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农》诗 被引量:1
1
作者 松浦友久 李寅生 《九江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13-16,12,共5页
关键词 陶渊明 《劝农》 诗歌创作 创作意图 农业观 知识分子 “忧道” “忧贫”
下载PDF
陶渊明的《劝农》诗与农家思想
2
作者 上田武 李寅生(译)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陶渊明《劝农》诗体现的农家学派思想比较复杂,他站在“后稷派”的立场,表达的却是“神农派”的思想。他在诗中赞美舜、禹躬耕懿行,推崇长沮、桀溺的隐居耕耘生活,申明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道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君臣共耕的“神农... 陶渊明《劝农》诗体现的农家学派思想比较复杂,他站在“后稷派”的立场,表达的却是“神农派”的思想。他在诗中赞美舜、禹躬耕懿行,推崇长沮、桀溺的隐居耕耘生活,申明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道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君臣共耕的“神农派”农家学派思想。陶渊明既对孔子、董仲舒蔑视劳动的言行予以揶揄,同时又以假设之语肯定了孔子、董仲舒所达到的超然境界。《劝农》诗所要表达的农家学派思想,究竟是后稷派还是神农派?对孔、董二位圣贤蔑视劳动的言行,究竟是肯定还是否定?《劝农》诗的题旨是隐晦的,读者难以从诗中清晰地领会到陶渊明的态度和观点,陶渊明的形象似乎也有些模模糊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劝农》 农家学派 神农派 题旨 隐晦
下载PDF
《宝坻劝农书》与明代后期江南农学知识的北传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新豪 曾雄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2-285,共4页
《宝坻劝农书》是中国古代记载农业技术最详实的州县级劝农文书,成书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相分离的明代,袁黄在宝坻任知县时,企图把家乡江南的农业知识引入到其所任职的北方宝坻地区。《劝农书》共八篇,从其中的田制、灌溉、粪壤三方面... 《宝坻劝农书》是中国古代记载农业技术最详实的州县级劝农文书,成书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相分离的明代,袁黄在宝坻任知县时,企图把家乡江南的农业知识引入到其所任职的北方宝坻地区。《劝农书》共八篇,从其中的田制、灌溉、粪壤三方面便可看出江南农学知识向宝坻的传播过程,江南农学知识一定时期内在宝坻产生了比较大的成效,却未能长时间维继,其原因既有袁黄个人的因素,也与南北地理环境迥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农书》 袁黄 宝坻 农学知识 农业技术
下载PDF
春深劝农焕烟霞——论《牡丹亭·劝农》中的意趣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翼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70-77,共8页
《劝农》是汤显祖《牡丹亭》中耐人寻味的一折。它一方面“从来不是戏曲批评家以及《牡丹亭》爱好者的主要注意力所在”,另一方面却曾经被频繁搬演于戏曲舞台。汤显祖对古老的采诗观风形式进行了艺术化加工,运用到《劝农》中,增加了该... 《劝农》是汤显祖《牡丹亭》中耐人寻味的一折。它一方面“从来不是戏曲批评家以及《牡丹亭》爱好者的主要注意力所在”,另一方面却曾经被频繁搬演于戏曲舞台。汤显祖对古老的采诗观风形式进行了艺术化加工,运用到《劝农》中,增加了该戏的可观性和教育意义;又揭示了“与时偕行”的哲理,扩充了《牡丹亭》的视野与结构,整部传奇为之生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劝农》 采诗观风 时令
下载PDF
《牡丹亭·劝农》与《南柯记·风谣》的同异
5
作者 万斌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2-46,102,共6页
《牡丹亭·劝农》和《南柯记·风谣》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汤显祖政治理想的艺术寄托,其人物形象,则是他从政实践的形象写照;两折戏的不同点,在于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虚实繁略,相映生辉。
关键词 汤显祖 《劝农》 《风谣》
下载PDF
从《劝农文》看宋朝的农业技术推广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兴刚 《农业考古》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劝农文》 宋朝 农业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建设 耕作方法 蚕桑生产 小麦生产
下载PDF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及其前后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农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6期72-77,共6页
