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辙与《古史》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伟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52,共7页
苏辙《古史》是北宋中期义理之学兴起后出现的一部重要上古史史著 ,是书不仅补正了《史记》所存在的某些疏略和讹舛 ,于《史记》有拾遗补阙之功 ,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义理之学兴起后儒家学者的治史风尚 ,对研究两宋史学思想的演变 。
关键词 苏辙 《古史》 北宋 义理之学 史学思想
下载PDF
苏辙《古史》初探
2
作者 李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108-126,共19页
《古史》一书是代表苏辙历史成就的著作。苏辙撰述此书的缘起在于对《史记》的不满,有探索历史成败兴衰之故和保存历史文献的需要。此书卷帙浩繁,有六十卷之多,着力于上古史研究,总结出"势""礼义"与"德"对历史的影响,其所增六篇... 《古史》一书是代表苏辙历史成就的著作。苏辙撰述此书的缘起在于对《史记》的不满,有探索历史成败兴衰之故和保存历史文献的需要。此书卷帙浩繁,有六十卷之多,着力于上古史研究,总结出"势""礼义"与"德"对历史的影响,其所增六篇列传皆贤臣明君,贯穿其中之义更是反映出宋代重义轻利的时代特征。《古史》的史学地位也多为后世所认同,朱熹于其中之"理"表示赞赏,但对其援佛、老入儒的学说持批评态度,这也引起了后世对此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古史》 《史记》 史学
下载PDF
论苏辙《古史》对司马迁《史记》的重新书写——以尧舜故事为例
3
作者 王兴武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1-45,共5页
为补史料之阙,明圣人之意,苏辙在《史记》的基础上作《古史》,对上古三代至秦始皇时代的历史进行重新书写。《古史》除了对《史记》篇目进行调整之外,还对其中的史料做了甄别和取舍。在宋代孟子升格以及疑古成风的背景下,苏辙对主要来... 为补史料之阙,明圣人之意,苏辙在《史记》的基础上作《古史》,对上古三代至秦始皇时代的历史进行重新书写。《古史》除了对《史记》篇目进行调整之外,还对其中的史料做了甄别和取舍。在宋代孟子升格以及疑古成风的背景下,苏辙对主要来源于《孟子》的尧舜故事大刀阔斧地做了删改。总体来看,苏辙改写《史记》虽未达到其作史的目的,但对南宋义理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苏辙 《史记》 《古史》 重新书写
下载PDF
圣人遗意的彰显--朱熹对苏辙《古史》的批判
4
作者 李胜垒 《中国文化论衡》 2022年第1期87-101,共15页
《古史》是苏辙的一部史学论著,其主旨是在发明圣人遗意。而朱熹对苏辙的《古史》多有批判,特别是从《古史》的探讨主旨圣人遗意层面展开。朱熹对苏辙《古史》的批判,涉及圣人的人格特征以及与事功的关系、圣人对礼的品节之功、圣人之... 《古史》是苏辙的一部史学论著,其主旨是在发明圣人遗意。而朱熹对苏辙的《古史》多有批判,特别是从《古史》的探讨主旨圣人遗意层面展开。朱熹对苏辙《古史》的批判,涉及圣人的人格特征以及与事功的关系、圣人对礼的品节之功、圣人之教三个方面。朱熹对苏辙《古史》进行评论和批判,就是为了揭示其在发明圣人遗意上存在的误区,从而揭示真正的圣人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朱熹 圣人之意 《古史》
下载PDF
“古史辨运动”的重心转向及其原因探析
5
作者 王红霞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运动”,是在新史学思潮广泛传播的情况下,引发的一场由对中国上古史的怀疑而推广到疑古辨伪的探讨。在十五年的历程中,“古史辨运动”发生了转向,主要表现在由“不胫走天下”到“竟无反声”、由“清算古书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运动”,是在新史学思潮广泛传播的情况下,引发的一场由对中国上古史的怀疑而推广到疑古辨伪的探讨。在十五年的历程中,“古史辨运动”发生了转向,主要表现在由“不胫走天下”到“竟无反声”、由“清算古书古史”到“万物齐观”、由“疑古”到“释古”。运动中,人们初步尝试以怀疑精神看待历史进程,客观上扩大了现代史学的研究领域。但在尝试中,并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史学方法与史学观点,此后,讨论“古史辨运动”中的得失之处便成为史学现代化道路上的必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运动 重心转向 《古史辨》 顾颉刚
下载PDF
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研究的进展与古史史料学概念——为纪念《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维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4,共8页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出土文献 古史史料学概念
下载PDF
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8
7
作者 胡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5,共2页
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胡绳顾颉刚先生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开始从事学术活动,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他逝世的1980年。他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学者、历史学家,在古史考订、古文献考订、历史地... 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胡绳顾颉刚先生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开始从事学术活动,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他逝世的1980年。他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学者、历史学家,在古史考订、古文献考订、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历史价值 古史辨” 非马克思主义 史料学 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 《古史辨》
