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至《北游及其他》新探
1
作者 陆耀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1,共6页
冯至先生自己和许多学者认为 :《北游及其他》是诗人此前的《昨日之歌》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了新的探讨。认为《北游及其他》虽有《月下欢歌》、《南方的夜》等不俗之作 ,但无如《蛇》、《在郊原》、《我是一条河》这样的绝响 ,也没有《... 冯至先生自己和许多学者认为 :《北游及其他》是诗人此前的《昨日之歌》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了新的探讨。认为《北游及其他》虽有《月下欢歌》、《南方的夜》等不俗之作 ,但无如《蛇》、《在郊原》、《我是一条河》这样的绝响 ,也没有《吹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前》这样优美的叙事长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游及其他》 新论
下载PDF
分裂与挣扎——从《北游及其他》看冯至的创作
2
作者 杨蓉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32-34,共3页
《北游及其他》是冯至在《昨日之歌》和《十四行集》之间创作的一部诗集,无论是风格还是思想,都具有一种过渡性质。本文从诗集的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北游及其他》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试图发现冯至整体创作的一些共同点。
关键词 冯至《北游及其他》 个人 社会
下载PDF
《北游》:放逐者的自在诉求与理性追索——兼论冯至的诗学转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武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7-101,共5页
《北游》是冯至诗学发展历程中具有过渡意义的一首长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精神状况的不满 ,与艾略特的《荒原》在本质上相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
关键词 《北 冯至 荒源 拯救 荒诞
下载PDF
《北游》:放逐者的诉求与追索——兼论冯至的转型倾向
4
作者 吴武洲 杨玉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北游》是冯至诗学发展历程中具有过渡意义的一首长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精神状况的不满。其与艾略特的《荒原》有内质上的相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及加缪有关荒诞与拯救的思想也在该诗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 《北 冯至 诗歌 《原》 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屋手记》 艾略特 荒原意识 自省精神 文学影响 比较文学
下载PDF
灵魂裂变的声音——浅论冯至《北游》的现代性及其产生背景
5
作者 任秀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57-61,共5页
冯至的记行长诗《北游》不仅呈现了诗人北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而且发出了诗人因不甘沉沦,执着追求而导致灵魂裂变时沉闷的声音。诗作中关于人生无路的悲哀,个体存在的孤独,生与死的秘密等问题的探索,表明此时的冯至已具备了... 冯至的记行长诗《北游》不仅呈现了诗人北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而且发出了诗人因不甘沉沦,执着追求而导致灵魂裂变时沉闷的声音。诗作中关于人生无路的悲哀,个体存在的孤独,生与死的秘密等问题的探索,表明此时的冯至已具备了探索现代性的初步自觉。该文试图对《北游》的现代性作出解读,并试图从昨日的沉淀、现实的赐予、外来的养分三方面对这种现代性的产生作出阐释。文章认为,正是冯至对现代性的这种自觉,为他30年代留学德国时亲近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诗人里尔克等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更为他40年代《十四行集》的成功面世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北 现代性 产生背景
下载PDF
“固旧式”与“新气象”:1929年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的东北“发现”——以赵君豪《东北屐痕记》和严独鹤《北游杂纪》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7,共12页
随着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1929年5月的东北之行及其相关报道和旅行书写的问世,长期为南方媒体上穷兵黩武和粗野无文的"刻板印象"所遮蔽的东北,终于有机会显现自身。当此"东北易帜"完成不久而"中原大战"山... 随着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1929年5月的东北之行及其相关报道和旅行书写的问世,长期为南方媒体上穷兵黩武和粗野无文的"刻板印象"所遮蔽的东北,终于有机会显现自身。当此"东北易帜"完成不久而"中原大战"山雨欲来之际,"东北"不仅是左右中国政局走向的胜负手,更是侦测救亡图存之时代主题的潜望镜。而赵君豪和严独鹤各自以"旧文学"形式记述此行的长篇游记《东北屐痕记》与《北游杂纪》,最早和最为深入地向南方读者介绍了"新东北"形象。通过观察、倾听和交谈,他们尝试理解东北社会建构自身价值与意义系统的资源与方式,从其"固旧式"的文化传统中发现了防维边圉和寻求现代的"新气象"。这种对于东北苦难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际情势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的体认与尊重,或许正是两者的旅行书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而所谓"旧文学"的历史地位也应该得到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屐痕记》 《北杂纪》 “固旧式” “新气象”
下载PDF
从社会批判到哲学探询——读冯至的诗集《北游》
7
作者 沈道洋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8期145-147,共3页
