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尔曼理论下《兵车行》两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文军 曹思琦 《英语研究》 2013年第3期48-55,共8页
弗莱彻和艾思柯均是汉语古诗英译的专家。本文以杜甫名诗《兵车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弗莱切和艾思柯的两个译本,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理论为基础,试图验证贝尔曼的12种"变形倾向"是否存在于翻译的过程当中,... 弗莱彻和艾思柯均是汉语古诗英译的专家。本文以杜甫名诗《兵车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弗莱切和艾思柯的两个译本,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理论为基础,试图验证贝尔曼的12种"变形倾向"是否存在于翻译的过程当中,并进一步证实了"肯定分析"对翻译"异"的考验,提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注意的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曼 否定分析 变形倾向 肯定分析 《兵车行》
下载PDF
《兵车行》本事系年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戴建华 陆精康 《杜甫研究学刊》 2003年第4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兵车行》 杜甫 诗歌 府兵制 创作时间
下载PDF
“君不见”、“君不闻”句式及杜甫《兵车行》的叙事方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冬云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3期52-58,共7页
《兵车行》是杜甫新题乐府叙事诗的代表作。诸多学者认为,《兵车行》是由开头的场面描写和后面的长篇叙言两部分组成的,它采用的叙事方式是“过者”与“行人”对话的方式。本文从分析“君不见”、“君不闻”句式的性质和功用入手,对《... 《兵车行》是杜甫新题乐府叙事诗的代表作。诸多学者认为,《兵车行》是由开头的场面描写和后面的长篇叙言两部分组成的,它采用的叙事方式是“过者”与“行人”对话的方式。本文从分析“君不见”、“君不闻”句式的性质和功用入手,对《兵车行》的结构和叙事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不见 君不闻 《兵车行》 叙事方式 客观描述 主观抒情 杜甫 句式 场面描写 “行人”
下载PDF
杜甫《兵车行》与白居易《新丰折臂翁》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喜梅 赵晓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7-39,共3页
杜甫的《兵车行》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反对开边战争,但由于作者生活境遇、所处位置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两首诗所折射出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亦不一样,但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诗人。
关键词 杜甫 白居易 《兵车行》 《新丰折臂翁》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是谁在诉说?——杜甫《兵车行》中的故事讲述者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伟利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7-49,共3页
关于杜甫《兵车行》中的故事讲述者,当前主要认为是"行人",通过分析诗人当前眼中的场景、故事中所描绘的场景以及此番对话中所讨论的话题,该诗中的故事讲述者应该是送行之人。
关键词 《兵车行》 故事讲述者 行人 送行之人
下载PDF
不可忽视《兵车行》的两处“无疑之疑”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旭午 《语文知识》 2015年第8期3-5,共3页
有些疑难问题,课本上明摆着,尤其是参考书上还有所“指导”。这都好办,大不了照着参考书讲解就是了。比如“祥林嫂为什么不肯嫁给贺老六”“《琵琶行》三次写到‘月亮’有什么作用”“《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什么要引用很多古诗词?”... 有些疑难问题,课本上明摆着,尤其是参考书上还有所“指导”。这都好办,大不了照着参考书讲解就是了。比如“祥林嫂为什么不肯嫁给贺老六”“《琵琶行》三次写到‘月亮’有什么作用”“《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什么要引用很多古诗词?”等问题,都是明摆在那里的,参考书还做了“指导”的。但有的疑难问题(往往还特别重要),实际上教者并没有看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车行》 《南州六月荔枝丹》 《琵琶行》 参考书 古诗词 祥林嫂 课本
下载PDF
对唐玄宗“穷兵黩武”之反思——读杜甫《兵车行》与《前出塞》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桂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2-76,共5页
对于杜甫之《兵车行》与《前出塞》,人们多以其讥玄宗之"穷兵黩武"。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玄宗并非"穷兵黩武":从史料证明玄宗之打吐蕃是不得已,派哥舒翰是以胡制胡,而府兵制之破坏由武则天始到张说之提议,并非全为... 对于杜甫之《兵车行》与《前出塞》,人们多以其讥玄宗之"穷兵黩武"。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玄宗并非"穷兵黩武":从史料证明玄宗之打吐蕃是不得已,派哥舒翰是以胡制胡,而府兵制之破坏由武则天始到张说之提议,并非全为玄宗之罪。本文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了解盛唐时期之边关战争,从某一角度反思唐朝由盛转衰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兵黩武 哥舒翰 府兵制 《兵车行》 《前出塞》
下载PDF
间离效果视域下《兵车行》两英译本比较研究
8
