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欲之爱:阿尼玛原型在《十二个》中的表现
1
作者 周颖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7-40,45,共5页
作为经典性文本,《十二个》的政治革命主题已为学界所公认。立足于当下的文化语境,可以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出文本的另一个颇具现代性的主题———情欲之爱。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性与革命的纠缠构筑了《十二个》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阿尼玛原型 情欲之爱 《十二个》 勃洛克
下载PDF
解读勃洛克的《十二个》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雯 《俄语学习》 2010年第2期57-60,共4页
《十二个》是描写十月革命的第一首长诗,诗人勃洛克真实地刻画了革命后的彼得格勒与赤卫队员的城市巡逻。本文从耶稣形象及长诗结构入手重新解读文本,阐释诗人期盼通过社会变革带动精神文明重建和社会道德修复的革命观。
关键词 《十二个》 勃洛克 耶稣形象 作品结构
下载PDF
在倾听中探索——谈勃洛克《十二个》的主题
3
作者 王妍慧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勃洛克在创作著名长诗<十二个>的同一时期写下了<知识分子与革命>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艺术家的事业、艺术家的责任--观察所思考的事物、倾听‘被暴风撕裂的空气'奏出的音乐.
关键词 勃洛克 俄罗斯 信仰 基督 《十二个》 长诗
下载PDF
饶孟侃初译《十二个》
4
作者 英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十二个》 《小说月报》 俄国革命 勃洛克 象征派 俄罗斯 沈雁冰 布洛克 诗人 文坛
下载PDF
勃洛克和他的《十二个》
5
作者 丘上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6-39,共4页
鲁迅盛赞俄国诗人勃洛克,说这个“都会诗人”颇有特色。他用“诗的幻想的眼照见都会中的日常生活,将那朦胧的印象,加以象征化。将精气吹入所描写的事象里,使它苏生,也就是在庸俗的生活,尘嚣的市街中,发现诗歌的要素。
关键词 勃洛克 《十二个》 文学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勃洛克和他的《十二个》
6
作者 丘上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80-85,共6页
苏联现代诗人勃洛克,人们喜欢称之为“象征主义诗人”,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对于他的诗作《十二个》中出现的耶稣形象也众口一声:不正确,非革命,是勃洛克宗教救国思想的表现。其实,把勃洛克归入“受象征主义深刻影响的诗人”行列中去比... 苏联现代诗人勃洛克,人们喜欢称之为“象征主义诗人”,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对于他的诗作《十二个》中出现的耶稣形象也众口一声:不正确,非革命,是勃洛克宗教救国思想的表现。其实,把勃洛克归入“受象征主义深刻影响的诗人”行列中去比较合适.《十二个》既然是受了象征主义影响,用了象征笔法。耶稣也是一个象征,它不等于宗教里的基督,而是“神圣的革命或革命的神圣”的意思,竟或说是革命领导者的象征。因而《十二个》是歌颂革命队伍的正确诗篇,不能说勃洛克“对革命本质的理解有不正确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十二个》 象征笔法
下载PDF
由新见日藏汉籍《十二家灯谜稿》论晚清灯谜对《聊斋志异》的措用
7
作者 任增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新见日本实践女子大学庋藏晚清《十二家灯谜稿》为国内缺藏的谜稿版本,共辑录十二位谜家所做灯谜。就所引小说而言,谜稿中与《聊斋志异》相关的灯谜数量最多,且措用形式多样,对《聊斋志异》的篇目、人物、文句与作者俱有涉及。《十二家... 新见日本实践女子大学庋藏晚清《十二家灯谜稿》为国内缺藏的谜稿版本,共辑录十二位谜家所做灯谜。就所引小说而言,谜稿中与《聊斋志异》相关的灯谜数量最多,且措用形式多样,对《聊斋志异》的篇目、人物、文句与作者俱有涉及。《十二家灯谜稿》体现了《聊斋志异》在晚清通俗化的接受取向,表明《聊斋志异》在晚清时期流传的广度与深度已非其他清代小说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藏汉籍 《十二家灯谜稿》 《聊斋志异》 措用
下载PDF
从南宋马远的《十二水图》看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二”的寓意
8
作者 陈俊玲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8期49-51,共3页
本文以中国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为基础,通过对该画作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二”相关的丰富意蕴。马远的《十二水图》以十二幅作品表现水的不同状态,每一幅画面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文章... 本文以中国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为基础,通过对该画作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二”相关的丰富意蕴。马远的《十二水图》以十二幅作品表现水的不同状态,每一幅画面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文章旨在通过对《十二水图》的深入剖析,揭示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二”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以期为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提供启示。文章在探讨数字“十二”的象征意义时,从十二地支、十二时辰、十二生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十二水图》中每一幅画面的细致解读,文章揭示了数字“十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体现了其在时间、空间、生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远 《十二水图》 中国传统数字“十二
