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召公谏厉王弭谤》注释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续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5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召公谏厉王弭谤》 注释 《国语·周语上》 古代散文 中学 语文 “瞽献曲” “师箴”
下载PDF
讽谏的艺术——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召公谏厉王弭谤》有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斌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5期124-125,共2页
有人说,21世纪的三大武器是知识、金钱和口才。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非常注重口才,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说客盈门。《孟子》《战国策》里记载了大量的谈话和辩论。
关键词 《召公谏厉王弭谤》 太宗十思疏》 学习 艺术 《战国策》 21世纪 百家争鸣
下载PDF
喻中明理 理中带喻——《召公谏厉王弭谤》写作艺术
3
作者 张钧 《写作》 2008年第2期47-48,共2页
《召公谏厉王弭去年谤》选自《国语·周语上》。与《左传》编年叙事不同,《国语》重在记言,以言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言事结合,相得益彰。为此,无论篇章短长,对言事情景和言中所涉事实,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前因... 《召公谏厉王弭去年谤》选自《国语·周语上》。与《左传》编年叙事不同,《国语》重在记言,以言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言事结合,相得益彰。为此,无论篇章短长,对言事情景和言中所涉事实,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前因后果交代明白,线索清楚,层次井然,结构完整;同时言中见人,在叙事记言中展现人物性格。《国语》的语言风格基本特点是平实自然,明白晓畅,但有些篇章也颇重文辞,有声有色,气势不凡,流畅生动。《召公谏厉王弭去年谤》就是其代表性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公谏厉王弭谤》 写作艺术 明理 《国语》 历史经验教训 人物性格 《左传》 相得益彰
下载PDF
能纳众流 乃成河海——浅谈《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记言特色
4
作者 王茂恒 《语文天地》 2003年第04m期9-9,共1页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文偏重于记言,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展示历史事件,分析史事得失,品评人物高下,引出历史教训。文字质朴简练而不乏生动之处,说理有条不紊而多见睿智卓识。《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周...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文偏重于记言,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展示历史事件,分析史事得失,品评人物高下,引出历史教训。文字质朴简练而不乏生动之处,说理有条不紊而多见睿智卓识。《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周语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高中 语文 阅读
下载PDF
能纳众流 乃成河海——《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记言特色
5
作者 王茂恒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3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教材分析 《召公谏厉王弭谤》 记言特色
下载PDF
《召公谏厉王弭谤》备课参考
6
作者 陆精康 《语文学习》 2007年第3期31-33,共3页
一、背景 周厉王足两周的一个暴君,任用谀臣荣夷公搞所渭的“专利”政策,专事搜刮,甚至铹占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山林川泽,激起了“圉人”(指自由民)的愤怒.又以暴力压制舆论,鼓励告密:老百姓一度敢怒不敢言.于是召公劝谏厉王... 一、背景 周厉王足两周的一个暴君,任用谀臣荣夷公搞所渭的“专利”政策,专事搜刮,甚至铹占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山林川泽,激起了“圉人”(指自由民)的愤怒.又以暴力压制舆论,鼓励告密:老百姓一度敢怒不敢言.于是召公劝谏厉王,阐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但周厉王仍然坚持用恐怖手段对付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公元前841年.自由民终于举行了武装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国人暴动”。厉王被放逐到彘地,朝政由召公和周公共同主持,史称“共和新政”。公元前841年也就成为我国纪年的开始,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地.召公滦厉王弭谤之事发生于公元前844年,即周厉王十四年(《史记》误为“三十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公谏厉王弭谤》 备课参考 元前 武装起义 《史记》 老百姓 共和 自由
原文传递
“道路以目”的“目”是名词用作动词吗?
7
作者 贾和平 《语文教学之友》 2003年第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道路以目” “目” 词类活用 语文 高中 《召公谏厉王弭谤》 成语 省略句 名词 动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