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远的先锋”:谍战的外壳与哲思的肌理--论孙甘露《千里江山图》的破界书写
1
作者 王晓菲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孙甘露的新作《千里江山图》打破了其创作史的书写惯性、读者对先锋作家的审美期待以及红色革命题材的书写方式,对于孙甘露而言,正是因为不断的“破界”,才能有“永远”的先锋。孙甘露在形式和肌理层面赓续其“先锋”的写作理想。于形... 孙甘露的新作《千里江山图》打破了其创作史的书写惯性、读者对先锋作家的审美期待以及红色革命题材的书写方式,对于孙甘露而言,正是因为不断的“破界”,才能有“永远”的先锋。孙甘露在形式和肌理层面赓续其“先锋”的写作理想。于形式层面而言,作者借谍战小说的叙事形式将讲述复杂故事的叙事能力进行再复活,同时以一种“节制”“均衡”的书写方式来中和广袤而又迅速的压力流与矛盾和。对形而上哲学问题的思索是融入小说肌理式的存在,革命历史题材为其表达抽象哲思提供了向心力,从而实现了小说抽象思辨与诗性表达的有机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先锋精神 谍战叙事 哲学思辨
下载PDF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修行故事
2
作者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时期一幅近12米长的著名山水画卷。这幅画在1113年由18岁的神童王希孟在本身作为画家和道教修行者的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的监督下所绘制。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此手卷描绘了一个道教修行故事,即按照从俗世生活、...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时期一幅近12米长的著名山水画卷。这幅画在1113年由18岁的神童王希孟在本身作为画家和道教修行者的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的监督下所绘制。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此手卷描绘了一个道教修行故事,即按照从俗世生活、入门受训、修炼积德,到最后得道(成仙)和仙人后生的顺序发展。这个故事通过人物、建筑、径路、桥梁和其他图像元素的细节描绘,引导观者在山水间穿行;同时,手卷的构图也以图像元素的特定位置和山水的形式从右到左发展。并且,由于徽宗的绘制监督和密切参与,这幅山水画卷也为我们提供了徽宗个人对“何为道教”和“道教修行”的看法,甚至让我们了解到他对宋代道教山水画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道教 修行
下载PDF
历史纹理的先锋重构——论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3
作者 张晓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部酝酿了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作品聚焦1933年发生于上海的一段革命历史,讲述残酷险峻的政治斗争背景下,以陈千里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智慧和勇气完成了秘密行动“千里江山图计划”的惊心动...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部酝酿了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作品聚焦1933年发生于上海的一段革命历史,讲述残酷险峻的政治斗争背景下,以陈千里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智慧和勇气完成了秘密行动“千里江山图计划”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孙甘露对这一段革命历史的相关素材进行了细致梳理,然后以历史素材本身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结构。孙甘露始终保持着一个先锋作家的创新精神,在虚实的结合与转换之间完成了一次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文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历史 先锋
下载PDF
及物诗学与“她者”传奇:论《千里江山图》的革命书写
4
作者 王秋实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8-104,115,共8页
《千里江山图》的革命书写展现出了较为别致的面孔。小说着力抚平了过往宏大叙事中的缝隙与褶皱,通过丰富细腻的物象为革命赋予了可供沉淀凝结的基点,呈现了在场性的历史时空与在地化的革命行动,同时接续了市民传奇的写作策略,利用民间... 《千里江山图》的革命书写展现出了较为别致的面孔。小说着力抚平了过往宏大叙事中的缝隙与褶皱,通过丰富细腻的物象为革命赋予了可供沉淀凝结的基点,呈现了在场性的历史时空与在地化的革命行动,同时接续了市民传奇的写作策略,利用民间伦理改写革命动机,依靠市井逻辑呈现革命图景,为革命书写敞开了爱欲化、都市化、生活化的表形与表意空间,再辅之以“她者”化的革命观像与苍凉的美学底色,在深沉的咏叹中诠释了革命时代普通人的复杂心声,既焕新了革命美学的纹理,又令革命的抒情策略发生易辙。最终,《千里江山图》接续了海派文学与先锋文学的精神血统,彰显了对本土社会与文艺现代性的检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革命书写 物象 传奇 “她者”
下载PDF
从《千里江山图》鉴赏中探寻中国画的色彩视觉传达
5
作者 潘琦 《色彩》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从《千里江山图》的鉴赏中,我们可以深入探寻中国画的色彩视觉传达。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在色彩运用上,画家通过巧妙的调配和运用,将自然景色与情感内涵相融合,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从《千里江山图》的鉴赏中,我们可以深入探寻中国画的色彩视觉传达。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在色彩运用上,画家通过巧妙的调配和运用,将自然景色与情感内涵相融合,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绪。本文阐述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创作背景、构图特点、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分析了中国画的色彩视觉传达特点,并探讨了在《千里江山图》鉴赏中,中国画的色彩视觉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鉴赏 中国画 色彩视觉传达
下载PDF
梦闯《千里江山图》
6
作者 李彦亲 邱嘉玺(指导)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4年第3期24-24,共1页
电视里正在展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赞叹着画中美景的我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听闻流水瀑瀑,心生疑惑:附近并没有流水,此流水声从何而来?抬眼观望四周,却见青山绿竹清溪,有仙灵之气,是人迹罕至的绝美景色。
关键词 流水声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慧 张彧彧 +1 位作者 庞姗姗 田家瑶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8期91-92,93-97,共7页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的经典作品。画卷用色灿烂明丽,以独特的青绿色调绘就了北宋时期景色壮丽的山川风貌。它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无论是从历史研究角度,还是设计创新角度,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分析了《千里江山图》在...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的经典作品。画卷用色灿烂明丽,以独特的青绿色调绘就了北宋时期景色壮丽的山川风貌。它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无论是从历史研究角度,还是设计创新角度,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分析了《千里江山图》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期望未来的设计师可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展现传统书画之美,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鞋靴设计 装饰
下载PDF
历史叙事与精神重塑——读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8
