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民国英文报刊之中国戏剧形象的构建——以《北华捷报》(1850—1941)为例
1
作者 张秋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文章聚焦晚清民国时期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英文外报《北华捷报》对中国戏剧的报道与评价。20世纪以前,该报构建的中国戏剧形象带有明显的东方学色彩。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梁社乾等华人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戏剧文化,在“他者”霸权独语的声音... 文章聚焦晚清民国时期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英文外报《北华捷报》对中国戏剧的报道与评价。20世纪以前,该报构建的中国戏剧形象带有明显的东方学色彩。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梁社乾等华人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戏剧文化,在“他者”霸权独语的声音中加入纠偏式的“自我”代言,形成双声复调和多元声音的格局,建构了更为客观、真实的中国戏剧形象。从否定中国戏剧具有自主生发能力到对“中国剧”《王宝川》的热捧,从偏执于中国戏剧效仿西方写实布景才是进步,到欣赏它的假定性美学并建议它回归艺术“原点”,《北华捷报》对中国戏剧形象的构建与当时的戏剧生态及艺术事件同频共振,这也是它追求真实与时效表述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中国戏剧 东方学 双声复调 多元化
下载PDF
英美在华报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描摹(1921—1938)——以《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为中心
2
作者 周瑞瑞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1921年至1938年《新华日报》面世前,在未与中国共产党自我主张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依据各自立场构建中共形象,描摹共产党行为。大革命期间,两报迷惑于“布尔什维克”所指,混淆国共两党。大革命... 1921年至1938年《新华日报》面世前,在未与中国共产党自我主张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依据各自立场构建中共形象,描摹共产党行为。大革命期间,两报迷惑于“布尔什维克”所指,混淆国共两党。大革命失败后,扎根农村的红军成为外报重点关注对象,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被描述成“罗宾汉”式的神秘救世主。抗战爆发后,外报又逐渐呈现中共作为一个组织有序、敢于担当的政党如何崛起。尽管英美在华报刊以他者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部分事实,但归根结底主张的是西方的理念与价值观。相关报道也曾受到国民党宣传干预,因此应对其中所含评价与材料持有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北华捷报》 《密勒氏评论报》
下载PDF
晚清中外关系的一块晴雨表——《北华捷报》的特点及其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文贤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北华捷报》素有"中国外文第一报"的称誉,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它对"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它对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奠定了在言论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北华捷报》 中外关系 影响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上)——基于《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所做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柏 《海峡人文学刊》 2021年第1期103-114,159,共13页
以《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资料平台,对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进行考察,分别是:1878至1879年费尔克洛夫与艾尔茜娅·梅、1882年班德曼剧团、1891年米恩剧团的上海兰心剧院举行的演出。这一考察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要确... 以《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资料平台,对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进行考察,分别是:1878至1879年费尔克洛夫与艾尔茜娅·梅、1882年班德曼剧团、1891年米恩剧团的上海兰心剧院举行的演出。这一考察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要确认事实,尽可能细致地还原此次演出从发生到实现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去思考演出裹挟其中的各个面向的文化议题——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戏剧文化,到上海租界侨民的文化生活,再到中西文化的交流场域,在不同个案中都有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展现,而"莎士比亚"就位于十九世纪后期帝国主义、民族—国家和早期全球化的历史文化议题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克洛夫 艾尔茜娅·梅 丹尼尔·班德曼 乔治·米恩 巡演剧团 莎士比亚 A.D.C.剧团 (上海)兰心剧院 《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中)——基于《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所做的历史考察
5
作者 孙柏 《海峡人文学刊》 2021年第2期132-143,159-160,共14页
本文以《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资料平台,对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进行考察,这些演出分别是:1878—1879年费尔克洛夫与艾尔茜娅·梅、1882年班德曼剧团、1891年米恩剧团的上海兰心剧院举行的演出。这一考察的目的,一方... 本文以《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资料平台,对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进行考察,这些演出分别是:1878—1879年费尔克洛夫与艾尔茜娅·梅、1882年班德曼剧团、1891年米恩剧团的上海兰心剧院举行的演出。这一考察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要确认事实,尽可能细致地还原此次演出从发生到实现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去思考演出裹挟其中的各个面向的文化议题——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戏剧文化,到上海租界侨民的文化生活,再到中西文化的交流场域,在不同个案中都有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展现,而"莎士比亚"就位于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民族—国家和早期全球化的历史文化议题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克洛夫 艾尔茜娅·梅 丹尼尔·班德曼 乔治·米恩 巡演剧团 莎士比亚 A.D.C.剧团 (上海)兰心剧院 《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下)——基于《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所做的历史考察
