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文阅读训练:《冬天》
1
作者 阎永锋 《写作(中)》 2012年第12期35-36,41,共3页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 现代文阅读 豆腐
下载PDF
温暖背后的悲凉——关于《冬天》的文本另类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香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年第8期37-38,共2页
新近.衢州市教研室举办了一次“高中语文文本教学”研讨会,会上,衢州三中的缪文武老师上的《冬天》一文,引起我的思考。他的课干净,流畅。以“读出自己就是欣赏。读出自己就是研究”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究,老师更是以... 新近.衢州市教研室举办了一次“高中语文文本教学”研讨会,会上,衢州三中的缪文武老师上的《冬天》一文,引起我的思考。他的课干净,流畅。以“读出自己就是欣赏。读出自己就是研究”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究,老师更是以自身的感受带动学生,气氛热烈。是一堂很不错的课。但总觉得热闹之后。对文本深层探究不多,仅从亲情、友情、爱情这一永恒主题入手,而且着重分析父子情深,虽然精彩,易引起共鸣,却忽略文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文本 《冬天》 解读 悲凉 温暖 引导学生 永恒主题 衢州市
下载PDF
再次走进《冬天》的课堂
3
作者 李镇西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12,共3页
各位茶客还记得2004年第4期“镇西茶馆”里的《感受〈冬天〉的暖意》吗?多年来,我经常在外面借班上课,坦率地说,并不是每一堂课都上得非常成功;但执教《冬天》是我为数不多的自己比较满意的课例之一。但尽管如此,面对大家的喝彩,我还是... 各位茶客还记得2004年第4期“镇西茶馆”里的《感受〈冬天〉的暖意》吗?多年来,我经常在外面借班上课,坦率地说,并不是每一堂课都上得非常成功;但执教《冬天》是我为数不多的自己比较满意的课例之一。但尽管如此,面对大家的喝彩,我还是有点不安。在那期“茶馆掌柜的话”中,我这样说:“几位朋友对我的这堂课评价很高,我受之有愧;我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不同观点的争鸣,更没有对我的真诚批评。我将课堂实录的几个片断和大家的讨论放在这里,欢迎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并期待着批评。”呵呵,许多读者读了那一期后,果真开始批评我了。下面几位老师都是我的朋友,但他们同样直率地对我的这堂普遍喝彩的课提出了不同看法。“镇西茶馆”欢迎这种思想碰撞!中学语文教学的繁荣更需要这种学术争鸣的风气!对于下面各位朋友的争鸣,我这里也提点问题:作为平等对话的一员,教师就不可以在课堂说“我认为”、“我喜欢”吗?说了“我认为”、“我喜欢”是否就主宰了学生的心灵?“读出自己”是否就会“限制学生的阅读视野”?应该如何理解“读出自己”之“自己”?“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仅仅是“阅读方法”吗?先告诉学生阅读应该“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就会压抑“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 学生阅读 课堂 借班上课 标准答案 课例 教师 应该 朋友 争鸣
下载PDF
感受《冬天》的暖意
4
作者 李镇西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4,共3页
去年,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上一堂语文课。当时我没有带教材,于是便从电脑中调出朱自清的散文《冬天》,即兴给该校初二学生上了一堂课。应该说,这次上课是我在外借班上课发挥得比较好的... 去年,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上一堂语文课。当时我没有带教材,于是便从电脑中调出朱自清的散文《冬天》,即兴给该校初二学生上了一堂课。应该说,这次上课是我在外借班上课发挥得比较好的一次———当然,不足也是有的。所谓“好”,绝不是说我讲得多么“精彩”,而是课堂上师生真正互动起来了。尽管朱自清这篇文章没有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但我通过这堂课想表达的教育理念以及人们对这堂课的议论,都直接涉及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几位朋友对我的这堂课评价很高,我受之有愧;我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不同观点的争鸣,更没有对我的真诚批评。我将课堂实录的几个片断和大家的讨论放在这里,欢迎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并期待着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冬天》 初二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冬天的温暖——朱自清散文《冬天》赏析
5
作者 印文权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9期19-20,共2页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冷飕飕的寒气,冰冷彻骨。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股人间温情的热流。朱自清的散文《冬天》构思巧妙,用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冬夜三件事的三个镜头。...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冷飕飕的寒气,冰冷彻骨。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股人间温情的热流。朱自清的散文《冬天》构思巧妙,用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冬夜三件事的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写少年时兄弟们夜晚坐在桌边,围着“小洋锅”吃白煮豆腐,父亲从锅里一一夹豆腐给孩子们吃。他说,“吃了大家暖和些”。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冬天》 文学赏析 结构 审美特征 抒情 情感
下载PDF
平淡之中寓真情——朱自清《冬天》赏读
6
作者 陈晓龙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3年第6期16-17,共2页
说到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北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创作于1933年的冬天、发表于同年四十号的《中学生》杂志上的《冬天》,尽管叙写的是发生在冬天里的三件平凡而又寻常的小事,却给人带来一股暖意,一股春意,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 说到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北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创作于1933年的冬天、发表于同年四十号的《中学生》杂志上的《冬天》,尽管叙写的是发生在冬天里的三件平凡而又寻常的小事,却给人带来一股暖意,一股春意,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冬天》 赏读 高中 语文 阅读
下载PDF
《冬天》阅读训练
7
作者 谢振信 《现代语文(初中版)》 2003年第7期12-13,共2页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 阅读训练 语文 教学 初中
下载PDF
南北和谐之盼凯特·肖邦《冬天过后》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8
作者 李倩 万雪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7期58-62,共5页
