中,苏洵以情为本体,以“权变”为方法,充分地阐释了情本论的内涵与价值。苏洵的情本论不仅在当时开创了苏氏蜀学的独特学风,极大地影响了苏轼、苏辙的学术思想,更成为明代阳明心学的先导。直至今天,苏洵的情本论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洵 《六经论》 情本论
下载PDF
《易经》之水道研究
3
作者 姜文来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易经》居《六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其思想在《易经·系辞》中有深刻阐释。研究《易经》与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可以厚植水文化根基。《易经》诞生于6 000多年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 《易经》居《六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其思想在《易经·系辞》中有深刻阐释。研究《易经》与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可以厚植水文化根基。《易经》诞生于6 000多年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宝贵思想对水文化形成有重要作用。挖掘《易经》与水的关系,有利于筑牢水文化基础,厚植水文化根基。第二,能够拓宽水认识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根基 《易经》 《六经 认识视角 文化的根 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六经》与《四书》的思想互补与内在张力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汉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143,共8页
早期儒家建构了《六经》的经典体系,又开创了"《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体系,也就是后来宋儒分立的《六经》与《四书》两个经典体系。两个经典体系有不同的学术旨趣:《六经》主要记载上古三代的礼乐制度,其学术旨趣在"治&... 早期儒家建构了《六经》的经典体系,又开创了"《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体系,也就是后来宋儒分立的《六经》与《四书》两个经典体系。两个经典体系有不同的学术旨趣:《六经》主要记载上古三代的礼乐制度,其学术旨趣在"治";《论语》《孟子》记载儒家诸子倡导的仁义道德,其学术旨趣在"道"。早期儒家通过礼学、仁学的相互诠释,实现《六经》思想与《四书》思想的相互补充。但是,《六经》原典与儒家子学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故而礼学与仁学又存在明显的思想张力,这些差异与紧张导致后世儒学的思想纷争与学派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四书》 儒学
下载PDF
孔子的“述”、“作”与《六经》的成立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赟 《哲学分析》 2012年第1期50-80,198,共31页
孔子将业已终结的帝王时代之政教遗产总称"斯文","与于斯文"成为他立足自身的时代对天命转移的体会,这就是新的历史状况下以"六经"之"文"承接天命,开辟教统。《六经》的成立使得"斯文之统... 孔子将业已终结的帝王时代之政教遗产总称"斯文","与于斯文"成为他立足自身的时代对天命转移的体会,这就是新的历史状况下以"六经"之"文"承接天命,开辟教统。《六经》的成立使得"斯文之统"得以建筑在道、教、经三者构成的互补结构中。虽然孔子未必直接参与《六经》之经书的写作,不是《六经》的现代意义上的直接作者,但《六经》的思想与义理皆传自孔子,是孔子"即述即作"的结果:一方面,《六经》的经法来自历代帝王的政教实践,孔子对这一历史性的实践进行了理念层面的总结,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是述而不作;但是另一方面,通过孔子的总结,历史实践中隐含着的普遍经法得以从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剥离、损益、转化与提升,从而上升到普遍性的层面,并得以以经典的方式加以确定下来,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向——这是孔子的"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的成立 孔子 述与作
下载PDF
杨甲《六经图》之礼图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乔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宋人杨甲撰《六经图》六卷,此后历朝多所增删补缀,碑本书本流传至今,以四库本为要。其《周礼文物大全图》、《礼记制度示掌图》二种与杨复《仪礼图》并为宋代三礼别图代表作。然此《周礼》、《礼记》二礼图少人问津,迄无考论。笔者以宋... 宋人杨甲撰《六经图》六卷,此后历朝多所增删补缀,碑本书本流传至今,以四库本为要。其《周礼文物大全图》、《礼记制度示掌图》二种与杨复《仪礼图》并为宋代三礼别图代表作。然此《周礼》、《礼记》二礼图少人问津,迄无考论。笔者以宋版《六经图》为底本,结合传世、出土等文献,考索此二图,以为此二图部分内容与文献所言有相符之处,亦有抵牾之处,藉相关文献以补正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甲 《六经图》 周礼图 礼记图
下载PDF
《六经图考》刊刻年代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艳燕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96,112,共2页
潘寀鼎重订《六经图考》一书的刊刻年代,有著录为清康熙元年潘寀鼎礼耕堂刻本者,有著录为清康熙六十一年礼耕堂刻本者,笔者通过考察潘寀鼎生平,认为该书应刻于康熙六十一年。
关键词 《六经图考》 刊刻年代 潘寀鼎
下载PDF
《六经奥论》作者与成书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新勋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5-39,共5页
有关《六经奥论》的作者和成书是一桩公案。通过全面考查,《六经奥论》为改编署名“二郑”的《六经雅言图辨》而成,编定时间大致在宋末。《六经奥论》夹行小注中标注出处和所指部分元初已有,其阐明原因和意义的部分盖出于明初危邦辅祖... 有关《六经奥论》的作者和成书是一桩公案。通过全面考查,《六经奥论》为改编署名“二郑”的《六经雅言图辨》而成,编定时间大致在宋末。《六经奥论》夹行小注中标注出处和所指部分元初已有,其阐明原因和意义的部分盖出于明初危邦辅祖父之手。《六经奥论》内容确与郑樵有关,但也有许多并非郑樵的言论,所以使用此书应该审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奥论》 《六经雅言图辨》 考辨
下载PDF
