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文本细读中品悟文本内在意蕴——以《剪枝的学问》的教学为例
1
作者 姜金凤 《文理导航》 2012年第36期49-49,共1页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意象及文本背后的情感等内容进行人乎其内,精细人微的体察和品味.进而获得直抵文本内核的解读和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展开文本细读,品悟文本的内在意蕴呢?...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意象及文本背后的情感等内容进行人乎其内,精细人微的体察和品味.进而获得直抵文本内核的解读和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展开文本细读,品悟文本的内在意蕴呢?本文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剪枝的学问》的教学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文本细读 阅读教学 内在意蕴 语文教材 苏教版 学生
下载PDF
在课堂教学疏密之间尽显从容——特级教师薛法根《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段赏析
2
作者 张晓华 《辽宁教育》 2019年第3期94-95,共2页
在汉字书法艺术中,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之说,在笔画的疏密之间,体现了汉字书写的艺术之美。同样,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借鉴这一艺术,让课堂体现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教学特色,更好地彰显语文学习... 在汉字书法艺术中,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之说,在笔画的疏密之间,体现了汉字书写的艺术之美。同样,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借鉴这一艺术,让课堂体现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教学特色,更好地彰显语文学习的变化和丰富之美,也在教学快慢相间、疏密有致的节奏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片段 《剪枝的学问》 特级教师 薛法根 从容 书法艺术 汉字书写
下载PDF
质疑——解读文本的阶梯——《剪枝的学问》课堂感悟
3
作者 赵花 《小学科学》 2012年第12期113-113,共1页
在文本的解读中,应该注重质疑,而我认为于教学这"质疑"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同步质疑。学生质疑可以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活跃思想,对事物充满求知欲望;教师质疑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充分挖掘他们对学习的积... 在文本的解读中,应该注重质疑,而我认为于教学这"质疑"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同步质疑。学生质疑可以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活跃思想,对事物充满求知欲望;教师质疑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充分挖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师生的同步质疑才是解读文本的阶梯,下面我结合小学苏教版第六册第二十六课《剪枝的学问》一课谈谈如何通过师生质疑这一阶梯来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质疑能力 解读文本 阶梯 感悟 课堂 学生质疑 求知欲望
下载PDF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作者 金翊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4年第6期34-35,共2页
【设计理念】新课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因此本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的自我阅读中品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 【设计理念】新课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因此本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的自我阅读中品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引导学生 课时 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教学 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
下载PDF
教学的“舍”与“得”——《剪枝的学问》教学实录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法根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第9期9-12,共4页
阅读教学亟须“剪枝”,把那些看似有用,实则无用或无大用的内容,毫不迟疑地“咔嚓”掉,留下那些有用的“核心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学得充分一点、透彻一点.《剪枝的学问》是一篇简单的叙事性文章,可以教的内容很多.我从三年级学... 阅读教学亟须“剪枝”,把那些看似有用,实则无用或无大用的内容,毫不迟疑地“咔嚓”掉,留下那些有用的“核心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学得充分一点、透彻一点.《剪枝的学问》是一篇简单的叙事性文章,可以教的内容很多.我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确定了五个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应的五个教学板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教学实录 “得” “舍” 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 学习需要 叙事性
下载PDF
怎样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以《剪枝的学问》教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海萍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2年第1期46-47,共2页