作者 孙强 黄静姝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5期43-48,共6页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围绕“执行任务”与“查处内奸”两大核心事件,书写英雄群像的“人之精神”,寻访历史记忆,图绘时代风云,艺术呈现革命历史。小说以对历史的追寻和革命主题的理解作为内在的叙事动力,采用历史风物志的书写方式,把...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围绕“执行任务”与“查处内奸”两大核心事件,书写英雄群像的“人之精神”,寻访历史记忆,图绘时代风云,艺术呈现革命历史。小说以对历史的追寻和革命主题的理解作为内在的叙事动力,采用历史风物志的书写方式,把历史的宏大叙事和人物个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历史书写中融入个性化的美学建构与精神重塑的价值取向,创造了书写重大题材的全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革命历史 精神重塑
下载PDF
以典型作品和典型形象反映时代风貌与美学特征--《千里江山图》与舞剧《只此青绿》美学特征及叙事风格分析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楚小庆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0-127,148,共19页
大型舞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的创作历史为基础构建艺术文脉和逻辑叙事,以多维展示、多元叙事、多媒介多门类跨界整合的创作思路,实现了造型艺术绘画作品与表演艺术舞蹈作品之间的美学形式... 大型舞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的创作历史为基础构建艺术文脉和逻辑叙事,以多维展示、多元叙事、多媒介多门类跨界整合的创作思路,实现了造型艺术绘画作品与表演艺术舞蹈作品之间的美学形式贯通,在艺术精神塑造与审美形式表现上,该剧注重传承历史,结合时代精神对“青绿”审美意象与“宋韵”美学风格进行了创新性转化和审美精神提升,生动展现了《千里江山图》长卷厚重的历史和人性的光辉。舞剧真实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推动了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整合与交流互鉴,其创新创造方法和现代性转化路径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彰显了时代精神。该剧编创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美学原则,其创作目的、过程、内容、方法、逻辑叙事及最终呈现中,都拥有对于人民主体性地位以及突出和尊重“人”的劳动美学的强调体现,用典型人物形象构建出了典型作品,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绿山水画 舞蹈诗剧 《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 美学风格
下载PDF
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的审美转换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仁腾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165-168,共4页
《只此青绿》是以北宋王希孟所绘制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卷为基石创作的舞蹈诗剧。该剧通过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穿越”之旅展现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创作者打破“青绿”固有色彩符号印象,着重表现人文之美,以... 《只此青绿》是以北宋王希孟所绘制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卷为基石创作的舞蹈诗剧。该剧通过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穿越”之旅展现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创作者打破“青绿”固有色彩符号印象,着重表现人文之美,以叙事和舞美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体现“丰亨豫大”的美学思想,用现代语言叙说画卷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的魅力,实现了由“画”到“诗”的审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 审美转换 再创作
下载PDF
论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之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鹏飞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6-78,共3页
“境”可以分为“实境”和“虚境”。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仅为观者展现了壮美的大宋江山,而且其作品营造的“意境”也需要观者细细品味。文章通过探究《千里江山图》的“实境”与“虚境”之美来对此幅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并通过与其... “境”可以分为“实境”和“虚境”。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仅为观者展现了壮美的大宋江山,而且其作品营造的“意境”也需要观者细细品味。文章通过探究《千里江山图》的“实境”与“虚境”之美来对此幅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并通过与其它宋代作品对比进一步阐释《千里江山图》虚实结合的“造境”之美和内在的精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实境 虚境 虚实结合 王希孟
下载PDF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微课设计——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12
作者 王奥男 孙晓昕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9期63-65,共3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逐渐受到重视,新学科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时代,微课教学方式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方式.微课教学具有诸多特点,如便捷性、生动性、趣味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逐渐受到重视,新学科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时代,微课教学方式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方式.微课教学具有诸多特点,如便捷性、生动性、趣味性等,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在解决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方面,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也具备新的优势和方法.文章通过介绍小学美术微课《千里江山图》的教学设计,阐述艺术课程新核心素养理念在网络微课中的设计应用.本课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采用视频微课的教学方式,在视频微课中采用图片、视频、表情包、配音、配乐等多元素教学资源来为本节课的知识点服务.微课的短小精悍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学习.本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课程新核心素养为切入点进行设计,叙述了微课在小学中的应用,并借助网络微课视频集中的讲解、演示和沉浸式体验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对此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学习,感受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以美培元、以文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微课 《千里江山图》
下载PDF
艺术作品中的人民美学:从《千里江山图》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13
