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远清《台湾当代文学事典》序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寿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年第4期49-51,共3页
古远清的《台湾当代文学事典》是一部苦心孤诣的学术书籍,兼具学术性、工具性,带有明显的学术创新意味和研究先导功能,同时体现着资料全面而不求学术覆盖面的完全的学术特征,且具备颇受欢迎的可读性。
关键词 古远清 《台湾当代文学事典》 学术创新
下载PDF
让“红薯”烧烤得更香甜更诱人——《台湾当代文学事典》后记
2
作者 古远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0年第3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台湾地区 红薯 后记 事典 烧烤 文学地图 知名学者
下载PDF
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日本形象”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舸 成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日本在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呈现出不同形象。台湾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是复杂的,有着特定的发展过程:从光复初期日本形象的多元化,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作品多以"反日"为题材,再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作品中的日本殖民者形象被国民党&... 日本在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呈现出不同形象。台湾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是复杂的,有着特定的发展过程:从光复初期日本形象的多元化,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作品多以"反日"为题材,再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作品中的日本殖民者形象被国民党"殖民者"形象代替,直到今天某些台独分子表现出"日本情结"。而同样曾经历经日本殖民统治的香港却没有形成台湾人那样复杂的"日本情结",对战时日本的记忆更多表现为残忍、血腥和暴力的形象。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台湾、香港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以及被殖民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香港当代文学 日本形象
下载PDF
《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考察
4
作者 廖斌 《华文文学》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一第一章概述台湾文艺期刊的流脉和谱系,介绍《文讯》发展历程和历任编辑;分述自1980年代以来,《文讯》在台湾文学史及出版史、传播史、地方文史工作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指标意义;它见证和建树台湾当代文学的版图构成,
关键词 台湾文艺期刊 《文讯》 当代文学 杂志 80年代 文史工作 出版史 文学
下载PDF
在文脉传承中建构中华文学精神——简评《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
5
作者 王玉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37-538,共2页
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从先秦孔子的“述而不作”,到宋儒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祖述”传统,一方面使得先秦以降的儒道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另一方面也使得世界眼光中的“中华帝国”,一步步延缓了“民主”和“科学... 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从先秦孔子的“述而不作”,到宋儒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祖述”传统,一方面使得先秦以降的儒道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另一方面也使得世界眼光中的“中华帝国”,一步步延缓了“民主”和“科学”的进程。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饱受东西方崛起大国的欺凌与掠夺。缘此,一大批接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先驱者,面对救亡图存的时代难题,打出“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掀起思想文化界革故鼎新的热潮。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一大批文学实践者,也以白话文这一新的语体,以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文体,传递批评旧文化、旧道德的时代强音,审思中国人的国民性和人性,启蒙在“黑屋子”中久被蒙昧的民众。胡适、鲁迅等人开辟的五四新文学传统,与强调“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华文脉的两大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中华帝国 当代文学 文学精神 五四 文脉 台湾地区 简评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阈中的台湾当代文学重估——读方忠教授《多元文化与台湾当代文学》
6
作者 杨学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趋向:一种是倾向于开疆拓土,不断拓展华文文学的版图,力求描述出世界各地华文文学五彩斑斓的风貌;另一种则是专注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华文文学,心无旁骛,步步为营,不断地变换研究视... 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趋向:一种是倾向于开疆拓土,不断拓展华文文学的版图,力求描述出世界各地华文文学五彩斑斓的风貌;另一种则是专注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华文文学,心无旁骛,步步为营,不断地变换研究视角和方法,力求对研究对象进行深透的、多层面的探讨,不求广博但求精深。显而易见,方忠教授的华文文学研究属于后者,一直专注于台湾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文化生态学 多元文化 教授 华文文学研究 视阈 多层面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学场域”理论——以海外汉学家张诵圣的台湾当代文学研究为中心
7
作者 张清芳 李滟蔚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台湾文学研究是其组成部分之一。海外汉学家张诵圣以经过她改造的"文学场域"理论作为视角,来切入研究台湾当代文学。不过她的研究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建构起一套新的台湾文学史分析模式和研究体系,... 在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台湾文学研究是其组成部分之一。海外汉学家张诵圣以经过她改造的"文学场域"理论作为视角,来切入研究台湾当代文学。不过她的研究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建构起一套新的台湾文学史分析模式和研究体系,又因"文学场域"理论的自身缺陷而产生某些问题,这说明张诵圣的"文学场域"理论亦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场域”理论 张诵圣 台湾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被文学遗忘的角落——为台湾当代文学中的“老兵”塑像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昕妤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老兵形象"在台湾当代文学中的出现,据梳理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代白先勇《台北人》中的《国葬》、《那片血一样的杜鹃花》、《岁除》等篇章里,同时代作家还有陈映真创作的《将军族》中也出现了"老兵形象"。到了八九... "老兵形象"在台湾当代文学中的出现,据梳理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代白先勇《台北人》中的《国葬》、《那片血一样的杜鹃花》、《岁除》等篇章里,同时代作家还有陈映真创作的《将军族》中也出现了"老兵形象"。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解严,文学走向的多元化,出现了数量更多的老兵文学创作,但是对于"老兵形象"的研究迄今没有系统的论文出现,文学史中的描述也只是点到为止。文章以台湾当代文学"老兵形象"为研究对象,从"守望与失望",到"迷失与救赎",最后至"归来与流浪"这一精神理路,探究、辨析"老兵形象"的发展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老兵形象 精神理路