作者 戴涛 廖志勤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是欧洲戏剧美学的理论核心,它以戏剧作为思考的载体,应用到诗歌翻译的实践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在汉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与原著保持距离;译文应与读者保持距离;间离色彩在译文中的保留。
关键词 《兵车行》 间离效果 诗歌翻译
下载PDF
《兵车行》备教策略
9
作者 王道信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89,共3页
杜甫的《兵车行》诗句明白如话,用典很少,高三学生又都读过杜甫的不少名诗,对杜甫其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凭借注释,读懂读通这首诗没有什么困难,可通过反复诵读在习得中同化。但字里行间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兵车行》诗句明白如话,用典很少,高三学生又都读过杜甫的不少名诗,对杜甫其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凭借注释,读懂读通这首诗没有什么困难,可通过反复诵读在习得中同化。但字里行间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诗人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学生在认识理解上尚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车行》 高三学生 思想感情 诗句 杜甫 诗人 注释 诵读
下载PDF
论杜甫新乐府诗的产生——以《兵车行》的探讨为中心
10
作者 阮堂明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1期19-26,77,共9页
关键词 杜甫 新乐府诗 《兵车行》 诗歌 题材
下载PDF
《兵车行》:诗课三教
11
作者 陈友宝 《学语文》 2014年第5期21-22,共2页
诗歌教学的本体是什么?以三次教学《兵车行》为例说说自己在认识与实践上的递进。 2003年教学《兵车行》:体会诗歌语言的简约。早几年读张晓风散文《诗课》,让学生说说郑板桥的一副对子——"花开花落僧富贵,云去云来客往还",什么... 诗歌教学的本体是什么?以三次教学《兵车行》为例说说自己在认识与实践上的递进。 2003年教学《兵车行》:体会诗歌语言的简约。早几年读张晓风散文《诗课》,让学生说说郑板桥的一副对子——"花开花落僧富贵,云去云来客往还",什么意思呢?学生理解为:"花开了,花落了,僧人有时候有钱,有时候又穷了,云来了,云去了,客人有时候来,有时候又走了。"简略的中国韵文,已经简略得学生读不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车行》 诗歌教学 诗歌语言 张晓风 郑板桥 学生 对子
下载PDF
杜甫《兵车行》赏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炎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33-36,共4页
唐代社舍至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达到了繁荣的高潮,堪称封建社会的盛世.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可以媲美。这与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尚能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但是.及至天宝年问(742-755).他作了三十年的太平皇帝,眼看社会富庶、... 唐代社舍至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达到了繁荣的高潮,堪称封建社会的盛世.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可以媲美。这与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尚能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但是.及至天宝年问(742-755).他作了三十年的太平皇帝,眼看社会富庶、海内升平,便自以为大功告成,不可一世,可以安亭逸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唐代 《兵车行》 杜甫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从《兵车行》、《春望》和《又呈吴郎》看杜诗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13
作者 梁鸿涛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39-41,共3页
牡甫(712-770)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转向衰落剧变的时代。开元盛世的政治危机,“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困守、陷贼和漂泊的生话实践.使他得以接触社会下层,逐步倾向人民。通过长期以诗言志的自我磨难和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他给后人... 牡甫(712-770)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转向衰落剧变的时代。开元盛世的政治危机,“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困守、陷贼和漂泊的生话实践.使他得以接触社会下层,逐步倾向人民。通过长期以诗言志的自我磨难和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他给后人留下了14130多首不朽诗作,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杜诗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爱憎感情和饱满的现实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现实主义精神 诗言志 漂泊 诗作 诗人 鼎盛 《春望》 《兵车行》 社会内容
下载PDF
