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志写作的困惑与前景——基于《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一书的思考
1
作者 徐燕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以下称为《写文化》)一书问世以来,在人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影响波及诸多人文学科。该书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批判性的后现代风格对传统民族志进行了反思。文章拟在厘清"民族志"、"民...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以下称为《写文化》)一书问世以来,在人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影响波及诸多人文学科。该书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批判性的后现代风格对传统民族志进行了反思。文章拟在厘清"民族志"、"民族志诗学"等几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从"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的关系"、"民族志的科学表述与伦理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民族志写作的困惑与前景,以期为民族志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化:民族的诗学与政治学 民族文本 后现代
下载PDF
民族志写作的困惑与前景——基于《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一书的思考
2
作者 徐燕 《青藏高原论坛》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以下称为《写文化》)一书问世以来,在人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影响波及诸多人文学科。该书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批判性的后现代风格对传统民族志进行了反思,基于对该书的一些思考,本文拟在厘清"民族...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以下称为《写文化》)一书问世以来,在人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影响波及诸多人文学科。该书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批判性的后现代风格对传统民族志进行了反思,基于对该书的一些思考,本文拟在厘清"民族志"、"民族志诗学"等几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从"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的关系"、"民族志的科学表述与伦理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民族志写作的困惑与前景,以期为民族志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化:民族的诗学与政治学 民族文本 后现代
下载PDF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丙中 曹荣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一书被喻为后现代人类学的代表作之一,在当今的人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选取了1984年4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的美洲研究所召开的一个高级研讨会上的论文,这次会议主要是10位学者(主要是人...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一书被喻为后现代人类学的代表作之一,在当今的人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选取了1984年4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的美洲研究所召开的一个高级研讨会上的论文,这次会议主要是10位学者(主要是人类学者)讨论了"the making of ethnographic texts"(民族志文本的写作)这个议题,他们一起反思了文化人类学的过去和将来,通过对不同时期经典民族志作品的写作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化:民族的诗学政治学 现代人类学 新墨西哥州 文化人类学 代表作 研究所 学者
下载PDF
民族志的转身——读《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
4
作者 吴彤 《南方论刊》 2018年第6期23-25,共3页
本文通过对《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一书的研读,结合《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及其所引发的米德-弗里曼之争,对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有关民族志写作的质疑和争论进行分析。本书及同派观点主要是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反思人类学的视角,... 本文通过对《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一书的研读,结合《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及其所引发的米德-弗里曼之争,对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有关民族志写作的质疑和争论进行分析。本书及同派观点主要是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反思人类学的视角,对传统民族志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表示质疑,认为人类学家在民族志中缺少与当地人的对话,更多表达了研究者的主观观念。基于以上批评,他们提出了发展实验民族志的倡导。本文作者通过研读与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国人类学田野研究的相关材料,认为人类学的再研究也将会是民族志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化 民族 米德-弗里曼之争 实验民族 人类学再研究
下载PDF
以人为媒:亳州二夹弦的影像民族志书写
5