冯至在<北游>中放弃了纯个人情感的大肆书写,把批判的笔触深入到都市的文明深处,为时代的物质及精神状况状写了一篇真实的寓言.在此基础上,进而对生存困境作了形而上的哲学探询.从这部诗集的内蕴中,我们可体味到一种"荒原&qu... 冯至在<北游>中放弃了纯个人情感的大肆书写,把批判的笔触深入到都市的文明深处,为时代的物质及精神状况状写了一篇真实的寓言.在此基础上,进而对生存困境作了形而上的哲学探询.从这部诗集的内蕴中,我们可体味到一种"荒原"意味与现代主义内质.<北游>标示着冯至浪漫唯关个人抒情时代的终结与现代性探索与思考的开始.以此为契机,在嗣后的诗学生涯里.冯至逐步真正走入存在主义诗学的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北 社会批判 哲学探询
下载PDF
方树梅《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情怀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准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北游访书,是方树梅学术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迹。而他在出省访求云南文献时,每日记录所得文献及访书经历,回滇后编成《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四卷。该书集中体现了方树梅眷念桑梓、光大乡邦文化的赤子之心和对云南文献的独特贡献,是... 北游访书,是方树梅学术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迹。而他在出省访求云南文献时,每日记录所得文献及访书经历,回滇后编成《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四卷。该书集中体现了方树梅眷念桑梓、光大乡邦文化的赤子之心和对云南文献的独特贡献,是近代云南访书日记的突出代表,为今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搜访滇南文献日记》 文化自觉 学术价值 文化情怀
下载PDF
读冯至《北游》
9
作者 蒋志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冯至《北游》以独特的意象和悲情的笔调展示了"我"之真实的精神内面,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中国城市的真实素描,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现实感,勾勒了一位为寻求自我之复杂而深刻的行客形象。
关键词 冯至 《北 意象 炼狱
下载PDF
方树梅对近代云南学术的贡献——以方树梅学术交游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47-155,共9页
云南丛书处与云南通志馆是近代云南学术的中心,众多滇籍学者汇集此处,通过编纂《云南丛书》《新纂云南通志》对云南传统学术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中心任务是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方树梅对此贡献颇多。方树梅自称有"滇僻",... 云南丛书处与云南通志馆是近代云南学术的中心,众多滇籍学者汇集此处,通过编纂《云南丛书》《新纂云南通志》对云南传统学术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中心任务是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方树梅对此贡献颇多。方树梅自称有"滇僻",对弘扬乡邦文化有着极大的自觉,作为丛书处、通志馆编撰群体中的一员,方树梅个人学术研究,与滇籍学者如赵藩、袁嘉谷、陈荣昌以及外省通志馆学者进行学术交游的话题无不围绕乡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展开。而通过方树梅勤勉的研究与广泛的学术交游则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如《师荔扉先生年谱》《钱南园先生年谱》《担当和尚诗钞》《滇诗丛录》《滇文丛录》《滇南书画集》等,对《云南丛书》《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有促进作用,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树梅 辑刻云南丛书处 民国云南通志馆 《臞仙年录》 《北搜访滇南文献日记》
下载PDF
东北风俗画中的人性底色与历史重彩——论津子围《十月的土地》
11
作者 张福贵 张佳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1928年,离京赴哈尔滨教书的冯至写下《北游》组诗中的《哈尔滨》一节,记录他的东北印象:“听那怪兽般的汽车,/在长街短道上肆意地驰跑,/瘦马拉着破烂的车,/高伸着脖子嗷嗷地呼叫。/犹太的银行、希腊的酒馆、/日本的浪人、白俄的妓院,/... 1928年,离京赴哈尔滨教书的冯至写下《北游》组诗中的《哈尔滨》一节,记录他的东北印象:“听那怪兽般的汽车,/在长街短道上肆意地驰跑,/瘦马拉着破烂的车,/高伸着脖子嗷嗷地呼叫。/犹太的银行、希腊的酒馆、/日本的浪人、白俄的妓院,/都聚在这不东不西的地方,/吐露出十二分的心足意满。”~①诗中所呈现的只是有关东北的一个小小样本,但足以提示我们东北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 冯至 风俗画
下载PDF
迷茫中的探索——论北大毕业后留学德国前的冯至
12
《北方论丛》 CSSCI 1996年第1期82-88,共7页
迷茫中的探索——论北大毕业后留学德国前的冯至周棉从1927年暑假在北京大学德文系毕业,到1930年9月踏上去德国留学的旅程,冯至从北京到哈尔滨,又从哈尔滨到北京,度过了整整三年探索、迷茫的时光。这是冯至有生以来第一次... 迷茫中的探索——论北大毕业后留学德国前的冯至周棉从1927年暑假在北京大学德文系毕业,到1930年9月踏上去德国留学的旅程,冯至从北京到哈尔滨,又从哈尔滨到北京,度过了整整三年探索、迷茫的时光。这是冯至有生以来第一次走上社会,虽然时间短暂,但在他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骆驼草》 现代主义 《北 哈尔滨 存在主义 浪漫主义 诗化哲学 德国浪漫派 鲁迅
下载PDF
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转折点上──冯至《十四行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剑钊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0-75,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十四行集》 冯至 《北游及其他》 《十四行诗集》 存在主义 生命的意义 里尔克 浪漫美学 折点
下载PDF
诗歌《蛇》赏析
14
作者 孙秋英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5期117-118,共2页
曾以《昨夜之歌》和《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而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的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深沉、含蓄,于平淡中见奇巧,其诗歌的盛誉几乎贯穿了整个现代文学。