陶渊明对农耕的态度随人生阅历而变化。早年,陶渊明对农耕没有感情,其作品主要是鼓励农民好好耕种。随后居丧期间,陶渊明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逐步体会到田野之美,对农耕的态度亦有所变化。彻底弃官回乡以后,陶渊明全身心投入到田园隐居... 陶渊明对农耕的态度随人生阅历而变化。早年,陶渊明对农耕没有感情,其作品主要是鼓励农民好好耕种。随后居丧期间,陶渊明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逐步体会到田野之美,对农耕的态度亦有所变化。彻底弃官回乡以后,陶渊明全身心投入到田园隐居生活,其最优美的田园组诗《归园田居》则是作于此时,其中不仅描写景物,反映生活,而且颇含哲理。晚年,陶渊明的田园诗更多地描写农业劳动的辛苦和自己的贫困,明确认同站在孔夫子对立面的一批隐士,表现其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同时,陶渊明以自身实际情况表明对农村灾民接受救济问题的看法,其通达程度已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劝农》 《归园田居》 《有会而作》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萧庆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意象 “农本” 《劝农》 孟浩然 美学意义 农民阶级 审美意趣 《桃花源诗并记》 《诗经》
下载PDF
试论陶渊明从忠君、有君到无君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正申 《天府新论》 1995年第5期55-60,共6页
试论陶渊明从忠君、有君到无君魏正申陶渊明的君臣观念、一直是陶学史上的热门话题,其歧见之纷经,沦争之红火,是其他研陶论题少有可比的。但是,绝少有人从陶渊明平生思想历程中,谈出陶渊明彭泽归田以前、归田之后,直至五十七岁以... 试论陶渊明从忠君、有君到无君魏正申陶渊明的君臣观念、一直是陶学史上的热门话题,其歧见之纷经,沦争之红火,是其他研陶论题少有可比的。但是,绝少有人从陶渊明平生思想历程中,谈出陶渊明彭泽归田以前、归田之后,直至五十七岁以后的晚年,有关君臣观念的流变,而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劳动农民 阶级社会 忠君观念 无君论思想 感士不遇 《劝农》 君王 《桃花源记并诗》 门阀制度
下载PDF
试论陶渊明哲理诗的表现艺术
10
作者 朱家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7-33,共7页
诗主性情,固然是不错的,然仅仅表现性情,也未必就是佳作。因为构成一部真正伟大艺术作品的基础,除性情之外,“同诗的艺术一起而来的还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345页)鲁迅也讲过类似的道理:“盖世界大文,无不能启人生之閟机,... 诗主性情,固然是不错的,然仅仅表现性情,也未必就是佳作。因为构成一部真正伟大艺术作品的基础,除性情之外,“同诗的艺术一起而来的还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345页)鲁迅也讲过类似的道理:“盖世界大文,无不能启人生之閟机,而直语其事实法则,为科学所不能言者。所谓閟机,即人生之诚理是已。” (《鲁迅全集》第一卷203页)就诗论诗,理若不至,情亦浮泛。唯其情依乎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诗 陶渊明 表现艺术 杂诗 喻人 黄文焕 反常合道 《劝农》 诗情与哲理 立善
下载PDF
《牡丹亭·劝农》在清代宫廷的演出
11
作者 曹官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3,27,共10页
《牡丹亭》中的《劝农》一折可谓清代宫廷承应戏的固定剧目。今日虽不存清代前期的演剧档案,但曹寅为康熙第四次南巡所创作的承应戏《太平乐事》里有一关于"花"剧的灯谜,其指涉的极可能就是《劝农》。乾隆第二次南巡时,扬州... 《牡丹亭》中的《劝农》一折可谓清代宫廷承应戏的固定剧目。今日虽不存清代前期的演剧档案,但曹寅为康熙第四次南巡所创作的承应戏《太平乐事》里有一关于"花"剧的灯谜,其指涉的极可能就是《劝农》。乾隆第二次南巡时,扬州太平班的迎銮戏中也安置了一出《劝农》。而劝农本身就是一项政策,与清代宫廷的重农文化密切相关。通过解读晚清宫廷的演剧档案,重建当日景况,指出《劝农》悠游于承应戏开团场规制与日常承应折子戏两个系统之间,并可在伶官演员的世代交替中得见宫廷与民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农》 《牡丹亭》 清代宫廷 承应戏 演出
原文传递
稀见清代江南农书《劝农说》研究——基于文献学与技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元明 杜新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7,共8页
《劝农说》是一本稀见的江南地方性农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拙政老人撰写,现存版本为咸丰七年由陕西巡抚曾望颜将其与王心敬《区田书》一并刊刻的合刻本。通过对该书的研究,厘清了另一本重要农书《加庶编》的出处及成稿时间,纠正了... 《劝农说》是一本稀见的江南地方性农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拙政老人撰写,现存版本为咸丰七年由陕西巡抚曾望颜将其与王心敬《区田书》一并刊刻的合刻本。通过对该书的研究,厘清了另一本重要农书《加庶编》的出处及成稿时间,纠正了前人关于作者身份认定的错误观点。该书还引入了历算家对区田问题的研究成果,是明清时期数学对农学产生影响的独特案例。书中所记载的诸多有关区田、树艺、牧养方面的全新农业技术,有助于加深学界对清代中期杭嘉湖地区农业技术史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农说》 《加庶编》 拙政老人 农业技术
