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利玛窦中国札记》看明代中晚期民间服饰习俗 被引量:3
1
作者 牛犁 崔荣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0-206,共7页
《利玛窦中国札记》从一个西方传教士角度记载了明朝中晚期民间服饰的主要面貌,涉及男女各个阶层的首服、主服、足服等各个品类,并且详细记载了相关的日常、成人、丧葬、缠足礼俗,展现了儒家礼仪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同时,《札记》中... 《利玛窦中国札记》从一个西方传教士角度记载了明朝中晚期民间服饰的主要面貌,涉及男女各个阶层的首服、主服、足服等各个品类,并且详细记载了相关的日常、成人、丧葬、缠足礼俗,展现了儒家礼仪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同时,《札记》中关于服饰的描写也使我们看到16世纪中西方不同的服饰文化观念,以及在长期的生活与交往中利玛窦对于中国服饰习俗由不认同到改穿儒服的巨大转变。我们更可以从中看出,在一个长期生活于中国的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日常服饰已不仅是一个古老民族特有的服饰之形,更是中华礼仪文化的一个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服饰文化 中西文化 儒家礼仪
下载PDF
一位意大利人记忆里的中国官场生态——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2
作者 张军 《法人》 2014年第8期90-92,共3页
利玛窦十分重视书面表达在人际交往和传教中的作用,他有着很.强的写作能力,因而一本《利玛窦中国札记》,不仅将其在华的近三十年经历娓娓道来,且将其与人交结,特别是与各色官员打交道的情况,叙写得冷静、客观、细致,以至于今天... 利玛窦十分重视书面表达在人际交往和传教中的作用,他有着很.强的写作能力,因而一本《利玛窦中国札记》,不仅将其在华的近三十年经历娓娓道来,且将其与人交结,特别是与各色官员打交道的情况,叙写得冷静、客观、细致,以至于今天的读者读来,仍可见当年官员的各种活色生香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官场生态 意大利人 记忆 人际交往 书面表达 写作能力 三十年
下载PDF
一位意大利人记忆里的中国官场生态——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3
作者 张军 《法人》 2014年第7期92-94,共3页
这位400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将沉重的帝国之门推开了一道缝隙,让暮气沉沉的天朝大国吹进了一缕清风:他游走于宫署绅门之间,浸染了太深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意大利人 官场生态 记忆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中国形象——纪念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四百周年 被引量:9
4
作者 朱爱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100,共4页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和方法 ,考察《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这一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 ,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 ,“为我所用”的...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和方法 ,考察《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这一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 ,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 ,“为我所用”的立场显而易见。但由于采用的是实录的方式 ,这一中国形象又具有某些真实成份。这一形象塑造的双重特征 ,体现出“异国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异国形象 乌托邦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从《利玛窦中国札记》看明代末期司法制度的弊端 被引量:1
5
作者 萧平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8-53,共6页
《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描述了明代司法制度的部分事实,展示了它的种种弊端,表现在:皇帝拥有最高司法权和决断权,刑部不过是维护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司法官吏的主观随意性常在判案中起决定作用;贿赂在判案中盛行... 《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描述了明代司法制度的部分事实,展示了它的种种弊端,表现在:皇帝拥有最高司法权和决断权,刑部不过是维护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司法官吏的主观随意性常在判案中起决定作用;贿赂在判案中盛行;法律允许在庭审中使用刑罚,对犯谋逆罪者处以酷刑等等。明代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除了法纪本身的不健全外,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权力的高度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明代末期 司法制度 庭审 刑罚 贿赂
下载PDF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茶文化——以《利玛窦中国札记》为视角
6
作者 李理卯 顾绅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3-16,21,共5页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要义。茶在中国广泛种植,在对外贸易上价格昂贵,成为富饶物产的象征,这为西方国家侵略中国埋下了伏笔。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习俗礼仪的载体,更好地促进了人际交往。茶具备有益健康的功...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要义。茶在中国广泛种植,在对外贸易上价格昂贵,成为富饶物产的象征,这为西方国家侵略中国埋下了伏笔。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习俗礼仪的载体,更好地促进了人际交往。茶具备有益健康的功能,中国人通过喝茶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同时,茶也充当了衡量国力的砝码,丰富了西方的中国想象。利玛窦是早期促进中国茶走向世界,促进茶文化扩大影响的文化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茶文化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下载PDF
《利玛窦中国札记》与《马可·波罗行记》的跨文化想象的异同——两个意大利人的文本的中国形象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蒋岱 《东方丛刊》 2006年第4期82-97,共16页
对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威尼斯人来说,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的《游记》(新译本作“行记”),无异于茶余饭后解闷的海外奇闻,是那种“虚拟的”所谓东方时空想象的独特世界。然而,参证《元史》... 对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威尼斯人来说,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的《游记》(新译本作“行记”),无异于茶余饭后解闷的海外奇闻,是那种“虚拟的”所谓东方时空想象的独特世界。然而,参证《元史》,又不能怀疑“马可百万”口述具有相当真实的史料性。他途经丝绸之路来到元大都,“仕元十七年,游历几遍中国”,又循海路回国的旅游传奇,不仅对中西交通史、文化史有补益,也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的重要研究资料。该《游记》还是欧洲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代过渡的一面神奇的文学镜子。北京大学《欧洲文学史》(修订本)就将马可·波罗和《游记》在中世纪文学中专列一节。可见《游记》在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史上地位的重要性,而四百年前抵京的另一位意大利人利马窦,则接续着马可·波罗的事业,他以文化传教的新形式,“开启了中西文明交流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意大利人 文化想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 《欧洲文学史》 中西交通史
