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叙事长诗英译研究——以《召树屯》为例
1
作者 张朦 安胜昔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翻译不仅有助于学术传播和学科交流,还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通过对比《召树屯》不同版本的汉英翻译,详细阐述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度进行的...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翻译不仅有助于学术传播和学科交流,还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通过对比《召树屯》不同版本的汉英翻译,详细阐述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度进行的适应性转换,指出学术外译需在忠实原则基础上,选择目标语读者接受的语言形式,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进行语言形式的适当调整,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其“三维”转换过程与方法可为后续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典籍译介与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召树屯》和《帕素吞》 被引量:1
2
作者 梁颂宇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5期97-98,共2页
《召树屯》和《帕素吞》是分别在中国傣族地区和泰国地区广泛流传的两个著名民间故事,均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第四代异文"王子和孔雀公主型"故事,故事在王子得妻、失妻、寻妻和团圆这四个主要情节基础上展开。通过比较这两个... 《召树屯》和《帕素吞》是分别在中国傣族地区和泰国地区广泛流传的两个著名民间故事,均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第四代异文"王子和孔雀公主型"故事,故事在王子得妻、失妻、寻妻和团圆这四个主要情节基础上展开。通过比较这两个民间故事的女性人物和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男性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男性女性之间的两性关系等,探索两个有着深厚渊源的民间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召树屯》 《帕素吞》 王子和孔雀公主型故事
下载PDF
《召树屯》里的摩古拉——谈《召树屯》的巫佛二重性
3
作者 赵云芳 《民族艺术研究》 2006年第2期51-54,共4页
《召树屯》是傣族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佛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傣族的原始宗教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傣族特定的历史背景,说明《召树屯》是傣族原始宗教与佛教相结合的产物。而《召... 《召树屯》是傣族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佛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傣族的原始宗教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傣族特定的历史背景,说明《召树屯》是傣族原始宗教与佛教相结合的产物。而《召树屯》里的巫师摩古拉形象,是这一磨合过程中的一个艺术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摩古拉 佛教 原始宗教 图腾 禁忌
下载PDF
佛经、世俗化和审美:多维视角细读《召树屯》
4
作者 陈孟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8-160,共3页
《召树屯》以佛经文学样式展现澜沧江流域的世俗化生活,将召树屯与孔雀公主爱情故事人性化地整合,傣族文学因而呈现出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一类审美体验。该故事亦是羽衣仙女原型经过跨语际跨文化的流变过程模塑成型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 《召树屯》以佛经文学样式展现澜沧江流域的世俗化生活,将召树屯与孔雀公主爱情故事人性化地整合,傣族文学因而呈现出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一类审美体验。该故事亦是羽衣仙女原型经过跨语际跨文化的流变过程模塑成型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宗教文化下的婚恋民俗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贝叶文学 《召树屯》 宗教世俗化 审美追求
下载PDF
民族志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传播研究——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
5
作者 任佳佳 郝会肖 刀妹 《今传媒》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数字展馆开发等数字档案式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激活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价值,向世界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审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译介传播 《召树屯》
下载PDF
试谈傣族爱情叙事长诗《召树屯》的艺术表现手法
6
作者 俸俊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4-96,共3页
在世界东方各民族的文学宝库中 ,傣族民间文学是一颗璀灿夺目的珍珠 ,爱情叙事长诗《召树屯》更是傣族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它用神话手法刻划英雄 ,用爱情为主线反映社会生活 。
关键词 傣族文学 《召树屯》 艺术手法
下载PDF
从《召树屯》到《孔雀公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多模态影视改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会肖 任佳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6-68,共3页
《召树屯》是一部流传在傣族民间上百年的叙事长诗,深受傣族人民喜爱。在叙事空间上,它承载了傣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地理景观,堪称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艺术形式上,《召树屯》继承了傣族神话传统和口头叙事程式,富有... 《召树屯》是一部流传在傣族民间上百年的叙事长诗,深受傣族人民喜爱。在叙事空间上,它承载了傣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地理景观,堪称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艺术形式上,《召树屯》继承了傣族神话传统和口头叙事程式,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和民俗寓意。电影《孔雀公主》在忠实原诗叙事结构的同时,对其特有傣族文化和社会习俗等进行了视角和听觉上的多模态阐释,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在与新媒介的互动中获得新生命力,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召树屯》 叙事长诗 叙事空间 多模态 傣族文化 影视改编 孔雀公主
