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本竹书纪年》与西周年代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占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8-72,51,共6页
《古本竹书纪年》,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它的原始全貌,但在经过前代学者的艰苦努力所作的辑本中,仍然有非常珍贵的资料。对于西周年代的构拟,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古本竹书纪年》的可信性应当大大超过汉以前的其它记载。第一,它... 《古本竹书纪年》,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它的原始全貌,但在经过前代学者的艰苦努力所作的辑本中,仍然有非常珍贵的资料。对于西周年代的构拟,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古本竹书纪年》的可信性应当大大超过汉以前的其它记载。第一,它是先秦时代留下的资料,不同于汉代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本竹书纪年》 西周年代 懿王元年 武王伐纣 《史记》 殷墟甲骨文 “天再旦” 《周本纪》 文王受命称王 司马迁
下载PDF
《古本竹书纪年》西周年代的五个时段及年数推求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书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2期33-39,共7页
本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佚文并参考其他可靠资料,推求《古本》所记西周年代的5个时段的年限,即:1.文王受命一武王伐商18或20年,2.武王克商一昭王80或82年,3.穆王恭王66或64年,4.■王一厉王58年,5.共... 本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佚文并参考其他可靠资料,推求《古本》所记西周年代的5个时段的年限,即:1.文王受命一武王伐商18或20年,2.武王克商一昭王80或82年,3.穆王恭王66或64年,4.■王一厉王58年,5.共和以后71年,以及未知王年诸王的大概年限,为进一步研究确定西周诸王王年提供了一个参考系。同时据鲁公年数加以参证,并对《史记·周本纪》所记厉王王年提出质疑,将《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所记的西周王年加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书纪年 《古本竹书纪年》 西周年代 西周王年 武王 年代学
下载PDF
《古本竹书纪年》之白、方、畎、蓝诸夷考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德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5期23-26,22,共5页
《古本竹书纪年》之白、方、畎、蓝诸夷考略李德山白夷白夷首先见于甲骨卜辞中,如:“丑卜、贞白人。”②此“白人”即“白夷”。另外,《逸周书·王会篇》作“白”;《山海经·海外西经》作“白民之国”,《大荒东经》作“白... 《古本竹书纪年》之白、方、畎、蓝诸夷考略李德山白夷白夷首先见于甲骨卜辞中,如:“丑卜、贞白人。”②此“白人”即“白夷”。另外,《逸周书·王会篇》作“白”;《山海经·海外西经》作“白民之国”,《大荒东经》作“白民”;《淮南子·坠形篇》亦作“白民”。对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本竹书纪年》 东夷民族 西北地区 防风氏 河姆渡遗址 王献唐 新石器时代人骨 “白” 《春秋左传注》 《说文解字》
下载PDF
《古本竹书纪年》之赤、玄、风、阳、于、黄诸夷考略
4
作者 李德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年第6期12-16,共5页
《古本竹书纪年》有“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的记载。关于“九夷”一名,最早似见于《论语·子罕》篇,其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但对于“九夷”... 《古本竹书纪年》有“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的记载。关于“九夷”一名,最早似见于《论语·子罕》篇,其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但对于“九夷”的具体名称,篇中却没有说明。所以,《古本竹书纪年》应该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载了“九夷”名号的史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本竹书纪年》 九夷 考略 东夷族 族名 于越 东夷民族 居地 佩玉 何光岳
下载PDF
从思想倾向和著述体例谈《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邵东方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2期89-104,共16页
清末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总括清代考据学的学术贡献概有三项:一是辑佚书,二是精校勘,三是通小学.清代考据学家通过辑佚,把大量散失的古代佚文从现存的古书中辑出,使人们读到原先所看不到的书籍.他们又通过校勘,把古书中的各种... 清末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总括清代考据学的学术贡献概有三项:一是辑佚书,二是精校勘,三是通小学.清代考据学家通过辑佚,把大量散失的古代佚文从现存的古书中辑出,使人们读到原先所看不到的书籍.他们又通过校勘,把古书中的各种错讹加以改正,使人们能够看懂原来因错讹而无法读通的古书.他们还运用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对大量古代典籍加以解释,使人们能够理解原来误解或不解的古书.除此三者之外,清代考据学家还有一项重要贡献,那就是辨伪.清代考据学家辨伪的成绩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揭露某部古书是后人伪造的,使之不与真书混淆;其次是将伪书抄袭他书的材料逐一列出,以说明这些材料的时代性,并作为研究该时代而非古代的材料.清儒大规模地辨古书之伪应该说是宋明辨伪学术潮流的继续和发展.一方面,他们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儒家经典的纯洁性;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辨伪的结果在客观上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思想史意义.比中,伪《古文尚书》之《大禹漠》篇的所谓十六字心传原本是陆、王心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此书之伪被揭露出来后,十六字心传便失去了经典的根据.因此,我们可以说,辨伪在客观上起了破除传统旧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本竹书纪年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竹书纪年 《古本竹书纪年》 王国维 《今本纪年》 思想倾向 《古文尚书》 《史记》 重编
下载PDF
西周列王纪年拟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占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30,共14页
西周年代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既诱人而又非常难以解决的课题。笔者曾经对《古本竹书纪年》做过一些论证,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该书仍然是关于西周年代最有权威的一种记载,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该书对于西周年代的记述,...
