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新视角——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1
作者 孙宅巍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6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张生及其研究团队的新著《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增订版)新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该书最大的创新,即在于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南京大屠杀。这一新的视角中,包括了两个主要方面,即西方视角与市民视角。用新的视... 张生及其研究团队的新著《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增订版)新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该书最大的创新,即在于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南京大屠杀。这一新的视角中,包括了两个主要方面,即西方视角与市民视角。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对研究南京大屠杀视野的拓展,而且也是对研究南京大屠杀理论的深化。正因为如此,该书的问世,为南京大屠杀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西方视角 市民视角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功跻身中国知网
2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2年第2期24-24,共1页
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以其良好的办刊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连创佳绩,迄今为止,本刊先后有12篇学术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 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以其良好的办刊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连创佳绩,迄今为止,本刊先后有12篇学术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有重大影响的文摘期刊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中国知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新华文摘》 侵华日军 学术研究 办刊质量 学术文章
下载PDF
试析中国史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继光 姜良芹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一直为中国史学界所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开始到目前,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范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研究范式主要是带...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一直为中国史学界所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开始到目前,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范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研究范式主要是带政治意义和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开始转向以民族主义为原则的多种学科理论方法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如运用社会心理学、国际法学、口述史学、法医学等等;当前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范式又有新的发展趋向,即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开始从人类文明史和和平学的视角来反思这一暴行,并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范式的转移将有助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中国学界 研究范式 转移
下载PDF
跨学科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笔谈)
4
作者 王卫星 马振犊 +7 位作者 张连红 卞冬磊 李昕 王楠 刘柳 黄文凯 刘喜涛 马萍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20多年来,南京地区的史学工作者们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不断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团队的历史学研究,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均处于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 20多年来,南京地区的史学工作者们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不断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团队的历史学研究,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均处于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仅仅靠历史学无法完整解释的问题,必须通过跨学科、多视角、立体化的综合研究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由此,多学科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已成为一种必要与必然。2017年3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召开了“跨学科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30多位青年学者和南京大屠杀史专业研究人员济济一堂,大家畅所欲言,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共同探讨了如何介入和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达成了许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南京大屠杀 研究
下载PDF
追求和解与和平——章开沅教授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5
作者 彭剑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0年第3期126-134,共9页
章开沅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累累硕果。其成就,既是章教授学术生涯中的学术新高,也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新高。在潜心学术研究的同时,章教授还参与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追求... 章开沅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累累硕果。其成就,既是章教授学术生涯中的学术新高,也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新高。在潜心学术研究的同时,章教授还参与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追求人类的和解与和平,是章教授在从事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社会活动中的深层次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开沅 南京大屠杀研究 和解与和平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读后
6
作者 张连红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南京大屠杀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绕不开的问题。在世界历史范围里,像南京大屠杀这样,对事件本身(不仅是如何评判,甚至就是否发生)存在纷繁歧异的认知,十分罕见。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反驳日本右翼的谬论,中国学者,尤其是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绕不开的问题。在世界历史范围里,像南京大屠杀这样,对事件本身(不仅是如何评判,甚至就是否发生)存在纷繁歧异的认知,十分罕见。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反驳日本右翼的谬论,中国学者,尤其是大屠杀发生地南京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努力。新著《南京大屠杀史研究》①(以下简称《研究》)上下两册即为南京大学张生教授及其弟子们近期研究成果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中国学者 中日关系 世界历 真相 日本右翼 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
原文传递
影像记忆的光亮——与曹海滨导演谈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创作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永昶 《视听界》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八十多年来一直是民族灾难记忆的象征。无数历史研究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创作者围绕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场景与细节,源源不断地进行着相关记忆文本的探寻和挖掘... 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八十多年来一直是民族灾难记忆的象征。无数历史研究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创作者围绕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场景与细节,源源不断地进行着相关记忆文本的探寻和挖掘。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近年来也成果丰硕,尤其是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媒体,常常会有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推出。纪实影像因其直观性更容易为社会公众所认知,在形塑民族集体记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影像记忆 纪实影像 南京大屠杀 场景 新闻工作者 研究 时间节点
下载PDF
改革开放给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带来勃勃生机
8
作者 孙宅巍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6,共3页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史学研究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带来勃勃...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史学研究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带来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改革开放 生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工作者 文化领域 研究
下载PDF
笔谈:黑暗时期的道德影响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拉贝和他的朋友们
9
作者 柯伟林 蓝道夫·特斯塔 +9 位作者 托尼·孙 陈谦平 张生 姜良芹 王卫星 杨夏鸣 凌曦 托马斯·拉贝 吕凤悦(整理) 杨倩(整理)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第1期4-12,139,共10页
2022年10月18日,由哈佛(上海)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论坛“道德的力量: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拉贝和他的朋友们”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哈佛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行政学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2022年10月18日,由哈佛(上海)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论坛“道德的力量: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拉贝和他的朋友们”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哈佛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行政学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拉贝后人、大屠杀幸存者一起回顾历史,感怀拉贝事迹,共同探讨道德力量给予人们的历史启示。本组笔谈均选自此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道德影响力 拉贝 中华民国 学术论坛 道德力量 黑暗时期 南京大屠杀
下载PDF
