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六朝写本与《十诵律》的翻译与校定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95,共12页
S. 797、S. 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 S. 797、S. 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改时根据自己所熟习的戒律胡(梵)语原本,对罗什译稿做了多方面的改动。敦煌六朝写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鸠摩罗什及六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诵律》 敦煌六朝写本 佛经翻译 鸠摩罗什
下载PDF
《十诵律》中的两个语法形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国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姚秦汉译佛经《十诵律》中有两个新产生的语法形式:一是方所指代词普遍双音节化而形成的“指代语素+方所语素”形式;二是表示事物等同的“如+名词+许”形式。
关键词 《十诵律》 指代语素+方所语素 如+名词+许
下载PDF
《十诵律》之慧琳“音义”考校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庆刚 《天中学刊》 2017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十诵律》之慧琳"音义"存在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今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碛砂大藏经》以及相关典籍对《十诵律》之慧琳"音义"进行校勘,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言史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慧琳 《一切经音义》 《十诵律》 校勘
下载PDF
敦煌《十诵律》写本缀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丹 王勇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72,共12页
《十诵律》是第一部系统译为汉文的佛教广律。该律翻译过程曲折、文本层次复杂,异本异文众多,亟待深入研究。敦煌文献中目前已发现《十诵律》写本共57号,其中不少残卷或残片原本属于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可以缀合。本文在前... 《十诵律》是第一部系统译为汉文的佛教广律。该律翻译过程曲折、文本层次复杂,异本异文众多,亟待深入研究。敦煌文献中目前已发现《十诵律》写本共57号,其中不少残卷或残片原本属于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可以缀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边缘的拼合、书风字迹与行款格式的比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将其中的20号缀合为8组;另有一组存有缀合的可能性,暂无图片,存疑待考。缀合后的写卷形态完整,揭示了写本时代《十诵律》修订与流传的全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十诵律》 缀合 未修本
下载PDF
《十诵律》词语例释七则
5
作者 王冰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9-75,共7页
文章利用梵汉对勘、排比归纳、异文互证等方法,对“磨”“火向”“䭉饼”“㞇㞂”“头光”“支夷”“具醯”等词语进行考释,不仅有利于《十诵律》文本的阅读校理,也有利于律部文献词汇的研究。
关键词 《十诵律》 词语 佛经
下载PDF
中古写本时期《十诵律》文本结构之演变
6
作者 王磊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40,共15页
根据宋代以后的刊本藏经、日本所藏的古写本一切经以及中古时期的佛经音义等多种文献,可观察到整个中古时期《十诵律》的文本结构在不断变化。首先是“毗尼序”在整体文本中位置的游离;其次由于第七诵尼律部分分卷的不同,导致不同系统... 根据宋代以后的刊本藏经、日本所藏的古写本一切经以及中古时期的佛经音义等多种文献,可观察到整个中古时期《十诵律》的文本结构在不断变化。首先是“毗尼序”在整体文本中位置的游离;其次由于第七诵尼律部分分卷的不同,导致不同系统的藏经本在十诵部分的卷数上产生歧异;又因为不同的藏经本在整体卷数上有六十一和六十两种不同规格,导致一些经本部分卷帙的合并与压缩。从不同系统的藏经本可以窥见中古写本时期《十诵律》在文本结构上的多样性,这些多样的文本形态在宋代刊本藏经出现和流行之后渐趋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诵律》 藏经本 中古时期 文本结构
原文传递
从所出原经《十诵律》看《〈经律异相〉校注》句读商榷
7
作者 邬丽娟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7期81-83,共3页
句读在文献整理与校勘中具有重大价值。以目前最完整的《经律异相》校注本——《〈经律异相〉校注》一书为底本,将类书《经律异相》与原经《十诵律》进行比较,辨析两者在句读上的差异,有助于完善两书的校订,为中古汉语研究提供较好的语料。
关键词 《经异相》校注 《十诵律》 句读
原文传递
传播丝绸之路文化的杰出人物
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Zhao Dengming 《丝绸之路》 2014年第11期14-27,共14页
鸠摩罗什,出生于古代西域的龟兹国,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 他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经典。9岁随母赴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从盘头达多诵读杂藏、阿含等经。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 鸠摩罗什,出生于古代西域的龟兹国,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 他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经典。9岁随母赴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从盘头达多诵读杂藏、阿含等经。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大乘僧人﹑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复从佛陀耶舍授读《十诵律》等。后佛陀耶舍一直和他合作翻译佛经。鸠摩罗什为人开朗,秉性坦率,虚己善诱,专以大乘教人,而善于辨析义理,应机领会,独具神解。罗什回龟兹后,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成为中观大师,名声大震西域,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劫鸠摩罗什至凉州。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鸠摩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近17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西明阁,鸠摩罗什(344~413) 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鸠摩罗什主持译经事业。此后10多年间,鸠摩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出人物 丝绸之路 鸠摩罗什 文化 传播 克什米尔地区 《十诵律》 《中论》
下载PDF
清净之音 佛教音乐漫谈
9
作者 李美群 胡远慧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69,共2页
一佛教音乐起源于梵呗,意为用清净的声音(梵)来赞咏(呗)。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音乐会扰乱佛教修行者的平静,这与佛教追求解脱的宗旨是违背的。比如,在《十诵律》和《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之中,佛陀就一再说,佛弟子不要接... 一佛教音乐起源于梵呗,意为用清净的声音(梵)来赞咏(呗)。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音乐会扰乱佛教修行者的平静,这与佛教追求解脱的宗旨是违背的。比如,在《十诵律》和《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之中,佛陀就一再说,佛弟子不要接近世俗的音乐者。不过,佛陀对此也有开许:如果将经典中特定的文句,加上曲调演唱出来,因此能够对听众产生更大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人们修行,这是得到佛陀赞许的。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音乐 《十诵律》 音乐起源 艺术形式 大乘佛教 音乐会 佛陀 说服力
原文传递
三寸不烂之舌
10
作者 劳里 《佛教文化》 2011年第4期114-114,共1页
鸠摩罗什.天竺人,汉语译作“童寿”。七岁时就跟随母亲出家。每天诵一千偈,三万多言。二十岁时,受戒,学习《十诵律》,后赴龟兹,习学大乘。其母曾告之,他将去往东土传经说法,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
关键词 《十诵律》 鸠摩罗什 岁时 天竺 大乘 磨难 坎坷
原文传递
佛与活·托生
11
作者 钟小娟 《中国老年》 2014年第20期35-35,共1页
《十诵律》上说,一只狗去居士家乞食,挨了打,告到官府。地方官说打你不该吗?狗说,我在做一条狗该做的,将头伸进门,尾巴不停地在门外摇动,并没有超过一条狗的德行。地方官从居士那里证实了狗的话。但他没判过这种案子,征询狗的... 《十诵律》上说,一只狗去居士家乞食,挨了打,告到官府。地方官说打你不该吗?狗说,我在做一条狗该做的,将头伸进门,尾巴不停地在门外摇动,并没有超过一条狗的德行。地方官从居士那里证实了狗的话。但他没判过这种案子,征询狗的意见:如何处罚对你不恭的人。狗不假思索地说:封他为大居士。这让大家都大为惊讶。狗不慌不忙地说,前世我就做大居士,干了坏事,才托生狗;而这位居士比我还坏,对我这样本分的狗都不放过羞辱,所以封他为大居士,死后去地狱受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诵律》 地方官 居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