关键词 西周列王纪年 考古研究 年代学 金文 逨器 逨盘 单氏家族 《古本竹书纪年》 拟年 益公 “既生霸” 《中国先秦史历表》 铜器 《世俘》 张培瑜
下载PDF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隞(嚣)都说辑补 被引量:20
7
作者 邹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7,共4页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嚣)都说辑补邹衡(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以前为了证明郑州商城非仲丁所迁之(嚣)都,我曾经考虑过丁山先生所谓嚣都在山东之说,也考虑过东晋李“嚣在陈留浚仪县”说,甚至完全否定了敖仓城乃商之都①。现在,...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嚣)都说辑补邹衡(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以前为了证明郑州商城非仲丁所迁之(嚣)都,我曾经考虑过丁山先生所谓嚣都在山东之说,也考虑过东晋李“嚣在陈留浚仪县”说,甚至完全否定了敖仓城乃商之都①。现在,山东省境内已发现不少早商遗址,只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郑州商城 祭祀遗址 岳石文化 宫殿基址 偃师商城 《古本竹书纪年》 都城遗址 敖仓 郑州市
下载PDF
先周史溯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文宪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3-29,共7页
先周史溯源叶文宪周人是一个和夏人、商人并存的部族,夏商时代周人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弃(后稷)至不,第二阶段自不至公刘,第三阶段自公刘至古公在父,第四阶段自古公在父至武王。由于文献中关于先周史的记载过于简... 先周史溯源叶文宪周人是一个和夏人、商人并存的部族,夏商时代周人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弃(后稷)至不,第二阶段自不至公刘,第三阶段自公刘至古公在父,第四阶段自古公在父至武王。由于文献中关于先周史的记载过于简略,因此本文力图依据考古发掘所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下冯类型 先周文化 先周史 文化因素 二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周人 《古本竹书纪年》 文物 太原盆地
下载PDF
释■
9
作者 黄德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3-57,共5页
释■黄德宽甲骨文字,主要见于宾组卜辞,是一个使用频率“高的字,涉及许多卜辞的释读。一些著名的甲骨学者,均曾先后予以考释,孙治让“疑当为之省”,叶玉森“疑即”(金祥恒曾申论其是),罗振玉疑为,郭沫若释为蚀,唐兰释为良,... 释■黄德宽甲骨文字,主要见于宾组卜辞,是一个使用频率“高的字,涉及许多卜辞的释读。一些著名的甲骨学者,均曾先后予以考释,孙治让“疑当为之省”,叶玉森“疑即”(金祥恒曾申论其是),罗振玉疑为,郭沫若释为蚀,唐兰释为良,于省吾释为。①各家所释,见仁见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甲骨卜辞 辞例 《说文》 古形 古文字资料 竹书纪年 《古本竹书纪年》 于省吾 《史记·殷本纪》
下载PDF
《世本·帝系》商王世系梳理及释证
10
作者 原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0-87,共8页
《世本》是主体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谱牒类文献,《帝系》篇所记商王世系为该书核心之一,并对《史记·殷本纪》有奠定之功。清代茆泮林辑本为公认最佳辑本,该辑本辑录商王世系23则,参照其他六种辑本进行辑校,分为成汤立国之前的先公和... 《世本》是主体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谱牒类文献,《帝系》篇所记商王世系为该书核心之一,并对《史记·殷本纪》有奠定之功。清代茆泮林辑本为公认最佳辑本,该辑本辑录商王世系23则,参照其他六种辑本进行辑校,分为成汤立国之前的先公和成汤立国之后的商王两部分,结合《殷本纪》《古本竹书纪年》、甲骨卜辞、战国简牍等文献,对相互印证的商王世系进行文献梳理与释证,更加客观呈现出商王世系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本·帝系》 《殷本纪》 《古本竹书纪年》 商王世系 清华简
下载PDF
《史记》标点商榷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愫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年第6期47-48,共2页
《史记》标点商榷孙愫婷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史记》,在标点方面尚有问题。今偶拾数条如下:1.其土涂泥。《集解》:马融曰:"渐,洳也。"(《夏本纪》60页)按:正文无渐字,如按此处标点,《集解》这条注好象是衍文。但实际... 《史记》标点商榷孙愫婷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史记》,在标点方面尚有问题。今偶拾数条如下:1.其土涂泥。《集解》:马融曰:"渐,洳也。"(《夏本纪》60页)按:正文无渐字,如按此处标点,《集解》这条注好象是衍文。但实际上,马融注的是"涂"字,即。涂,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标点本 《汉书》 《太史公书》 《国语》 《尔雅》 《左传》 《吕氏春秋》 《古本竹书纪年》 东方朔传