下载PDF
《召树屯》《朗退罕》渊源新证 被引量:8
8
作者 东方既晓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王子召树屯与雀女朗玛诺拉的美丽故事数百年来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流传,被编成韵文(叙事诗)《召树屯》(tsau<sup>13</sup>su:<sup>55</sup>thun<sup>51</sup>)到处传唱。在云南省德宏和保山、临... 王子召树屯与雀女朗玛诺拉的美丽故事数百年来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流传,被编成韵文(叙事诗)《召树屯》(tsau<sup>13</sup>su:<sup>55</sup>thun<sup>51</sup>)到处传唱。在云南省德宏和保山、临沧地区,叙事诗《朗退罕》(la:η<sup>53</sup>thoi<sup>53</sup>xam<sup>53</sup>)也象醉人的薰风经久不息地吹遍辽阔的傣乡。《召树屯》和《朗退罕》唱的是同一个故事。毫无疑问,这两部诗歌出自傣族诗人和歌手的手笔。需要探究的是这个故事的源流所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药事 王子 新证 梵语 傣族 朗玛 《六度集经》 天乐 渊源
下载PDF
《召树屯》渊源考 被引量:4
9
作者 谢远章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2期87-92,共6页
《召树屯》(即《召树屯与南玛诺拉》)是我国著名的傣族民间故事,但这个故事也在泰国、老挝与缅北等地广为流传,我云南省歌舞团访泰演出的主要节目是《召树屯》,泰国文化团访华演出的节目中也有《玛诺拉》独舞。泰国前总理克立·巴... 《召树屯》(即《召树屯与南玛诺拉》)是我国著名的傣族民间故事,但这个故事也在泰国、老挝与缅北等地广为流传,我云南省歌舞团访泰演出的主要节目是《召树屯》,泰国文化团访华演出的节目中也有《玛诺拉》独舞。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在西双版纳观看《召树屯》舞剧后,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泰南所流传的‘诺拉’会在相隔很远的西双版纳冒出来呢?”我国文学界也提出,《召树屯》“究竟是根据西双版纳的民间传说改编进经书,流传外国的呢?还是由外国传入的呢?”因此,弄清《召树屯》的渊源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生经 《召树屯》 西双版纳 渊源考 佛教 泰国 巴利语 经书 古印度 班那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召树屯》中傣族谚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会肖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31-35,共5页
《召树屯》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优秀代表作品,承载了傣民族璀璨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精神,诗中记载的谚语体现了傣族人民从大自然山川河流、森林、动植物等中吸取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英译中采用异化、对等、文化补偿等翻译策略,以便最大限... 《召树屯》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优秀代表作品,承载了傣民族璀璨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精神,诗中记载的谚语体现了傣族人民从大自然山川河流、森林、动植物等中吸取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英译中采用异化、对等、文化补偿等翻译策略,以便最大限度的还原《召树屯》中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并尽可能缩小文化距离,为民族文化向外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谚语 英译 傣族
下载PDF
民族生活土壤的艺术瑰宝——《召树屯》与《智勇的王子希热图》的比较
11
作者 郭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1期56-58,55,共4页
在我国民间文学的艺术宝库中,各兄弟民族的民间叙事诗极为丰富,闪耀着奇光异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一宗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它不仅是各族人民在创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所作出的特殊的贡献,也是研究各个民族... 在我国民间文学的艺术宝库中,各兄弟民族的民间叙事诗极为丰富,闪耀着奇光异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一宗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它不仅是各族人民在创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所作出的特殊的贡献,也是研究各个民族的历史生活极为宝贵的资料,比如傣族的《娥并与桑洛》、《葫芦信》、《线秀》、《召树屯》、《朗鲸布》、《松帕敏与戛西纳娜》、《玉南苗》……蒙古族一些带有史诗性的《勇士谷诺干》、《智勇的王子希热图》、《阿果扎和巴特尔》、《英雄格斯尔可汗》以及《嘎达梅林》等等,这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民间叙事诗作,不仅为本地区本民族所喜爱,而且在国内广为流传,颇具影响,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珍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王子 民族生 傣族 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诗 史诗性 劳动人民 公主 勇士
下载PDF
《召树屯》中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及英译研究
12
作者 郝会肖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谚语是反映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样本。《召树屯》作为一部经典的傣族叙事长诗,承载了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精神,其蕴含的谚语更体现了傣族人民从自然界中吸取的经验和智慧。采用异化、对等、文化补偿等英译策略,能最大限... 谚语是反映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样本。《召树屯》作为一部经典的傣族叙事长诗,承载了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精神,其蕴含的谚语更体现了傣族人民从自然界中吸取的经验和智慧。采用异化、对等、文化补偿等英译策略,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召树屯》中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傣族谚语 文化内涵 英译
下载PDF
《召树屯》多模态翻译传播与经典化路径研究
13
作者 郝会肖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年第4期62-64,共3页
