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廷芳“真味”说与桐城诗学新境界
1
作者 萧晓阳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2,共9页
沈廷芳在桐城义法之外标举“真味”,以醇味、淡味、神味论诗文,深得王士禛神韵说之要,上承查慎行诗文之味、沈元沧探源《骚》《选》之风。《隐拙斋集》中诸作于古雅中见绮丽、清幽处寓峻洁、灵妙外含隽永,兼有清远风味。沈氏编定的古文... 沈廷芳在桐城义法之外标举“真味”,以醇味、淡味、神味论诗文,深得王士禛神韵说之要,上承查慎行诗文之味、沈元沧探源《骚》《选》之风。《隐拙斋集》中诸作于古雅中见绮丽、清幽处寓峻洁、灵妙外含隽永,兼有清远风味。沈氏编定的古文选本《文章指南》中也透露出以诗为文之旨,突破了古文七忌,以绵邈之致用意造奇,力求在雅洁的文辞后呈现古文之“神味”。沈廷芳“真味”论以自然灵妙之神味说拓展了桐城文派清真雅洁之论,方东树之兴味论、梅曾亮之天机说、曾国藩之神机是真味说的演进。“真味”说融入“义法”论,别开桐城古文之新境,确立了桐城派以诗为文的著述传统,体现了清代吴越文风、山左诗派与江南桐城诗文的交融,表明桐城诗学已不囿于江淮地域,在南北文化交融中生成了传统诗学的基本范式,对中国古典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廷芳 “真味” 浙西 桐城
下载PDF
“诗境说”探源新见——台律融合视野下的中晚唐江南士僧交游
2
作者 李华伟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中晚唐江南地区士僧交游,实以天台与律学的融合为线索,表现出相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法慎、玄俨、守直等律师为中心,此时对文士的摄受概因律德之崇高;第二阶段以灵一、刘长卿为核心,这一时期示人文艺、示见谈笑的诗僧风范开始形成;... 中晚唐江南地区士僧交游,实以天台与律学的融合为线索,表现出相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法慎、玄俨、守直等律师为中心,此时对文士的摄受概因律德之崇高;第二阶段以灵一、刘长卿为核心,这一时期示人文艺、示见谈笑的诗僧风范开始形成;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的过渡人物是灵澈,他既连接越州与长安,又连接越州交游与湖州交游;第三阶段的交游核心是皎然,这一时期皎然表现出明确的干预文学、探讨文学理论、通过文学实现人生价值的志趣,而李华、梁肃、权德舆等文士经过天台影响长期的浸染,表现出对天台法义的深入理解,两方面共同导向了中唐“诗境说”的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 皎然 灵澈
下载PDF
魔鬼·立人·决断:《摩罗诗力说》与作为留日鲁迅思想方法的复仇话语
3
作者 周楷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鲁迅魔鬼”的矛盾背后,蕴含着鲁迅借由“复仇-立人”的思想路径,探索现代主体生成时遭遇的自反性张力。该主体从诞生之始就展现为以现代价值批判自我传统和所在语境的断裂式生成,以及在价值决断的两难中产生的罪感意识。经由《摩罗诗力说》,复仇话语从形象、方法到心理贯穿着彼时的摩罗谱系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启蒙者群像,成为鲁迅主体思想建构的独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 复仇 魔鬼
下载PDF
朱熹《诗》说与《诗序》异同研究之检讨
4
作者 车行健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朱熹《诗经》论说与汉代毛郑旧说的关系是《诗经》学史中的重大问题,朱熹与《毛诗序》存在重大分歧,由此形成尊《序》用《序》与疑《序》废《序》两种截然不同的把握诗义的进路。然而朱熹对《诗序》的疑废态度自明清以来受到学界的挑战... 朱熹《诗经》论说与汉代毛郑旧说的关系是《诗经》学史中的重大问题,朱熹与《毛诗序》存在重大分歧,由此形成尊《序》用《序》与疑《序》废《序》两种截然不同的把握诗义的进路。然而朱熹对《诗序》的疑废态度自明清以来受到学界的挑战质疑,姚际恒更言之凿凿地指控朱熹“从《序》者十之五”。当代学者步武姚氏的足迹,运用更精密严谨的量化统计方法来研治此问题,取得丰硕成果。然而迄今为止,学界的研究结果仍存在极大差异,难以取得一致结论。本文针对当代15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做全面检讨和反省,除检视其研究程序和评析所得出的结论之外,更聚焦方法的使用,希冀以此做为进一步研究与解决此问题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毛序》 朱熹 集传》 序辨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的诠释学和生命哲学意义
5
作者 马琳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0,31,共5页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致力于促进中华民族向自觉、自强、生命向上状态发展,诠释了个体本真的生命力,赞扬了中外浪漫派诗人亲自求索诸美的体验观。对其做诠释学和生命哲学研究,发现青年鲁迅主要的哲学底色是尊崇以“立人”为主的生命哲...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致力于促进中华民族向自觉、自强、生命向上状态发展,诠释了个体本真的生命力,赞扬了中外浪漫派诗人亲自求索诸美的体验观。对其做诠释学和生命哲学研究,发现青年鲁迅主要的哲学底色是尊崇以“立人”为主的生命哲学。该哲学观具有促进诠释学、生命哲学等先进学科传播和发展的价值,而且对促进当代青年自立自强,反思并创新学术有着发人深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 诠释学 生命哲学
下载PDF
想说、愿说、爱说--托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案例
6
作者 周颖 《年轻人(D版)(幼师园地)》 2024年第7期43-45,共3页
