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腔剧本英译的多模态观照——以《十五贯》为例
1
作者 李庆明 张若怡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5-62,共8页
秦腔是汉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戏剧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语言、唱腔、音乐、乐器、绝活、装扮、脸谱等,体现了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性,是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语篇。本文选取秦腔传统剧目《十五贯》为研究对象,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 秦腔是汉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戏剧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语言、唱腔、音乐、乐器、绝活、装扮、脸谱等,体现了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性,是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语篇。本文选取秦腔传统剧目《十五贯》为研究对象,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分析秦腔剧本《十五贯》在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的多模态话语特征,探讨秦腔英译过程中的多模态互补关系以及多模态意义再现策略,以期拓宽秦腔剧本翻译和多模态理论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剧本《十五贯 多模态话语分析 英译
下载PDF
论朱素臣《十五贯》的传播接受
2
作者 齐愉康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88-90,共3页
作为苏州派的代表性作品,朱素臣的《十五贯》用昆曲演唱的经典唱腔、曲词宾白的融合对后世戏曲舞台改编演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朱素臣的传奇《十五贯》到20世纪的改编版昆曲《十五贯》再到现在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时间,其传播接受主要分为... 作为苏州派的代表性作品,朱素臣的《十五贯》用昆曲演唱的经典唱腔、曲词宾白的融合对后世戏曲舞台改编演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朱素臣的传奇《十五贯》到20世纪的改编版昆曲《十五贯》再到现在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时间,其传播接受主要分为演出传播接受和文本传播接受,而演出传播接受又以全本戏、折子戏、串本戏和昆曲演唱及国外演出为主,文本传播接受则以抄刻的全本、选本和改编的漫画、影视剧以及转译成外语为主,《十五贯》的现代传播接受动因是民众的接受和社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朱素臣 昆曲 传播接受
下载PDF
昆曲《十五贯》新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傅谨 《文化遗产》 2008年第4期24-34,158,共12页
浙江昆剧团新编历史剧目《十五贯》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品,通过原始材料的重读,可以确定目前流行的改编本于1955年冬成型、1956年元旦首次公演。但这并非《十五贯》唯一的改编本,国风昆苏剧团195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改编并且演出该剧... 浙江昆剧团新编历史剧目《十五贯》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品,通过原始材料的重读,可以确定目前流行的改编本于1955年冬成型、1956年元旦首次公演。但这并非《十五贯》唯一的改编本,国风昆苏剧团195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改编并且演出该剧目,通过对现存三个《十五贯》早期剧本的对比可看到通行本《十五贯》的改编得失。而《十五贯》改编的深远意义,也需要从超越剧目甚至昆曲这个剧种的立场解读,《十五贯》的成功为大量以"清官"为正面主人公的传统剧目赢得了重登舞台的机会,为传统剧戏曲在当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十五贯 清官戏 推陈出新
下载PDF
朱素臣《十五贯》人物形象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丛海霞 李占鹏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朱素臣在《十五贯》中成功塑造了同根不同性的熊氏兄弟,薄命同悲的苏侯二女,官员况钟、周忱、过于执,市井小民娄阿鼠等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朱素臣特别注重在相同生活、身份背景下,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差异,不仅摆脱了脸谱化... 朱素臣在《十五贯》中成功塑造了同根不同性的熊氏兄弟,薄命同悲的苏侯二女,官员况钟、周忱、过于执,市井小民娄阿鼠等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朱素臣特别注重在相同生活、身份背景下,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差异,不仅摆脱了脸谱化的叙述模式,使人物更加的生动饱满,还在形象塑造中寄寓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素臣 《十五贯 人物形象 社会批判
