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论《加拉太书》5:17d
1
作者 李曦 《圣经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68-84,共17页
关于《加拉太书》5:17d中αεανθελητε(你们所愿)这个表达是指肉体的欲望、圣灵的欲望,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其上下文表明,该词指向肉体欲望,这种解读符合保罗书写《加拉太书》的主题:劝诫加拉太的基督徒... 关于《加拉太书》5:17d中αεανθελητε(你们所愿)这个表达是指肉体的欲望、圣灵的欲望,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其上下文表明,该词指向肉体欲望,这种解读符合保罗书写《加拉太书》的主题:劝诫加拉太的基督徒不要受鼓动接受割礼。其他学者的观点尽管有其优点,但并未综合考虑该书信的主题,因此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礼 《加拉太书》 肉欲 保罗
下载PDF
自我与圣灵——以《加拉太书》5:16-18为例
2
作者 王梓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2-48,共17页
通过诠释《加拉太书》5:16-18,本文回应了保罗人论中自我与圣灵的关系问题。通过回顾当代保罗人论研究的发展,本文指出保罗所理解的自我并不是身体一灵魂一灵性的三元复合结构,而是一个身体性的整体。这个身体性的自我既在圣灵里经历苦... 通过诠释《加拉太书》5:16-18,本文回应了保罗人论中自我与圣灵的关系问题。通过回顾当代保罗人论研究的发展,本文指出保罗所理解的自我并不是身体一灵魂一灵性的三元复合结构,而是一个身体性的整体。这个身体性的自我既在圣灵里经历苦难,盼望终末的来临;同时也与圣灵共同参与得享新生命的平安与喜乐。在这个意义上,《加拉太书》5:16-18既是对天启论的表达,也发挥了道德劝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圣灵 《加拉太书》
原文传递
奥古斯丁、保罗与撒拉事件的释经之争
3
作者 花威 《圣经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33-60,共28页
对于撒拉事件,保罗在《加拉太书》4:21-5:1中将之看作一个“比方”,即撒拉代表天上的耶路撒冷和真正的基督徒,而夏甲代表地上的耶路撒冷和犹太化主义者,其间是信福音与行律法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与之不同,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15.2... 对于撒拉事件,保罗在《加拉太书》4:21-5:1中将之看作一个“比方”,即撒拉代表天上的耶路撒冷和真正的基督徒,而夏甲代表地上的耶路撒冷和犹太化主义者,其间是信福音与行律法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与之不同,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15.2中提出新解释,即撒拉代表地上之城,是上帝之城的“像”,而夏甲代表魔鬼之城,是“像的像”,其间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魔鬼之城的三元模仿关系。可以看到,这一释经变化反映了早期基督教中神学议题的转变,即公元1世纪的新生教会关注教会合一的教会论问题,而4、5世纪的大公教会关注个体救赎的救赎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保罗 《加拉太书》4-5 事件
下载PDF
称义与正义:与经济上被征服者同读保罗
4
作者 布丽奇特·卡尔 花威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共21页
在《加拉太书》的冲突处境中,律法/事工称义与福音/信心称义的对立逐渐演变成根本对立的两极.在宗教改革时期,事工称义不仅把犹太人与基督徒区分开,也把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区分开,即天主教以律法为导向,而路德及其追随者唯独依赖信心和恩... 在《加拉太书》的冲突处境中,律法/事工称义与福音/信心称义的对立逐渐演变成根本对立的两极.在宗教改革时期,事工称义不仅把犹太人与基督徒区分开,也把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区分开,即天主教以律法为导向,而路德及其追随者唯独依赖信心和恩典.由此,保罗宏大的称义宣言就被转变为主要的经文证据,以辩护应该在信心、恩典和基督的名义下去容忍社会的非正义.然而,根据“保罗新观”,因信称义不再对立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和“事工”,而是对某种具体社会实践的神学界定.它的主要推动力不是背离,而是朝向团结、共济和超越现存的各种界限.这就使得人们对称义神学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开始接纳经济正义和社会正义.作为一座胜利纪念碑,“垂死的加拉太人”展示着殖民主义的“身体政治学”.而保罗在加拉太人眼前放置了一个他者形象,即“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加3∶1).与之相较,基督开启了完全不同的正义和称义秩序.上帝不再站在胜利者一方,反倒成为受压迫者的盟友,使得他们不再顺服于死亡的律法,而顺服于生命的律法.最终,保罗的称义神学成为了罗马世界被征服民族获得彻底解放的相反身份的“好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 《加拉太书》 罗马帝国 保罗新观 “垂死的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