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熊十力的“大同”理想——以《原儒》和《读经示要》为例
1
作者 张轩 《船山学刊》 201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大同之世"出自于《礼记》,是先秦儒家对理想政治的描绘。熊十力推崇六经,同时又心系国家苍生,"大同"理想便是他本人结合当时所处之特殊社会状况并根据自己对六经要旨、大道的理解所提出的思想体系,也是其"内... "大同之世"出自于《礼记》,是先秦儒家对理想政治的描绘。熊十力推崇六经,同时又心系国家苍生,"大同"理想便是他本人结合当时所处之特殊社会状况并根据自己对六经要旨、大道的理解所提出的思想体系,也是其"内圣外王"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内容上看,它既包含了传统儒家理想的仁爱礼法、奉公去私、厚德利生与和睦共生,也融入了西方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法治,以至于最后期盼实现一种消弭国家界限而天下一家的和睦世界。可以说,"大同"理想作为熊十力"外王"的归宿,起到了对本体论、宇宙论等思想的统领作用,从而具有极为复杂的综合特点,也对于我们从整体把握其思想主张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大同 内圣外王 《原儒》 《读经示要》
下载PDF
论《原儒》篇与章太炎之“儒者”观
2
作者 朱浩 《政治思想史》 2016年第3期12-28,共17页
近代以来,对于"儒者"概念的认知是中国学术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领域。章太炎在1909年发表的《原儒》篇中比较真切地直面了这个问题。他从古文家的角度,合理地将儒者群体划分为"达""类""私&qu... 近代以来,对于"儒者"概念的认知是中国学术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领域。章太炎在1909年发表的《原儒》篇中比较真切地直面了这个问题。他从古文家的角度,合理地将儒者群体划分为"达""类""私"三个部分,亦特意将"经学家"单独列出。这种对于儒者群体的整体性认知,体现出了对于儒者使命和价值的判定,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儒者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分化和存在问题的解读。所以,《原儒》一篇对于中国学术史的贡献不言而喻,胡适的《说儒》受到《原儒》篇的影响非常明显。不仅如此,章太炎在著作该文过程中,更提出了未来儒者群体的发展方向,值得今人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儒》 章太炎 “儒者”
下载PDF
《原儒》对道家思想的批驳与认同
3
作者 袁永飞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4,共13页
《原儒》批驳道家思想的主要理据是圣王模范与大易准则,主要理路是通过孔子儒家的正统观念的疏导与其经典文本的大道全体的诠释,及天人、心物的具体问题求解。总体看,道家思想先天不足,遭遇体用二分的认知困境;其后学主张维护帝制也迷... 《原儒》批驳道家思想的主要理据是圣王模范与大易准则,主要理路是通过孔子儒家的正统观念的疏导与其经典文本的大道全体的诠释,及天人、心物的具体问题求解。总体看,道家思想先天不足,遭遇体用二分的认知困境;其后学主张维护帝制也迷茫本源,遮蔽儒家的大易融贯新论;但其宇宙论与儒家同一宗祖、齐头并进,为实际影响传统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思想势力。具体辨析其显学为老学与庄学,前者是开创者,与儒学在心物问题认识上高度一致,而本体理解上有实质差别,导致其本体隐显的阻隔;后者是光大者,其理据未真正自觉到孔子儒学的阳刚本性,但《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之道为孔子儒家的学术思想要领。二者归根于孔子儒学,获得本体支撑与雄壮力量,以免陷于枝用、虚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儒》 孔子 道家思想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熊十力《原儒》中灵性涵养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王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0-73,共4页
熊十力在《原儒》的原内圣篇中深析孔子内圣之学,以《诗》《书》《礼》三学为依据,整合并阐发了孔子的灵性涵养之道,即从居敬以为礼、修静以摄动、明理以节欲三方面修养工夫。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面临着精神困境和道德危机,... 熊十力在《原儒》的原内圣篇中深析孔子内圣之学,以《诗》《书》《礼》三学为依据,整合并阐发了孔子的灵性涵养之道,即从居敬以为礼、修静以摄动、明理以节欲三方面修养工夫。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面临着精神困境和道德危机,熊十力《原儒》中关于灵性涵养的思想,为破除当代的种种困境提供了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原儒》 灵性涵养
下载PDF
《原儒》的裂变——熊十力晚年外王学体系新建构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祥俊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4,共8页