6
作者 孙柏 《海峡人文学刊》 2021年第3期81-88,158,共9页
本文试以《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资料平台,对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进行考察,这些演出分别是:1878—1879年费尔克洛夫与艾尔茜娅·梅、1882年班德曼剧团、1891年米恩剧团的上海兰心剧院举行的演出。这一考察的目的,一... 本文试以《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资料平台,对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进行考察,这些演出分别是:1878—1879年费尔克洛夫与艾尔茜娅·梅、1882年班德曼剧团、1891年米恩剧团的上海兰心剧院举行的演出。这一考察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要确认事实,尽可能细致地还原此次演出从发生到实现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去思考裹挟于演出中的各个面向的文化议题——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戏剧文化,到上海租界侨民的文化生活,再到中西文化的交流场域,在不同个案中都有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展现,而"莎士比亚"就位于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民族—国家和早期全球化的历史文化议题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克洛夫 艾尔茜娅·梅 丹尼尔·班德曼 乔治·米恩 巡演剧团 莎士比亚 A.D.C.剧团 (上海)兰心剧院 《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下载PDF
近代在华西人视野中的德占青岛——以《北华捷报》为中心(1897—1914)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帆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94,共13页
《北华捷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在德国占领青岛期间,该报刊载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报道。其中路港联运、贸易和生产、人口涌入和管理、旅游和避暑这四个议题与青岛城市现代化紧密相关。这... 《北华捷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在德国占领青岛期间,该报刊载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报道。其中路港联运、贸易和生产、人口涌入和管理、旅游和避暑这四个议题与青岛城市现代化紧密相关。这些报道透视出青岛由一个沿海渔村向近代城市的转变过程,呈现出在华西方人作为殖民者、被占方中国二者之外的第三方对于这一过程的独特认知,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青岛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独特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青岛 德占时期 第三方 殖民主义
下载PDF
“亚罗号事件”的冲击波--《北华捷报》与英国对华战争舆论制造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晓琼 谢庆立 赵亮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4,共5页
"亚罗号事件"爆发之后,《北华捷报》对其展开了大规模报道。通过表明立场、跟进事件进展、发表社论和刊登读者来信,制造了舆论话题,引发读者热议。《北华捷报》通过议程设置,发挥了媒介引导舆论的作用,使"亚罗号事件&qu... "亚罗号事件"爆发之后,《北华捷报》对其展开了大规模报道。通过表明立场、跟进事件进展、发表社论和刊登读者来信,制造了舆论话题,引发读者热议。《北华捷报》通过议程设置,发挥了媒介引导舆论的作用,使"亚罗号事件"及后续冲突进入在华西人的舆论视野,为英国海军提供了舆论引导,更为其借"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亚罗号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初入中国若干问题新探--对《北华捷报》新史料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瑞瑞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9-227,共9页
19世纪70年代,创办于上海的英文《北华捷报》就已经出现马克思之名。该报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状况,呈现了马克思经典学说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与理论关注重心;记录了马克思学说经由俄国演变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并落... 19世纪70年代,创办于上海的英文《北华捷报》就已经出现马克思之名。该报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状况,呈现了马克思经典学说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与理论关注重心;记录了马克思学说经由俄国演变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并落地中国,折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时对马克思主义传至俄国、中国的抵触心理;虽曾用“经济决定论”误读马克思,但也承认马克思理论是革命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北华捷报》为马克思学说如何进入中国提供了历史细节,也为研究20世纪初中国思潮林立时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无政府主义的关系,以及基督教社会主义、俄国虚无主义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北华捷报》 布尔什维克 社会主义运动
下载PDF
《北华捷报》的办报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辰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101-102,共2页