下载PDF
关于王国维的《古史新证》和唐兰先生的《序》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文玖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8,52,共4页
本文认为 ,王国维的讲义名称还是《古史新证》 ,此由来薰阁手稿影印本可资证明。文后附有唐兰先生为手稿影印本写的序。
关键词 王国维 《古史新证》 唐兰
下载PDF
《古史辨》与“古史辨派”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史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史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古史辨派”
下载PDF
谯周与《古史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怀信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年第5期21-24,共4页
谯周是我国三国时期的“通才达学”,所撰《古史考》(已佚,有辑本)曾“与《史记》并行于世”。本文在考明谯周生平的基础上,着重对《古史考》进行了研究,认为:《古史考》乃通考古史,而非专纠《史记》之谬;除考史之外,还多考古... 谯周是我国三国时期的“通才达学”,所撰《古史考》(已佚,有辑本)曾“与《史记》并行于世”。本文在考明谯周生平的基础上,着重对《古史考》进行了研究,认为:《古史考》乃通考古史,而非专纠《史记》之谬;除考史之外,还多考古制,并兼杂考。其对《史记》的考辨,除纠史之外,还对部分记载不详的地方有解释性的补充与说明,对地名有所考究,对太史公论赞亦有纠驳。其考多确实可信,有较高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谯周 《古史考》 《史记》 考辨
下载PDF
《史记》三家注对文献“辑佚”和《史记》考实的贡献—以谯周《古史考》辑佚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文举 《新世纪图书馆》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论文说明了三家注对《古史考》的引用在甄别、补充《史记》的某些史实,理解《史记》的历史观以及时地望、典制的考证等方面均有益处,籍以窥见《史记》三家注在历史文献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史记》 三家注 辑佚 《古史考》
下载PDF
试论蒙文通的经学立场与史学研究——以《古史甄微》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涛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经学向史学转化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主要趋势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通常被视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蒙文通,在受到时代潮流影响的同时,其学术与思想的发展变化呈现出特殊性。蒙文通在对史学进行融会贯通以摒弃传统经学"尊孔"等不合时宜的因素之... 经学向史学转化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主要趋势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通常被视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蒙文通,在受到时代潮流影响的同时,其学术与思想的发展变化呈现出特殊性。蒙文通在对史学进行融会贯通以摒弃传统经学"尊孔"等不合时宜的因素之后,仍然秉持早年的今文经学立场,维护经学的整体性并肯定今文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是他与胡适、古史辨派等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文通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史学 《古史甄微》
下载PDF
《古史辨》辨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京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 辨伪 辩论 《古史辨》
下载PDF
郭沫若对顾颉刚和《古史辨》史学的科学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蒸民 《郭沫若学刊》 2002年第1期25-30,38,共7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内的前人史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郭沫若对顾颉刚和《古史辨》史学的科学批判 ,就是一个范例。他对这个学派的批判 ,主要集中在对它所倡导的疑古思想及其古代文献考证成就的整体...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内的前人史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郭沫若对顾颉刚和《古史辨》史学的科学批判 ,就是一个范例。他对这个学派的批判 ,主要集中在对它所倡导的疑古思想及其古代文献考证成就的整体性评估上 ,对它在古代文献资料考证的系列具体结论 ,以及对它的某些历史观点包括对前辈学人王国维学术贡献的评估的批判认同上。他的这种科学批判 ,生动具体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科学批判