熊十力的外王学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44年撰写的《读经示要》标志着其儒家外王学体系现代建构的成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推动熊十力重新思考儒家外王学。他力图结合时代思潮,以社会主义思想解释儒家经典,1956年出版的《原儒》一书... 熊十力的外王学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44年撰写的《读经示要》标志着其儒家外王学体系现代建构的成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推动熊十力重新思考儒家外王学。他力图结合时代思潮,以社会主义思想解释儒家经典,1956年出版的《原儒》一书是其代表作。《原儒》仍然承续着《读经示要》中借对六经的诠释来发挥儒家外王学的思路,但在经典谱系、解释思路、核心思想上都产生了裂变,体现出熊十力晚年外王学体系新建构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外王学 《原儒》
原文传递
熊十力政治哲学的旨趣:以《原儒》为例
6
作者 任新民 《原道》 2021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原儒》是熊十力晚年的重要著作。从创作方法上看,《原儒》运用了《春秋》"借事明义"的方法论。借事明义是《春秋》书法大纲,所谓世愈乱,《春秋》之文愈治,文辞与世事正相反,《原儒》也是如此。从创作性质上看,《原儒》不同... 《原儒》是熊十力晚年的重要著作。从创作方法上看,《原儒》运用了《春秋》"借事明义"的方法论。借事明义是《春秋》书法大纲,所谓世愈乱,《春秋》之文愈治,文辞与世事正相反,《原儒》也是如此。从创作性质上看,《原儒》不同于《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论六经》等"进言三书"。熊十力之所以"造" 《原儒》,不是期望规范现实政治,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哲学理想。当"进言三书"未获得理想的回应,熊十力对新政权的政治建言就已停止。因而《原儒》的著述性质不是为当世立法,而是对孔子作《春秋》为万世制法的志向的继承。从创作目的上看,《原儒》继承了《春秋》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精神,集中体现了熊十力政治哲学的根本旨趣。《原儒》继承了孔子作《春秋》的外王精神,是熊十力政治哲学的代表性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儒》 《春秋》 为万世制法 熊十力
原文传递
“原儒”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史”探源
7
作者 黄燕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儒”和“儒学”的溯源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中国文化思想的本源及其宗脉。熊十力《原儒》一书在探寻儒学的本源时,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时代问题的省思。围绕此中心议题而展开的,一是以“哲学”界定儒学... “儒”和“儒学”的溯源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中国文化思想的本源及其宗脉。熊十力《原儒》一书在探寻儒学的本源时,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时代问题的省思。围绕此中心议题而展开的,一是以“哲学”界定儒学的知识性质,称儒学开启了中国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突破 熊十力 中国哲学史 《原儒》 原儒 轴心时代 中国文化思想 本源
原文传递
抉择、转向、超脱——熊十力后期思想归趣
8
作者 樊志辉 刘晶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熊十力被学界公认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而学界关注的焦点多为其早期"新唯识论"。1949年以后,熊十力通过"深玩"六经中的微言与大义,试图揭示儒家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致性;又通过"推原儒家",... 熊十力被学界公认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而学界关注的焦点多为其早期"新唯识论"。1949年以后,熊十力通过"深玩"六经中的微言与大义,试图揭示儒家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致性;又通过"推原儒家",在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下完成民主共和。有学者对于熊十力在1949年以后的转向抱有微词,论文通过他晚年的际遇和后期著述,分析说明熊十力强调的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具有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原儒》 儒家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熊十力的“量论”规划及其续补思路
9
作者 张庆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10期54-55,共2页
熊十力以“量论”和“境论”为框架建构现代新儒家的哲学体系。熊十力在《原儒》中指出:“量论二篇(一、比量篇;二、证量篇)大意,略说如上。今精力已衰,虽欲写一纲要,而不可能。后有作者能偿余之愿,功不必自我成,予何憾哉。”由此可知,... 熊十力以“量论”和“境论”为框架建构现代新儒家的哲学体系。熊十力在《原儒》中指出:“量论二篇(一、比量篇;二、证量篇)大意,略说如上。今精力已衰,虽欲写一纲要,而不可能。后有作者能偿余之愿,功不必自我成,予何憾哉。”由此可知,熊十力自己认为量论尚未完成,希望后人继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现代新儒家 量论 《原儒》 比量 框架建构 哲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