杜甫《兵车行》与唐代政治、思想和文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丽琳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第4期23-30,共8页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创作史中一首具有转折意义的诗作,可看作是杜甫"新乐府"与"诗史"创作的开始。若从"史"的方面进行讨论,此诗从特定的视角反映了唐天宝十载前后,政治史、思想史与文学史所发生的转折...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创作史中一首具有转折意义的诗作,可看作是杜甫"新乐府"与"诗史"创作的开始。若从"史"的方面进行讨论,此诗从特定的视角反映了唐天宝十载前后,政治史、思想史与文学史所发生的转折性变化。杜甫以诗家之言补史家之笔,以诗歌的形式对战争进行反思,并展现了渐趋衰败的社会现状。此外,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思想变动之中,杜甫儒家思想的转变。同时,《兵车行》以独特的创造性,对应了唐代文学的复古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兵车行》 新乐府 诗史
下载PDF
从《兵车行》看杜甫的反战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高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S1期21-22,共2页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在许多诗作中深刻揭露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及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兵车行》作为反百战思想的代表作 ,通过对悲壮的送别场面的描绘 ,表达了对战争的无比痛恨 ,对人民的无限同情 。
关键词 杜甫 《兵车行》 百战思想
下载PDF
《兵车行》中电影镜头的巧妙运用
16
作者 夏俊芳 《学语文》 2002年第5期13-13,共1页
“艺术是诉诸感性领悟的”(黑格尔语)。杜甫的《兵车行》对画面的描摹刻画,不能不说是诗中值得玩味的一个亮点,也是作者在构思上独具匠心的体现。
关键词 《兵车行》 杜甫 诗歌 构思 电影艺术 “蒙太奇”手法 艺术价值
下载PDF
略谈《兵车行》与《新丰折臂翁》的异同
17
作者 周文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6-58,共3页
杜甫的《兵车行》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流传千古的通过描写从军的农民形象,揭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以此反映农民疾苦的名篇。但两首诗中从军农民形象的取材、矛头的指向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却同中有异。
关键词 《兵车行》 《新丰折臂翁》 从军农民形象 矛头指向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兵车行》创作系年新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炬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4期109-117,共9页
古今关于《兵车行》作于天宝年间的各种说法存在很多漏洞。《兵车行》中府兵被征发的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开元二十五(737)年唐王朝征发长征健儿之前。开元二十四(736)年冬,唐玄宗为加强河西守备、报复吐蕃而往河西调遣关中府兵存在着... 古今关于《兵车行》作于天宝年间的各种说法存在很多漏洞。《兵车行》中府兵被征发的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开元二十五(737)年唐王朝征发长征健儿之前。开元二十四(736)年冬,唐玄宗为加强河西守备、报复吐蕃而往河西调遣关中府兵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由唐代科考的时间惯例等证据可以推断出杜甫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应试的。杜甫在该年应试后被"困长安",以至于直到开元二十五年才离开。即使杜甫是在开元二十三年应试的,且也因某些同样的原因被"困长安",那他见证开元二十四年冬唐王朝发兵河西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而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应试则为他作为发兵河西的见证者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车行》 开元二十四年 发兵河西 应试
下载PDF
叙事诗《兵车行》翻译中的叙事风格传递
19
作者 邓霜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9-61,共3页
近年来叙事学逐步被引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小说翻译的叙事学研究上,而极少涉及叙事诗翻译的研究。鉴于叙事诗同样具有某些叙事特征,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叙事诗《兵车行》翻译中的风格传递。
关键词 叙事风格传递 《兵车行》 叙事学
下载PDF
舞剧中动作语汇的叙事性分析——以舞剧《杜甫》中《兵车行》舞段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宏阳 《戏剧之家》 2022年第7期10-12,共3页
舞剧《杜甫》讲述了"诗圣"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讲述了杜甫求官、做官、弃官的全过程。其中,《兵车行》是舞剧《杜甫》中的一个舞蹈段落,舞蹈作品的创作来源于杜甫同名诗歌《兵车行》。编导将诗歌《兵车行》运用舞蹈的形式呈... 舞剧《杜甫》讲述了"诗圣"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讲述了杜甫求官、做官、弃官的全过程。其中,《兵车行》是舞剧《杜甫》中的一个舞蹈段落,舞蹈作品的创作来源于杜甫同名诗歌《兵车行》。编导将诗歌《兵车行》运用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借助舞蹈的动作语汇将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使其表达具有准确性和叙事性的效果。无论是在舞蹈作品还是舞剧中,动作语汇作为舞蹈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人物形象的诠释、情绪的表达、编导思想的传递、舞蹈氛围的渲染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分析舞剧中《兵车行》舞段动作语汇的设计,以及其叙事性是如何表达的,从而认识到动作语汇叙事性表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车行》 动作语汇 叙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