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评《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 |
靳新来
|
《东岳论丛》
|
2002 |
0 |
|
2
|
深入历史 超越历史——评刘克宽新著《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 |
郑永格
|
《泰安师专学报》
|
2002 |
0 |
|
3
|
时代政治对文学一体化的制导作用——当代十七年文学一体化思考之一 |
刘克宽
|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0 |
|
4
|
传统与时代的共构——论“十七年”儿童文学教育性的成因 |
曹松
|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0 |
|
5
|
“十七年小说”中新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
潘晓生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6
|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隐喻性特征 |
李宗刚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为时代而译:《译文》《世界文学》与“十七年”文学译介 |
葛文峰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8
|
“十七年”中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思考 |
王国民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06 |
1
|
|
9
|
论郭澄清文学创作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当代性” |
妥东
张丽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0
|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当代性” |
张鹏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1
|
言说和倾听——“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性别审视 |
李雪华
|
《云南电大学报》
|
2008 |
0 |
|
12
|
当代十七年文学一体化的时代政治因素 |
刘克宽
|
《琼州学院学报》
|
1999 |
0 |
|
13
|
论十七年农村小说的“公德”追求及现代性 |
王庆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5 |
0 |
|
14
|
时代激情中的副歌:“十七年”诗歌的意象特征 |
于倩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0 |
|
15
|
当代十七年文学颂歌话语的成因 |
杨方正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1999 |
0 |
|
16
|
论十七年文学的复杂因素 |
张文诺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7
|
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对“十七年”新曲艺创作情况的考察 |
周敏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2
|
|
18
|
时代夹缝中的人性张力——浅析《红豆》的爱情话语 |
郑新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4
|
|
19
|
点亮历史记忆的明灯——评《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 |
胡莎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20
|
老舍在“十七年”间的创作 |
孙洁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