下载PDF
顾颉刚与民间文学及其成就
15
作者 陈岸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顾颉刚在《古史辨》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诗经》渊源的崭新阐释。此外,他又对一系列民间文学进行了挖掘与整理,此中对孟姜女故事与《山歌》《吴歌》等歌谣选本的发现及出版,乃一宏大的拓荒工作。以上材料,既充实了胡...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顾颉刚在《古史辨》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诗经》渊源的崭新阐释。此外,他又对一系列民间文学进行了挖掘与整理,此中对孟姜女故事与《山歌》《吴歌》等歌谣选本的发现及出版,乃一宏大的拓荒工作。以上材料,既充实了胡适“白话文学史”的内涵,亦为白话文学理念找到了坚实的依据,并为白话文学史的建构作出具体论证。顾颉刚先生在白话文学史上的角色及贡献,实有重估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白话文学史 《古史辨》 歌谣 民间故事
下载PDF
《古史辨》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红霞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3-78,共6页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的疑古辨伪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相契合,它对跨学科方法和历史演进法的运用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创新,自由的学术讨论与理性的学术批评为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顾颉刚 史学近代化
下载PDF
王国维学术三变及其与“古史抹杀论”的明确界限
17
作者 盛邦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王国维一生学术三变,起先潜心于康德、尼采与叔本华思想,继而开展宋元文学研究,最终从事中国古史研究,以二重证据法为指导,钩沉发明,成果粲然。尤其是王国维在《古史新证》等著作中论证周世系确实存在,推想夏后世存在无误,并强调“经典... 王国维一生学术三变,起先潜心于康德、尼采与叔本华思想,继而开展宋元文学研究,最终从事中国古史研究,以二重证据法为指导,钩沉发明,成果粲然。尤其是王国维在《古史新证》等著作中论证周世系确实存在,推想夏后世存在无误,并强调“经典所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表示与胡适、顾颉刚“古史抹杀论”的明确界限。通过对王国维学术叙论认为,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文化是种群的根脉。王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根源的探寻、求信与确认,有助于中国人确定历史认同,维护民族自尊,也为中国文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学术三变 《古史新证》
下载PDF
《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
18
作者 田旭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51-55,共5页
从对《古史辨》及疑古学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胡适等人的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进行具体分析入手,主要论及这一学派的功过得失以及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对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 顾颉刚 钱玄同 胡适 《古史辨》
下载PDF
《楚辞》与古史
19
作者 李学勤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5-76,共2页
《楚辞》与古史李学勤烟台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江林昌博士,是杭州大学姜亮夫先生最后的弟子,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最近,他将其博士论文扩充修改,成为《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一书,将由齐鲁书社出版,要我作序。我觉得这个题... 《楚辞》与古史李学勤烟台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江林昌博士,是杭州大学姜亮夫先生最后的弟子,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最近,他将其博士论文扩充修改,成为《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一书,将由齐鲁书社出版,要我作序。我觉得这个题目很有意义,便欣然应命。《楚辞》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王国维 姜亮夫 清华国学研究院 《古史新证》 先公先王 《楚辞》研究 楚辞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殷卜辞
下载PDF
明代吴崇节《古史要评》与汉史评论研究
20
作者 朱志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1-53,82,共4页
明代中叶,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学界纷纷对《史》、《汉》展开评点,有的着眼于笔法,有的注目于体例,有的考究于史实。吴崇节生当其世,抱着同情理解之态度来研究两汉历史,剖析汉史研究中之疑义,进而以儒家为指针评判汉代史实。
关键词 吴崇节 《古史要评》 汉史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