下载PDF
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遗伦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1,共3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变革的时期。“新”与“旧”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破除旧思想,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当时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当时戏曲已深入到全国广大的城乡各地,可以说,“凡有...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变革的时期。“新”与“旧”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破除旧思想,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当时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当时戏曲已深入到全国广大的城乡各地,可以说,“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戏曲”,因此,戏曲宣传是重构意识形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十五贯 戏剧改革 思想政治建设 改编 昆曲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传奇故事到政治寓言——《十五贯》的改编与接受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舟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5-6,共2页
《十五贯》的改编和接受对当代文学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十五贯》在改编时明确要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在传播过程中又自觉地借助了现实政治的力量。可以说,《十五贯》改编与接受的成功,主要是政治上的成功。明乎此,才能对昆苏剧团改... 《十五贯》的改编和接受对当代文学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十五贯》在改编时明确要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在传播过程中又自觉地借助了现实政治的力量。可以说,《十五贯》改编与接受的成功,主要是政治上的成功。明乎此,才能对昆苏剧团改编的《十五贯》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真正总结传统戏曲改编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改编 接受 政治寓言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戏剧言语英译策略研究——以《十五贯》的两种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江洪 胡蒙楠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32-339,共8页
中国优秀戏剧作品成功译出的关键在于戏剧对白即戏剧中言语成分的翻译。以《十五贯》的2种英译本为例,用语料库的方法从语音、词汇、句子、篇章4个层面,辅音群、词汇难度、句长分布、代词以及话轮转换5个维度对英译戏剧言语进行研究,发... 中国优秀戏剧作品成功译出的关键在于戏剧对白即戏剧中言语成分的翻译。以《十五贯》的2种英译本为例,用语料库的方法从语音、词汇、句子、篇章4个层面,辅音群、词汇难度、句长分布、代词以及话轮转换5个维度对英译戏剧言语进行研究,发现要保证英译戏剧言语的上口性、易懂性、简洁性和可表演性,应减少使用辅音群,避免难度较大词汇,尽量使用短句,多用一、二人称,同时重视对话轮转换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言语英译 语料库 《十五贯
下载PDF
朱素臣《十五贯》传奇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惠玲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朱素臣的《十五贯》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公案剧,其重心不在两桩冤案,而在于生命个体尤其是寒门士子的生存境遇。作者寄寓其中的,不仅是惺惺相惜的关怀,更是无力主宰自我命运的叹息。通过反映家族、婚姻、礼乐和司法等制度对两对年轻人... 朱素臣的《十五贯》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公案剧,其重心不在两桩冤案,而在于生命个体尤其是寒门士子的生存境遇。作者寄寓其中的,不仅是惺惺相惜的关怀,更是无力主宰自我命运的叹息。通过反映家族、婚姻、礼乐和司法等制度对两对年轻人造成的重要影响,该作细致入微地揭示了皇权时代这些社会制度是如何作用于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德行,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和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家族 婚姻 礼乐
下载PDF
裂变发展造就新典范——昆剧《十五贯》的启示
9
作者 吴乾浩 谭志湘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昆剧《十五贯》轰动中国戏曲剧坛已有五十余年了,其间经历了风雨与艳阳,跨越了时间距离,现在可以更切实地总结这一举世公认的精品的多方面经验。
