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讽刺小说的电影改编——以《包氏父子》为例 |
蔡雨儒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2
|
《包氏父子》与电影史建构中的缺失 |
沈义贞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8 |
4
|
|
3
|
现代都市人生的深刻透视——浅论张天翼讽刺小说《包氏父子》 |
陶丽萍
|
《理论月刊》
|
2003 |
2
|
|
4
|
简捷·夸张·幽默——从《包氏父子》和《华威先生》看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个性 |
赖志明
|
《西江大学学报》
|
2000 |
3
|
|
5
|
强烈的对比 漫画式的夸张──从《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看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
陈彩霞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1999 |
2
|
|
6
|
论《包氏父子》与《红与黑》中的父子关系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
朱莎莎
|
《文教资料》
|
2016 |
0 |
|
7
|
关于电影改编“忠实性”原则的思考——以《包氏父子》的电影改编为例 |
王嘉祺
|
《戏剧之家》
|
2022 |
0 |
|
8
|
试论《包氏父子》与《高老头》父爱的相似性 |
钟敏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9
|
一种文化能指的新意味——评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中的“父亲” |
周水涛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0
|
基于传统视角下的个性探寻——谈“包国维”的心理成因及其塑造方法 |
李俊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1
|
张天翼与成都 |
杜俊华
|
《巴蜀史志》
|
2002 |
0 |
|
12
|
回忆胡风先生 |
彭燕郊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3
|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
洪志强
|
《新教育(海南)》
|
2007 |
0 |
|
14
|
我家红灯有人传 |
悟也
|
《新天地》
|
2010 |
0 |
|
15
|
看懂《八佰》之前,先看懂导演管虎 |
风相星
|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下)》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