下载PDF
飞鸟犹知恋故林——论台湾当代文学中的中国文学母题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匡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6-65,共10页
在对台湾地区当代文学的研究中,人们对其所呈现的“中国情结”予以了必要的关注。但同时,一般人着意的,往往停留在“血浓于水”之类的情感与文词上,而忽略对其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及其在台湾的本土新质的探讨。这种“原型”与“... 在对台湾地区当代文学的研究中,人们对其所呈现的“中国情结”予以了必要的关注。但同时,一般人着意的,往往停留在“血浓于水”之类的情感与文词上,而忽略对其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及其在台湾的本土新质的探讨。这种“原型”与“新质”的关联,在文学层面上,若以知识命题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母题 中国传统文化 台湾地区 原型 中国情结 文词 中国当代作家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台湾文学
10
作者 钟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5-24,共10页
台湾文学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中曾发生过很长一段时期的文学“西化”,到七十年代,文学的走向又“回归乡土”,“回归传统”。大陆文学在七十年代末被所谓“朦胧诗”运动所推动,后来又为意识流运动所扩大的文学“西化”倾向,到了一... 台湾文学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中曾发生过很长一段时期的文学“西化”,到七十年代,文学的走向又“回归乡土”,“回归传统”。大陆文学在七十年代末被所谓“朦胧诗”运动所推动,后来又为意识流运动所扩大的文学“西化”倾向,到了一九八三年,一批“朦胧诗人”高喊“传统精神”,小说界又是“寻根”热潮,似乎也绕了个圆圈。对比这两个“圆圈”,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处、珠相,不但可以发现历史、社会、文化等的共相、差别,还能由此寻见文学发展的深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六十年代 七十年 文学现象 五十年代 大陆文学 文学发展 台湾文坛 西化
下载PDF
以文学史料开拓研究视野——台湾《文讯》杂志与大陆当代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如珊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2-47,共6页
《文讯》杂志创刊于1983年7月,是台湾发行最久的书讯杂志。长期以来,《文讯》除了立足台湾、关怀本土之外,也关注大陆文学的发展,并将视野投向世界华文的趋势。对于大陆当代文学在台湾的传播发展,《文讯》不仅藉由杂志专题、座谈会议、... 《文讯》杂志创刊于1983年7月,是台湾发行最久的书讯杂志。长期以来,《文讯》除了立足台湾、关怀本土之外,也关注大陆文学的发展,并将视野投向世界华文的趋势。对于大陆当代文学在台湾的传播发展,《文讯》不仅藉由杂志专题、座谈会议、动态报导、研究资讯等,兼顾深度与广度,还以长期搜集整理刊载的文学史料,为台湾读者提供认识和研究大陆文学的渠道。《文讯》杂志创设了一种新的文艺传媒范式,以文学史料开拓研究视野,型塑出一种文化探索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讯杂志 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两岸文学交流
下载PDF
《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总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远清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1992年第Z1期51-64,共14页
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从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到现在,迄今已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是,它作为《台湾当代文学史》的一门分支学科加以讨论,过去还未有人尝试过。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评论家 台湾文学理论批评 大陆文学 当代文学评论 作家 余光中 文艺政策 当代文论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下载PDF
“风雨如晦”三十年——台湾当代文学的探讨
13
作者 丁子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30-38,共9页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己。 ——《诗经》 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台湾新文学迄今已有六十余年了。因为台湾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以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台湾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分界。一九四九年以后的...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己。 ——《诗经》 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台湾新文学迄今已有六十余年了。因为台湾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以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台湾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分界。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台湾文学,把它称之为台湾当代文学,不仅是为了统一使用当代文学这一历史概念,而且也符合台湾文学发展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乡土文学 当代文学 作家 现代文学 台湾文坛 台湾文学 五十年代 作品 聂华苓
下载PDF
台湾当代文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14
作者 古远清 《文教资料》 1995年第2期45-49,共5页
台湾对本地区的当代文学研究,由于政治的原因和文学原因,它的发展受到过各种干扰,以至迟迟难登文学殿堂和高校讲坛。它的发展按粗线条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名义的研究。由于官方对本土作家的压... 台湾对本地区的当代文学研究,由于政治的原因和文学原因,它的发展受到过各种干扰,以至迟迟难登文学殿堂和高校讲坛。它的发展按粗线条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名义的研究。由于官方对本土作家的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乡土派 当代文学研究 台湾文学研究 评论家 文学 三个阶段
下载PDF
