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经·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 |
王静悦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9 |
3
|
|
2
|
试论《诗经·卫风》的艺术特色 |
王静悦
|
《科技创新导报》
|
2008 |
0 |
|
3
|
《诗经》中“桑”意象的解读及其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
周金玲
王荣林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4
|
社会符号学视域下《诗经·卫风·硕人》翻译研究——以许渊冲译本为例 |
吴旻昊
包通法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0 |
1
|
|
5
|
《卫风·氓》“顿丘”注释献疑 |
卢翮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6
|
一面映照周朝婚俗的镜子——《卫风·氓》解读 |
任青天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关联理论视域下《卫风·硕人》女性形象之翻译 |
邱绪萍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8
|
简析《诗经·卫风·氓》中氓的形象 |
顾素芝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9 |
0 |
|
9
|
“兄弟不知,其笑矣”辨误——兼谈《卫风·氓》的叙事特点与主题 |
章旺根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10
|
试论《卫风·有狐》与《越人歌》在电影中的“误读” |
王博雅
祁国宏
|
《电影评介》
|
2012 |
0 |
|
11
|
试论《卫风·有狐》中的五个意象 |
周丹
|
《天中学刊》
|
2017 |
0 |
|
12
|
竹林深处走来的翩翩君子——读《卫风·淇奥》 |
黄纾曲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0 |
0 |
|
13
|
论中日文学中女性形象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差异--读《筒井筒》和《卫风·氓》 |
张剑虹
|
《商情》
|
2012 |
0 |
|
14
|
《卫风·氓》的美育作用 |
高丽丽
|
《华夏教师》
|
2017 |
0 |
|
15
|
中俄早期文学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以《卫风·氓》和《苦命的丽莎》为例 |
鹿译佼
|
《戏剧之家》
|
2021 |
0 |
|
16
|
悲歌怒向夫权制 吟罢使人泪满襟——《卫风·氓》导读 |
唐仕伦
|
《语文天地》
|
2003 |
0 |
|
17
|
略谈《卫风·氓》中女性形象及其他 |
何文婕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8 |
0 |
|
18
|
《卫风·氓》注释商补 |
文非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3 |
0 |
|
19
|
《卫风﹒氓》中女性形象给高中生的启示 |
庾艳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
2019 |
0 |
|
20
|
“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
吴月秀
|
《中学语文》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