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冬天过后》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因战争创伤而离群索居的迈克在孩童和宗教的感化下,最终重新融入人群的故事。小说在战争创伤疗愈的情节背后,还存在着另一种围绕战争场景展开的隐性进程。小说中的人物成... 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冬天过后》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因战争创伤而离群索居的迈克在孩童和宗教的感化下,最终重新融入人群的故事。小说在战争创伤疗愈的情节背后,还存在着另一种围绕战争场景展开的隐性进程。小说中的人物成了南北双方的缩影,再现了地域和谐“存在-打破-重建”的过程以及和谐被打破后两败俱伤的结果,肖邦借此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讽刺,以及对南北地域和谐的深切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冬天过后》 南北和谐 隐性进程
下载PDF
王者血气:论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中悲剧向喜剧的转化
9
作者 贾梦琦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52-58,共7页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悲喜剧,它的前三幕是悲剧,后两幕转为喜剧。剧中西西里国王列昂特斯和波希米亚国王波力克希尼斯的血气、他们各自的血气所代表的正义诉求以及血气的平息,是廓清本剧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向的重要...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悲喜剧,它的前三幕是悲剧,后两幕转为喜剧。剧中西西里国王列昂特斯和波希米亚国王波力克希尼斯的血气、他们各自的血气所代表的正义诉求以及血气的平息,是廓清本剧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向的重要线索。莎士比亚是一位兼长悲剧和喜剧的戏剧诗人,《冬天的故事》中悲剧向喜剧的转化问题,体现了莎士比亚兼有而又超越了悲剧诗人和喜剧诗人的哲人式人生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冬天的故事》 血气 正义 悲喜剧
下载PDF
红颜易老,韶华易逝——《冬天的梦》的时间叙事
10
作者 张慧贞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冬天的梦》以时间叙事为特征,其中的时间已经不仅作为叙事的手段,而且是叙事的主题。以冬天的梦作为隐喻,通过自然环境下冬天的萧条体现人物精神的创伤和情感的无处安放。叙事技巧上则采用少年、青年、中年的线性叙事框架辅以内部的... 《冬天的梦》以时间叙事为特征,其中的时间已经不仅作为叙事的手段,而且是叙事的主题。以冬天的梦作为隐喻,通过自然环境下冬天的萧条体现人物精神的创伤和情感的无处安放。叙事技巧上则采用少年、青年、中年的线性叙事框架辅以内部的暗示、预述、倒叙等手法,使得作者评述与故事情节自然妥帖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回忆的感伤情怀;同时,以时间流逝之后物是人非的伤感引起人们对美国梦意义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的梦》 时间 叙事
下载PDF
倾听思维花开的声音——李镇西《冬天》教学赏析
11
作者 贺克春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0年第12期28-29,共2页
【课堂回顾】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刻意追求高潮和热闹,我们追求的关键是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那就是: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 【课堂回顾】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刻意追求高潮和热闹,我们追求的关键是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那就是: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赏析 《冬天》 李镇西 声音 思维 自读课文 人物形象 思想感情
原文传递
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玲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意象分析 波希米亚 西西里 国王 王后 传奇剧 里昂
下载PDF
论珍妮特·温特森在《时间之间》中对威廉·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误读与改写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俊武 马玥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9,共5页
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是为纪念莎翁诞辰400周年而根据其《冬天的故事》改写而成的一部当代小说。通过多种跨文本反写策略,温特森将原剧作中的场景移植到当代伦敦和其他城市,将原剧中想象的三角恋改写成现实的三角恋,深化原... 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是为纪念莎翁诞辰400周年而根据其《冬天的故事》改写而成的一部当代小说。通过多种跨文本反写策略,温特森将原剧作中的场景移植到当代伦敦和其他城市,将原剧中想象的三角恋改写成现实的三角恋,深化原著中"时间"的意义,凸显原剧遗弃和宽恕之主题。本文借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研究《时间之间》对《冬天的故事》的误读和反写策略。本文认为,《时间之间》是对《冬天的故事》"误读"的结果;在"影响的焦虑"之下,温特森的《时间之间》不仅传承《冬天的故事》中的遗弃、宽恕和时间之主题,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偏离和强化,以便彰显温特森本人的创作思想和主题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时间之间》 《冬天的故事》 误读理论 互文性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评《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小蓉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小说都是费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继承了《冬天的梦》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创作艺术 ,也是反映“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德克斯特和盖茨比分别追求两个金姑娘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 《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小说都是费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继承了《冬天的梦》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创作艺术 ,也是反映“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德克斯特和盖茨比分别追求两个金姑娘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大量色彩 ,象征虚无缥缈的“美国梦”。黛西的个性和遭遇也颇像裘迪的。但是《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的是美国梦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手法和文章的结构方面都有创新 ,它的写作技巧更成熟 ,结构更严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 创新 《冬天的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 费茨杰拉德
下载PDF
政治,还是诗学?——李国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会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2,共8页