下载PDF
夏代都邑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7-82,共6页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王国。据历史文献记载,夏人建立过都邑的地方很多,例如阳城、斟好(寻阝)、原、老邱、阳翟、帝丘、安邑、平阳、晋阳、西河等。文献记载,有的翔实可信,史有遗迹;有的牵强附会,于史无证;有的系同一地...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王国。据历史文献记载,夏人建立过都邑的地方很多,例如阳城、斟好(寻阝)、原、老邱、阳翟、帝丘、安邑、平阳、晋阳、西河等。文献记载,有的翔实可信,史有遗迹;有的牵强附会,于史无证;有的系同一地名的分化,有的则系不同地方的共名。因此,对夏代都邑作一番考究,对于在考古学上确定夏文化,对于了解夏商势力的消长,对于夏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丘 西河 阳城 夏代 左传 《古本竹书纪年》 晋阳 阳翟 河南 平阳
下载PDF
西王母神话探源──兼论二昊氐戎夷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三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9-94,共6页
西王母在中国神话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古籍记载和学界的说法分歧颇大,有提土地名、国名说的,有赞成兽名、人名说的.有坚持神名说的。就是同一部书,也往往前后不一,相互梧。而综合诸说,似以氏族名称(即氏族图腾)看待较为合理... 西王母在中国神话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古籍记载和学界的说法分歧颇大,有提土地名、国名说的,有赞成兽名、人名说的.有坚持神名说的。就是同一部书,也往往前后不一,相互梧。而综合诸说,似以氏族名称(即氏族图腾)看待较为合理。据此,可以由西王母的形象特征及其虎图腾,进一步看到西王母与二昊和氐、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山海经》 西王母之邦 中国神话 《穆天子传》 《古本竹书纪年》 戎夷 《史记》 昆仑之丘 氏族图腾
下载PDF
周太王、王季时对商政策缕析
14
作者 姚玉成 李云凯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借鉴国际关系学中分析对外政策的方法,从实行对外政策的目的、为实现该目的而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方的反应等三方面,缕析周大王和王季时对商政策的内容.由此入手,进而探讨商周关系.作者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周太王时,鉴于当时的形... 本文借鉴国际关系学中分析对外政策的方法,从实行对外政策的目的、为实现该目的而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方的反应等三方面,缕析周大王和王季时对商政策的内容.由此入手,进而探讨商周关系.作者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周太王时,鉴于当时的形势,采取臣服于商,联殷图存的政策,在商一方取得了良好的反应,双方关系处于友好阶段.王季时,由于形势的变化,转而采取力争商的支持,扩张势力的政策.起初取得了一定成效,行到商的支持,势力有很大发展.后来,周人的扩张,引起了商的警惕,武乙、文丁时对周采取抑制政策,最后以文丁杀季历而告结束.此时双方关系处于由友好向敌对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关系 商王朝 对外政策 殷墟卜辞 文丁杀季历 商政 武丁 《古本竹书纪年》 《说文》 武乙
下载PDF
再论周昭王在位年数——兼与张闻玉同志商榷
15
作者 李仲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7-70,共4页
西周昭王在位年数,史书失载。《帝王世纪》:“昭王在位五十一年”是据刘歆《世经》所加大的鲁公年数而推的,与史实不合。新城新藏在《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中据《晋书·束皙传》:“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的记载,与文王受命七年、武王... 西周昭王在位年数,史书失载。《帝王世纪》:“昭王在位五十一年”是据刘歆《世经》所加大的鲁公年数而推的,与史实不合。新城新藏在《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中据《晋书·束皙传》:“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的记载,与文王受命七年、武王六年、成王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四王合计共七十六年的年数相比较,正差二十四年,于是定昭王在位年数为二十四年。这一加减法所依据的“百年”数字出处不明,且有解说上的伸缩性,故拼凑的这个“二十四年”,实难成立。只有晋太康二年汲郡魏襄王墓出土的《竹书纪年》所记昭王十九年,为秦火前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本竹书纪年》 昭王 《史记》 成王 武王伐纣 文王 周公摄政 《鲁世家》 竹书纪年 《今本竹书纪年
下载PDF
编辑札记(二)
16
作者 胡杏天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46-47,共2页