关键词 《十五贯 昆剧 裂变 中国戏曲 时间距离 剧坛
下载PDF
周传瑛与昆剧《十五贯》研究述略
10
作者 周立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8-23,共6页
1956年4月,周传瑛为团长的浙江昆苏剧团携作品《十五贯》进京演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昆曲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周传瑛与《十五贯》,作为现代昆剧发展的两面旗帜,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对周传瑛与《十五... 1956年4月,周传瑛为团长的浙江昆苏剧团携作品《十五贯》进京演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昆曲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周传瑛与《十五贯》,作为现代昆剧发展的两面旗帜,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对周传瑛与《十五贯》的研究,其本身就是对昆剧发展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周传瑛 昆剧 述略 中央领导 专家学者 发展史 演出
下载PDF
《十五贯》题材来源考辩
11
作者 丛海霞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3期265-266,共2页
朱素臣《十五贯》的题材来源于以下四大方面:第一,熊友蕙和侯三姑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后汉书·李敬传》;第二,熊友兰和苏戍娟的故事则是根据明代的拟话本《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而来;第三,况钟、周忱和熊氏兄弟四人都是取材于历... 朱素臣《十五贯》的题材来源于以下四大方面:第一,熊友蕙和侯三姑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后汉书·李敬传》;第二,熊友兰和苏戍娟的故事则是根据明代的拟话本《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而来;第三,况钟、周忱和熊氏兄弟四人都是取材于历史真实人物;第四,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败露等问题,是在传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结果。究其题材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为了与朱素臣的改编作对比,更能突出其对前人的继承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素臣 《十五贯 题材来源 《错斩崔宁》 况钟
下载PDF
传统与创新:《十五贯》的改编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诗珮 《文化遗产》 2009年第2期117-133,共17页
本文通过对传奇"改本"《十五贯》的文本、艺术之价值及缘由的分析,指出"改本"并非"单向"自"原本"修编而来,而是于"无形"之中,兼采"原本"《双熊梦》之芳华,以及历代艺人积... 本文通过对传奇"改本"《十五贯》的文本、艺术之价值及缘由的分析,指出"改本"并非"单向"自"原本"修编而来,而是于"无形"之中,兼采"原本"《双熊梦》之芳华,以及历代艺人积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双熊梦》 昆剧 折子戏 改编
下载PDF
无丑不成戏——以戏曲影片《十五贯》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婷 《艺术科技》 2017年第2期159-160,共2页
中国历来就有"无丑不成戏"之说法,从秦朝的"侏儒"发展到现在的"丑角",[1]历经千年,虽变化不断,但言辞的幽默诙谐,观众的由心而笑赋予了"丑角"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丑"为突破点,... 中国历来就有"无丑不成戏"之说法,从秦朝的"侏儒"发展到现在的"丑角",[1]历经千年,虽变化不断,但言辞的幽默诙谐,观众的由心而笑赋予了"丑角"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丑"为突破点,解析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的扮演者王传凇的表演特色,为"丑角"的表演艺术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娄阿鼠“ 丑角”表演 王传凇
下载PDF
《十五贯》的改编和郑伯永同志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源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6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十五贯 周忱 苏昆 庵堂认母 陆定一 文联主席 朝审 戏剧改革 台下观众 改编者
下载PDF
周传瑛在《十五贯》轰动京城后的昆剧思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洛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11,共4页
周传瑛师兄弟们,每人(艺)名中都有一个“传”字,世称“传字辈”。传字辈,“传”什么?传昆剧。为什么昆剧要提出“传”的问题?因为昆剧已临不传之世。周传瑛人昆曲界已经六十年了。六十个春秋寒暑,无数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舞... 周传瑛师兄弟们,每人(艺)名中都有一个“传”字,世称“传字辈”。传字辈,“传”什么?传昆剧。为什么昆剧要提出“传”的问题?因为昆剧已临不传之世。周传瑛人昆曲界已经六十年了。六十个春秋寒暑,无数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舞台粉墨,江湖浪迹,二三番起落,华宴慨慷,四代艺业,周传瑛的一生为昆剧的传世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传瑛 《十五贯 昆剧 “传” 字辈 昆曲 离合