作者 王序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为对亳州二夹弦进行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并浸染其中,需要引入别样的研究方法。影像民族志是介入地方文化的“一剂良方”,或可尝试跨学科的文化“深描”,书写转型期亳州二夹弦传承人的个体情感。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以人为媒”:首先,研究者... 为对亳州二夹弦进行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并浸染其中,需要引入别样的研究方法。影像民族志是介入地方文化的“一剂良方”,或可尝试跨学科的文化“深描”,书写转型期亳州二夹弦传承人的个体情感。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以人为媒”:首先,研究者需要通过参与观察法,融入地方戏曲生存与发展的田野中,并聚焦变迁中的日常生活;其次,与被研究者充分地协商、对话与分享,利于达成主客位相统一的研究视角;最后,研究者必须对田野作业和文本体裁进行反思,“互为主体性”的研究文本,不仅是发挥影像民族志洞察力的根基,也是地方性知识“本土化”书写的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民族 亳州二夹弦 以人为媒 文化
下载PDF
艺术民族志:一种方言性文化的诗学阐释--兼论艺术家的异文化写作:《诺阿·诺阿》 被引量:3
6
作者 彭修银 吴震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145,158,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民族志的写作,努力将其问题化,并还原为三方面的疑问。其一,民族志写作的人文转向对艺术民族志写作的意义何在?结论是艺术能以更加诗意的文本形态进行艺术的深描。其二,艺术家进行人类学田野操作时,如何立于自身审美经...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民族志的写作,努力将其问题化,并还原为三方面的疑问。其一,民族志写作的人文转向对艺术民族志写作的意义何在?结论是艺术能以更加诗意的文本形态进行艺术的深描。其二,艺术家进行人类学田野操作时,如何立于自身审美经验以对他者的文化及艺术语言,进行一种方言性1文化的诗学阐释?其三,这种诗学阐释的张力,如何在生活场与审美场之间,实现从本文到文本的间性互渗。同时,本文结合对高更的塔希提手记《诺阿·诺阿》的多元思考,言说了艺术家在人类学的异文化写作中,诗学阐释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民族 方言性文化 诗学阐释 艺术与审美 文化
下载PDF
口传文化与书写文化——“民族志诗学”与人类学的表现危机 被引量:12
7
作者 叶舒宪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151-154,共4页
本文从“民族志诗学”对口传文学的再发掘 ,探讨当代人类学对文化表现问题的新认识 ,分析口传文化与书写文化研究之间 ,文学与人类学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文明自身的反思。
关键词 诗学 口传文学 对文 自身 文化研究 人类学 表现 民族 当代人 双向互动
下载PDF
旅游社会语境中民族文化解释的诗学与政治学
8
作者 潘宝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表征而存在于现代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亦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而存在于旅游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在旅游社会语境中,民族文化既可以作为旅游者感官体验的对象而存在,也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旅游形...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表征而存在于现代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亦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而存在于旅游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在旅游社会语境中,民族文化既可以作为旅游者感官体验的对象而存在,也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旅游形象的资源而存在。在旅游社会语境中解释民族文化,意味着民族文化发展可以融入现代性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解释的诗学与政治学也受到旅游社会语境的影响,而民族文化解释在诗学与政治学层面上的表达则意味着通过民族文化再生产建构旅游社会成为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会 民族文化 解释 诗学 政治学
下载PDF
民族志诗学视角下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研究
9
作者 李小婷 刘君红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33,共6页
从民族志诗学视角,基于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遵循对民族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原则,分析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对《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这一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本微观分析发现:“许译本”的民族... 从民族志诗学视角,基于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遵循对民族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原则,分析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对《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这一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本微观分析发现:“许译本”的民族文化呈现主要体现在词牌名和民谣的翻译层面,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和包容性特征,传递鲜明的民族语言音响效果和表演特征,凸显语言和情感张力,对于地域知识和全球概念、民族文化和他族文化等概念对子之间的界限具有一定的消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诗学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 民族文化 词牌名翻译 民谣翻译
下载PDF
影像民族志中文化的诗意书写与反思
10
作者 王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8-113,共6页
