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乎天者,忘乎天者也——评《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1
作者 李文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书评 董运庭 文学艺术 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末代大师—刘熙载 被引量:5
2
作者 董运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88-93,共6页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和理论集中表现在《艺概》一书。此书是他历年论艺的札记汇钞,其《自序》作于同治癸酉(1873年),可见此书系晚年撰定。《艺概》六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和《经义概》六个部分。其中...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和理论集中表现在《艺概》一书。此书是他历年论艺的札记汇钞,其《自序》作于同治癸酉(1873年),可见此书系晚年撰定。《艺概》六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和《经义概》六个部分。其中,《文概》、《诗概》、《赋概》专论文学。《词曲概》中兼论词、曲,论曲又兼及小令、杂剧、套数诸种,所论范围已不全在文学。《书概》专论书法,由于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被视为一种艺术,它和诗,画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创作和欣赏的原理上也是相通的,因此,刘氏论书法的见解,同样是他的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义概》主要是论述治经和八股文的写作,总的来说在六个部分之中相形见绌。但由于刘氏的理论思维在总体上很富有辩证法的精神,故其中讲到文章之法,诸如确立主脑、命意谋篇以至虚实互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刘熙载 《文概》 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辩证法 文学 理论思维 书法 艺术理论
下载PDF
刘熙载与20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命运
3
作者 董运庭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4-29,共6页
美学在中国 ,应该从中国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三个层面去考察。中国古典美学在 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它的总结形态 ,它的总结和终结 ,可以其末代大师刘熙载作为标志。我们今天对它的研究 ,应该纳入中国美学史的范畴 ,不必去... 美学在中国 ,应该从中国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三个层面去考察。中国古典美学在 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它的总结形态 ,它的总结和终结 ,可以其末代大师刘熙载作为标志。我们今天对它的研究 ,应该纳入中国美学史的范畴 ,不必去费尽心机作什么“转换” ;而中国传统美学 ,则正是来日方长、前途无量的学科领域。如果着眼于中国传统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学理延伸和发扬光大而言 ,应该从刘熙载“接着讲” ,或者更准确地说 ,从刘熙载经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接着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刘熙载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不理延伸
下载PDF
论黑格尔与刘熙载美学思想的异同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林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6-32,共7页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刘熙载(1813—1881),中国古典美学的末代大师。十八世纪后期至即十九世纪,他们先后出现在世界的西方和东方。作为美学家,他们在美的限定、美的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 美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典美学 感性显现 德国古典美学 审美创造 美学 艺术美 黑格尔 西方美学 刘熙载
下载PDF
论《周易》哲学对刘熙载美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林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73-78,共6页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由卦象和卦辞、爻辞构成,大约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系儒家学者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由卦象和卦辞、爻辞构成,大约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系儒家学者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统称《十翼》,为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易传》扬弃了《易经》宗教巫术的内容,同时又利用了它的形式,以易象概括说明宇宙模式,以太极阴阳说模拟阐述宇宙的生成嬗变,形成了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在两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其意义已超出了一般卜筮之书,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周易 刘熙载 宇宙模式 相结合 秦汉之际 中国思想 巨大影响 审美创造 中国古典美学
下载PDF
“物相杂,故曰文”——刘熙载的艺术辩证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9-46,共8页
刘熙载美学理论中最深刻、最神秘、最富有魅力与活力,又最显出“半截子”特征的成果,是他的艺术辩证法思想。刘氏从剖析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出发,探讨了艺术审美中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筋节脉络与辩证关系,概括出一百多个相反相成、相互对应... 刘熙载美学理论中最深刻、最神秘、最富有魅力与活力,又最显出“半截子”特征的成果,是他的艺术辩证法思想。刘氏从剖析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出发,探讨了艺术审美中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筋节脉络与辩证关系,概括出一百多个相反相成、相互对应的美学范畴,从而排列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辩证法思想体系的最为宏大的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术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中国古典美学 矛盾运动 辩证法思想 刘氏 中国古代 艺术美 物相
下载PDF
“艺者,道之形也”——刘熙载的艺术本体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1-18,共8页
艺术本体论探讨艺术的本原或本质问题,是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艺术本体,中国古典美学从先秦起一直沿两个方向在探索。道家鄙薄事功而究心抽象,故侧重于万物存在方式以求之,理论上表现为“有”、“无”之辩。《老子》:“天下万物... 艺术本体论探讨艺术的本原或本质问题,是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艺术本体,中国古典美学从先秦起一直沿两个方向在探索。道家鄙薄事功而究心抽象,故侧重于万物存在方式以求之,理论上表现为“有”、“无”之辩。《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但道家对文艺影响最大的,不在艺术的本体观,而在艺术的虚静、朴拙等审美境界。儒家倡礼乐教化,故侧重于“体”、“用”关系以求之,理论上用道德政治厘定文艺。“诗言志”(《尚书·尧典》)号为“开山”,“征圣”、“宗经”、“文以载道”嗣响不绝。儒家对文艺影响最大的,同样不在文艺本体观,而在所谓“诗教”传统。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中国古典美学对艺术本体的探索,直到晚清,迄无突破。汗牛充栋的诗文评囿于文体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术本体论 中国古典美学 刘氏 文学艺术 五言 本体观 七言 文体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好借禅机悟“文诀”——佛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观的影响浸润 被引量:4
8
作者 詹志和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5,共7页
得益于佛门思维理念的影响浸润,刘熙载以《艺概》为代表的论艺文字既重整合又重思辨,表现出通脱精审、条畅圆融的思维特征;借助佛门“遮诠法”思维方式界定了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依托于禅悟三段论的理路探究了审美创造的极致境界。刘熙... 得益于佛门思维理念的影响浸润,刘熙载以《艺概》为代表的论艺文字既重整合又重思辨,表现出通脱精审、条畅圆融的思维特征;借助佛门“遮诠法”思维方式界定了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依托于禅悟三段论的理路探究了审美创造的极致境界。刘熙载从本体论、范畴论、本质论、境界论诸多方位对中国古典美学做了“总结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文艺美学 浸润 佛学 禅机 中国古典美学 思维理念 《艺概》 思维特征 文艺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