王荣生教授讲到“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人手,从教学内容入手”。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请看《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分教学实录。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 合宜 三年级下册 教学方法 教学实录 王荣生
下载PDF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二)
7
作者 何建军 《小学语文教学》 2013年第6期38-39,共2页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桃园,探寻剪枝的学问。(出示八个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注意读出感情。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教学实录 课时 四字词语 同学
原文传递
剪枝的学问
8
作者 朱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第6期39-39,共1页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国标版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写爷爷给果树剪枝的事情,形象地揭示出剪枝增果的道理。它所昭示的教改之路一运用减法思维,全面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 课文 教材 小语 文章 思维
下载PDF
语文课,让“语”和“文”同在——我与薛法根老师“PK”《剪枝的学问》
9
作者 石银红 朱瑛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5年第7期69-71,共3页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从而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从而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表达心理变化的词语,梳通全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最后明白剪枝的道理。课后自认为整节课设计巧妙,重点突出,以点代面,课堂高效。但在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我才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深深体会到:语文课,必须让“语”和“文”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语文课 薛法根 “文” “语” 老师 心理变化 三年级下册
原文传递
变“串讲串问”为“学习活动”——听课后,现场为青年教师重上《剪枝的学问》课堂实录与反思
10
作者 王祥连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9年第1期44-48,共5页
2018年6月12日,一位青年教师邀请我去听课指导。她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听课后,我直言不讳:“你直到第25分钟,才让学生读课文,前面一直在提问、讲解、分析,之后还是串讲串问。问了那么多,讲了那么多,没让学生好好地朗... 2018年6月12日,一位青年教师邀请我去听课指导。她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听课后,我直言不讳:“你直到第25分钟,才让学生读课文,前面一直在提问、讲解、分析,之后还是串讲串问。问了那么多,讲了那么多,没让学生好好地朗读课文——读好、悟好课文,所以一节课只教了第一、二小节,课堂容量不够,学生不兴奋、不感兴趣、不快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从'串讲串问'的泥淖中跳出来,走向深度'学习活动’,从’听中学’(以听老师讲解分析或回答教师串问为主要过程)走向‘用中学’(学生主体‘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过程),不能总是让学生听老师讲解分析或回答老师琐碎的提问。首先把课文读好,这是第一位的教学目标。”她说,她是参考了一位名师的课堂实录来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青年教师 学习活动 课堂实录 课后 串讲 学生主体 朗读课文
原文传递
简简单单教语文——《剪枝的学问》教学案例与评析
11
作者 刘勇 《新教育(海南)》 2017年第4期62-63,共2页
一堂好的语文课原来可以不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充斥课堂,也不必老师唱罢生登场,气氛异常热烈,甚至可以慢下来,不急不躁,来一场幽默诙谐、思维高度碰撞的师生互动。薛法根老师的课,教学指向明确,不蔓不枝,训练扎实,真正做到了倡简、... 一堂好的语文课原来可以不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充斥课堂,也不必老师唱罢生登场,气氛异常热烈,甚至可以慢下来,不急不躁,来一场幽默诙谐、思维高度碰撞的师生互动。薛法根老师的课,教学指向明确,不蔓不枝,训练扎实,真正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结合薛老师在"七彩语文杯第六届苏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执教的《剪枝的学问》,来谈谈语文课如何有效地进行教材取舍及听、说、读、写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语文课堂 教学案例 现代手段 幽默诙谐 师生互动 教学大赛 老师
原文传递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
12
作者 佘树丽 《小学语文教学》 2013年第6期35-37,共3页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把这六个词语补充完整。我请三位同学读一读。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教学实录 课时 四字词语 同学 课文
原文传递
语文课堂学“剪枝”
13
作者 梅立 《中国农村教育》 2013年第12期56-57,共2页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中的一篇记叙文,课文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完课文,我不由想起郑板桥的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中的一篇记叙文,课文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完课文,我不由想起郑板桥的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画竹画了40年,在艺术实践中探索了四十年,终于悟出了艺术的真谛:画竹就要画出竹子内在的精神——“清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剪枝的学问》 艺术实践 语文课本 郑板桥 记叙文 苏教版 课文
下载PDF
“减少”是为了“增加” 被引量:1
14