原文传递
洋县《劝农文》碑考
13
作者 陈显远 《陕西史志》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今陕西洋县的前身洋州,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由陕西西乡县移置兴道县(今洋县)其州治衙署,即今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千余年来,未移衙址。故唐、宋名人撰、书的石刻,多集中嵌于州衙二堂。其中有唐韩干画的《牧马图》、戴嵩画的... 今陕西洋县的前身洋州,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由陕西西乡县移置兴道县(今洋县)其州治衙署,即今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千余年来,未移衙址。故唐、宋名人撰、书的石刻,多集中嵌于州衙二堂。其中有唐韩干画的《牧马图》、戴嵩画的《牧牛图》;宋文同、苏轼、苏辙、韩亿、韩缜、鲜于优等名家撰、书的诗碑,皆萃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研究 洋县 《劝农文》 碑文
原文传递
陶杜异同论
14
作者 黄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一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陶、杜相提并论,但又总将他们看作是全然不同的两种诗人。前人或从才性,或从思想、或从作品内容、或从创作风格进行对比,提出过不少看法。只是这些看法,基本上都还停留在表象上,未能从整体的内在联系中,作综合深... 一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陶、杜相提并论,但又总将他们看作是全然不同的两种诗人。前人或从才性,或从思想、或从作品内容、或从创作风格进行对比,提出过不少看法。只是这些看法,基本上都还停留在表象上,未能从整体的内在联系中,作综合深入的探讨。陶、杜成为伟大诗人,全在他们身上所共有的纯真。在陶渊明诗中,屡见一个"真"字:"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其二十)。前人推重渊明,也往往集中在一个"真"字上。萧统称他"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同论 作品内容 创作风格 《劝农》 《饮酒》 诗人 才性 纯真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农忙止讼制度的形成时间试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纯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1,共7页
农忙止讼是我国古代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制度,郑显文先生对之进行了积极的开拓性研究,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就郑先生的论证方法和史料运用来看,其观点则尚不能令人信服。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六月的《劝农诏》和日本《养老令》的成书... 农忙止讼是我国古代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制度,郑显文先生对之进行了积极的开拓性研究,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就郑先生的论证方法和史料运用来看,其观点则尚不能令人信服。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六月的《劝农诏》和日本《养老令》的成书时间来看,我国古代农忙止讼制度的形成时间应该早于开元六年(718年)甚至可能早于唐朝。今天学界复原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中有农忙止讼的规定,但不能因此就误认为农忙止讼制度首创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忙止讼 开元六年 开元二十五年 《劝农诏》 《养老令》
原文传递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霖 《戏曲研究》 2019年第3期234-249,共16页
20世纪以来,《牡丹亭》的各种外文译本相继出现,而其最早被译成的西方文字则是德文:1929年,徐道邻用德文撰写的《中国的爱情故事》中就有关于《牡丹亭》的摘译和介绍;~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汉学家洪涛生陆续翻译了《牡丹亭》的《劝农》《... 20世纪以来,《牡丹亭》的各种外文译本相继出现,而其最早被译成的西方文字则是德文:1929年,徐道邻用德文撰写的《中国的爱情故事》中就有关于《牡丹亭》的摘译和介绍;~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汉学家洪涛生陆续翻译了《牡丹亭》的《劝农》《寻梦》《写真》等,并于1937年完成了德文全译本,由苏黎世与莱比锡拉施尔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莱比锡 爱情故事 全译本 德国汉学家 《劝农》 德译本 苏黎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