作者 高彦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千里江山图》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宋代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壮丽河山。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用“转景入情”的多维诗性叙述结构创作了在精神气质上符合中国山水画独特审美的作品。其触圈和... 《千里江山图》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宋代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壮丽河山。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用“转景入情”的多维诗性叙述结构创作了在精神气质上符合中国山水画独特审美的作品。其触圈和破圈的背后,一方面再现和重构了艺术作品中的人民美学,另一方面在“国潮美学”传统文化涵养下,引发了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传播和弘扬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都有重要的史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人民美学 《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园林空间艺术探析
14
作者 朱丹丹 林从华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青山绿水园林画卷。解读北宋《千里江山图》在总体空间、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藏露相辅的空间意境、一步一景的园林美学、深厚丰富的文...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青山绿水园林画卷。解读北宋《千里江山图》在总体空间、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藏露相辅的空间意境、一步一景的园林美学、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的空间艺术的表达,可以对当下园林空间营造有着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空间艺术 《千里江山图》 北宋
下载PDF
探索《千里江山图》中理想的山水人居环境
15
作者 姜朋杉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8期63-65,共3页
本文文章从《千里江山图》出发,探究古代人类聚集居住地,古代村落间的景致风貌,在中国山水画中找寻并探讨古人理想的空间格局和人居环境,并解析当代人居环境的合理发展方向。从多个方面探寻图卷中理想的空间秩序,提取其中典型性的景观... 本文文章从《千里江山图》出发,探究古代人类聚集居住地,古代村落间的景致风貌,在中国山水画中找寻并探讨古人理想的空间格局和人居环境,并解析当代人居环境的合理发展方向。从多个方面探寻图卷中理想的空间秩序,提取其中典型性的景观营造方式、色彩研究,得出诗意营造的方法,为当下的山水人居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实现文人理想的山水人居,展现中国特色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山水 人居环境 景观营造 乡土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审美启示
16
作者 焦继萍 《艺术评鉴》 2023年第23期38-43,共6页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均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它们分别代表了北宋青绿山水画和元代水墨山水画的最高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思潮、空间构图、笔墨设色和画中意境等方面...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均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它们分别代表了北宋青绿山水画和元代水墨山水画的最高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思潮、空间构图、笔墨设色和画中意境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由宋入元后中国山水画中不同的美学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审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富春山居图》 美学追求 审美启示
下载PDF
试论青绿山水的图式与范式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煜川 《美术大观》 2017年第12期52-53,共2页
本文试图在宋代画家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的绘画面貌与创作基础上,展开对青绿山水特有图式与范式具体内涵的讨论,找出图式与范式的正、负两面的表现及启示,并揭示出青绿山水图式与范式的内在精神依托。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青绿山水 范式
下载PDF
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装饰审美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启色 《书画世界》 2013年第3期30-36,3,共7页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脚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的刻画上极...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脚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王希孟在技法上继承以披麻皴与斧劈皴相结合的山石皴法,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青绿山水画 王希孟 色彩装饰 北宋 审美 披麻皴 用笔
下载PDF
浅析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语言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瑞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2年第8期61-62,共2页
《千里江山图》吸收了晋唐青绿山水的积色语言,并综合了本朝青绿山水画勾皴与染色相结合的画风,形成了它的独特面貌。显然,这种风格不同于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画风。同时,在造型及表现手法上它也有异于同时期的王诜、赵伯驹、赵伯骕,堪... 《千里江山图》吸收了晋唐青绿山水的积色语言,并综合了本朝青绿山水画勾皴与染色相结合的画风,形成了它的独特面貌。显然,这种风格不同于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画风。同时,在造型及表现手法上它也有异于同时期的王诜、赵伯驹、赵伯骕,堪称集晋唐色彩、董源笔墨,及同时代画法于一体的综合风格,熔传统精粹于一炉,形成了出类拔萃的王希孟青绿山水画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色彩语言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的图像学解读及其当代神话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凯 《丝绸之路》 201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千里江山图》由我国北宋王希孟创作,近两年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作品以大青绿为基调的全景布局展现了我国的壮丽河山。本文试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为视角对《千里江山图》这一作品进行阐释,并利用罗... 《千里江山图》由我国北宋王希孟创作,近两年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作品以大青绿为基调的全景布局展现了我国的壮丽河山。本文试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为视角对《千里江山图》这一作品进行阐释,并利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对该作品在当代的不同言说方式进行二次解读。在充分把握《千里江山图》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再对其在当代神话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像学 神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