在托班,有一些孩子因为口语发展滞后,出现语言表达困难,甚至无法正常讲话或不能发声等情况。我们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家、园两方面入手,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们营造想说、愿意说、喜欢说,并能得到正面反馈的氛围,以培养托班... 在托班,有一些孩子因为口语发展滞后,出现语言表达困难,甚至无法正常讲话或不能发声等情况。我们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家、园两方面入手,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们营造想说、愿意说、喜欢说,并能得到正面反馈的氛围,以培养托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案例描述,小棠(化名),2岁11个月,喜欢一个人玩,与小朋友的沟通不多,说话吐字不清楚,着急的时候说出的就是“啊啊啊”,让人难以理解。开学一个月后,很多孩子已经开始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小棠却因说不清楚话,导致教师常常无法理解他的诉求。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由于无法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小棠一着急就会试图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达能力 托班幼儿 案例描述 年龄特点 吐字不清 小棠 幼儿园
下载PDF
明代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辨义--与赵义山先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饶龙隼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明代小说中存有大量诗词曲,有的还偶存赋作和其他文体。如何看待这种创作现象,如何认定其文体特性,在不同学者的论著中,颇见分歧而迄无定论。真正具有标举某种学说意味的,是赵义山等学者的“寄生”说。该说缘自近世以来援西律中、援后... 明代小说中存有大量诗词曲,有的还偶存赋作和其他文体。如何看待这种创作现象,如何认定其文体特性,在不同学者的论著中,颇见分歧而迄无定论。真正具有标举某种学说意味的,是赵义山等学者的“寄生”说。该说缘自近世以来援西律中、援后例前的学术理路,对早前西学镜照下的中国小说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寄生”说颇存疑义,其可疑之处略有四个方面:一学理不通,二效用不周,三推求过甚,四来源失据。其实,明代小说中的诗词曲并非单体的文学作品,本来就不具备独立的文学价值和文体意义;故而,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应该悬置不用,较稳妥的做法是回归小说发展的历史情境,尊重古代小说诗文共生、散韵结合的体制形态,并对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作出合理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的词曲 寄生 援西律中 制度根源 叙事功能
下载PDF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德国爱国诗人阿恩特
8
作者 吴晓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摩罗 鲁迅 德国 二十世纪初 日俄战争 普鲁士 长篇
下载PDF
园与境: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与唐“诗境”说的形成
9
作者 王书艳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7,F0003,共9页
关于唐诗境说形成的原因,学界忽略了山水审美逐渐向园林审美过渡这一重要现象。实际上,正是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促使“境”的审美义形成并逐渐成熟,进而走进诗歌,直接影响到诗歌意境的生成以及诗境理论的形成。园林审美、境之审美义的开... 关于唐诗境说形成的原因,学界忽略了山水审美逐渐向园林审美过渡这一重要现象。实际上,正是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促使“境”的审美义形成并逐渐成熟,进而走进诗歌,直接影响到诗歌意境的生成以及诗境理论的形成。园林审美、境之审美义的开创与诗境理论的形成,三者同时在中唐并起并非巧合,而是三者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错发展的必然结果。“境”在唐代异军突起以及诗境说在唐代形成,除了玄学、佛学以及诗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所致外,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诗境”说又反向深化了园林审美,并影响到后世园林的诗情建构,乃至进一步旁涉其他艺术领域,丰富与拓展了中国古典艺术和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审美 园境
下载PDF
周作人“悲哀诗力说”的建构历程——从《孤儿记》到《哀弦篇》
10
作者 白新宇 张春田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4,共13页