下载PDF
《十五贯》的前世与今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鸿鑫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2-34,共3页
《十五贯》最初源于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讲述的是因一句戏言引出一场祸端的故事。 南宋临安有一人名叫刘贵,娶妻王氏,娶妾陈二姐。由于生活拮据.丈人王员外给了刘贵十五贯钱让他做生意。刘贵喝醉回家,在陈二姐面前戏言已把... 《十五贯》最初源于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讲述的是因一句戏言引出一场祸端的故事。 南宋临安有一人名叫刘贵,娶妻王氏,娶妾陈二姐。由于生活拮据.丈人王员外给了刘贵十五贯钱让他做生意。刘贵喝醉回家,在陈二姐面前戏言已把她典给了别人,得钱十五贯。陈二姐信以为真,急回娘家报于父母。是夜,有一窃贼到刘家偷钱.被刘贵发现.两人相争。窃贼用斧子将刘贵劈死.抢了十五贯钱而去。陈二姐回娘家途中.遇一卖丝后生崔宁,两人结伴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错斩崔宁》 话本小说 结伴同行
下载PDF
水到渠始成——《十五贯》编演前后的回忆片段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祖安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S1期51-63,共13页
一有关当年国风苏昆剧团在浙江立脚和《十五贯》编演成功前后的情况,由于与此有关的文化界老人越来越少,因此,有些比较珍贵的史料也湮没了许多,倒是好事者以讹传讹的信息多了起来。借此机会,就我所知的有关情况,慢慢回忆起来。或许也有... 一有关当年国风苏昆剧团在浙江立脚和《十五贯》编演成功前后的情况,由于与此有关的文化界老人越来越少,因此,有些比较珍贵的史料也湮没了许多,倒是好事者以讹传讹的信息多了起来。借此机会,就我所知的有关情况,慢慢回忆起来。或许也有需要加以订正的,就作为抛砖引玉吧。我开始和浙昆接触,是在五十八年前的1953年4月中旬,春节过后不久。那时还叫江苏省苏州地区吴江县国风苏昆剧社(同年的夏天,就改"剧社"为"剧团")。虽在1951年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苏昆 王传淞 龚祥甫 周传瑛 越剧团 苏州地区 昆曲艺术 曲界 周传铮
下载PDF
昆剧《十五贯》上演始末考述
18
作者 朱浩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113-121,共9页
1956年4月,浙江昆苏剧团晋京演出昆剧《十五贯》,引起热烈反响,朝野轰动,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留下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佳话。昆剧《十五贯》上演五十余年来,已有很多文章、著述,这些文章、著述多集中于《十五贯》的... 1956年4月,浙江昆苏剧团晋京演出昆剧《十五贯》,引起热烈反响,朝野轰动,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留下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佳话。昆剧《十五贯》上演五十余年来,已有很多文章、著述,这些文章、著述多集中于《十五贯》的剧本改编、舞台表演、对“戏改”的推动等方面,但关于其上演情况一般只是简略述及,还缺少细密、周详的调研和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爬梳相关史料,对《十五贯》一波三折的演出过程做出较完整的描述,梳理其从杭州一隅走向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历程,揭示其所以走向成功的历史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贯 舞台表演 剧本改编 十五 浙江昆苏剧团 戏改 一出戏 一波三折
下载PDF
《十五贯》《桃花扇》与戏曲的电影化改编 被引量:2
19
作者 祝子建 《民族艺林》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戏曲改编电影有舞台纪录片、戏曲艺术片和戏曲改编故事片,《十五贯》与《桃花扇》是后两种体裁在十七年时期的艺术经典。《十五贯》以昆曲剧目作原本,试图以电影化手段对其进行媒介转化,尽可能保留昆曲的艺术特点;《桃花扇》则意在借用... 戏曲改编电影有舞台纪录片、戏曲艺术片和戏曲改编故事片,《十五贯》与《桃花扇》是后两种体裁在十七年时期的艺术经典。《十五贯》以昆曲剧目作原本,试图以电影化手段对其进行媒介转化,尽可能保留昆曲的艺术特点;《桃花扇》则意在借用昆曲的故事和音乐元素来拍摄电影,昆曲服务于电影的审美。在当下,戏曲改编电影应抛弃将戏曲与电影美学主次二分的思维模式,而要将其视为艺术实验进行更大程度的超越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电影 《十五贯 《桃花扇》
下载PDF
昆剧《十五贯》时代语境追溯
20
作者 万素 《福建艺术》 2011年第2期35-37,共3页
虽说1956年浙江国风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前身)那次进京演出昆剧《十五贯》,曾在京城掀起一股强劲的昆曲旋风,朝野轰动,“满城争说《十五贯》”,以至衍生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梨园佳话。
关键词 《十五贯 时代语境 昆剧 剧团 浙江 演出 昆曲 剧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