作者 虞文娟 蔡建新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28-29,共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剪枝的学问》。课文记叙了小作者在种桃能手王大伯的桃园里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了剪枝的原因.从中明白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关键词 《剪枝的学问》 小学语文 三年级 苏教版 课文 桃园 记叙
下载PDF
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课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15
作者 计亚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第3期14-16,共3页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级下册 哲理思辨 苏教版 教材分析 学生 智慧 《剪枝的学问》 课标
下载PDF
语文学习,别忘“减”出精彩来
16
作者 张晓华 《师道(人文)》 2013年第4期35-36,共2页
提到做减法,语文老师一定会想到《剪枝的学问》一课,减去不必要的枝条,果树才能增产,这也是“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不断追求有效、追求超越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课堂走向目标多维,注重方法多样,追求过程多彩... 提到做减法,语文老师一定会想到《剪枝的学问》一课,减去不必要的枝条,果树才能增产,这也是“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不断追求有效、追求超越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课堂走向目标多维,注重方法多样,追求过程多彩,但课堂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不断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剪枝的学问》 语文老师 语文教学 精心设计 课堂 减法
下载PDF
课堂对话忌“流水帐”
17
作者 汤蓓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1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近日,听一位教师上苏教版第六册课文《剪枝的学问》,教学重点放在作者三次进桃园。教学“第一次”进桃园,教者先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关键词 课堂对话 《剪枝的学问》 流水 教学重点 苏教版 桃园 课文 教师
下载PDF
巧用追问 优化课堂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美华 《教师》 2010年第34期20-20,共1页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回答问题之后的进一步引导。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人。有效地追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下面结合《剪枝的学问...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回答问题之后的进一步引导。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人。有效地追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下面结合《剪枝的学问》教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追问”的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问 小学语文教学 《剪枝的学问》 课堂 优化 巧用 回答问题 思维深度
下载PDF
浅谈中年级的字理识字与字理析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志蕾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4年第5期89-89,共1页
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笔者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字理识字与字理析词在小学中年级的运用。一、字理识字—“舞”“舞”字虽是课文的生字,但其音、义对中年级学... 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笔者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字理识字与字理析词在小学中年级的运用。一、字理识字—“舞”“舞”字虽是课文的生字,但其音、义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因其笔画、部件较多,学生容易写错别字。我巧妙借助该字的字理,针对易写错的部件“舛”,设计了切合中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1.联系生活 师:跳舞要用到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答略)“舞”字很有意思,从它的结构,我们不仅能找到跳舞的人,还能清楚地看到他的手和脚的动作和使用的道具。2.见形知义(1)出示“舞”的金文,让学生寻找跳舞的人和其手脚的动作以及使用的道具。(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金文的“舞”字,中间有个“大”字,就像一个人伸展手足,两只手拿着树枝、兽尾舞动,两只脚相背,脚趾向外,时而左脚跟点地,时而右脚跟点地。3.分解组合,溯源对比,重在辨析(1)出示“舞”的汉字演变图,让学生对比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字理识字 中年级学生 《剪枝的学问》 语文教学方法 汉字演变 三年级下册 构字规律
下载PDF
儿童教育当顺性而为
20
作者 吴要金 《四川教育》 2014年第5期1-1,共1页
天气晴朗的上午,一位年轻女教师正在执教《剪枝的学问》公开课,不曾想,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在教学生字环节时竟离开自己的课桌,靠着墙壁坐在地板上忙乎着.“你怎么坐在那里了?”见我们都朝着小男孩看,年轻教师红着脸问.“见到生字‘靠... 天气晴朗的上午,一位年轻女教师正在执教《剪枝的学问》公开课,不曾想,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在教学生字环节时竟离开自己的课桌,靠着墙壁坐在地板上忙乎着.“你怎么坐在那里了?”见我们都朝着小男孩看,年轻教师红着脸问.“见到生字‘靠’,我就想靠着墙上课,因为坐在凳子上屁股都疼了.”他摸着屁股滑稽地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一激灵:“呵,还有个生字‘舞’呢,他会不会来一段舞蹈?”倒要看看这位年轻教师怎么处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 《剪枝的学问》 年轻教师 公开课 女教师 生字 男孩 执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