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可理喻的“不可理喻”》的不同看法
- 1
-
-
作者
杨婷
唐功杰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
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
出处
《学语文》
2018年第1期84-85,共2页
-
文摘
最近读到《可理喻的“不可理喻”》渊《学语文》,2017年第1期)一文.对于文中所持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不揣浅陋,兹将刍议陈述如次,以就教于方家.
-
关键词
《学语文》
《可理喻的“不可理喻”》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可理喻的“不可理喻”——兼论词语的几种引申方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芜崧
刘盼
-
机构
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学语文》
2017年第1期78-79,共2页
-
文摘
一些研究者认为成语“不可理喻”当前出现了大量的误用,被当做“不可思议”了.我们认为,这不是误用,而 是“不可理喻”产生了新义,即“不可以(或难以)按(用)常理来理解(或解释、说明)”.这个新义和“不可思议”尚有细微差别.
-
关键词
不可理喻
不可思议
新义
-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是“不可理喻”,还是“不可思议”?
- 3
-
-
作者
李克全
-
机构
江苏运河中学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3年第6期28-28,共1页
-
文摘
先看三个例子: ①这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离奇的现实和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把现实和幻象结合起来,把真假虚实糅在一起。(高中语文第五册131页“练习”)
-
关键词
“不可理喻”
“不可思议”
汉语
成语
用法
词义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理喻”探幽——暨对语文教学的建议
- 4
-
-
作者
张丰年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文化传播系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6期61-62,80,共3页
-
文摘
以比喻的功能为标准,将比喻分为“象喻”“情喻”和“理喻”,是一条不同于传统修辞学的“喻学”研究新路,为“喻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好的“理喻”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道理变为有形可感的体验,其中“化理入喻,以喻说理”,是“理喻”运用的关键。在我们的心智都为现代语言——抽象的技术术语所麻痹的今天,对“理喻”的发现和运用,将会对提升思维、开启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喻学”
“理喻”
语文
教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H1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比喻力和理喻力谈教育质量的提高
- 5
-
-
作者
张登兵
-
机构
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5期1-2,10,共3页
-
文摘
教育信息传播有三种结果:拒收、记收和理收。教育信息的传播中必然存在被拒收的信息,这就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一定的技能将自身的知识以背景的表现形式传达出去,这种能力就是比喻力。理喻力是理解比喻的能力,是指学生理解教学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理收的能力。教育行为是教育双方的一种交互对话过程。对话的顺利完成是教育信息有效传达的条件,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强化教师比喻力的运用,注重学生理喻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
关键词
教育质量
比喻力
理喻力
信息拒收
-
Keywords
ability of imagery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bubble
-
分类号
G52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被“理喻”撞了一下腰
- 6
-
-
作者
玉雪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6,共1页
-
文摘
江苏文艺版《平原》第127页,在介绍王家庄许半仙的超常本领时.有这样一段话:“最关键的是.许半仙依靠难以理喻的、空前绝后的智慧,神秘地、不可思议地、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斗争的武器.也就是语言。”
-
关键词
《平原》
文学评论
"理喻"
江苏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不可理喻”不是“不可理解”
- 7
-
-
作者
赵丕杰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
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9,共1页
-
文摘
“不可理喻”的意思是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愚昧、固执或蛮不讲理。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有某甲与之(指阿庆)忤,庆纠其党,欲殴之。甲惧。奔告于庆妻之父。其妻父曰:‘是不可理喻,汝谨避之而已。”巴金《家》八:“卖票的人告诉他们,这和普通戏院不同,不买票就不能看戏。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结果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
关键词
成语
词义
“不可理喻”
“不可理解”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如此“理喻”不可思议
- 8
-
-
作者
庄杰
罗璇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语文月刊》
2010年第5期40-40,共1页
-
文摘
笔者发现一些媒体尤其是报刊和网络,对“不可理喻(难以理喻)”一词存在大量误用的情况。如下面几例:
-
关键词
“理喻”
词语
词义
语文教学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伪科学辨
被引量:5
- 9
-
-
作者
欧阳志远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4,共7页
-
文摘
科学思想要实现突破,就应当对各种假说持宽容态度,同时应当突破把西方话语体系作为唯一评价准则的藩篱,对非主流思想不能轻易斥之以"伪科学"之名。关于伪科学的界定,牵涉到对"科学"的界定。虽然关于科学内涵的认识众说不一,但对于非科学还是可以找出基本划界标准的,这就是完全不具备证实性和逻辑性(不仅指形式逻辑,还包括辩证逻辑),以及完全没有创新性。在中国语境中,伪科学属于非科学中带有刻意欺骗性的一种特殊形态。基于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复杂性,有的科学思想可能在开初很难得到验证,也很难为主流科学理喻,因此有必要把一般的"非科学"与"伪科学"进行适当区分,这样有利于给新思想特别是非西方形态的科学思想提供成长空间。
-
关键词
科学创新
科学理喻性
非科学
伪科学
多元科学观
-
Keywords
creation in science
truth explanation character of science
non-science
pseudo science
pluralistic view in science
-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