20世纪下半叶,影像民族志的文化表意实践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产生了诗学转向的特征,重点体现在对影像真实性问题的再探讨和对知识生产中视觉方式的演变创新上,这些转向展现出对80年代以来影像民族志文化诗意书写的贡献。结合电影诗学反... 20世纪下半叶,影像民族志的文化表意实践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产生了诗学转向的特征,重点体现在对影像真实性问题的再探讨和对知识生产中视觉方式的演变创新上,这些转向展现出对80年代以来影像民族志文化诗意书写的贡献。结合电影诗学反思当代民族志电影发展的现象,从影像机制和观众认同方面,为当下中国影像民族志诗意创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民族 诗学 文化 反思
下载PDF
民族志书写与民族志诗学——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学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在西方20世纪初的民族志理论、20世纪70年代的民族志诗学理论及20世纪末的文学人类学转向研究的综合影响下,民族志书写和民族志诗学话语理论越来越普遍地被用于概观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创作和文本特征。从“文化书写”层面看,民族志关于... 在西方20世纪初的民族志理论、20世纪70年代的民族志诗学理论及20世纪末的文学人类学转向研究的综合影响下,民族志书写和民族志诗学话语理论越来越普遍地被用于概观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创作和文本特征。从“文化书写”层面看,民族志关于远方异地某个民族、地方的田野调查及文化“深描”,民族志诗学对部落的、口头的诗歌进行翻译实验及诗性构建,与少数民族诗人“浸润”于本土、本民族、本文化的民族诗歌创作与转译有着本质的重叠和共通性。考察民族志书写和民族志诗学理论与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及文本的“嵌合”关联,对消减当前学术界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和文本经验性、感性的民族志和民族志诗学观念,构筑现代汉语诗歌中少数民族诗歌作为一种“文化书写”的诗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诗学 文化 文化诗性
下载PDF
音乐文化诗学视角中的历史研究与民族志方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俄侨“音乐飞地”的历史叙事及其文化意义阐释 被引量:37
12
作者 洛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71,共20页
文章以音乐文化诗学的"音乐人事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模式,通过历史研究中的民族志的方式,以"题解与修辞"、"大事记"、"历史叙事"、"文化意义阐释"和"结语——研究模式分析"... 文章以音乐文化诗学的"音乐人事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模式,通过历史研究中的民族志的方式,以"题解与修辞"、"大事记"、"历史叙事"、"文化意义阐释"和"结语——研究模式分析"五个部分,探讨和解读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俄侨"音乐飞地"自身所呈现的经济、文化和精神自救的"内向性"特征,以及其在与中国文化"外向性"交往中所体现的"文化避难"、"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作用的发生、存在的可能和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诗学 历史人类学 民族 上海城市音乐 俄侨“音乐飞地”
下载PDF
从文学到人类学——关于民族志和写文化的答问 被引量:31
13
作者 徐新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4-101,共8页
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可以简括为田野考察和民族志写作。长久以来对于前者关注较多,而对后者讨论较少。本文聚焦于民族志的书写层面,结合文学与人类学的内在关联,通过问答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对特定族群写"志"这一点上... 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可以简括为田野考察和民族志写作。长久以来对于前者关注较多,而对后者讨论较少。本文聚焦于民族志的书写层面,结合文学与人类学的内在关联,通过问答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对特定族群写"志"这一点上,人类学可被视为一种文学;反之,文学也是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文化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微信民族志与写文化——基于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观察、新探索与新主张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旭东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24,96-99,共28页
当下中国社会发生着一种由渐变到巨变的深刻"转型"(transformation),需要一种新的人类学书写态度和方法。与西方文化相比,我们要看到中国文化中的"变动性",而非保守性。而变动性虽然意味着风险,更潜藏着机会。"... 当下中国社会发生着一种由渐变到巨变的深刻"转型"(transformation),需要一种新的人类学书写态度和方法。与西方文化相比,我们要看到中国文化中的"变动性",而非保守性。而变动性虽然意味着风险,更潜藏着机会。"枝杈社会"是中国经济在大风险中持续向好的社会动力,它要求一个人做他应该能够驾驭的事情,而微信正是继房地产之后给中国老百姓全体的又一次的参与式的机遇。微信使人与人的关系呈现一种差序格局的颠倒,并通过使真实扭曲化来实现一种真实性,老百姓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文化,创造语言,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群学"。在微信群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过去我们认为技术造成了人群的分离,而微信时代,虚拟技术却使这种分离技术失灵了。此外,互联网也使知识的储备被知识的搜索与创造所代替,世界因为便捷的互联互通变得"平面化",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在时空安排上日益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态。而对这样的社会转型,田野在场对于民族志的书写是否还是那么重要。在一个微信的时代里,作为一种人类共同体的世界共同体的场景想象已经变得很容易实现了,今天的人类学民族志的书写或许可以变成一种拼插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民族 民族 拼插式书 倒差序格局 “群学” 文化
下载PDF