作为周作人留日时期创作的文言论文,《哀弦篇》的主旨可提炼为“悲哀诗力说”,在晚清思想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悲哀诗力说”根源于周作人对晚清进化学说的阅读与反思,其思想雏形在1906年创作的小说《孤儿记》中已然萌发。周作人将伦理维... 作为周作人留日时期创作的文言论文,《哀弦篇》的主旨可提炼为“悲哀诗力说”,在晚清思想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悲哀诗力说”根源于周作人对晚清进化学说的阅读与反思,其思想雏形在1906年创作的小说《孤儿记》中已然萌发。周作人将伦理维度纳入对进化论的思考,对进化过程中的弱者产生认同,及至1908年的《哀弦篇》,“悲哀”文学的政治性得到强化,以“悲哀”为情感特质的弱小民族文学具有唤醒国民自觉,且自我革新的能量,成为借鉴的资源。“悲哀诗力说”夹杂感伤与颓废的质素,“诗力”的作用方式与“摩罗诗力”有别,彰显周氏兄弟同中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悲哀 《哀弦篇》 《孤儿记》
下载PDF
浅论顾随的诗心说
11
作者 齐文泽 《新传奇》 2023年第28期10-12,共3页
诗心说是顾随论诗的主要学说,诗心是诗的源头,即发诗之心,其前提是同心,产生的条件是恬静、宽裕。诗心与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有关,也容易受到社会人事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提升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来保持诗心。诗心是持久的、普遍的... 诗心说是顾随论诗的主要学说,诗心是诗的源头,即发诗之心,其前提是同心,产生的条件是恬静、宽裕。诗心与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有关,也容易受到社会人事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提升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来保持诗心。诗心是持久的、普遍的、自然的、物我合一的。诗心说不仅仅展现了顾随对文学的关心,同时还展现他对诗心丧失的担忧,展现出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随
下载PDF
浅探姜夔的诗学思想及其成因——以《白石道人诗说》为例
12
作者 陈若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72-76,共5页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南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在宋代诗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主要探讨了姜夔的诗学思想及其成因,首先从《白石道人诗说》出发阐释了姜夔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浑厚”与“...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南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在宋代诗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主要探讨了姜夔的诗学思想及其成因,首先从《白石道人诗说》出发阐释了姜夔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浑厚”与“飘逸”的审美理想、讲究“法度”与“活法”的统一、兼具儒家的诗教观和道家崇尚自然的风格,以及追求“意格”与“韵度”。其次从南宋雅化的环境出发探究诗学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雅”的内涵。最后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才情着手,探讨其诗学思想形成的内在因素。研究姜夔诗学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原因,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姜夔的作品风貌,也能为同时期的诗学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学思想 成因 《白石道人 雅化 清空
下载PDF
袁枚山水诗诗歌意象研究
13
作者 康牧青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袁枚是清代中叶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不仅创造性地提出“性灵说”的诗歌理论,诗歌创作也十分丰富,其中的山水诗更是独出机杼,性灵独具。这一特点自然也反映在袁枚山水诗意象的创造和选择上。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袁枚对物象的选择具有轻... 袁枚是清代中叶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不仅创造性地提出“性灵说”的诗歌理论,诗歌创作也十分丰富,其中的山水诗更是独出机杼,性灵独具。这一特点自然也反映在袁枚山水诗意象的创造和选择上。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袁枚对物象的选择具有轻巧灵动的特征。而从意象的审美特点来看,袁枚的山水诗意象主要具有孤绝、富有生趣和灵趣、奇幻神异、凄寒寂寥等四个特点。除了分析袁枚的意象创造特点之外,本文更用袁枚“性灵说”的诗论观点加以观照,探究袁枚山水诗意象与其“性灵说”的相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山水 意象 性灵
下载PDF
爱的哲学 海的诗心——和中学生说冰心
14
作者 魏哲伟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8期142-143,共2页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福建长乐人,1900年她出生于福州海边一个具有爱国新思维的海军军官家庭。她1913年迁居北京,1918年就读于协和女子大学文学系。1926年从英国学成归来,在清华大学任教。1946年东渡扶桑...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福建长乐人,1900年她出生于福州海边一个具有爱国新思维的海军军官家庭。她1913年迁居北京,1918年就读于协和女子大学文学系。1926年从英国学成归来,在清华大学任教。1946年东渡扶桑,被聘为日本大学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哲学 冰心 中学生 海军军官 女子大学 清华大学 东渡扶桑