下载PDF
亨泽尔特钢琴练习曲演奏技巧及特点——以《十二首沙龙练习曲》Op.5为例
9
作者 崔秀峰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7-53,共7页
亨泽尔特的钢琴作品风格多变,时而如狂风暴雨般热情恢宏,时而安静细腻将音乐线条之美抒写到极致。他的演奏和创作对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十二首沙龙练习曲》是他为锻炼手指能力创作的钢琴作品。文章依据已有文献,对... 亨泽尔特的钢琴作品风格多变,时而如狂风暴雨般热情恢宏,时而安静细腻将音乐线条之美抒写到极致。他的演奏和创作对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十二首沙龙练习曲》是他为锻炼手指能力创作的钢琴作品。文章依据已有文献,对亨泽尔特的生平以及他的钢琴作品进行概述,然后从力度的变化、音阶和琶音的跑动、触键的方法、大跨度音程的演绎、和弦的处理和多声部的控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演奏经验,总结演奏《十二首沙龙练习曲》时所需要用到的技巧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泽尔特 《十二首沙龙练习曲》 演奏技巧 创作特点
下载PDF
唐宋《十二时》的源流与演变
10
作者 许柳泓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4期54-60,共7页
《十二时》之调创于南朝,本属于清乐一系,后因战乱播散至西北边陲,在此与西域传来的龟兹乐交融,又经隋代乐正白明达改制而成新声,传唱于街头巷陌。唐时亦广泛流行于民间,太乐署也将之改编为雅乐并用于宫廷歌舞表演。时至宋代,名为《十... 《十二时》之调创于南朝,本属于清乐一系,后因战乱播散至西北边陲,在此与西域传来的龟兹乐交融,又经隋代乐正白明达改制而成新声,传唱于街头巷陌。唐时亦广泛流行于民间,太乐署也将之改编为雅乐并用于宫廷歌舞表演。时至宋代,名为《十二时》的民间曲子并未消亡,在上层社会又出现以“十二时”命名的新曲。一是用于宗庙祭祀、明堂典礼的鼓吹曲,二是柳永所用之长调,三是别称《忆少年》的小令。因宫廷艺人和士大夫的创作参与,宋代《十二时》一改隋唐之时的俚俗而变得典雅清丽。唐宋时期《十二时》的创作,无论是俗曲还是雅调皆为后世所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时》 源流 演变
下载PDF
《十二怒汉》与《十二公民》:中美电影轴线关系及审美差异比较
11
作者 阎瑾 《影视制作》 2023年第4期46-54,共9页
轴线原则是指在对话中双方的正反打镜头剪切时,摄影机始终处于二者之间假象轴线的一侧,该法则以其视知觉缝合效果成为经典好莱坞电影语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西德尼·吕美特1957年的《十二怒汉》在封闭空间中合理有效地表现了众多人... 轴线原则是指在对话中双方的正反打镜头剪切时,摄影机始终处于二者之间假象轴线的一侧,该法则以其视知觉缝合效果成为经典好莱坞电影语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西德尼·吕美特1957年的《十二怒汉》在封闭空间中合理有效地表现了众多人物的对话场景,也因此成为轴线关系及其原则最具代表性的运用实例。之后《十二怒汉》被多国翻拍,其中,中版的《十二公民》秉持着以演员为主的戏人理念将对立的轴线关系消解为人物的独白式表演,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在电影语言运用与影像审美层面上的民族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线关系 《十二怒汉》 《十二公民》
下载PDF
作为革命领路人的基督——对勃洛克长诗《十二个》结尾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朝阳 《理论界》 2012年第12期85-87,共3页
在勃洛克长诗《十二个》的结尾,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戴着白色的玫瑰花环"的耶稣基督,他扛起血红的旗帜,成为革命的领路人。在勃洛克看来,革命会产生伤痛,造成新的仇恨和堕落,也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革命需要耶稣基督来匡正... 在勃洛克长诗《十二个》的结尾,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戴着白色的玫瑰花环"的耶稣基督,他扛起血红的旗帜,成为革命的领路人。在勃洛克看来,革命会产生伤痛,造成新的仇恨和堕落,也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革命需要耶稣基督来匡正人世、慰藉人心和改造所有人的灵魂。在勃洛克笔下,这位温柔的带有"女性的幻影"的"白色"基督,区别于教会体制和学说中的基督,代表着诗人对人类未来的终极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个》 革命 耶稣基督
原文传递
从“美妇人”到“十二个”——勃洛克诗歌创作轨迹探寻
13
作者 何雪梅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勃洛克 《美妇人诗集》 《十二个》
下载PDF
勃洛克长诗《十二个》的音乐特征
14
作者 陈曦泽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7期55-56,共2页
长诗《十二个》是俄国诗人勃洛克在1918年为俄国十月革命创作的一首长诗。用十二个赤卫队员的形象来描写十月革命带来的新气象,表达了诗人希望十月革命能给俄国带来新的改变的迫切心情。这首长诗采用了诗人一贯的象征主义手法,在表达感... 长诗《十二个》是俄国诗人勃洛克在1918年为俄国十月革命创作的一首长诗。用十二个赤卫队员的形象来描写十月革命带来的新气象,表达了诗人希望十月革命能给俄国带来新的改变的迫切心情。这首长诗采用了诗人一贯的象征主义手法,在表达感情上既没有否定十月革命,也没有赞美,只是认为这场革命具有清洁的作用,以后怎么样还要看发展。这首长诗无论是内容和结构在关于十月革命的诗歌中都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十月革命 《十二个》