《北华捷报》英文名为“The North China Herald”,1850年8月3日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创办,是上海第一份现代报刊.该报是典型英式报刊,注重商业信息和社论,而且内容丰富、栏目多元,其报道涵盖中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 《北华捷报》英文名为“The North China Herald”,1850年8月3日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创办,是上海第一份现代报刊.该报是典型英式报刊,注重商业信息和社论,而且内容丰富、栏目多元,其报道涵盖中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作为上海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外报,《北华捷报》代表了英国在中国的利益,戈公振先生称其“骎骎然为英人在东方之唯一言论机关矣”①.《北华捷报》及后来创办的《每日航运新闻》《字林西报》等报纸组成了声势浩大的字林报系,成为英国在华重要的新闻力量,历时百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撤出中国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报刊 戈公振 英国商人 商业信息 《字林西报》 新闻 《北华捷报》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野下晚清海关疫情资讯的传播与应用——以《海关医报》《北华捷报》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灿 《文化与传播》 2021年第2期21-26,共6页
晚清疾病资讯的传播可分为即时性的疫情通报网络与非即时性的知识性网络,前者以官方通令、报纸、商人群体为主,主要着重于与大众相关疫情资讯的快速且广泛传播;后者则以《海关医报》和医学期刊为主,着重于对医疗专业知识的传递。行动者... 晚清疾病资讯的传播可分为即时性的疫情通报网络与非即时性的知识性网络,前者以官方通令、报纸、商人群体为主,主要着重于与大众相关疫情资讯的快速且广泛传播;后者则以《海关医报》和医学期刊为主,着重于对医疗专业知识的传递。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异质网络由众多的人与非人共同参与创造与维持。中介者在参与行动与联结的过程中,可能因同时处于不同网络之中,而使网络间相互影响产生变动、位移,异质网络间通过此种互动将资讯转译为其所能使用的资讯进而扩大使用。研究借由行动者网络理论,探索疫情资讯如何通过众多中介者们将资讯进行转化、传达,得以为官方与民间所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资讯 《北华捷报》 《海关医报》 行动者网络理论 晚清海关
下载PDF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中的曾纪泽
12
作者 王绍平 《寻根》 2023年第5期60-64,共5页
鸦片战争后,面对着欧洲强国对中国的逐步蚕食,晚清政府以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以西学固国本。在这一时期,常年伴随曾国藩身边的曾纪泽便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各种思想,他自学英文,研究西洋文化,形成了对... 鸦片战争后,面对着欧洲强国对中国的逐步蚕食,晚清政府以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以西学固国本。在这一时期,常年伴随曾国藩身边的曾纪泽便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各种思想,他自学英文,研究西洋文化,形成了对于中国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于泰西诸国的了解。直到1877年,在结束守丧期之后,他入京承袭“一等勇毅侯”的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晚清政府 张之洞 西洋文化 李鸿章 《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洋务派
原文传递
晚清时期《北华捷报》上的中国声音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珊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16,共20页
《北华捷报》是由英商创办的一份重要的近代在华西文报纸,其初衷是服务在沪外侨,开拓中国市场。由于与英国在华外交机构及租界当局关系密切,该报在来华西人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仅西方人多在该报发表西人对华观感,关注中外情势的中国... 《北华捷报》是由英商创办的一份重要的近代在华西文报纸,其初衷是服务在沪外侨,开拓中国市场。由于与英国在华外交机构及租界当局关系密切,该报在来华西人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仅西方人多在该报发表西人对华观感,关注中外情势的中国人对之也十分重视。自太平军投书该报批评列强助剿政策开始,中国人即在该报发表文章,在一些涉华问题上与西方人进行论辩。本文尝试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对晚清时期中国人在《北华捷报》上发表文章的基本情况做一总体考察。中国人在《北华捷报》上发表的文章大多与中外关系有关,西学东渐、传教问题以及中国治权等问题皆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争。对这些文章及其引发的反响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北华捷报》,它并非仅仅是在华西人独霸话语权的新闻媒介,中国人亦能通过亲自用英文撰写或翻译的形式,在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晚清 近代报刊 辜鸿铭
原文传递
英文《北华捷报》呈现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形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瑞瑞 杨宏雨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6年第4期97-102,共6页
《北华捷报》是中国首份英文报纸。作为英国人在上海的“官报”,其记录下了近现代中国诸多历史片段,其中不乏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踪迹。提炼该报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形象,可管窥1921年-1941年间大... 《北华捷报》是中国首份英文报纸。作为英国人在上海的“官报”,其记录下了近现代中国诸多历史片段,其中不乏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踪迹。提炼该报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形象,可管窥1921年-1941年间大多数在华英人对中共的认知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中国共产党 形象
原文传递
《北华捷报》上的中国投书人——国民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对外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珊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43,160,共19页
国民革命时期,上海五洲大药房总经理的英文秘书邵芾棠以F.D.Z.之名,频繁投书《北华捷报》的"读者来信"栏目,阐发其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的主张,引起该报外侨读者的重视与反击。1924年国内反帝废约之声渐起,邵芾棠以反驳外... 国民革命时期,上海五洲大药房总经理的英文秘书邵芾棠以F.D.Z.之名,频繁投书《北华捷报》的"读者来信"栏目,阐发其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的主张,引起该报外侨读者的重视与反击。1924年国内反帝废约之声渐起,邵芾棠以反驳外侨所谓中国"排外主义"盛行的观点,初登《北华捷报》。此后,他批评外侨针对中国文明的论调,其维护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与外侨抱持的文化优越感形成鲜明对比。北伐开始后,邵氏在报端愈战愈勇。他驳斥西方读者贬抑国民革命的观点,彰明普通民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心声,并呼吁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作出变革,从而触及外侨在华的核心利益。诸多外侨读者撰文回击邵氏,这些言论适与时人批评的"上海心理"形成参照。邵芾棠与外侨读者的互动,体现了国民革命时期国人高涨的民族主义意识与外侨顽固的殖民者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 民族主义 外侨 《北华捷报》 邵芾棠 租界