《写文化》与当代民族志写作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金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写文化》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对民族志修辞性的关注,这体现了当代人类学的"文学转向"。通过梳理当代民族志的新近进展,可以发现当代民族志存在着多种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形式。《写文化》之后,"多点民族志"... 《写文化》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对民族志修辞性的关注,这体现了当代人类学的"文学转向"。通过梳理当代民族志的新近进展,可以发现当代民族志存在着多种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形式。《写文化》之后,"多点民族志"、女性主义民族志、数字民族志等民族志分支蓬勃发展。"多点民族志"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展现了人或事物的文化变迁。以《女性写文化》为代表,当代人类学界全面反思性别本质主义,并建构女性主义民族志的经典谱系。超媒体、数字视频、社交网站、博客等新媒体则为数字时代的"写文化"提供了新的民族志形式与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化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多点民族 女性主义民族 数字民族
下载PDF
写文化之后:21世纪人类学民族志新的转向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写文化”的讨论建立于对科学民族志书写范式反思之上,《写文化》发表至今,世界格局又发生巨变:人类由后现代进入到全球化阶段。人类学民族志一方面延续着“写文化”的反思,一方面又对其提出的问题、方法进行再反思。21世纪伊始,民族... “写文化”的讨论建立于对科学民族志书写范式反思之上,《写文化》发表至今,世界格局又发生巨变:人类由后现代进入到全球化阶段。人类学民族志一方面延续着“写文化”的反思,一方面又对其提出的问题、方法进行再反思。21世纪伊始,民族志书写出现新的转向,主要体现为田野调查从单点转向多点再转向全球化,合作方式由访谈转向共谋,表述方式从写实转向虚构。中国的民族志书写近年来也在为建构自己的民族志方法而努力,国内外的民族志实验性写作共同成为“写文化”之后21世纪人类学民族志的转向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21世纪 人类学民族 转向
下载PDF
民族志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传播研究——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
17
作者 任佳佳 郝会肖 刀妹 《今传媒》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数字展馆开发等数字档案式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激活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价值,向世界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审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译介传播 《召树屯》
下载PDF
中国民族志的体例、功能及发展——以二十世纪的西南调查为例
18
作者 王璐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民族志发展的历史脉络可清晰地呈现人类学学科史。通过西南民族志文本考察可知,民族志从落地中国的那一天起,并没有完全移植西方民族志体例,而是努力适应中国语境寻找自己的开创空间。本文从历时的角度研究二十世纪的民族志发展:二十世... 民族志发展的历史脉络可清晰地呈现人类学学科史。通过西南民族志文本考察可知,民族志从落地中国的那一天起,并没有完全移植西方民族志体例,而是努力适应中国语境寻找自己的开创空间。本文从历时的角度研究二十世纪的民族志发展:二十世纪上半叶与传统方志与史学观念结合的民族志如何完成国族建构;新中国时期为民族问题服务的民族志如何通过时间上的序列化完成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目标;以及新时期之后民族志如何通过中西对话、回访重写及跨学科等方式获得深度发展等。本文重点关注二十世纪的几次社会转型如何规范或者说形塑民族志文本,同时,民族志文本又如何转换其内容、形式与体例来表述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这样的转换与表述如何影响了对中国的认知以及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 体例 西南调查 文化
下载PDF
论巴莫曲布嫫诗歌的民族志书写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55-161,共7页
巴莫曲布嫫在民俗研究方面成绩颇丰,同时也极具诗人影响。她的民族志写作充满民族情感,诗歌创作呈现复杂的女性意识。巴莫曲布嫫的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与彝族的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情感密切相关。她的民族志审美、文化'深描'及诗性... 巴莫曲布嫫在民俗研究方面成绩颇丰,同时也极具诗人影响。她的民族志写作充满民族情感,诗歌创作呈现复杂的女性意识。巴莫曲布嫫的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与彝族的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情感密切相关。她的民族志审美、文化'深描'及诗性道说,'复合'地呈现出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人在文化书写上的异质性追求与探索精神,也进一步确认出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作为一种民族志写作所具有的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巴莫曲布嫫 民族 文化 诗学价值
下载PDF
三个女人看西江——对两部西江女性民族志撰写方式的解读与评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璐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1期99-103,共5页
以本土苗族人和人类学研究者的"第三方"视角对两位国籍、文化学术背景不同的女性人类学学者的两部贵州西江苗寨的田野民族志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她们的侧重点及理论视角各有不同。所有的民族志作品都是被建构的。人类学家如... 以本土苗族人和人类学研究者的"第三方"视角对两位国籍、文化学术背景不同的女性人类学学者的两部贵州西江苗寨的田野民族志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她们的侧重点及理论视角各有不同。所有的民族志作品都是被建构的。人类学家如何撰写和表述文化,不单单是一个写作手法的问题,同时又是一系列的方法论问题。民族志撰写过程中,研究者的文化背景、理论旨趣、身份地位等因素会影响其观察角度和研究结论。因此,田野材料的文化解释无法达到超然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女性 民族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