“罢黜百家”旨在“表彰《六经》”而非“独尊儒术”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静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7-88,共2页
不少学者认为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太学 ,立《五经》博士 ,且为博士置弟子员。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一个历史过程。“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两句话 ,既不出自董仲舒 ,... 不少学者认为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太学 ,立《五经》博士 ,且为博士置弟子员。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一个历史过程。“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两句话 ,既不出自董仲舒 ,也不出自汉武帝 ,而且这两句话也不准确 ,应予摒弃 ,而采用班固的说法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董仲舒 独尊儒术 表彰《六经
下载PDF
从《六经》看孔子的编辑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自生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95-97,共3页
《六经》是一部由孔子编辑而成的丛书。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 ,在《六经》的编辑过程中 ,从选题策划、选文标准 ,到编辑加工无不贯穿着他“救世化民”的政治思想 ,并创造性地使用了“喻事明义”的方法。他的“删诗书”的做法 。
关键词 《六经 孔子 编辑思想 选题策划 选文标准 政治思想
下载PDF
略谈《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中六经气化学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卫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4期8-9,共2页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以下简称《通解》)为唐宗海代表作之一。该书以手足十二经厘为十二卷,首列本经总论,每经辨证分表里寒热虚实为纬编排,并附随证谴方用药及方解,是一部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著作。在《通解》中唐氏构建及发展了新型的中...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以下简称《通解》)为唐宗海代表作之一。该书以手足十二经厘为十二卷,首列本经总论,每经辨证分表里寒热虚实为纬编排,并附随证谴方用药及方解,是一部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著作。在《通解》中唐氏构建及发展了新型的中医六经气化理论,并基于六经气化学说认识本草药性及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 六经气化学说 辨证
下载PDF
世界最古老、使用最久的系统人文教材──《六经》
12
作者 韦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43-45,共3页
世界最古老、使用最久的系统人文教材──《六经》韦石我国古代的《六经》,堪称世界最古老、使用最久的、系统人文教材。《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关于它的著者,历来一直有争论。据考... 世界最古老、使用最久的系统人文教材──《六经》韦石我国古代的《六经》,堪称世界最古老、使用最久的、系统人文教材。《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关于它的著者,历来一直有争论。据考,这些典籍大多起始于商、周,经过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孔子 《春秋》 《诗经》 《尚书》 我国古代 《易》 《诗》 人文学科 希伯来人
下载PDF
从卷子本到册子本——古典晚期图书形制变迁原因略谈
13
作者 陈志坚 周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1-144,共14页
西方的图书形制于古典晚期发生了自卷子本向册子本的关键性转变,然而,对于个中原因,学界长期以来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由罗伯茨和斯基特提出,且多年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情怀说”,近年来亦渐受质疑。以古抄本学与古文字学方法对... 西方的图书形制于古典晚期发生了自卷子本向册子本的关键性转变,然而,对于个中原因,学界长期以来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由罗伯茨和斯基特提出,且多年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情怀说”,近年来亦渐受质疑。以古抄本学与古文字学方法对2世纪和3世纪之交册子本装帧方式、版面布局等物质形式,以及《六经合参》、“尤西比乌斯表格索引”等相关学术工具的考察表明,之前曾被否定的“扩容增量”“易于寻检”等实际需求,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早期基督教文本正典化趋势,或是促使图书形制发生变迁的重要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子本 册子本 《六经合参》 “尤西比乌斯表格索引” 正典化
下载PDF
论苏洵的“人情”观及苏、王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胜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7-23,共7页
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此前的研究,多从版本和史实考订的角度切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难说得以圆满解决。本文试以考察苏洵的"人情"观为重点,观照决定苏、王关系的深刻思想分歧,有些疑难似更容易... 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此前的研究,多从版本和史实考订的角度切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难说得以圆满解决。本文试以考察苏洵的"人情"观为重点,观照决定苏、王关系的深刻思想分歧,有些疑难似更容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洵 《辨奸论》 《六经论》 人情观 王安石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的思想倾向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运熙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67-69,共3页