原文传递
新世纪以来《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研究的新进展
16
作者 刘纯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是上海图书馆收录齐全的重要近代英文报刊藏品。新世纪以来,国内研究者们对《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增多,除了继续关注该报的沿革和史料价值之外,开始更多地依据该报丰富的史料来分析历史事件和讨...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是上海图书馆收录齐全的重要近代英文报刊藏品。新世纪以来,国内研究者们对《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增多,除了继续关注该报的沿革和史料价值之外,开始更多地依据该报丰富的史料来分析历史事件和讨论舆论空间的建构。有关《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研究在以下五方面取得新进展:报刊的传播作用及背后的动因、报刊笔下的东方文化和中国问题、报刊与社会的互动、报刊笔下的人物形象、与其他报刊的比较。今后可以进一步从报刊传播策略、经济史、政治和中外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上海图书馆 近代英文报刊
下载PDF
《北华捷报》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博研 程红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4期65-76,共12页
《北华捷报》是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商业性英文报纸,其作者及编辑群体与英国政界、商界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北华捷报》报刊史料为依据,结合英国下议院档案资料、关键人物书信往来等,分析该报舆论在近代英国对华贸易中的角色... 《北华捷报》是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商业性英文报纸,其作者及编辑群体与英国政界、商界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北华捷报》报刊史料为依据,结合英国下议院档案资料、关键人物书信往来等,分析该报舆论在近代英国对华贸易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北华捷报》通过社论和编辑文章批评《南京条约》对在华英商的诸多限制,意在为修约活动造势;修约舆论引起英国下议院的重视,成为武力侵华政策的论据和后盾;《天津条约》的签订则进一步表明该报舆论能够影响额尔金等人的贸易决策,英国政府新确立的贸易条例也基本回应了在华英商的舆论诉求。总体来看,《北华捷报》的倾向性舆论对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舆论 贸易政策 中英贸易关系
原文传递
《北华捷报》上的太平军声音
18
作者 任媛 《文史天地》 2022年第4期47-50,共4页
一、上海外侨的“英国官报”《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创办的第一份近代在华英文报纸。1850年8月3日(道光三十年六月二十六日),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 Shearman)创办。其初创乃为上海外侨外商服务... 一、上海外侨的“英国官报”《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创办的第一份近代在华英文报纸。1850年8月3日(道光三十年六月二十六日),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 Shearman)创办。其初创乃为上海外侨外商服务,旨在呼吁各国关注上海及广阔的中国市场。所以它刊载的内容约有一半是广告和关于进出口贸易的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上海开埠 英文报纸 英国商人 《北华捷报》 外侨
原文传递
近代上海市场发育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仲礼 沈祖炜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2期5-15,共11页
市场发育是近代上海经济发育的一条主线。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场发育的四个特点:(1)在全国居超前地位;(2)门类齐全,体系完整;(3)同内地、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联系十分紧密;(4)直接同国际接轨。作者认为,上海在... 市场发育是近代上海经济发育的一条主线。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场发育的四个特点:(1)在全国居超前地位;(2)门类齐全,体系完整;(3)同内地、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联系十分紧密;(4)直接同国际接轨。作者认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大市场,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使上海成为旧中国最大的近代化都审和多功能的全国经济中心。文章还强调这一历史经验为今天重振上海雄风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市场发育 交易所 上海市场 近代化 长江流域 国际接轨 《北华捷报》 拍卖市场 交易方式
下载PDF
中国早期工人阶级状况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铎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50-161,共12页
中国早期工人阶级状况初探姜铎本文引用大量资料,用计量的方法对中国早期工人阶级的人数和来源、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劳动福利待遇、女工童工使用情况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考察和论述,从而对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 中国早期工人阶级状况初探姜铎本文引用大量资料,用计量的方法对中国早期工人阶级的人数和来源、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劳动福利待遇、女工童工使用情况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考察和论述,从而对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的中国早期工人阶级的悲惨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阶级状况 女工 童工 工资水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近代 中国产业 劳动时间 《北华捷报》 日工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