口述史学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成山 袁志秀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2,共5页
口述史学作为日益时兴的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特的特征,对拓展和加深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在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成果,且有进一步应用的前景和可能性空间。
关键词 口述 南京大屠杀 研究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历史回顾和今后的任务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安吉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4-84,共11页
60年前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暴行之一,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铁证如山,在历史上早已定案。是否坚持这一定论,是一个重大... 60年前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暴行之一,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铁证如山,在历史上早已定案。是否坚持这一定论,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的政治基础。与此相联系,需要从史学的角度不断地发掘这一事件的史料,加以深入的研究。60年来,中外有关人士及历史学者,对这一历史事件从未停止过研究和论证,研究工作由浅入深,由自发的、个人的研究发展到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切悼念60年前遇难的30万同胞时,有必要回顾总结以往的研究工作,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明确今后的研究任务,为此,谨以此文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回顾 中国第二历档案馆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侵华日军 日本帝国主义 南京大屠杀 研究现状 中央档案馆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简介
12
作者 程诚 张生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与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承继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时代命题。学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研究渐趋活跃,逐渐走出了传统党史和国际共运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与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承继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时代命题。学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研究渐趋活跃,逐渐走出了传统党史和国际共运史的研究范畴。在研究资料上,除了各地编纂的地方文史成果,近年来伴随着历史档案的数字化、规范化与市场化进程,一大批尘封已久的史料得以披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南京大学 国际共运 中国 学术交流 研究范畴 时代命题 地方文
下载PDF
微观视角下南京大屠杀史调查研究的认知与实践
13
作者 杨小平 朱成山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00-107,共8页
80年前发生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对平民的杀戮、伤害与痛苦,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创伤,至今仍在持续影响他们战后的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过去的宏观史学研究,着重调查与发掘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当事人的特定期间的受害经历,偏重于构架南京大... 80年前发生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对平民的杀戮、伤害与痛苦,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创伤,至今仍在持续影响他们战后的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过去的宏观史学研究,着重调查与发掘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当事人的特定期间的受害经历,偏重于构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结构;而微观史研究关注以受害者为中心的社会群体的生活细节及其关联性,形成多样性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历史调查,同时关注如何传承历史记忆。这种微观视角下的研究,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微观叙事,将南京大屠杀的国家记忆以鲜活的个体叙事与群体关系呈现在世人面前,置身于记忆主体的"小历史"及其关系网络中,力求使历史传承与教育有持续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微观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近几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连红 许书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南京大屠杀研究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三十年:1982-2012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成山 袁志秀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3年第2期1-16,82,共17页
1982年的日本教科书事件,激起了曾经遭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南京人民的愤怒,催生了中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纪念馆的建成与开放,也掀起了国内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第一次热潮。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 1982年的日本教科书事件,激起了曾经遭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南京人民的愤怒,催生了中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纪念馆的建成与开放,也掀起了国内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第一次热潮。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史料的发掘逐渐发展到理性总结,理念、观点和成果的集中发表。回顾和总结三十年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走过的道路,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研究 三十年
下载PDF
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认定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宅巍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近年来,日本一部分顽固坚持军国主义立场的右翼势力,为了否定南京大屠杀暴行,制造了种种奇谈怪论,竭尽颠倒黑白之能事.其中,认为中国方面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随意变化",便成了他们进行翻案活动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遇难人数 事实 研究 日本 侵华战争
下载PDF
《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后记
17
作者 程兆奇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题目 南京审判 日本 研究
下载PDF
论南京大屠杀埋尸研究中几个牵动全局的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宅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49,共6页
南京大屠杀埋尸研究,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规模与遇难人数的实证。在新发现的南京大屠杀埋尸资料中,大部分进一步证实了已有的结论与理念,但也有一部分揭示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红卍字会开始埋尸活动的时间,红卍字会收埋... 南京大屠杀埋尸研究,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规模与遇难人数的实证。在新发现的南京大屠杀埋尸资料中,大部分进一步证实了已有的结论与理念,但也有一部分揭示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红卍字会开始埋尸活动的时间,红卍字会收埋尸体的总数,以及全城大量埋尸基本告一段落的时间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规模与遇难同胞的人数,因而是属于牵动全局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最近发现的埋尸资料,提出并初步剖析了这些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最终认定,尚有待于更多资料的发现,以及对各种资料的综合解读、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字会 埋尸研究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微观史调查与研究初探
19
作者 朱成山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对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从宏观上进行史学调查和研究是必要的,但就其涉及到的受害家庭乃至每一个受害者、加害者、见证者个体进行研究,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过去从宏观层面去发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现在需要增... 对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从宏观上进行史学调查和研究是必要的,但就其涉及到的受害家庭乃至每一个受害者、加害者、见证者个体进行研究,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过去从宏观层面去发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现在需要增加从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家族史和个人的受害史。二者主要差异在于研究的方法和角度,因为微观史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关注细节,阐述具体的史实,并因此加深对历史的记忆。只有当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以鲜活的个体叙事方式,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时,这些记忆才会有持续的生帝力,得到进一步的铭记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微观 调查与研究
下载PDF
中国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第一人——高兴祖教授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20
作者 史实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0年第4期134-140,共7页
高兴祖教授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便涉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领域,可谓研究成果累累。高兴祖教授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贡献,可以概况为四个方面:他是中国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第一人;他领衔编撰出版了中国解读南京大屠杀史的第... 高兴祖教授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便涉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领域,可谓研究成果累累。高兴祖教授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贡献,可以概况为四个方面:他是中国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第一人;他领衔编撰出版了中国解读南京大屠杀史的第一本学术研究权威著作;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史学术研究机构的第一任会长;他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第一位捐赠大量书籍资料的历史学家。高兴祖教授虽然离开我们已经近10年时间了,但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和贡献,却永远记录在中国史学研究领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兴祖 南京大屠杀研究 第一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