关于《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倾向,目前研究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道是指儒家之道;有的则认为道指佛家之道、道家之道等等。有的认为道指规律,因而其思想倾向是唯物的;有的则认为道指精朴实体,因而是唯心的等等。本文拟... 关于《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倾向,目前研究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道是指儒家之道;有的则认为道指佛家之道、道家之道等等。有的认为道指规律,因而其思想倾向是唯物的;有的则认为道指精朴实体,因而是唯心的等等。本文拟在疏解原文基础上略述鄙见。 《原道》篇的中心是说明文章的根源是道。汉代《淮南子》首篇名《原道训》,此篇题名当受其影响。但《原道训》探究道之体用,此篇则说明文之根源为道,角度不同。刘勰认为宇宙间一切有文采的事物(包括文章)都根源于道,都是道的体现。《原道》首段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原道》 思想倾向 《原道》 《六经 圣人 道指 神理 系辞 天地 赞辞
下载PDF
孔子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中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4-60,共7页
孔子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贡献黄中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整理古代典籍,即所谓编纂《六经》,以教弟子.孔子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对历史文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档案文献进行编纂。本文就孔... 孔子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贡献黄中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整理古代典籍,即所谓编纂《六经》,以教弟子.孔子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对历史文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档案文献进行编纂。本文就孔子编纂《六经》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献编纂 《孔子世家》 《春秋》 编纂理论 《六经 《尚书》 《诗》 选材 《汉书·艺文志》 《易》
下载PDF
范仲淹与宋学之勃兴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渭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12,共5页
宋代儒学划时代的新发展,谓之新儒学,即宋学。宋学是汉学的对立物,形成与汉学迥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宋学博大精深,涵蕴广大,学派众多。其开创者谁?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从兴学育才、推进儒学... 宋代儒学划时代的新发展,谓之新儒学,即宋学。宋学是汉学的对立物,形成与汉学迥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宋学博大精深,涵蕴广大,学派众多。其开创者谁?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从兴学育才、推进儒学发展及有关学术思想研究两个方面作了论证,文章指出,范仲淹最先登上历史舞台,为宋学之勃兴开端引绪,是当时学术思想界的核心人物,实为宋学开创者。范仲淹在政治、学术、文学上的建树是三位一体的,他与欧阳修等人所开创的学术探索的新局面,正体现了宋学勃兴的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宋元学案》 点校本 欧阳修 学术思想 兴学育才 《易》学 学校教育 《六经 周敦颐
下载PDF
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国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8,共8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的历史条件,在于春秋时期为之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两大基础。其产生既是当时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古典文化首次大展现。为后世文化的发展,树立了光辉榜样。
关键词 《六经 孔子 庠序之教 诸子百家 以古鑑今
下载PDF
从“礼”的文化内涵看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2-85,共4页
礼是华夏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是国人遵守的社会规则和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基于此,可以说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六经
下载PDF
试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整理工作的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光华 王蔚 《商洛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0-95,共6页
开拓文献资料整理工作的先河是孔子除哲学、思想、教育之外,对人类的又一大贡献。他编辑、整理了《周易》、《春秋》等《六经》(《六艺)》,并有科学严谨、"述而不作"、"微言大义"等特点和态度,形成传统特色,对后世... 开拓文献资料整理工作的先河是孔子除哲学、思想、教育之外,对人类的又一大贡献。他编辑、整理了《周易》、《春秋》等《六经》(《六艺)》,并有科学严谨、"述而不作"、"微言大义"等特点和态度,形成传统特色,对后世几千年以至当今影响极深。当然,古今中外学术界对孔子整理《六艺》一说也有置疑、否定等观点,为进行论证,笔者查阅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参阅了名人大家之观点,认为孔子整理文献资料一说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整理文献资料 《六经 “择善其从” “微言大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