二、介词、连词使用不妥。 1.误:作为预防,君王对将帅开始产生猜忌,于是采用分割之法,将其乓权不断削弱,规定将帅只掌军队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 正:作为预防,君王对将帅只要产生猜忌,便采用分割之法,将其兵权不断削弱,规定将帅只掌军... 二、介词、连词使用不妥。 1.误:作为预防,君王对将帅开始产生猜忌,于是采用分割之法,将其乓权不断削弱,规定将帅只掌军队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 正:作为预防,君王对将帅只要产生猜忌,便采用分割之法,将其兵权不断削弱,规定将帅只掌军队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本竹书纪年》 发动者 札记 兵变 因果关系 军队 转折关系 帝位继承 《韩非子》 轻徭薄赋
下载PDF
马陵之战起因辨析
17
作者 刘韵叶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21,共6页
马陵之战起因辨析刘韵叶公元前341年,"战国七雄"中的齐、魏爆发了马陵(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之战,这在《孙胺兵法》、《古本竹书纪年》、《孟子》、《战国策》和《史记》等古籍中均有明确记载,与公元前353年的齐、魏桂陵... 马陵之战起因辨析刘韵叶公元前341年,"战国七雄"中的齐、魏爆发了马陵(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之战,这在《孙胺兵法》、《古本竹书纪年》、《孟子》、《战国策》和《史记》等古籍中均有明确记载,与公元前353年的齐、魏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之战判然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陵之战 《史记》 魏惠王 《战国策》 桂陵之战 公元前 司马迁 《古本竹书纪年》 《孟子》 梁惠王
下载PDF
古人是如何防震赈灾的
18
作者 张家声 《各界》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当今是科技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经历了一次次自然灾害的考验后,我国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快速赈灾响应机制,也常设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以随时应对突发地震灾害。那么,在科技信息远远落后的古代社会,他们又是怎样快速赈灾的呢?古代的赈灾... 当今是科技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经历了一次次自然灾害的考验后,我国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快速赈灾响应机制,也常设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以随时应对突发地震灾害。那么,在科技信息远远落后的古代社会,他们又是怎样快速赈灾的呢?古代的赈灾机制。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帝乙三年《古本竹书纪年》中记录的地震:黄帝轩氏一百年,地裂。帝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赈灾 自然灾害 响应机制 抗震救灾指挥部 《古本竹书纪年》
原文传递
《韶》乐考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玉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0-106,共7页
一、虁制《韶》乐:华夏第一乐章关于《韶》乐的制作,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虁!命汝典乐,教胄子”《孔丛子 ·嘉言》引孔子曰:“虁为帝舜乐正.”《史记·五帝本纪》亦引舜曰:“以夔为典乐,教(?)子... 一、虁制《韶》乐:华夏第一乐章关于《韶》乐的制作,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虁!命汝典乐,教胄子”《孔丛子 ·嘉言》引孔子曰:“虁为帝舜乐正.”《史记·五帝本纪》亦引舜曰:“以夔为典乐,教(?)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五行》 礼乐 《左传》 孔子 《今本竹书纪年 始皇 《古本竹书纪年》 襄公二十九年 五帝本纪
原文传递
周代燕国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曲英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0-74,共15页
周代燕国考曲英杰有周一代,燕为大国,且历时长久,“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①。唯因典籍沦缺,或理解有误,致使有许多问题不能明了。近些年来,燕文化考古颇有进展,燕都燕城及临易城址已被发现,出土有大量燕国器物... 周代燕国考曲英杰有周一代,燕为大国,且历时长久,“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①。唯因典籍沦缺,或理解有误,致使有许多问题不能明了。近些年来,燕文化考古颇有进展,燕都燕城及临易城址已被发现,出土有大量燕国器物,正可为补正。本文拟就燕都迁徙及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召公 《水经注》 《说文解字》 公元前 成周城 《古本竹书纪年》 《太平寰宇记》 《世本》 十三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