原文传递
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被引量:48
8
作者 鲁国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47-52,共6页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生子意大利的马塞拉塔城,1571年加入天主教内忠于教皇的耶苏会,1582年来到澳门,翌年进入广东肇庆,此后历韶州、南昌、南京,1601年入北京,并深入宫庭,1610年卒于北京。利玛窦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生子意大利的马塞拉塔城,1571年加入天主教内忠于教皇的耶苏会,1582年来到澳门,翌年进入广东肇庆,此后历韶州、南昌、南京,1601年入北京,并深入宫庭,1610年卒于北京。利玛窦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但为了方便他的宗教活动,他采取了种种策略,始穿僧服,继着儒装,与明末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上层官员广泛结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基础方言 官话 明代 中国知识分子 宗教活动 意大利 天主教
原文传递
中古时期西方想象中的中国形象——解码《马可·波罗游记》与《利玛窦中国札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洛君 张春梅 《汉字文化》 2021年第6期113-114,共2页
中古时期,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因元王朝西征而打开局面,传教士、旅行者、商人等不同身份的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大地,书写关于中国的文章,其中是最典型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与《利玛窦中国札记》。这两部作品是诠释西方仰慕、向往... 中古时期,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因元王朝西征而打开局面,传教士、旅行者、商人等不同身份的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大地,书写关于中国的文章,其中是最典型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与《利玛窦中国札记》。这两部作品是诠释西方仰慕、向往东方的有力证据,并为塑造西方想象中的中国形象提供文本支持。本文解码其中流淌的西方想象渊源,剖析二者塑造中国形象的多重差异,反映出在不同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内容、眼光都在变化,那些试图将东西方定型化的思考逻辑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叙述 中国形象 《马可·波罗游记》 《利玛窦中国札记》
原文传递
“君子”,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10
作者 余秋雨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3年第12期87-87,共1页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我可以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我可以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就会发现,最后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传教士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中国人的人格 理想性 十六世纪 利玛窦 圣徒 集体人格
下载PDF
“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7-1238,共2页
简述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生平和经历,入华后遵从中国风俗、潜心儒家思想、广交各地文人,所采用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世称"利玛窦规矩"。利氏在华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撰成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认为中医药简单有效,... 简述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生平和经历,入华后遵从中国风俗、潜心儒家思想、广交各地文人,所采用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世称"利玛窦规矩"。利氏在华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撰成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认为中医药简单有效,规律独到。1595年所著的《西国记法》,主张"脑主记忆",对我国传统医学"心主神明"理论,产生重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史 利玛窦 《西国记法》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中医药交流 西学东渐
下载PDF
冯应京与利玛窦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志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17,共2页
冯应京与利玛窦康志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驻武昌税使太监陈奉“横行楚中,发象抄家,杀人焚尸,极其修毒”①。湖广巡抚支可大和百官“乃多与之卫”②。而一身正气的湖广佥事冯应京上疏,列举陈奉十大罪状,呼吁应按法予... 冯应京与利玛窦康志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驻武昌税使太监陈奉“横行楚中,发象抄家,杀人焚尸,极其修毒”①。湖广巡抚支可大和百官“乃多与之卫”②。而一身正气的湖广佥事冯应京上疏,列举陈奉十大罪状,呼吁应按法予以制裁。陈奉反诬奏应京。昏愦的万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徐光启 《交友论》 耶稣会士 四十二章经 《利玛窦中国札记》 矿税监 中西文化交流 《天主实义》 学习数学
下载PDF
利玛窦视野中的晚明饮食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朴兵 《西夏研究》 201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其遗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记述了他在中国28年的传教生涯。以一个西方传教士的眼光,利玛窦仔细观察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他对晚明的饮食文化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书记载有晚明时... 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其遗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记述了他在中国28年的传教生涯。以一个西方传教士的眼光,利玛窦仔细观察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他对晚明的饮食文化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书记载有晚明时期中国种类繁多的食物原料,与欧洲迥异的茶酒饮料,别具一格的瓷器、筷子等食器和煤这种在中国北方大量使用的燃料。他在中国传教的过程中,广泛结交上层官员和士大夫,亲身体验了晚明的各种宴会,对中国宴会的程序及各种礼仪相当熟悉,对当时中欧宴会的差异作了不自觉的比较。他在中国接触到了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对晚明时期中国的宗教饮食习俗也有较详细的记述。利玛窦对晚明饮食文化所作的详细客观的记述,对于弄清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不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耶稣会士 《利玛窦中国札记》 晚明 饮食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识之批判