下载PDF
浪漫小说《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的梦境叙事
15
作者 麻蕾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德国早期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借助其浪漫实验小说《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构建了一个超验世界,小说中所展现的三个梦境具有极强的叙事功能。父亲借助梦境找到自己的爱人,儿子亨利希在梦境的指引下,最终找到爱人并抵达诗的国度。本文... 德国早期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借助其浪漫实验小说《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构建了一个超验世界,小说中所展现的三个梦境具有极强的叙事功能。父亲借助梦境找到自己的爱人,儿子亨利希在梦境的指引下,最终找到爱人并抵达诗的国度。本文以父子二人梦境图像为切入点,探讨梦境叙事对于深化小说浪漫有关爱、诗和还乡主题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叙事 还乡
下载PDF
论竟陵派“难言之妙”与“气运”说
16
作者 丁宇伟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0期31-33,共3页
在《诗归》的评语之中,钟惺大量使用“难言”“不欲言”等字眼,力图在不具现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品读诗歌,这一方式同样反映在竟陵派的诗歌创作之中,钟惺、谭元春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无法觉察自己的全部情感,而是需要经由作者与读者双方... 在《诗归》的评语之中,钟惺大量使用“难言”“不欲言”等字眼,力图在不具现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品读诗歌,这一方式同样反映在竟陵派的诗歌创作之中,钟惺、谭元春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无法觉察自己的全部情感,而是需要经由作者与读者双方精神统一方可被领悟,并进一步提出了“气运”说,认为诗人的创作受时代的影响,并且诗人的主观创作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辟诗歌气运。因此诗人需理解并接受时代的差异,并且顺应差异创作独具时代特点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归》 气运 钟惺 谭元春
下载PDF
灵性文字 挥洒爱的甘露——郑愁予《雨说》一诗赏析
17
作者 王姣冰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4年第5期18-19,共2页
【精彩段落】(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关键词 《雨 郑愁予 赏析 文字 灵性
下载PDF
从管夫人的爱情诗说起
18
作者 阿荣 《新湘评论》 2007年第2期64-64,共1页
元朝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女诗人号称管夫人,是著名画家赵孟頫的妻子。她曾给赵孟頫写了一首表白爱情的词,其中写道:
关键词 著名画家 赵孟
下载PDF
吴敬梓《诗说》劫后复存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兴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吴敬梓的《诗说》,自近代以来 ,鲁迅、胡适等学人普遍认为已不存于世 ,也不见于现代出版的各种关于吴敬梓的著述。笔者近日觅得《文木山房诗说》旧抄本。现将这一发现初步整理 ,并公布于世 ,以期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关键词 吴敬梓 新发现
下载PDF
孔子删诗说考辨及新证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生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8,共7页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公案。纵观历来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逸诗的多少、《左传》季札观乐的记载、《论语》所言之"诗三百"、司马迁所言之"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正乐与删诗及孔子有无权...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公案。纵观历来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逸诗的多少、《左传》季札观乐的记载、《论语》所言之"诗三百"、司马迁所言之"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正乐与删诗及孔子有无权力删诗五个问题上。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考辨,并结合最近整理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所提供的新证,不难看出否定论者的种种理由都不能成立,"孔子删诗说"不容置疑和否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 竹书《孔子论》 三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