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在翻译和传播中经历了内容和媒介等多模态的改编和嬗变,不仅体现了从赞颂王子召树屯英勇品格,到崇尚孔雀公主善良智慧的道德素养的民族心理变化轨迹,更表明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更加重视发掘民资典籍塑造的民族形... 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在翻译和传播中经历了内容和媒介等多模态的改编和嬗变,不仅体现了从赞颂王子召树屯英勇品格,到崇尚孔雀公主善良智慧的道德素养的民族心理变化轨迹,更表明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更加重视发掘民资典籍塑造的民族形象、民族美学和民族精神的翻译传播学研究趋势,对民族典籍中蕴含的精神基因、审美体验与文化传承进行了更深层的阐释和重现,促进了其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的传播与经典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多模态 翻译 传播 经典化
下载PDF
《召树屯》英译中的人物形象重构研究——以认知突显理论为基础
14
作者 张朦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0-53,共4页
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人物关系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以认知突显理论为视角,研究《召树屯》英译中人物形象的突显与重构,发现认知突显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定向改变认知参照点,可以对相关意象... 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人物关系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以认知突显理论为视角,研究《召树屯》英译中人物形象的突显与重构,发现认知突显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定向改变认知参照点,可以对相关意象进行强化或弱化,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通过《召树屯》及其英译本中对人物地位、性格、对爱情态度的对比分析可知,认知突显理论可透过词汇表面的细微变化表明译者的深层意图,从而达到对人物形象重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认知突显 重构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诺桑王子》与《召树屯》渊源及异同比较
15
作者 卓玛吉 仁欠扎西 《攀登(藏文版)》 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
藏族《诺桑王子》与傣族《召树屯》是两个不同民族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确定这两部民间文学作品是属于同源异流的民间故事,是以佛本生故事为主题,通过传播佛教的... 藏族《诺桑王子》与傣族《召树屯》是两个不同民族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确定这两部民间文学作品是属于同源异流的民间故事,是以佛本生故事为主题,通过传播佛教的途径传到藏族和傣族民间,在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被民族化、地域化,最终形成具有藏族和傣族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桑王子》 《召树屯》 渊源 民族特点
下载PDF
新时期民间文艺学“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舞剧改编研究——以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为例
16
作者 唐白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舞剧语言塑造舞剧形象。这一时期,大量以“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传说题材进行舞剧改编的作品,都用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清明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新时期“伤痕文学”的文化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民间文艺学 舞剧改编 文化隐喻 《召与婻木诺娜》 天鹅处女型故事
下载PDF
天鹅处女型故事渊源再探——兼谈《召树屯》的情节来源及其流播渠道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青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9,共7页
天鹅处女型故事最早记载于印度文献《百道梵书》(公元前10-7世纪)中,故事中的人物则可上承到《梨俱吠陀》。它是印度最有影响的神话故事之一,一些最重要的梵语文学作品均涉及它,在于阗文献中也发现了此故事,但是其中的“羽衣”情节则是... 天鹅处女型故事最早记载于印度文献《百道梵书》(公元前10-7世纪)中,故事中的人物则可上承到《梨俱吠陀》。它是印度最有影响的神话故事之一,一些最重要的梵语文学作品均涉及它,在于阗文献中也发现了此故事,但是其中的“羽衣”情节则是中国的独创。作为“天鹅处女型”故事异文之一的傣族长诗《召树屯》,渊源于佛教说出世部和说一切有部的律藏文献,主要人物与情节通过南传佛教的路线从泰国流播到西双版纳。中原地我作为此故事的次级传播地区之一,对诗歌情节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情节设置 天鹅处女型故事 《梨俱吠陀》 佛教文化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傣族民间叙事诗《召树屯》的整理出版与改编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自春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26,共13页
《召树屯》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20世纪50年代,它由陈贵培、刘绮、王松等人搜集、翻译并整理出版,其后经历了多种版本的出版与改编。作为一部混杂着宗教色彩、民族特色、民间气质和诗歌样式的文学作品,《召树屯》的流传不仅涉及民间文学... 《召树屯》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20世纪50年代,它由陈贵培、刘绮、王松等人搜集、翻译并整理出版,其后经历了多种版本的出版与改编。作为一部混杂着宗教色彩、民族特色、民间气质和诗歌样式的文学作品,《召树屯》的流传不仅涉及民间文学的传承问题,还与时代、文学传播媒介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改编 意识形态 商业取向
原文传递
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产生、发展的原因及背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目宾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84,共5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产生、发展的原因及背景作了重新归纳和探析。其原因在于叙事诗本身反映了符合傣族人民理想的思想内容和深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两大方面。
关键词 傣族 叙事诗 《召树屯》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研究 主题思想
原文传递
贝叶经与傣族《召树屯》故事不同版本之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筱筠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3,共6页
《召树屯》故事在云南傣族地区有 9种版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与民间口传文学的变异性特征有关外 ,贝叶经是其主要原因。由于贝叶经作为《召树屯》故事的原初载体本身在不同历史时段就有不同版本 ,从而直接造成《召树屯》
关键词 贝叶经 历史时段 《召树屯》 版本 傣族 佛教 民间日传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