14
作者 赵红梅 徐长林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9-22,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识之批判赵红梅徐长林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这种中心意识不仅是地理上的而且更是文化上的,并且二者互相支持、互相阐发、互相说明。从地理上说,古代华夏族断言: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识之批判赵红梅徐长林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这种中心意识不仅是地理上的而且更是文化上的,并且二者互相支持、互相阐发、互相说明。从地理上说,古代华夏族断言:中国处于天下之中,占据了世界的主体,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 中国科学技术史》 《利玛窦中国札记》 自恋情结 儒家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 《周易》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周年之际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34,共10页
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周年之际赵世瑜17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公元1601年三月),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首次进入北京;将近200年后(公元1793年9月),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又来到清王朝的... 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周年之际赵世瑜17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公元1601年三月),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首次进入北京;将近200年后(公元1793年9月),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又来到清王朝的帝都。弹指之间,又是200年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戛尔尼使团 《利玛窦中国札记》 传教士 基督教神学 民间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偶像崇拜 中国士大夫 译本
下载PDF
君子,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秋雨 《政工学刊》 2015年第2期85-85,共1页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 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我可以再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 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我可以再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就会发现,最后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理想 中国 《利玛窦中国札记》 君子 耶稣会传教士 十六世纪 中国文化 历史性
下载PDF
利玛窦和北京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开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67-75,共9页
利玛窦和北京魏开肇利玛窦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西方杰出传教士,也是一位学贯东西的著名国际学人,以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汉学家种种头衔赫然见称于世。他出生于意大利,作为一名虔诚的耶稣会士,为实现基督“远征”,... 利玛窦和北京魏开肇利玛窦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西方杰出传教士,也是一位学贯东西的著名国际学人,以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汉学家种种头衔赫然见称于世。他出生于意大利,作为一名虔诚的耶稣会士,为实现基督“远征”,不顾艰难险阻,远重洋,行程数万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徐光启 李之藻 《几何原本》 中西交通 传教士 西方科学 历史文化 中国知识界 中国士大夫
下载PDF
早期的东南亚华人穆斯林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大珂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31-36,共6页
早期的东南亚华人穆斯林廖大珂今天的东南亚,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崇尚儒家文化,两者似乎是泾渭分明。然而在伊斯兰教传播的初期,情况并非如此。当年华人中穆斯林不在少数,他们对东南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伊斯兰教的传播都曾... 早期的东南亚华人穆斯林廖大珂今天的东南亚,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崇尚儒家文化,两者似乎是泾渭分明。然而在伊斯兰教传播的初期,情况并非如此。当年华人中穆斯林不在少数,他们对东南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伊斯兰教的传播都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伊斯兰教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华人穆斯林 东南亚华人 海上贸易 清真寺 爪哇 马六甲 满剌加国 港务长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下载PDF
历代进士考试之比较
19
作者 杨东甫 《阅读与写作》 2009年第7期35-37,共3页
明朝来华的有名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一卷第五章《关于中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学位的运用》中如此描述中国的“学位”考试: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考试 进士 历代 人文科学 意大利人 自然科学 传教士
下载PDF
古代和田玉向内地输入综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越 《西域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36-42,共7页
古代和田玉向内地输入综略程越玉的琢制和使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琢玉所用的玉材,包括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等,而以和田玉为上。和田玉是产于新疆和田、莎车、且末等地的软玉,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按其... 古代和田玉向内地输入综略程越玉的琢制和使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琢玉所用的玉材,包括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等,而以和田玉为上。和田玉是产于新疆和田、莎车、且末等地的软玉,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按其产出情况,可以分为三类:山料玉,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玉 中华书局 向内地 标点本 玉石 玉器 于阗 喀喇汗王朝 大规模开采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