原文传递
《十二表法》新译本 被引量:74
15
作者 徐国栋 阿尔多.贝特鲁奇 纪蔚民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5,共4页
关键词 《十二表法》 中国 法律规范 法制史
下载PDF
麦克道威尔《十二首炫技练习曲》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曼 陈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爱德华·麦克道威尔(EdwardMacDowell1861-1908)是当代重要的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十二首炫技练习曲》作品46号是其重要的作品。文章对它的整体性、标题、触键、音色、速度、踏板、力度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爱德华·麦克道威尔(Edward MacDowell1861-1908) 《十二首炫技练习曲》 整体性 标题 触键 音色 速度 踏板 力度
下载PDF
略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的个人创造——以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朝 张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本文以维吾尔木卡姆尤其是和田《十二木卡姆》中之个人的创造性为研究个案,彰显传承人尤其是代表性传承人在维吾尔木卡姆的形成乃至存续过程中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为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的因素中应该极力关注... 本文以维吾尔木卡姆尤其是和田《十二木卡姆》中之个人的创造性为研究个案,彰显传承人尤其是代表性传承人在维吾尔木卡姆的形成乃至存续过程中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为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的因素中应该极力关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血肉文本"或"关键载体"——"人"提供有力、有理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使之能够健康地存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 个人创造
下载PDF
WHO《十二格表》评审方法在新生儿死亡评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华 胡建阳 +2 位作者 王湘蓉 黄淑云 王国良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十二格表》 评审 新生儿 死亡 应用
下载PDF
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钱卜法》题解与释录——敦煌汉、藏文术数书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于柱 张福慧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1,共16页
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钱卜法》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P.T.1055与IOL Tib J 744的缀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吐蕃民族典籍的认识,而且为今后敦煌古藏文写卷缀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范... 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钱卜法》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P.T.1055与IOL Tib J 744的缀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吐蕃民族典籍的认识,而且为今后敦煌古藏文写卷缀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范例。为便于学界利用此件写本,将经过缀合和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并作说明和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十二钱卜法》 缀合整理
下载PDF
论《十二怒汉》的话题控制及语用推理艺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庆锋 淮艳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4,共2页
本文借助于淡化除言语辩论之外的所有场景设计的美国经典法律电影《十二怒汉》,结合话题控制理论、语用推理理论以及语境理论,梳理无法律教育背景的12名陪审员在行使具有法律效力的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裁决权力时,如何用语言思维形式及... 本文借助于淡化除言语辩论之外的所有场景设计的美国经典法律电影《十二怒汉》,结合话题控制理论、语用推理理论以及语境理论,梳理无法律教育背景的12名陪审员在行使具有法律效力的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裁决权力时,如何用语言思维形式及其推理说服思路,完成一致同意的有罪或无罪裁决的共同司法使命,旨在剖析电影的话题设计与人物话语的语用推理魅力,从而彰显电影剧本言语安排的巧思妙想,烘托小场景大空间的电影语言艺术延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电影 《十二怒汉》 话题 语用推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