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际间的幽灵--论《单手掌声》中二战创伤叙事 被引量:2
1
作者 施云波 朱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
理查德•弗拉纳根是当代澳大利亚左翼作家,在其小说《单手掌声》中,二战斯洛文尼亚难民移民的创伤成为了代际间的幽灵。人物意识的表层对创伤失忆,无意识中过去的创伤以跨越代际的方式传递。斯洛文尼亚难民只有回溯创伤,勇敢面对,才能对... 理查德•弗拉纳根是当代澳大利亚左翼作家,在其小说《单手掌声》中,二战斯洛文尼亚难民移民的创伤成为了代际间的幽灵。人物意识的表层对创伤失忆,无意识中过去的创伤以跨越代际的方式传递。斯洛文尼亚难民只有回溯创伤,勇敢面对,才能对创伤的幽灵进行祛魅,恢复因解离而麻木的情感,寻找救赎。作家弗拉纳根用一个难民家庭的故事折射出了时代的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弗拉纳根 创伤 《单手掌声》 代际间的幽灵
下载PDF
论电影《单手掌声》中的碎片化叙事
2
作者 施云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电影《单手掌声》是澳大利亚布克奖作家兼导演理查德·弗拉纳根亲自操刀的作品。在断裂的碎片化结构、碎片化的人物塑造、碎片化的时空转换中,弗拉纳根将一个斯洛文尼亚移民家庭的创伤娓娓道来,展示了人类在创伤中挣扎前行的努力。... 电影《单手掌声》是澳大利亚布克奖作家兼导演理查德·弗拉纳根亲自操刀的作品。在断裂的碎片化结构、碎片化的人物塑造、碎片化的时空转换中,弗拉纳根将一个斯洛文尼亚移民家庭的创伤娓娓道来,展示了人类在创伤中挣扎前行的努力。《单手掌声》的碎片化叙事既展现了"中心荡然无存,碎片突兀而立"的后现代风格,又体现了人类在创伤过后痛苦不堪、支离破碎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手掌声》 弗拉纳根 东南欧移民 创伤
下载PDF
从电影《单手掌声》看二战后东南欧移民的飞散之痛
3
作者 施云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电影《单手掌声》是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亲自操刀的作品。从失根的漂泊到生根之痛再到寻根之旅,电影将一个斯洛文尼亚移民家庭的苦难娓娓道来。同时,澳大利亚白澳政策的影响也令人深思和反省。
关键词 《单手掌声》 弗拉纳根 东南欧移民 飞散之痛
下载PDF
《单手掌声》中的跨文化记忆与移民身份
4
作者 徐阳子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28-134,156,共8页
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的《单手掌声》讲述了二战后斯洛文尼亚移民在澳大利亚重建家园与身份认同的艰苦历程。弗拉纳根在小说中将两种看似对立且不可调和的文化模式——斯洛文尼亚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并置起来,尝试解读... 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的《单手掌声》讲述了二战后斯洛文尼亚移民在澳大利亚重建家园与身份认同的艰苦历程。弗拉纳根在小说中将两种看似对立且不可调和的文化模式——斯洛文尼亚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并置起来,尝试解读两者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过程。这种并置在小说中多有体现,尤其表现在语言与文化传统两个方面,反映出移民群体在新环境中艰难寻求社会认同并找寻自我意识的努力。跨越不同地域和族群的文化碰撞与交融使作品体现出明显的'跨文化'特征。基于此,本文选取'跨文化记忆'作为理论视角,考察特定历史阶段斯洛文尼亚和澳大利亚两种文化与历史的对抗与共融,以及文化记忆在其中的动态演变。本文重点关注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旨在探讨动态、混杂和多元的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弗拉纳根 《单手掌声》 跨文化记忆 移民 身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