关键词 诗歌 《蛇》 《北游及其他》 赏析 中国现代 现代文学 诗人 冯至
下载PDF
《十四行集》:孤独的风中之旗——论里尔克对冯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万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里尔克对冯至诗歌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里尔克关于以经验代替情感、感应宇宙光色影等新诗论,里尔克关于生存、孤独、死亡等的诗意哲学,里尔克的诗艺,特别是其诗歌的具象美、雕塑美等影响了冯至。正是由于受到上述三方面的... 里尔克对冯至诗歌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里尔克关于以经验代替情感、感应宇宙光色影等新诗论,里尔克关于生存、孤独、死亡等的诗意哲学,里尔克的诗艺,特别是其诗歌的具象美、雕塑美等影响了冯至。正是由于受到上述三方面的影响,加上自己独特的体验、创造,凝结成了冯至《十四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集》 里尔克 冯至 《北游及其他》 存在主义 诗意哲学 孤独个体 新智慧诗 十四行体 四行诗
下载PDF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稂诗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稂诗曳从冯至的创作生涯来看,他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昨日之歌》(1927,北新书局出版)与《北游及其他》(1929,北平沉钟社出版);第二阶段是《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出版...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稂诗曳从冯至的创作生涯来看,他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昨日之歌》(1927,北新书局出版)与《北游及其他》(1929,北平沉钟社出版);第二阶段是《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出版);第三阶段是《十年诗抄》(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集》 冯至诗歌 研究述评 存在主义哲学 叙事诗 早期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北游及其他》 早期诗作 《昨日之歌》
下载PDF
《十四行集》:孤独的风中之旗──论里尔克对冯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万生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十四行集》 里尔克 冯至 存在主义 现代主义 《北游及其他》 新智慧诗 孤独个体 生命之流 生存价值
下载PDF
论元初汪梦斗的纪行诗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伟 陈慧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4-87,共4页
《北游集》是汪梦斗在元初奉召前往大都的纪行之作,记载了他由家乡绩溪往返大都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了南方人眼中的北方景象,包括北方风景与习俗、亡国之悲与羁旅之感、古迹咏怀与借古讽今等内容。作为元代最早由南入北的诗人之一,... 《北游集》是汪梦斗在元初奉召前往大都的纪行之作,记载了他由家乡绩溪往返大都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了南方人眼中的北方景象,包括北方风景与习俗、亡国之悲与羁旅之感、古迹咏怀与借古讽今等内容。作为元代最早由南入北的诗人之一,他的纪行诗词成为南北文化交流与文学融合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梦斗 《北集》 文学地理
下载PDF
《十四行集》:孤独的风中之旗——论里尔克对冯至的影响
19
作者 姚万生 《宜宾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9-44,共6页
“我不迷信,我却相信人世上,尤其在文学方面存在着一种因缘。”冯至由衷之言,确实道出了此中真谛。他和德语诗人里尔克(1875—1926)可谓天生有缘,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1926年里克去世前几个月,冯至在北大德文系... “我不迷信,我却相信人世上,尤其在文学方面存在着一种因缘。”冯至由衷之言,确实道出了此中真谛。他和德语诗人里尔克(1875—1926)可谓天生有缘,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1926年里克去世前几个月,冯至在北大德文系读书时第一次接触到这位德语诗人的作品《旗手》(1906),即为其幽郁神秘的情调所倾倒,深有“意外的奇异的得获”,结下了这不解之缘。而延续此缘,是在1930年留学德国攻读德国文学艺术哲学的那几年。他读了里尔克的《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杜伊诺哀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2)和《布里格随笔》(1910)及大量的书简,为醉如痴,“完全沉在Rainer Maria Rilke的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集》 里尔克 冯至 存在主义 《北游及其他》 现代主义 孤独个体 生命之流 新智慧诗 十四行体
下载PDF
诗与思的新起点——论冯至在同济大学执教时期创作的四首短诗
20
作者 孙淑芳 《中外诗歌研究》 2013年第1期29-29,共1页
冯至的诗歌创作曾在两个时期达到两座高峰:一个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其成果收入《昨日之歌》与《北游及其他》中;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初,其成果凝结为《十四行集》。在两个时期间的十来年中,冯至诗歌创作数量锐减,唯有1936年8月... 冯至的诗歌创作曾在两个时期达到两座高峰:一个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其成果收入《昨日之歌》与《北游及其他》中;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初,其成果凝结为《十四行集》。在两个时期间的十来年中,冯至诗歌创作数量锐减,唯有1936年8月-1939年8月创作的四首悼念亡友的短诗别出一格,承上启下,连接起了冯至诗歌创作的两座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冯至 短诗 同济大学 20世纪40年代初 《北游及其他》 执教 《昨日之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