《冬天里的春天》是我国当代作家李国文198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一年之后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英国ACA出版有限公司推出了刘全福教授翻译的这部小说的英译本。小说原文发表于改革开放之初,时隔36年之后,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冬天里的春天》是我国当代作家李国文198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一年之后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英国ACA出版有限公司推出了刘全福教授翻译的这部小说的英译本。小说原文发表于改革开放之初,时隔36年之后,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小说中的某些政治词汇和话语,即使汉语读者看来也有政治口号之嫌,显得有些时过境迁,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那么译者是如何翻译这部小说中的政治词汇和政治话语的?译者的译文风格如何?在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译文中有两个明显的个性化变通策略,即去政治化倾向和诗学取向。笔者尝试借用批评译学的研究思路,结合出版社选材倾向、译者的文学翻译认知、审美取向、翻译理念和翻译目的等因素,尝试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翻译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去政治化 诗学 意识形态 批评译学
下载PDF
美在自然——乔治·桑《冬天之美》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唯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乔治·桑 《冬天之美》 法国 散文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指导
下载PDF
在场与不在场、写实与写意的审美建构——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冬天的故事》的越剧改编
17
作者 李伟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9,148,共7页
越剧《冬天的故事》是中国戏曲改编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唯一尝试。该剧紧扣传奇这一特点,采用写意性表演,表现出《冬天的故事》中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以越剧唱腔和程式演绎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对封建王朝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美好爱情的讴歌,... 越剧《冬天的故事》是中国戏曲改编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唯一尝试。该剧紧扣传奇这一特点,采用写意性表演,表现出《冬天的故事》中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以越剧唱腔和程式演绎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对封建王朝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美好爱情的讴歌,以及善恶转化观念,在艺术上借助于越剧的唱腔、程式展现了《冬天的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越剧唱腔、程式之美拼贴入《冬天的故事》的舞台叙事。在众多的戏曲改编莎剧的剧目中,《冬天的故事》虽然还难以称为是完美的改编,但却是具有一部鲜明美学追求的越剧莎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冬天的故事》 越剧 传奇剧
下载PDF
《冬天里的春天》——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论之一
18
作者 廖四平 廖镇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14,共6页
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为"反思"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于而龙回到30年前战争年代的根据地石湖查找暗杀前妻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查找期间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以及由此描摹出来的于而龙、王纬宇、芦花等... 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为"反思"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于而龙回到30年前战争年代的根据地石湖查找暗杀前妻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查找期间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以及由此描摹出来的于而龙、王纬宇、芦花等人物形象,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反映了从抗日战争到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社会风貌;揭露和鞭挞了"文革"的破坏性,探讨了"文革"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避免"文革"重演之类的问题;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鞭挞了人性恶。小说人物众多而又个性鲜明;运用了"意识流"、"蒙太奇"、象征等西方现代派小说常用的手法;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线索纷繁而又主线分明;注重描写心理;环境描写与内容相参照;抒情色彩浓郁;开启了当代小说叙事创新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里的春天》 于而龙 芦花 叙事创新
下载PDF
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读温若谷的诗集《冬天里的花》
19
作者 朱正平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50-52,共3页
温若谷的诗集《冬天里的花》表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诗歌真谛的叩问 ,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 ,对美的事物的执著追求 ,对乡情、亲情、恋情的珍视。他的诗幽默含蓄 ,耐人寻味。
关键词 温若谷 《冬天里的花》 真善美 诗集 中国
下载PDF
《冬天的故事》:女性权力的消解、再生与王权焦虑
20
作者 王钢 遇美娜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8-42,共5页
《冬天的故事》以王室女性命运为核心的叙事安排与“前悲后喜”的情节特征,隐含着莎士比亚对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女性权力发展状况的关注。从性别权力与空间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剧中主要上演悲剧的西西里和主要上演喜剧的波希米亚实质上都... 《冬天的故事》以王室女性命运为核心的叙事安排与“前悲后喜”的情节特征,隐含着莎士比亚对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女性权力发展状况的关注。从性别权力与空间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剧中主要上演悲剧的西西里和主要上演喜剧的波希米亚实质上都是詹姆斯一世男性政治形象的隐喻投射。剧中男性对女性权力建构的限制与排斥,影射了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男权复辟过程中性别秩序的毁灭、女性权力在夹缝与隐蔽状态中的消解。剧中女性的回归与复活则暗示了女性权力的再生产。将戏剧文本置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可以见出,通过对女性权力消解与再生的艺术化展现,莎士比亚隐喻地表达了对詹姆斯一世王权的思考与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冬天的故事》 女性权力 王权焦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