同源分流归大海——中国大陆与台湾当代文学异同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宗法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8年第4期3-9,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在过去一个较长时间内指大陆文学,但从70年代末起,也包括台、港、澳地区文学.换言之,今日所谓中国当代文学,其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地域概念,即中国版图以内的文学;二是时间概念,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即20世纪下半叶... 中国当代文学,在过去一个较长时间内指大陆文学,但从70年代末起,也包括台、港、澳地区文学.换言之,今日所谓中国当代文学,其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地域概念,即中国版图以内的文学;二是时间概念,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即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学.这一共识,已在一些文学史著作中得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大陆与台湾 20世纪下半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文学 大陆文学 地域概念 异同论 文学史著 时间概念
下载PDF
自我·情缘·闲谈——台湾当代文学三大主题
16
作者 刘春水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0-41,共2页
据说,印第安人有三道茶,第一道苦若人生,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其实,每一道茶都是人生的一处风景。 这人生的风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三种格调,自六十年代迄今的台湾当代文学,就是回旋着“自我、情缘、闲淡... 据说,印第安人有三道茶,第一道苦若人生,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其实,每一道茶都是人生的一处风景。 这人生的风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三种格调,自六十年代迄今的台湾当代文学,就是回旋着“自我、情缘、闲淡”这三大主旋律的奏鸣曲。 台湾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台湾文学在循着文学自身规律系统发展和内在完善的进程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其创作风格和理论导向,值得大陆文坛予以注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台湾文学 文学作品 台湾现代派小说 六十年代 乡土文学 席慕蓉 印第安人 创作风格 三道茶
下载PDF
台湾当代文学的新突破——凌烟与“百万小说征文”首奖作品《失声画眉》
17
作者 澹台惠敏 《文史杂志》 1993年第5期29-30,共2页
90年代伊始,台湾文坛上空骤然爆发一颗耀眼的的新星——青年女作家凌烟以其小说《失声画眉》一举成为台湾“百万小说征文”得主。此事当即“热”遍宝岛台湾,渐而又波及到大陆。 由台湾自立报社举办的“一百万元一长篇小说”征文活动,自1... 90年代伊始,台湾文坛上空骤然爆发一颗耀眼的的新星——青年女作家凌烟以其小说《失声画眉》一举成为台湾“百万小说征文”得主。此事当即“热”遍宝岛台湾,渐而又波及到大陆。 由台湾自立报社举办的“一百万元一长篇小说”征文活动,自1982年开始,至今已办了四届。然而前三届评选均是有花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宝岛台湾 台湾文坛 台湾文学 叶石涛 姚一苇 李乔 难以言喻 自我反省 女同性恋
下载PDF
台湾当代文学发展概况
18
作者 东方一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0年第0期70-72,共3页
台湾文学作为我国一个省的区域性文学,一方面同它的母体文学保持一脉相承的传统性,另一方面又由于它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而产生了特殊的素质,成为中国新文学的一个特殊分支。从1949年到1989年,台湾当代文学呈现出复杂而多姿的面貌,这一... 台湾文学作为我国一个省的区域性文学,一方面同它的母体文学保持一脉相承的传统性,另一方面又由于它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而产生了特殊的素质,成为中国新文学的一个特殊分支。从1949年到1989年,台湾当代文学呈现出复杂而多姿的面貌,这一时期台湾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50年代“反共”文艺的泛滥和“乡愁文学”的出现 国民党当局到台湾以后,实行“反攻大陆”的战时体制,一切都纳入“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反共轨道。文化政策上也相应提倡所谓“战斗文艺”,文坛上充斥了反共八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台湾 当代文学 发展概况 作家 乡愁文学 陈映真 台湾文学 文艺 吴浊流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台湾香港文学研究会在广州成立
19
作者 罗敏端 《学术研究》 1981年第2期80-80,共1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台湾香港文学研究会,三月五日在广州成立。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积极开展台湾、香港文学研究工作,不少文艺刊物也刊载台港作家的作品和对有关作家、作品、流派的评介,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广州地区的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早,...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台湾香港文学研究会,三月五日在广州成立。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积极开展台湾、香港文学研究工作,不少文艺刊物也刊载台港作家的作品和对有关作家、作品、流派的评介,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广州地区的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早,又有各种有利条件,发展比较快。最近,暨南大学正式成立台港文学研究室,中山大学中文系成立台港文学研究小组,其他高等院校的中文系也准备开设台港文学课程,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志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香港文学 台港文学研究 研究工作 广州地区 台湾 工作开展 中文系 暨南大学 高等院校
下载PDF
注目细部,走向纵深——读方忠《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
20
作者 刘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2-55,共4页
1989年,方忠教授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第一篇研究台湾文学的论文,至今从事台湾文学研究已有29年。陆续出版了《台港散文40家》(中原农民出版社1995年)、《台湾通俗文学论稿》(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20世纪台湾文学史论》(百... 1989年,方忠教授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第一篇研究台湾文学的论文,至今从事台湾文学研究已有29年。陆续出版了《台港散文40家》(中原农民出版社1995年)、《台湾通俗文学论稿》(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20世纪台湾文学史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台湾散文纵横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多元文化与台湾当代文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等十余部著作,著作的出版历程反映了方忠教授台湾文学的研究进程——以个体散文作家研究起步,此后不断变换研究角度,从文体研究、文学史研究再到台湾文学的文化学研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台湾研究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文学传统 《台湾通俗文学论稿》 文艺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细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